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导学案(精选3篇)
- 格式:doc
- 大小:17.91 KB
- 文档页数:11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导学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导学案第【1】篇〗
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2、鼓励在具体、鲜明的情景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
3、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理解并说出连加连减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算式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练习口算
在课件上展示口算题,让学生抢答
(二)创设情境,初步体会
1.教学例1:
(一)教学连加:
课件演示主题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你从图中得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1、出示喂小鸡的情景,教师分步操作,学生观察: 操作1:5小鸡在吃食,又跑来了2只。
师:看到这里你知道了什么?(一共有7只小鸡)
谁会列式?口头
操作2:又来了1只。
师:这下你又想告诉大家什么?生:又来了1只。。。。。。
师:谁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刚才的画面?
生:明明喂5只小鸡,跑来了2只,又跑来1只。
师:你表达得很清楚,真好!那么,地上的小鸡由几部分组成?(三部分)地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鸡?
谁会列式?
(生说,教师板演5+2+1=8)
你会读这个算式吗?(5加2再加1等于8。)(带读)
板演:5+2+1=
师:5+2+1与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加法算式一样吗?
生:不一样,(不一样在哪?)以前学的是有一个加,现在学的是有两个加。
师:像5+2+1这样的加法算式我们叫它做连加。(板书:连加)连加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第一个新知识。这道算式该怎样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强调:第二步是由哪两个数相加?
(学生说,老师板演)
2、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合起来的算式,在计算时,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的得数记在心理,再用记在心里的得数加上地三个数,算出结果。
2.教学例2:
(二)连减教学:
1、连接上面的情景,让学生猜想,小鸡吃完食物会怎么样?(动画演示)
生:又去玩了,走开了。。。。。。
师:谁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刚才的画面?
生:明明原来喂8只小鸡,走了2只,又走了2只。
师:你表达得很精彩,真棒!
师:草地上还剩几只小鸡?(2只)
谁会列式?
(生说,教师板演8-2-2=4)
师:8-2-2=4与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减法算式一样吗?
生:不一样,以前学的是有一个减,现在学的是有两个减。
师:像8-2-2=4这样的减法算式,你们可以给它起个名字吗?
生:连减。
师:你们给它起的名字与数学家起的名字是一样的,你们真像个小小数学家。 师:像8-2-2=4这样的减法算式我们叫他做连减。(板书:连减)连减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第二个新知识。
那么,该怎么运算呢?生同桌交流,汇报:板演
2、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减起来的算式,在计算时,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减的得数记在心理,再用记在心里的得数减去第三个数,算出结果。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做一做
演示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动画,讲述动画内容并列式。
(2)练一练
演示动画,让学生观察动画,并列式。老师巡视,如有困难给予帮助。
(四)总结:
让学生谈谈这一节课学会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5 + 2 + 1 = 8 8 – 2 – 2 =4
7 6
先算( )加( ) 等于( ), 先算( )减( )等于( ),再算( )加( ) 等于( )。 再算( )减( )等于( )。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导学案第【2】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2)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根据特点正确、合理地选择方法进行计算。
(3)通过思考题探究,培养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提高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根据特点正确、合理地选择方法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口算。(下面这些题目你能很快说出结果吗?为什么?)
1又1/7+2/7+1又3/71-1/2-1/33又17/20+1又8/9+1/9
1-1/8-52又3/14+4+1又11/144-1/3-1/6
4又7/10+2+1/105-1/5-3/52又1/5+4/9+1又7/8
(1)学生谈谈看法后即计算。
(2)反馈时请举例说明“怎样算比较简便”。
2、揭示课题:带分数加减练习。
二、组织练习,提高技能
1、先说说下列各题该如何计算,并*完成。 3又11/18+7/10+2又1/610-4又6/7-2/5
6又1/12-2又13/15-1又17/202又8/13+4又5/11+1又5/13
(1)学生*完成,教师巡视指名板演。
(2)反馈计算思路,设问:为什么题目中不要用简便方法计算,而你对第4题则用了简便方法计算。
2、引导讨论小结:计算带分数加减法,要观察数据特点,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则尽量用简便方法计算。
3、专项练习:下列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5又1/3-1又1/6-2又5/64又5/12+11/12+1又7/12+10/21
9又3/8+3又5/6+1又5/87又3/11-2又8/9+1又7/11-4又1/9
(1)学生*完成。
(2)同桌交换互批,并说说思路。
(3)全班交流。
三、应用练习,巩固技能
1、谈话导入应用*练习。
2、选择正确的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1)4又2/3与1又5/9的和,再加上2又5/6得多少?
教学过程
备注
a、4又2/3+(1又5/9+2又5/6)b、4又2/3+1又5/9+2又5/6
c、4又2/3+2又5/6+1又5/9
(2)6减去3又5/6的差,再减去1又1/8,得多少? a、6-3又5/6-1又1/8b、6-(3又5/6-1又4/8)c、6-1又1/8-3又5/6
(3)两个数的和是9又17/20,其中一个数是2又2/3,另一个数比它多多少?
a、9又17/20-2又2/3b、9又17/20-(2又2/3+2又2/3)
c、9又17/20-2又2/3-2又2/3
(对第3题可扩展,设问:还有其他列式方法吗?如9又17/20-2又2/3×2)
3、应用题练习。(要求选择两题完成,喜欢做哪两题就做哪两题)
(1)煤场里有200吨煤,第一次运出65又1/2吨,第二次运出74又3/4吨,还剩下多少吨?
(2)有两箱苹果,一箱重23又2/5千克,另一箱比它重2又3/8千克,两箱苹果共重多少千克?
(3)跳高比赛,第一名的成绩是1又2/5米,比第二名高1/10米,第三名比第二名低1/5米。第三名的跳高成绩是多少米?
(学生练习时,教师巡视及时补差)
四、课堂小结
1、学生总结带分数加减法的一些知识、方法、注意点等。
2、全班交流。
五、探究思考题
1、教师提出要求:先算算看你能发现什么?
2、学生*完成后,反馈交流。 3、引导学生,再举一些例子。
4、小结:强调学习数学的态度及学法指导,并提出课后要求:你去找找看,在一些数学计算中,你能发现一些规律吗?把发现的规律拿出来,我们在数学活动课中全班学生进行交流。
六、作业。《作业本》
本节课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在练习中,主要是要学生能根据特点正确、合理地选择方法进行计算,这样才能提高正确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导学案第【3】篇〗
目标行为
当孩子看到一道连加或连减的数学题(比如:3+2+4 =,或18-7-3 =),孩子能够独立且流畅地先将前面两个数字相加或相减,算出的得数与最后一位数相加或相减,最后将正确结果书写在题目的正确位置(横线上或括号内)。
训练程序(以连加题为例)
1. 与孩子坐在桌前,给出一道连加题(一张纸上一道题),如3+2+4 =( )
2. 要求孩子读题
3. 家长指着前面两个数字,并发指令给孩子,“先算这两个数,3加2等于几?”
4. 当孩子说出答案“5”时,家长指示孩子把答案写在第2个数字的上后方,如图所示:
☆ 注意,为了保持未来卷面的整洁,家长需要要求/提醒孩子将数字写得小一些。
5. 当孩子写出数字5后,家长用手指着得数5及第3个数字(4),并给指令“接着算这两个数字,5加4等于几?”
6. 当孩子说出答案“9”之后,提示孩子将最终的答案写在括号中。
7. 家长夸奖孩子做对了,然后给出下一道题。
8. 每次练习5-10道题,以孩子不出现挑战性的逃避行为为准,当孩子完成约定数量的练习题后,给予强化物(如,孩子偏好的活动)。
辅助与辅助撤销:
大家可以看到,在这个训练中,我们教导的目标其实只有一个,共两步:(1)孩子能先计算前两个数字,(2)将计算结束与第三个数字进行计算。其余所需的技能都是孩子之前都已经具备的。所以在教导的过程中,家长尽量仅在这两步上给予辅助,其余的步骤让孩子自己去完成。当然,当孩子在我们认为他会的步骤上卡壳的时候,家长还是需要提供帮助的,尽量不要让孩子因为不会而发呆。
辅助的过程,我们还是使用的从多到少的方法。
1. 刚开始时提供最多的辅助,直接口语提示规则“先计算前两个数”,并且读出算式“3+2”。
2. 在辅助撤销时,家长只提示规则,不再帮孩子读出算式
3. 进一步撤销时,家长不再给予口语提示,而是先让孩子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