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物理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专题03 透镜(原卷版)
- 格式:doc
- 大小:1.26 MB
- 文档页数:6
第三课透镜及其应用基础知识过关一、透镜1.定义(1)测焦距:凸透镜正对平行光,当另一侧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时,光斑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2)凸透镜的焦距越短,对光的会聚作用越强。
2.三条特殊光线实像和虚像1.眼睛成像原理: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近视眼、远视眼及其矫正晶状体较厚,折光能力太晶状体较薄,折光能力考点一:透镜和焦距1.(2022•桂林)在如图所示的光学元件中,属于凸透镜的是()A.B.C.D.【答案】C【解答】解:AB、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是凹透镜,故AB错误;C、该透镜中间厚、边缘薄,为凸透镜,故C正确;D、该元件厚度相同,不是凸透镜,也不是凹透镜,故D错误。
故选:C。
2.(2022•长沙)我国出土的文物“水晶饼”为中部鼓起的透明圆饼,古籍记载“正午向日,以艾承之,即火燃”。
关于“水晶饼”利用太阳光生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是光的反射现象B.这是光的色散现象C.“水晶饼”对光有会聚作用D.“水晶饼”对光有发散作用【答案】C【解答】解:“水晶饼”中间厚、边缘薄,属于凸透镜,凸透镜使太阳光发生折射,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3.(2019•湘西州)某同学把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白纸放在它的另一侧,适当调整位置后,在白纸上出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经过测量得出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20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
【解答】解:某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白纸放在它的另一侧,适当调整位置后,在白纸上出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这个光斑是凸透镜的焦点,凸透镜中心是光心,光斑和光心之间的距离叫焦距,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20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故答案为:20。
考点二:凸透镜成像规律4.(2022•淄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
2017全国中考物理真题汇编光现象(精校版含答案)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一.选择题1.(2017·黔东南州)如图四种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B2.(2017·鄂尔多斯)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B3. (2017·广西)如图所示的四种光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4. (2017·呼和浩特)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B5. (2017·重庆)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C6. (2017·丽水)下列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是()D7. (2017·衢州)如图现象由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是()D8. (2017·福建)战国时期,《墨经》中记载了影子的形成、平面镜的反射等光学问题.图中的光学现象与影子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B图19. (2017·沈阳)雷雨天,电闪雷鸣,关于其中物理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A.堵上耳朵听到雷声变小,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我们能分辨雷声和雨声,主要是依据它们的响度不同C.我们先看见是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表明光比声音传播得快D.我们听到的雷声是电磁波二.填空作图题1.(2017·株洲)如图1为2016年11月14日出现的超级月亮,它看起来比平常大14%,而亮度提高了3成,超级月亮不是(填“是”或“不是”)光源.它的视角比平常要大(填“大”或“小”)2.(2017·泰州)据天文观测,室女座一类星体向外喷射出超光速喷流,震惊科学界,近期谜底揭开,“超光速”只是一种观测假象.如下图2所示,喷流用6年时间从A点喷射到5光年远处的B点,其喷射的实际速度为5/6 c,当喷射到达B点时,喷流在A点发出的光已经到达C点位置,此时喷流在B点发出的光才开始传向地球,因观测距离遥远,地球观测者接收到喷流的光时误以为喷流只是在水平方向喷射了3光年,所以观测者测得喷流的速度到达了 1.5 c(c为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第二节光的反射一.选择题1.(2017·舟山)黑暗的房间里有两盏电灯,只有一盏灯点亮,但人能看到未点亮的灯泡.以下对于“看到未点亮灯泡”所画的光路图,正确的是()D图22.(2017·云南)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CA.月光下的人影B.池塘的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浅C.拱桥在平静湖水中的倒影D.玻璃三棱镜分解了的太阳光3. (2017·义乌)坐公交车时,看到同方向行驶的轿车玻璃窗上出现连续横移的字,拍摄了其中两字,如图3.关于这两字写在哪辆车上,从车头向车尾看,字的顺序是()DA.轿车上中兴B.轿车上兴中C.公交车上中兴D.公交车上兴中4. (2017·通辽)如下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C图35. (2017·江西)如图乙所示,是小安同学自制的潜望镜,利用它能在隐蔽处观察到外面的情况,用它正对如图甲所示的光源“F”,则所观察到的像是()D6. (2017·南充)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DA.形影不离B.海市蜃楼C.日食月食D.镜花水月7. (2017·德州)如图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B8. (2017·桂林)“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是白居易的诗句,诗里描绘的太阳在水中的像属于()DA.色散现象B.透镜成像C.小孔成像D.平面镜成像9. (2017·怀化)下列所示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B10. (2017·锦州)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A.水中倒影B.立竿见影C.海市蜃楼D.日食11. (2017·赤峰)如图所示现象,主要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B12. (2017·遵义)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中能用光的反射解释的是()AA.楼台倒影入池塘B.风吹草低见牛羊C.潭清凝水浅D.云生结海楼13. (2017·昆明)图中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B14. (2017·淄博)关于“镜中花、水中月”,正确的说法是()DA.镜中花是光的反射现象,水中月是光的折射现象B.镜中花是光的折射现象,水中月是光的反射现象C.镜中花与实际的花一样大,水中月比实际的月亮小D.镜中花与水中月都是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15. (2017·泰安)下列成语所反映的情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A.水中捞月B.坐井观天C.一叶障目D.海市蜃楼16. (2017·咸宁)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17. (2017·宜昌)如图所示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C18. (2017·菏泽)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反射现象的是()B19. (2017·衡阳)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B20. (2017·山西)下列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C21. (2017·吉林)如图所示,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B22. (2017·郴州)民谚俗语常常包涵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DA.井底之蛙,所见甚小B.以冰取火,前所未有C.海市蜃楼,虚无缥渺D.摘不到的是镜中花,捞不到的是水中月23. (2017·长春)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D24. (2017·北京)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25. (2017·北京)如图所示的四个光路图中,MM′为平面镜,PO为入射光线,ON为法线,入射角∠PON 等于 60°,其中符合光的反射定律的光路图是()A二.填空作图题1.(2017·广元)一束光AO射向平面镜,光线AO与镜面的夹角如图1所示,则反射角的大小为65°.现在城市里很多高楼大厦采用玻璃幕墙作装饰,当强烈的太阳光照射到玻璃幕墙时,就会发生镜面反射,造成“光污染”.图1 图2 图3 图4 图4答案2.(2017·天津)一束平行光与镜面成30°角射到平面镜上,反射角大小是60°,人迎着反射光的方向可以看到刺眼的光,而在其他方向却看不到反射光,这是由于发生了镜面反射(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3. (2017·无锡)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为了在硬纸板上同时呈现入射光束和反射光束,将平面镜水平放置后,带有刻度的白色硬纸板应与平面镜垂直,并保持硬纸板A、B两部分在同一平面内,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需要多次改变入射光线AO的方向.4. (2017·河北)由于光在电影屏幕上发生漫反射,所以人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屏幕上的像.小明想用一块平面镜使水平面成30°角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如图3所示),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20°,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镜面与水平面夹角的度数.5. (2017·山西)如图4所示,是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光路图,请你在图中适当的位置画出平面镜,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6. (2017·成都)如下图1所示,入射光线与镜面成30°,请按照要求作答:①画反射光线;②标出反射角.7. (2017·海南)在图2中画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OB。
专题03透镜及其应用【跨学科实践】1.(2024·山西)如图为青少年眼病患者眼球与正常眼球对比图。
关于该患者的晶状体及视力矫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对光的会聚能力太强,需佩戴近视眼镜B.对光的会聚能力太强,需佩戴远视眼镜C.对光的会聚能力太弱,需佩戴近视眼镜D.对光的会聚能力太弱,需佩戴远视眼镜【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患者眼球中的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因此应戴近视眼镜即凹透镜加以矫正。
故选A。
【中考新考法】2.(2024·山东烟台)学习小组对于眼睛视物原理进行了探究实践。
请你观察图甲中照相机和眼睛的构造,把照相机与眼睛功能类似的部分填入表乙中。
表乙照相机①胶卷光圈眼睛晶状体和角膜②③【答案】镜头视网膜瞳孔【解析】[1][2][3]根据图可知,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镜头;视网膜相当于胶卷(底片);瞳孔相当于光圈,调节光线的射入量;眼睑相当于快门,快门打开才能有光线进入;快门与眼睑的作用是相同的。
【结合生活实际】3.(2024·湖北武汉)实验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图甲中,点燃蜡烛后,光屏上恰能成清晰的像,(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根据该成像特点制成的。
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为了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同学们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解决方案:方案一:仅将光屏向移动一段距离;方案二:仅换用焦距较的凸透镜。
(2)某同学利用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观察指纹,保持指纹到眼睛的距离为40cm不变,将凸透镜调整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看到了指纹正立放大的像,此时该同学的眼睛通过凸透镜在另一侧能成(填“倒立缩小”“倒立放大”或“正立放大”)的像。
【答案】照相机左大倒立放大【解析】(1)[1]由图甲可知,物距大于像距,点燃蜡烛后,光屏上恰能成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该成像特点制成的。
专题2 光现象一、选择题1.【2017•泰安卷】下列成语所反映的情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水中捞月 B.坐井观天 C.一叶障目 D.海市蜃楼【答案】A【解析】水中捞月,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坐井观天指在井中看到的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这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不符合题意;一叶障目,就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缘故.不符合题意;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大气中传播形成的光的折射现象,不符合题意;故应选A。
【考点定位】光的反射2.【2017•泰安卷】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山在水中形成“倒影”B.景物在观后镜中成像C.月食现象的形成D.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答案】D【考点定位】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3.【2017•泰安卷】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开凿隧道时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B.验钞机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C.自行车的尾灯是靠光的折射引起后方车辆司机注意的- 1 -D.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答案】A【考点定位】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反射;漫反射;紫外线4.【2017•烟台卷】“五•一”节期间,在南山公园平静的湖水中,小红看到了“鸟在水中飞,鱼在云中游”的美丽画面,她所观察到的“飞鸟”和“游鱼”()A.都是折射而成的像 B.分别是反射和折射而成的像C.都是反射而成的像 D.分别是折射和反射而成的像【答案】B【解析】看到的水中的鸟是空中的鸟以水面为反射面在水中形成的虚像;看到的鱼是由水中的鱼发出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中发生折射形成的,是鱼的虚像;故应选B。
【考点定位】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5、【2017•自贡卷】对下列图示中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图乙中,人佩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C、图丙中,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D、图丁中,平面镜成像时进入眼睛的光线是由像发出的【答案】C- 2 -6.【2017•丽水卷】下列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是()A.水中倒影 B.平面镜成像 C.杯中笔弯折 D.手影游戏【答案】D【解析】A.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光现象目录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 (1)光的折射 (1)一、选择题 (1)二、填空题 (5)三、作图题 (5)四、实验探究题 (10)凸透镜成像 (10)一、选择题 (10)二、填空题 (19)三、作图题 (21)四、实验探究题 (24)眼睛 (36)一、填空题 (36)二、作图题 (37)光的色散物体的颜色 (37)一、选择题 (37)二、填空题 (40)三、实验探究题 (40)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光的折射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B.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C.人在月光下,地面上会出现影子D.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2.下列词语与其物理知识相符的是()A.镜花水月——光的直线传播B.杯弓蛇影——光的折射C.鱼翔浅底——光的反射D.凿壁偷光——光的直线传播3.下列关于声现象和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鱼在水中漂——光的折射B.阳光照在云上,云底下会形成阴影区域——光的反射C.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会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音调和振幅有关D.次声波预报仪可以预报台风和地震活动等——次声波可以传递信息4.下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5.如图所示的几个光学现象和应用,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海市蜃楼现象B.平静的水面映出建筑“倒影”C.激光在光导纤维中传播D.在墙上映出手的影子6.下列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现象是()A.手影B.用镜子观察牙齿C.水中的铅笔弯折D.水中倒影7.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A.绿树成荫B.水面波光粼粼C.对镜化妆D.看到海上日出8.下列图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水中倒影B.雨后彩虹C.树荫下的光斑D.汽车后视镜9.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水中铅笔B.水中倒影C.林间光柱D.立竿见影10.对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小芳照镜子针孔照相机小猫叉鱼电筒光照白纸A.小芳站在平面镜前照镜子,在她向后退的过程中,她在镜中的像变小B.针孔照相机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成像的C.小猫看到水中的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D.侧面看到白纸很亮,是因为光照看到白纸上发生了镜面反射11.如图所示,射水鱼发现水面上的小昆虫后,从口中快速喷出一束水柱,将昆虫击落,下列图中能表示射水鱼观察到小昆虫的光路是()A .B .C .D .12.如图,小强在水中练习潜水,则能正确反映岸上教练看到水下小强的光路图是()A .B .C .D .13.下列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 .“折断”的筷子B .镜中的人C .水中的荷花D .墙上的手影14.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邵阳市举办了全市中学生汉字听写大赛。
5 透镜及其应用20、(2017•潍坊)(3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点燃的蜡烛与凸透镜固定不动。
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_______、________ 的实像;遵从这一成像原理的是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20、倒立缩小照相机(2017•东营)(8 分)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20.(1)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为cm。
(2)图乙是某次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生活中的(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保持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把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一段距离,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实验时,光屏上得到了蜡烛清晰的像,一同学不小心在凸透镜上溅了一个小泥点,则光屏上(选填“有”或“没有”)小泥点的像或影子。
(4)将近视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
使光屏远离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这说明近视眼镜对光线有作用。
由此可知,在近视眼得到矫正之前,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
20.(1)10.6(10.2~10.8 均可得分)(2)照相机左变小(3)没有(4)发散前方(或前面、前边)13.(2017•威海)目前青少年近视现象十分严重,应加强用眼保护,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示意图的是甲图,应配戴凹镜制成的眼镜矫正.【考点】BA: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分析】本题要抓住近视眼成因: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近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凹透镜.远视眼成因,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远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凸透镜【解答】解:远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则乙是远视眼的成因.近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由图可知,甲是近视眼的成因;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近视眼应该配戴凹透镜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故答案为:甲;凹.27.(2017•枣庄)(2分)根据光的传播光路,在下图中虚线框内,填上适当的光学镜。
专题03透镜及其应用【跨学科实践】1.(2024·山西)如图为青少年眼病患者眼球与正常眼球对比图。
关于该患者的晶状体及视力矫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对光的会聚能力太强,需佩戴近视眼镜B.对光的会聚能力太强,需佩戴远视眼镜C.对光的会聚能力太弱,需佩戴近视眼镜D.对光的会聚能力太弱,需佩戴远视眼镜【中考新考法】2.(2024·山东烟台)学习小组对于眼睛视物原理进行了探究实践。
请你观察图甲中照相机和眼睛的构造,把照相机与眼睛功能类似的部分填入表乙中。
表乙照相机①胶卷光圈眼睛晶状体和角膜②③【结合生活实际】3.(2024·湖北武汉)实验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图甲中,点燃蜡烛后,光屏上恰能成清晰的像,(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根据该成像特点制成的。
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为了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同学们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解决方案:方案一:仅将光屏向移动一段距离;方案二:仅换用焦距较的凸透镜。
(2)某同学利用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观察指纹,保持指纹到眼睛的距离为40cm不变,将凸透镜调整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看到了指纹正立放大的像,此时该同学的眼睛通过凸透镜在另一侧能成(填“倒立缩小”“倒立放大”或“正立放大”)的像。
【新科技新情境】4.(2024·江苏苏州)如图甲所示是公共场所的宣传投影灯,装在高处的投影灯照在地面上出现图案,其内部结构如图乙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图案是光在地面发生了漫反射B.该投影灯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C.调小镜头与图片的距离图案变小D.地面上看到的是放大的虚像考点1透镜1.(2024·安徽)据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
”这种利用冰透镜向日取火的方法,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如图所示,若把冰块制成的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将太阳光看成平行光,冰透镜的焦点为F,请在图中完成光路。
专题03 透镜及其成像一、单选题1.(2022·上海·中考真题)已知在某物体透过凸透镜在距离透镜25厘米的光屏上成放大的像,若将物体移动到距离凸透镜30厘米处,则此时成()A.放大的虚像B.正立的虚像C.放大的实像D.缩小的实像【答案】D【解析】在距离透镜25厘米的光屏上成放大的像,则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即25cm>2f可得f<12.5cm将物体移动到距离凸透镜30厘米处,此时物距30cm,则u=30cm>2f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选D。
2.(2021·上海·中考真题)凸透镜成像,焦距是10 厘米,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是35 厘米,能成像的性质是()A.放大实像B.放大虚像C.等大实像D.缩小实像【答案】D【解析】凸透镜焦距是10 厘米,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是35 厘米,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选D。
二、填空题3.(2019·上海·中考真题)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至_____.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现蜡烛的位置如图所示,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_____10厘米(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移动光屏寻找像的位置,发现光屏上有一个倒立、_____的像(选填“放大”、“等于”或“缩小”).【答案】同一高度大于放大【解析】第一空.实验前,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从左向右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并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才能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第二空.凸透镜的焦距f=10cm,凸透镜只有在物距大于焦距的时候才能成实像,所以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10cm.第三空.现蜡烛的位置如图所示,像距大于物距,所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三、实验题4.(2020·上海·中考真题)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应调整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______,以保证像成在光屏中央;将烛焰与光屏置于凸透镜的______(选填“两侧”或“同侧”),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所成的______像最清晰(选填“实”或“虚”),像是______的(选填“正立”或“倒立”)。
5 透镜及其应用20、(2017•潍坊)(3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点燃的蜡烛与凸透镜固定不动。
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_______、________ 的实像;遵从这一成像原理的是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20、倒立缩小照相机(2017•东营)(8 分)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20.(1)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为cm。
(2)图乙是某次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生活中的(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保持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把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一段距离,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实验时,光屏上得到了蜡烛清晰的像,一同学不小心在凸透镜上溅了一个小泥点,则光屏上(选填“有”或“没有”)小泥点的像或影子。
(4)将近视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
使光屏远离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这说明近视眼镜对光线有作用。
由此可知,在近视眼得到矫正之前,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
20.(1)10.6(10.2~10.8 均可得分)(2)照相机左变小(3)没有(4)发散前方(或前面、前边)13.(2017•威海)目前青少年近视现象十分严重,应加强用眼保护,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示意图的是甲图,应配戴凹镜制成的眼镜矫正.【考点】BA: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分析】本题要抓住近视眼成因: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近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凹透镜.远视眼成因,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远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凸透镜【解答】解:远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则乙是远视眼的成因.近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由图可知,甲是近视眼的成因;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近视眼应该配戴凹透镜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故答案为:甲;凹.27.(2017•枣庄)(2分)根据光的传播光路,在下图中虚线框内,填上适当的光学镜。
2017年中考物理题汇编(光和眼睛)一、选择题(单选)1.(2017•湘潭)下列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折断”的筷子B.镜中的人C.水中的荷花D.墙上的手影2.(2017•常德)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光的折射的是()A.潭清疑水浅B.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C.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照到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D.海市蜃楼3.(2017•烟台)“五•一”节期间,在南山公园平静的湖水中,小红看到了“鸟在水中飞,鱼在云中游”的美丽画面,她所观察到的“飞鸟”和“游鱼”()A.都是折射而成的像B.分别是反射和折射而成的像C.都是反射而成的像D.分别是折射和反射而成的像4.(2017•临沂)关于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实验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使用光屏是为了验证平面镜所成像的虚实B.将蜡烛靠近玻璃板的同时像将远离玻璃板C.做多次试验获得多组数据是为了减小误差D.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5.(2017•盐城)如图所示,射水鱼发现水面上的小昆虫后,从口中快速喷出一束水柱,将昆虫击落,下列图中能表示射水鱼观察到小昆虫的光路是()6.(2017•威海)如图所示,让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屏,小明用此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当物体距透镜8cm时,成正立的像B.当物体距透镜16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当物体从距透镜20cm处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时,所成的像逐渐变小D.当物体从距透镜20cm处靠近透镜移动时,要得到清晰的像应使光屏靠近透镜7.(2017•贵港)大山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他把烛焰移到距透镜39cm的地方时,在光屏上观察到倒立缩小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不可能的是()A.5cm B.10cm C.15cm D.20cm二、填空题8.一只燕子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当小鸟距水面6m时,它的“倒影”距水面m ,它在湖面的“倒影”是(填“实”或“虚”)像,它是由于光的形成的。
1专题03透镜及其应用考点1透镜1.(2023陕西)如图,O为凸透镜的光心,F为凸透镜的焦点,请分别画出两条入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2.(2023四川遂宁)请根据图中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作出凸透镜的入射光线和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3.(2023四川凉山)如图所示,凸透镜的主光轴与水面重合,F是凸透镜的焦点,水下有一块平面镜M,一束与水面平行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进入水中,再经水中的平面镜反射后恰过P点,请将光路图补充完整。
考点2生活中的透镜4.(2023江苏扬州)如图1,在装有水的杯子里,小红将一支铅笔分别紧贴杯壁内、外竖直放置,两次都观察到铅笔放大的像,俯视图如图2、图3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
A.图2中铅笔向前移,像一直变小B.图2中铅笔向前移,像先变小后变大C.图3中铅笔向后移,像一直变大D.图3中铅笔向后移,像先变小后变大
5.(2023湖北)如图是超市安装的一种刷脸自助储物柜。某顾客站在屏幕前50cm处,按下“存”按钮,屏幕上方的摄像头启动,出现人脸缩小的像,柜门打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B.该摄像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C.该摄像头的焦距可能是0.20mD.该摄像头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6.(2023湖南株洲)如图,放大镜能使我们看清邮票的细微之处。下列能用来说明其成像原理的图是()
A.B.3
C.D.7.(2023湖北荆州)2023年5月11日,我国发射的天舟六号货运飞船与中国空间站组合体成功交会对接,如图所示。空间站组合体上的摄像机完整记录了交会对接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通过摄像机的镜头始终沿直线传播B.摄像机所成的像是实像C.摄像机的工作原理与投影仪的工作原理相同D.天舟六号靠近空间站组合体时,摄像机成的像逐渐变小
8.(2023上海)放大镜是生活中常见的凸透镜:(1)成虚像时,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关系为:;(2)成虚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大,像;(3)物体在物距L
5 透镜及其应用20、(2017•潍坊)(3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点燃的蜡烛与凸透镜固定不动。
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_______、________ 的实像;遵从这一成像原理的是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20、倒立缩小照相机(2017•东营)(8 分)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20.(1)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为cm。
(2)图乙是某次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生活中的(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保持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把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一段距离,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实验时,光屏上得到了蜡烛清晰的像,一同学不小心在凸透镜上溅了一个小泥点,则光屏上(选填“有”或“没有”)小泥点的像或影子。
(4)将近视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
使光屏远离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这说明近视眼镜对光线有作用。
由此可知,在近视眼得到矫正之前,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
20.(1)10.6(10.2~10.8 均可得分)(2)照相机左变小(3)没有(4)发散前方(或前面、前边)13.(2017•威海)目前青少年近视现象十分严重,应加强用眼保护,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示意图的是甲图,应配戴凹镜制成的眼镜矫正.【考点】BA: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分析】本题要抓住近视眼成因: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近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凹透镜.远视眼成因,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远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凸透镜【解答】解:远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则乙是远视眼的成因.近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由图可知,甲是近视眼的成因;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近视眼应该配戴凹透镜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故答案为:甲;凹.27.(2017•枣庄)(2分)根据光的传播光路,在下图中虚线框内,填上适当的光学镜。
主题一声光热专题03 透镜及其应用考点内容课标要求命题预测透镜及对光的作用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属于基础知识,一般难度不大。
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和填空题和作图题。
主要命题点有:透镜种类的辨识、透镜对光的作用的作图等。
凸透镜成像规律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本部分的重点内容,考试中出现频率较高。
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考查题型基本上是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有时也会出现在作图题和综合题中。
命题点有:物体在透镜前不同位置所成像的位置及特点、透镜焦距的确定、物体移动成像变化、焦距变化对成像的影响以及实验的具体操作等。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凸透镜成像的应用是重点和热点问题,主要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常见考题类型是选择题、填空题,有时也会出现在实验探究题和综合题里。
命题点有: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眼镜眼镜、显微镜望远镜的成像原理、调节等。
1.(新情境)(2023·陕西)如图,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某新型战斗机上的光电搜索跟踪系统。
该系统功能与人眼相似,能为战斗机提供感知外界的“视觉”,系统内置的光电传感器,相当于人眼的视网膜,最外层窗口和传感器之间的光学元件,相当于人眼的晶状体。
关于该系统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系统的光学元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B.该系统在光电传感器上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C.周围景物通过该系统成像时,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大于镜头的2倍焦距D.该系统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2.(跨学科)(2023·日照)某兴趣小组开展“创新服务生活,科技改变未来”的科技创新活动,模拟制作一款“智能”行驶玩具车。
该玩具车利用车载传感器(摄像头、雷达)采集生成道路特征数据,完成“自动”驾驶。
作为传感器之一的摄像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摄像头的镜头是凹透镜B.遇障碍物时,要想生成更大的像,镜头应该向前伸C.摄像头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D.成像时障碍物位于镜头的两倍焦距以内3.(新考法)(2023·扬州)如图1,在装有水的杯子里,小红将一支铅笔分别紧贴杯壁内、外竖直放置,两次都观察到铅笔放大的像,俯视图如图2、图3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2中铅笔向前移,像一直变小B.图2中铅笔向前移,像先变小后变大C.图3中铅笔向后移,像一直变大D.图3中铅笔向后移,像先变小后变大►考向一透镜及对光的作用1.(2023·赤峰)两只激光笔并排放置,它们发出的光束经过透镜(未画出)的光路如图所示,说明该透镜对光有作用。
1
专题3 透镜
一、选择题
1.【2017•
武汉卷】如图所示,早期照相馆里摄影师取景时看到的像是倒立的.有几位同学对此现象展开了
讨论( )
甲.将照相机靠近两位照相的人,可以看到两位照相人的全身像
乙.调整相机和两位照相人之间的距离,人像变小时,应减小相机镜头和胶片之间的距离
丙.要使人像更亮,必须在两位照相的人身后进行“补光
”
丁.现在的相机利用光学或电子技术,把倒立的像转变成正立的,便于观察.
A.甲与乙 B.甲与丙 C.乙与丁 D.丙与丁
2.【2017•海南卷】如图所示,对光有发散作用的透镜是( )
A. B. C. D.
3.【2017•鄂州卷】2017年5月16日,ofo共享单车2万辆投放鄂州,极大地便利了鄂州市民的出行。使
用者用手机扫车牌上的二维码,获取验证后自动开锁即可使用。关于单车的使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车牌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B.二维码上白色部分反射白光,黑色部分吸收光
C.手机上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D.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一倍焦距以内
4. 【2017•菏泽卷】关于成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平面镜成的都是虚像
B.凸透镜成的都是实像
C.凸透镜可以成缩小的像,也可以成放大的像
D.凸透镜可以成倒立的像,也可以成正立的像
5.【2017•
黄石卷】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欢同学先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
2
恰好在镜后26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蜡烛等大倒立的像;若将此蜡烛移至凸透镜前10cm处时,则( )
A.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B.光所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C.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光屏上才会出现倒立放大实像
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均不会出现实像
6.【2017•宜昌卷】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则像的特点是( )
A.倒立缩小 B.倒立等大 C.倒立放大 D.正立放大
7.【2017•郴州卷】如图所示是小明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情景示意图,烛焰位于距透镜1.5倍
焦距处,并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工作原理与此成像规律相同的光学器件是 ( )
A.照相机 B.放大镜 C.投影仪 D.潜望镜
8.【2017•
威海卷】如图所示,让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屏,小明用
此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物体距透镜8cm时,成正立的像
B.当物体距透镜16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当物体从距透镜20cm处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时,所成的像逐渐变小
D.当物体从距透镜20cm处靠近透镜移动时,要得到清晰的像应使光屏靠近透镜
9.【2017•山西卷】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缩小的像,然后他把
燃烧的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这时光屏上能看到( )
A.倒立、放大的像 B.倒立、缩小的像
C.正立、放大的像 D.正立、缩小的像
二、填空题
1.【2017•威海卷】目前青少年近视现象十分严重,应加强用眼保护,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示意图的是
图,
3
应配戴 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2.【2017•襄阳卷】通过晶莹剔透的露珠,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小草的叶脉,这是利用了 (填“
放大
镜”、“幻灯机”或“照相机”)的原理.露珠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冷 (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的结果.
3.【2017•
襄阳卷】如图,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当烛焰在
B点时,成像在A点;当烛焰在A点时,成像在C点,则凸透镜一定固定在 之间.
4.【2017
•河南卷】无人机利用携带的焦距一定的微型摄像机进行航拍,来自地面景物的光通过摄像机镜头,
会聚在感光晶片上,形成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当无人机上升时,须 (选
填“增大”或“减小”)镜头与感光晶片间的距离,才能拍摄到清晰地画面.
5、【2017•成都卷】每年 6 月 6 日是全国“爱眼日”,今年爱眼日的主题是“‘目’浴阳光,预防近视”
近视眼
的成像示意图是图 4 的 图,应该佩戴由 透镜制成的眼镜来矫正。
6、【2017•江西卷】人的眼睛是一架精密的照相机。如图2所示,是描述人眼看物体的成像图,其中看远处
景物的是 图,景物在视网膜上成的是 像(选填“实”或“虚”)。
7.【2017•黔西南卷】如图所示,把一凸透镜放在平面镜前,当用眼睛观察镜子时,光束似乎是从M处发
散开来的,则光束会聚处和M点的距离是 m,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m。
4
三、作图与探究
1.【2017•郴州卷】请画出入射光线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2.【2017•衡阳卷】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该透镜的焦距f= 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后,点燃蜡烛,在光屏上得到蜡烛的像如图乙所示,若要
让像成在光屏的中心位置,则可以将凸透镜向 移动(选填“上”或“下”);
(3)如图丙所示,把蜡烛放在光具座上 点时(选填“A”、“B”、“C”或“D”),在光屏上能得到一
个清晰放大的像, 就是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工作的(选填“投影仪”、“照相机”或“放大镜”)
3.【2017•岳阳卷】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5
(1)实验前,让平行光束垂直镜面射入杯中(如图甲),从烟雾中可以观察到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选填“
会
聚”或“发散”)作用。
(2)实验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倒立、_____(选填“放大”、“
等
大”或“缩小”)的实像。
(3)若蜡烛逐渐靠近凸透镜,所成的像会逐渐变________(选填“大"、“小”)。
4.【2017•
无锡卷】图甲是某型号视频展示台,其摄像头中的镜头相当于一个焦距可调的凸透镜,使用时,
将物品放在展示台的摄影面板上.
(1)该视频展示台摄像头的镜头焦距可调范围为5.4mm﹣64.8mm,把一张照片放在投影面板上,镜头离投
影面板的距离为40cm,照片通过镜头成的像是
A.放大的实像 B.缩小的实像 C.放大的虚像 D.缩小的虚像
(2)与视频展示台配套使用的投影幕是依靠电动机来控制升降的,小明用如图乙所示的电路进行模拟研究,
电路中直流电动机的线圈电阻为2Ω,Rφ为阻值是10Ω的定值电阻,电源电压保持12V不变,闭合开关S,
当电动机正常工作时,匀速提升重为0.4N的物体,此时电压表示数为6V,求:
①电动机正常工作时,通过电阻Rφ的电流是多大?
②电动机正常工作2秒所消耗的电能是多少?
③若电动机正常工作时,有5%的机械能用来提升物体,物体在2秒内上升的高度是多少?
5。【2017•东营卷】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
(1)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6
(2)图乙是某次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生活中的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是利用这一
原理制成的。保持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要 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把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一段距离,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实验时,光屏上得到了蜡烛清晰的像,一同学不小心在凸透镜上溅了一个小泥点,则 光屏上 (选
填“有”或“没有”)小泥点的像或影子。
(4)将近视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远离 透镜,又能在光屏
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这说明近视眼镜对光线有 作用。由此可知,在近视
眼得到矫正之前,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