中国的地质灾害.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7.39 MB
- 文档页数:33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第一节中国的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一、地震的分布与危害1、我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①环太平洋地震带②喜马拉雅地震带③华北地震带④东南沿海地震带⑤南北地震带⑥西北地震带⑦青藏高原地震带⑧滇西地震带东经105度是我国地质构造的东西分界线2、我国地震灾害的特点:①分布范围广------里氏6级以上地震大部分省区都发生过;②地震频率高,强度大-------20世纪平均每年发生一次里氏7级以上地震;③地震震源浅,危害大--------浅源地震,破坏严重3.我国地震的分布特点及成因:①我国地震分布特点是东少西多,地质构造特点是以105°E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
中国西部地区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活跃、最强烈和最密集的地区。
环太平洋地震带对我国台湾及其附近海域影响最大。
②华北区、台湾地区地震多发的成因是该区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带。
地壳活动强烈。
西南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的成因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挤压碰撞。
结论:我国地震灾情特点:东重西轻二、泥石流的分布与危害1.概念:泥石流是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它饱含泥砂、石块以至巨大砾石,破坏力极强。
2.分布:云南西北和东北山区﹑四川省西部﹑陕西省南部秦巴山区﹑甘肃省南部白龙江流域﹑辽宁省东部山地和西藏自治区喜马拉雅山3.危害: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危害。
4. 产生的条件:地形: 崎岖的山区,沟谷上游有坡度较大的汇水面积;地质构造:复杂,褶皱断层相当发育,地震烈度大的地区;物质条件:地表岩层破碎,山坡为松散土层或厚层风化物所覆盖;水流条件:暴雨强度大,或在高山地带有多量融雪、融冰水的活动;植被条件:稀疏;人为因素:山区不合理的经济建设活动。
三、滑坡的分布与危害概念: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坡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2.分布:云南﹑四川﹑贵州等省,及黄土高原和秦巴山区3.危害:掩埋房屋,造成人畜伤亡;摧毁城镇﹑工厂﹑矿山;破坏铁路﹑公路﹑航道,威胁交通安全;破坏土地﹑森林﹑植被等4.发生的条件地下水丰富和坡面有积水的地方,特别是连续性降雨后,有大量雨水下渗时,滑坡容易发生;地面有疏松物质的堆积,被水浸湿后发生软化;从地质构造上看,断层面、节理面及岩层面是天然的软弱面,尤其在断层面或岩层内夹有粘土层时,更加容易形成滑坡;斜坡坡度一般为20°~40°,过陡的斜坡,在重力作用下主要表现为崩落;风化作用、地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滑坡的发育;人类活动如在斜坡上进行蓄水灌溉,坡面植被的破坏,都能诱发滑坡的发生。
中国的自然灾害要点一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1.自然灾害多样且灾次频发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发生频率高、强度大,这与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关。
框图表示如下:2.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要点二中国的地质灾害1.中国的地质灾害类型要点三中国的水文灾害1.主要水文灾害1.主要气象灾害提能演练1.(2016·烟台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是贵州省乌江新滩崩塌区等高线及剖面示意图,该处曾发生崩塌10余次,多发生在5~8月份。
据图说明乌江新滩崩塌发生的原因。
2.(2016·天津模拟)中国国家海洋预报台2015年3月 8日发布风暴潮黄色预警,市海洋与渔业局工作人员提醒称,届时海上风浪偏大,提醒船只提高警惕,注意航行安全。
材料一风暴潮是发生在沿岸的一种海洋灾害,由于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通常指台风和温带气旋等天气系统)导致海水异常升高,使受其影响的海区的潮位(涨潮时的水位)大大超过平常潮位的现象,称为风暴潮。
材料二2015年3月8日(农历正月十八)渤海湾潮位和等深线分布图。
(1)简述该日渤海湾风暴潮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
(2)解释这次风暴潮的成因。
3.(2016·石家庄模拟)我国西北某地区粮食种植面积约2 000平方千米。
当该地区部分耕地受灾时,全区粮食年产量发生变化。
下图示意该地区粮食年产量与水旱灾害受灾面积的对应关系。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地区粮食年产量与水旱灾害受灾面积的关系,并分析其原因。
(2)说出该地区为防治旱灾在农业生产方面应采取的措施。
解析:崩塌的原因应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分析。
自然原因从图中可以看出等高线密集,说明坡度陡,裂隙多;同时多发生在5~8月份,该月份为西南季风影响时期,降水会润滑岩体,加剧崩塌。
同时图中显示有煤洞,说明有人类不合理的开矿。
答案:1.等高线密集,坡度陡;上部岩体凸出,缺少支撑;在悬崖峭壁上采矿,破坏岩体平衡;多裂隙;5~8月为雨季,大雨或暴雨诱发崩塌。
中国自然灾害与防治一、中国的地质灾害(一)地震灾害1.我国地震分布特点:西多东少四个地震多发区: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
地震带的分布基本上遵循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
2.我国地震灾情特点:东重西轻(1)灾情总体特征——东重西轻(2)灾情变化趋势——因地震死亡人数减少,经济损失却有加重趋势(二)滑坡、泥石流灾害1.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①山地面积广、山高谷深、地势陡峻,②地质构造复杂、上层岩性相对松软,③夏季降水丰富、多暴雨、久雨,④人类不合理开发、植被破坏严重,⑤受重力和水力作用以及山地开发程度不断加大等;2.时间分布特点(1)泥石流:与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原因:爆发时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的激发)(2)滑坡:表现出常发性,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一般在雨季或春季冰雪融化时多发,尤其是大雨、暴雨、久雨中更多。
3.空间分布特点:主要发生在山区。
从太行山到秦岭(黄土高原),经鄂西、四川、云南到藏东一带滑坡发育密度极大;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级阶梯,特别是西南地区为我国泥石流、滑坡灾害的重灾区。
4.地域上的总特点:广泛性和相对集中性-----范围广、频次高、强度大5.灾害的严重后果:人员伤亡大、经济损失严重、交通运输受阻等6.防治措施:①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或预报)②植树造林、生态退耕、改善生态环境③修建护坡工程、改造或加固岩土体、合理采矿等④完善防灾、减灾的法律及制定规划⑤加强管理和教育、提高公众防灾意识;(三)地质灾害多发区——西南地区1.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①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诱发滑坡和泥石流;②地貌类型多变,地势起伏大,大斜坡多,易发生滑坡;③降水多,尤其是山区多暴雨、久雨天气,极易发生泥石流;④人为因素,如开垦、开矿等,诱发或加剧滑坡和泥石流。
人为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严重,一方面是因人类的过度开发使一些坡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现象加剧;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泥石流经常发生区域的人口和财产不断增加,导致了地质灾情日益严重。
《中国的地质灾害》知识清单一、引入嘿,同学们!咱们今天要一起探索一下中国的地质灾害。
这可不是个轻松的话题,但别怕,咱们会尽量让它变得有趣些。
想象一下,有一天我去山区旅游,正欣赏着美丽的风景呢,突然听到一阵轰隆隆的声音,地面也开始摇晃起来。
哎呀,这可把我吓得够呛!后来才知道,这可能是发生了地质灾害。
那到底什么是地质灾害呢?咱们一起来看看吧!二、地质灾害的概念地质灾害呢,简单来说,就是由于地质作用引发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灾害现象。
就像我刚才遇到的那种情况,可能就是地震或者山体滑坡之类的地质灾害。
三、中国地质灾害的类型1、地震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咱们国家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之间,地震活动频繁。
比如说,2008年的汶川地震,那可是给咱们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地震的危害可大了,它能导致房屋倒塌、人员伤亡、基础设施损坏等等。
所以,咱们得加强地震的监测和预防工作。
2、滑坡滑坡呢,就是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现象。
我有一次在山区看到一个山坡,上面的树木东倒西歪的,后来才知道,那可能是之前发生过滑坡的地方。
滑坡会破坏农田、房屋,阻断交通,还可能会引发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所以,在山区建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做好防滑坡的措施。
3、泥石流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的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有一次我在新闻上看到,一个山区因为暴雨引发了泥石流,好多房子都被冲毁了,真的是太可怕了!泥石流的爆发突然,来势凶猛,破坏力极大。
我们要加强对泥石流的预警和防范,减少它带来的损失。
四、地质灾害的分布1、地震的分布我国的地震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
这些地区要么是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要么是地壳构造比较复杂。
比如说,西南地区的四川、云南等地,经常发生地震,就是因为它们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非常频繁。
中国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及预防对策自然灾害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一大挑战,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威胁。
中国作为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自然灾害频发,其空间分布特征具有一定的规律。
本文将从地理角度出发,分析中国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探讨相应的预防对策。
中国地理环境多样,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也呈现出多样性。
首先,由于中国的地貌形态复杂多样,江河密布,地震频繁,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如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在我国的分布较为广泛。
尤其是四川盆地、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等地区地震活动频繁,成为了地震带。
其次,气候梯度明显,南北差异明显。
华南、东南沿海地区台风来袭、暴雨洪涝等灾害相对较多;而西北地区多为干旱缺水区,沙尘暴、干旱灾害较为突出。
此外,黄河、长江等大河流经我国多个省份,洪水灾害时有发生。
战争引起的人为灾害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也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分布特征。
针对中国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
首先,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地震地带的人口密集区应配备更完善的监测设备,及时预警和提醒居民避险,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其次,加大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力度。
应加强对高危地区的调查研究,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加强山体巡查和监测,防止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此外,加强对土地的规划和管理,防止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土地导致的地质灾害。
再次,针对台风、暴雨洪涝等气象灾害,应加强气象监测和预报,提前预警,及时疏散人员,做好紧急救援工作。
对于干旱缺水地区,应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调度,科学合理地利用水资源。
总之,中国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是多样的,需要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对策。
我们不能改变自然,但可以预测和控制灾害的发生。
通过加强监测预警能力,制定科学合理的防灾减灾措施,提高人民的自救互救能力,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推动可持续发展。
祁连山生态环境变化与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1. 祁连山概述祁连山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自然保护区之一,也是亚洲重要的生态屏障之一。
祁连山地处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处,横跨青海、甘肃、宁夏和新疆四个省区。
该地区地势复杂,山峰高耸,气候多样。
祁连山生态环境的变化对于该地区的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2. 祁连山生态环境变化2.1 气候变化气候是影响祁连山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加剧,祁连山地区也受到了显著影响。
气温上升导致冰川融化加剧、雪线上升、降雨量增加等现象频繁发生。
这些变化对于该地区农牧业产量、水资源供应和自然灾害风险等方面都带来了挑战。
2.2 植被覆盖减少植被覆盖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要素,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祁连山地区的植被覆盖逐渐减少。
过度放牧、非法砍伐和草地退化等问题导致了植被退化、土壤侵蚀等生态环境问题的加剧。
这对于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都带来了严重影响。
2.3 水资源短缺祁连山地区是中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之一,但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该地区的水资源面临严重短缺。
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导致了冰川消融水源减少,同时过度开采地下水也加剧了该地区水资源紧张局势。
这对于该地区农田灌溉、牲畜饮水和人类生活用水都带来了巨大挑战。
3.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3.1 地震灾害祁连山位于中国西北地震带上,是中国西北地震活动频繁的地区之一。
地震灾害对于该地区的人口安全和基础设施建设造成了严重威胁。
近年来,该地区发生了多次地震,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加强对于该地区的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提高灾害应对能力至关重要。
3.2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祁连山地势陡峭,多年来受到强烈的风蚀、水蚀等自然力量的侵蚀作用,导致了大量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发生。
这些灾害对于该地区交通、农田、居民安全等方面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加强对于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选修五、自然灾害和防御 考点一.中国的地质灾害 一. 基本考点 分布 成因
地震 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 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汇处,地壳活跃 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 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 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汇处,地壳活跃
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位于亚欧板块内部的断裂带上,地壳活跃 南北地震带 处在地形的转折地带,构造与运动频繁,地壳脆弱
滑坡 从大兴安岭到秦岭,经鄂西、四川、云南到藏东一带;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级阶梯(即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以西到大兴安岭—张家口—榆林—兰州—昌都以东的区域) ①地势陡峻,起伏大②地壳活跃,多地震,山体岩石坡碎或土层松软 ③人类活动造成植被的破坏 泥石流 ①夏季多暴雨或连续性降水②地势陡峻,起伏大③地壳活跃,多地震,山体岩石坡碎或土层松软 ④人类活动造成植被的破坏 二. 重点考点 1 .结合课本30页图2.7思考,我国地震分布有何规律?试简要分析原因? 分布:西多东少;主要集中在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等地多发 原因:西部位于板块交汇处,且地形起伏大多转折,构造运动频繁;东部多平原地形起伏小 2 结合课本31页图2.8思考,我国灾情分布有何规律?试分
析其原因? 分布:东重西轻,特别是地震多发的南北地震带、华北地区及台湾地区灾情特别严重 原因:我国东部人口稠密、建筑物以及城市等密集,工农业发达;西部人烟稀少 3.结合图2.13分析我国西南地区主要地质灾害及多发的原因?明确它们在成因上的关联性?
4. 地震发生后黄金72小时内最重要的工作有哪些? 迅速开展互救和自救;迅速恢复交通和通讯,确保备灾物资的迅速到达和外界的沟通和联系;迅速组织排水和供水供电,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防治余震和次生灾害的危害;做好疫情防治。
巩固练习:读我国西南局部地区主要地质灾害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地壳活动强烈 地震频发,震级高 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 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季风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