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下载】浅析从言外之力的角度看幽默的英汉翻译
- 格式:pdf
- 大小:142.88 KB
- 文档页数:3
毕业论文声明本人郑重声明:1.此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
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地方外,本文不包含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与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2.本人完全了解学校、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与学院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此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学院可以将此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文。
3.若在大学学院毕业论文审查小组复审中,发现本文有抄袭,一切后果均由本人承担,与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无关。
4.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布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
论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已明确的方式标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年月关于毕业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资料(包括图纸、实验记录、原始数据、实物照片、图片、录音带、设计手稿等),知识产权归属华北电力大学。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有关保存,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存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或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任何复制手段保存或编汇本毕业论文。
如果发表相关成果,一定征得指导教师同意,且第一署名单位为大学。
本人毕业后使用毕业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大学。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或汇编本学位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英汉幽默语言特色对比作者:王亚平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7年第03期摘要:不管是英语幽默语言还是汉语幽默语言,都是各民族语言文库中光彩绚丽的一块珍宝。
幽默语言主要是由词汇和修辞格的运用,话语结构的变义组合形成的。
本文从分析英汉幽默语言的特征入手,对其进行对比分析。
关键词:英语幽默汉语幽默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004-021 引言《辞海》中把“幽默” 解释为“以轻松、戏谑但又含有深刻的笑为其主要审美特征,表现为意识对审美对象所采取的内庄、外谐的态度。
通常是运用滑稽、双关、反语、谐音、夸张等表现手段,把缺点和优点、缺陷和完善、荒唐和合理、愚笨和机敏等双面极对立的属性不动声色地集为一体。
在这种对立的同一中,见出深刻的意义或自嘲的智慧风貌。
”它具有“用语言来创造形象、典型和性格,用语言来反映现实事件、自然景象和思维过程”的特征。
(杜, P95)幽默的体现形式富于戏剧变化,语言精炼简洁、朴素无华,三言两语就露真知,起到使人忍俊不禁的效果。
2 英汉幽默相似特色对比笔者在对比了大量的英汉幽默之后,发现英汉幽默特征有其相似性,存在差异的方面很少。
原因在于人们的认知心理有其相似性。
虽然中西方是在不同的文化域中,风俗习惯大不相同,但是分析问题,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还是相近的。
以下讨论了英汉幽默的七点相似性,每点英汉幽默各举一例。
2.1 一词多义引发的幽默例如:(1) Passenger:can I take this train to London?Conductor: I am afraid not,Madam. It‘s too heavy.列车员故意将take a train(搭乘火车)理解为carry a train(搬动火车),造成语义错位式的幽默。
(2)胡适先生曾在某大学讲学,一开头就分别引用孔子、孟子、孙中山先生的论断,并在黑板上板书:“孔说”“孟说”“孙说”,当要发表自己的看法时,反身又写下“胡说”二字。
关于英汉字幕翻译中的语意与语势在影片中人物的对话交流中,语义与语势并非都是一致的。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准确地把握语义与语势之间的关系。
这是一篇英汉字幕翻译中的语意与语势,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英汉字幕翻译中的语意与语势,有时也会出现语义与语势完全一致,或者零语义与零语势现象,这时译者则应采取直译或者删译的策略。
一、引言 根据英国语言学家G Leech的语义学理论,言语的语义是指其字面上的逻辑意义(logical meaning),亦被称之为理性意义(rational meaning)。
语势则是指在特定的语境中,说话人言语的言外之意。
所谓言外之意也就是Leech所说的情景条件描写意义,即语境意义。
[1] 美国意象派诗人Ezra Pound曾提出,语势(energy in language)是指语言之势,语词之势。
Pound强调语言是有其自身生命力的,是可以应势而变的,强调释放蕴含在语言中的势。
因此,语势在于变化,在于创新,在于在言语之间建立新的联系。
这样的创新可以赋予语言应有的势。
一般情况下,语言交际中的语义与语势是一致的。
但是在某些特定的语境中,语义与语势也会出现不一致的现象。
于是,在进行字幕翻译时,要让观众了解影视作品的本意,就必须区别语义与语势,只有在准确的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准备表达出原文的真正含义。
二、语义与语势的不一致 在影片中人物的对话交流中,语义与语势并非都是一致的。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准确地把握语义与语势之间的关系。
根据上下语境正确判断出谁重谁轻,准确地传达原文的真实言语含义与人物思想。
美剧《老友记》的第一季的第一集中的一个经典的对话。
Ross在发现自己的妻子是同性恋后,心情低落,郁郁寡欢。
大家都在中央公园的咖啡馆聊天,当Ross出现时,他无精打采、有气无力地向大家说了句,hello... 。
一向幽默的Joey对他这种沮丧的情绪讽刺地说: I hear this guy says hello, I wanna kill myself! 译文1:Ross: 大家好... Joey: 我听到这个人说大家好,我想自杀。
关联理论对幽默言语翻译的诠释力一、本文概述幽默是人类言语交流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在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由于文化背景、语言习惯和社会习俗的差异,幽默言语的翻译往往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关联理论作为一种认知语言学理论,为幽默言语的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支撑。
本文旨在探讨关联理论对幽默言语翻译的诠释力,通过对关联理论的核心观点和应用方法进行深入剖析,揭示其在幽默言语翻译中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本文还将结合具体实例,分析关联理论在幽默言语翻译中的实际应用,以期为提高幽默言语翻译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关联理论框架下的幽默言语解读在关联理论的视角下,幽默言语的解读过程可以被视为一种特殊的语言交际行为。
关联理论主张,语言交际的本质在于寻求最佳关联性,即听话者需要在理解话语的过程中寻找与自身认知环境最为关联的信息,以最小的认知努力获取最大的语境效果。
这一过程在幽默言语的解读中尤为重要。
幽默言语往往包含了言外之意和意外之情,这些都需要听话者通过关联理论中的推理机制来解读。
在幽默言语的生成过程中,说话者会利用语言中的模糊性、双关性等特点,创造出一种与常规语境相悖的语境,从而引发听话者的认知冲突和好奇心。
这种认知冲突和好奇心就是幽默产生的关键。
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幽默言语的解读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识别阶段,听话者需要识别出幽默言语中的字面意义和非字面意义,理解说话者所创造的特殊语境;其次是推理阶段,听话者需要运用自己的认知资源和逻辑推理能力,寻找与特殊语境最为关联的信息,从而理解说话者的言外之意和意外之情。
在这个过程中,听话者的认知能力和语境知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听话者需要具备足够的认知能力,才能识别出幽默言语中的特殊语境和言外之意;另一方面,听话者还需要具备丰富的语境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说话者的意图和情感。
关联理论为幽默言语的解读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分析框架。
在这个框架下,幽默言语的生成和解读过程都被视为一种寻求最佳关联性的语言交际行为。
框架理论下英汉幽默的产生、理解与翻译摘要:Fillmore的框架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幽默则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际形式。
该文试以框架理论的基本原理探讨幽默的产生与理解,并为幽默的翻译提供借鉴。
关键词:框架幽默转换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b)-0210-02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试图从合作原则,关联理论,或概念整合角度解释幽默的产生及理解,卓有成效。
国外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幽默言语的社会功用,语言策略以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特征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日趋成熟,其语义理论之一的框架理论也为幽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该文以Fillmore的框架理论为指导,对幽默的产生、理解及翻译做出的探究。
1 框架理论下幽默的产生与理解1.1 框架理论简介框架,也称认知框架,由Fillmore从心理学领域引入语言学研究。
一个认知框架即是一个概念系统,要理解其中任何一个概念就必须理解与它相适应的整个概念结构;结构中任一个成分若被引入一个语篇或一次对话,其他所有成分均可视作默认。
语篇的意义不仅取决于其词汇内容,更取决于语用者认知框架的激活。
理解过程中,语用者利用话语本身的信息,激活记忆中与之相关的框架,并填充框架中的空位。
若新信息的出现不能填补框架空位,就会发生框架转换。
框架转换有两种方式:转换到新信息激活的认知框架中;将新旧信息整合确立新的认知框架。
在旧信息与新信息冲突的情况下,或是旧信息与新信息整合的过程中,语用者从记忆中提取已有框架,或与新框架融合重构。
1.2 框架理论下幽默的产生与理解1.2.1 框架理论下幽默的产生幽默有情景幽默与语言幽默之分。
这两类幽默却有着共同的特点:意料之外的新的认知框架的出现。
当情景或话语中包含的信息与记忆中原有的信息一致或相似时,原有框架被激活,情景或话语得以理解。
若记忆中原有框架与情景或语言中包含的框架不一致时,原有框架让位于新框架或与新框架融合重构,即框架转换。
论英语幽默的翻译摘要:幽默是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幽默反映英语文化。
反映英语文化中的价值以及现实等,所以不理解英语幽默就不能算是真正掌握了英语。
了解英语幽默的常用手法是欣赏该语言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归化、功能翻译、直译和注释法则是幽默语言翻译的重要策略。
就其本身功能而言,幽默则具有两大主要功能—美感功能、信息功能。
由于每种语言都有其文化特点、修辞特点和表达习惯,臣此译者在翻译幽默的过程中应采取各种方法,再现原文的修辞特点、内涵奥妙和幽默的联想。
关键词:幽默语言、翻译策略、功能、手法前言英语中幽默(humor)一词来自拉丁语,意思是“湿润”(moisture)。
英、美人是世界上最富有幽默感的民族,这种幽默感已经渗透到了英、美文学作品和生活中。
幽默是每个民族都存在的,但不同民族的幽默感差异却很大。
幽默往往与宗教信仰、意识形态、社会观念、政治制度、文化习俗等有密切的关系。
虽然幽默不等于嘲笑,但弄不好,出了差错,便会事与愿违。
因此,了解英语幽默的常用手法,增强对英美文化的了解,方能力求保持幽默翻译中的原汁原味。
幽默是有民族性的,不同民族的幽默,往往具有不同的特点.英汉民族是两个不同的民族,因而有着各自不同的宗教文化背景及语言表达与欣赏习惯.鉴于这种文化传统上的差异,使得译者往往很难将其韵味翻译过来.美国作家辛格说:“一种语言中令人捧腹的笑话,译成另一种语言有可能成为白痴呓语.”他甚至还说:“诗和幽默,几乎是不可译的.”而国内翻译界也有人感叹道“其难度又何尝亚于译诗,有时也许竟是无法译出来的.”作为语际间信息传播工具的翻译应正确审视差异,最大限度地使原语接受者和目的语接受者达到一种心灵上的契合,共同咀嚼幽默语言散发出的“笑”味。
幽默是一种美的情感信息,它不仅代表了艺术,而且代表了美学和生活中的哲理。
一、英语幽默翻译的策略(一)语言功能的六大类幽默的语言艺术英国翻译理论家皮特·纽马克(Peter Newmark)将语言功能分为六类:1.信息功能(informative function),传达信息。
从言语幽默概论视域探究英语言语幽默翻译策略基于言语幽默理论,通过分析华盛顿·欧文的John Bull和哈里·摩根·艾尔斯的America and the English Tradition及其汉语译本,探讨英语言语幽默的理论作用和现实意义。
文章表明,言语幽默所依赖的修辞手段的翻译策略和本源概念的翻译方法都会对原文的言语幽默的传递及译文产生影响。
标签:言语幽默理论言语幽默翻译修辞手段本源概念一、引言幽默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它以轻松诙谐的方式带给人们快乐,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于幽默言语,不同的学者在自己的领域中运用不同的方法对其研究,如:哲学、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学、医学等,并总结出了关于幽默语言的许多理论。
到了20世纪80年代,语言学在众多的言语幽默研究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言语幽默概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亲睐。
它是在Raskin(1985)的幽默理论——“语义脚本理论”(Semantic Script Theory of Humor)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脚本”指某一信息组块,是被说话者内化的认知结构,这个结构为说话者提供譬如世界是如何组成,包括人们如何行为等信息;从广义上讲,“脚本”指任何东西(真实的或虚构的)、事件、行为、品质等(Raskin,1985:199)。
这一理论利用语义脚本(框架、图式)模拟笑话接收者如何使用语言学和世界知识来解释笑话文本。
一个单词的词条就是一个“脚本”,因此,这里“脚本”的语义内容比标准词典所包含的意思要丰富得多。
这些脚本由一个个的词汇节点和节点间的语义链接所构成的图形加以表征。
随着后面的句子参与到文本构建中,组合规则会滤除那些不适当的脚本;这些规则会指定默认的解读,除非前述信息要求一种特殊的解释,这些规则也允许递归至前述信息。
递归模拟了接收者选择适当语境,并依据新信息修改先前选择的能力。
幽默的形成基于两个条件:一是文本有两个脚本,二是这两个脚本对立。
英语言语幽默的语用分析一直以来,幽默一直是英语言语文化的特征之一,它被称为“灵魂的语言”,也被喻为“温柔的拥抱”,它是一种可以激发深刻思维,活跃气氛,润泽体验的言语传播形式。
英语言语的幽默更形象的可以被数字量化,而这些数字也可以用来勾勒出英语言语文化的幽默性。
英语言语幽默可以从社会学视角来看。
它既可以形成一种内在的社交机制,也可以成为外在关系的社交补充。
例如,在家庭中,通过幽默有助于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并为家庭生活提供一种良好的气氛。
在同事之间,幽默可以消除紧张气氛,加深他们之间的友谊,而且在与他人沟通时,幽默也使得沟通变得更加有趣,增进双方的情感联系。
从语义的角度看,英语言语的幽默体现在词汇形式上言外之意,双关语,语义模糊,引用他人言语等。
此外,幽默还反映在句法结构上,比如调侃类、比喻类等。
在话语表达技巧上,调侃,讽刺,模仿,重复等也是英语言语幽默的重要手法。
此外,英语言语的幽默还有一个重要渠道文学。
文学是一个独特的环境,它为文字提供了一种模糊的幽默条件。
在文学中,作家可以经由虚构的情节和人物的设定,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言语文化,从而展现出丰富多彩的英语言语幽默。
例如,毛姆的喜剧作品中,他以一种生动而有趣的方式,刻画出英语言语中众多幽默的细节。
当然,由于历史演变,英语幽默也会有所变化。
一些抽象的概念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表现出不同的形式。
随着技术的发展,传统的英语幽默也会受到影响,表现出视觉化的幽默效果。
幽默不仅是英语言语文化的一种特色,而且还有一定社会价值。
它可以增加人们对英语言语的喜爱,提高使用者的能力,增强他们在表达感情和思想上的技巧,从而促进学习英语言语的兴趣。
总之,本文试图从多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分析英语言语中幽默的种类和形式,并展示了它的社会价值和发展趋势。
最终,我们应当努力提高英语言语的技能,从而更好地开发和发挥幽默的作用。
[键入文字]
1
浅析从言外之力的角度看幽默的英汉翻译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交际活动,其目的是获得最大限度的等值。而语用翻译
的最终目的是使原语的语用效果和交际功能在目的语中得到最大的重现。以下是从言
外之力的角度看幽默的英汉翻译。
显然在翻译的过程中,翻译出原语的字面意思并不难,难的是能够最大限度的把原
语的言外之力和隐含意义准确的转化到目的语中,使目的语的读者能够获得与原语读
者相同的感受和语用效果。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不仅要能准确的译出原语的话
语意义,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做到言外之力的等值,使原语的语用意义能够得到重现。
幽默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人类现象,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由于语言文化意识
形态的差异,幽默常常被认为是翻译中的难点,甚至是不可译的。尽管如此,很多翻
译学者还是在不断的研究,希望能够提出与各种类型幽默相对应的翻译策略。本文作
者认为,既然幽默话语的最重要的是语用效果,那么我们就可以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
来使原语带给读者的幽默效果传递给译语读者,以达到语用等值.要达到幽默翻译的语
用等值的话,译者就必须要准阐释原语的语用意义,并且能够采取恰当的措施把原语
的言外之力也准确的表现出来。本文从语用翻译的角度来探讨幽默翻译,在翻译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