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师面对面——感受Tony Buzan先生的思维导图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3
学习一种有效的思考方法,掌握一种思考工具东尼·博赞(Tony Buzan),英国头脑基金会的总裁,曾以帮助英国查尔斯王子提高记忆力而闻名遐尔,被誉为英国的“记忆之父”。
博赞是著名大脑潜能和学习方法研究专家,世界记忆锦标赛和世界快速阅读锦标赛创始人。
他发明的“思维导图”(Mind Map)这一思维工具目前被全世界超过2.5亿人在使用。
英国、新加坡、墨西哥、澳大利亚等国家争相聘请他担任政府及政府机构顾问。
同时,博赞还在迪士尼、微软、IBM、英国电讯等众多知名跨国公司担任商务顾问。
除此之外,他还身兼国际奥运教练与运动员的顾问。
到目前为止,这位风靡世界的大脑巨星已出版80余部专著,在五大洲100多个国家的总发行量突破千万册。
他所引领的“思维导图”(Mind Map)和“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正在席卷全球。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你:※获得一个大课题的全景图※计划前进路径和做出选择※获得和掌握大量信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享受阅读、分析和思考的乐趣※同时把握全局和细节※成为学习和工作中的高效能人士哪些领域可以应用“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可以用于工作和生活中涉及学习和思考的各项活动。
※作为个人:计划、项目管理、沟通、组织、分析和解决问题※作为学习者:记忆、笔记、写报告、写论文、做演讲、考试、思考、集中注意力※作为职业人士:计划、沟通、项目管理、组织、会议、培训、谈判、面试世说“思维导图”使用“思维导图”是波音公司质量提高的有效手段之一。
它帮助我们节省了一千万美元。
(美国波音飞机公司将所有的飞机维修工作手册绘成一张25英尺的思维导图,使得原来要花一年以上时间才消化的数据,现在只要短短几周就可以习得。
)——Mike Stanley,波音公司,美国作为一个头脑风暴的工具,“思维导图”让我们感觉到想像力一下子打开了,新点子层出不穷,真是思如泉涌,这种感觉以前从来没有过,真是太棒了!——Sean Adams,Alpha Learning公司总裁,荷兰我们的课程建立在“思维导图”的基础上。
世界五大学习方法之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包括两个分支,一种是东尼·博赞发明的Mind Map,另一种是大卫·海勒发明的Thinking Maps,由于国内均翻译为思维导图,所以很多人误认为它们是同一种工具,两种图解方法既有共性,也有各自的特点。
Mind Map和Thinking Maps都是图解方式,并且也都使用了联想和拆分的思维。
Mind Map只有一种放射状的形式,Thinking Maps有八种形式,分别对应八种逻辑。
Mind Map和Thinking Maps都是非常优秀的图解工具。
由于国内Mind Map的普及度远高于Thinking Maps,很多人将Mind Map等同于思维导图,为了便于区分,本文不特殊说明的地方中,思维导图指的是Mind Map。
Thinking Maps使用八大图示法作为区分。
关于图解有助于思考的理论非常多,我选了其中两个简单易懂的来进行说明。
1)左右脑分工理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斯佩里博士通过著名的割裂脑实验,证实了大脑不对称性的“左右脑分工理论”。
人的左脑主要从事逻辑思维,右脑主要从事形象思维,是创造力的源泉,是艺术和经验学习的中枢,右脑的存储量是左脑的100万倍(如图1所示)。
图1 左右脑功能图思维导图通过将思维可视化,充分调动右脑参与工作,可以有效提高学习、记忆和思考的效率。
2)双重编码理论心理学家佩维奥是双重编码理论的提出者,他强调在信息的贮存、加工与提取中,语言与非语言的信息加工过程是同样重要的。
实验显示,就编码类型而言,非语言编码(图画、拟声)的自由回忆效果比较好,而语言性编码(文本、声音)的顺序回忆效果比较好。
就感知模式而言,同为视觉感知模式,图片在回忆任务中的效果优于文字。
图文结合的双编码模式由于单一编码模式,所以思维导图的图文结合方式有利于增加学习的效率。
东尼·博赞的Mind Map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放射状图解工具,主要使用了压缩(关键词)、联想和拆分三种思维,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思维可视化工具(如图2所示)。
思维导图⾥有什么——东尼博赞的“思维导图系列”读后思维导图⾃上世纪⼋⼗年代传⼊中国以来,受到了越来越多⼈们的重视。
随着越来越多的⼈对思维导图的运⽤,⼤家都深切地感受到它作为⼀种促进思维扩展的⼯具在⾃⼰⼯作学习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其中有不少⼈结合⾃⼰多年的实践,围绕思维导图著书⽴说,肯定了思维导图能让⾃⼰的⽣活变得更好,也表达了对创始⼈东尼•博赞的⽆⽐敬意,如吴帝德、孙易新等。
⽽我——每天都要处理⼤量⽂字信息的⼀名阅读推⼴馆员,也是思维导图的受益者。
那么,思维导图是什么? 就是运⽤线条、图像、符号,制定⼀套易被⼤脑接受的规则,提升⼈们记忆能⼒的思维⼯具。
它在全世界已经成功改变超过3亿⼈的思维习惯,正⼴泛应⽤于⼈们学习、⼯作、⽣活的各个⽅⾯。
⽽思维导图⾥究竟有什么? 英国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学家东尼•博赞的“思维导图系列”中的观点、⽅法,让我有如下感悟和⼼得。
思维导图⾥有醒⼈的世界观我⾃认为是⼀个智⼒平平的⼈,记忆能⼒、思维能⼒⾮常有限。
在关键时刻⾯临选择的时候,总觉得⾃⼰⽆法完成,不能胜任。
这种情绪恶性循环,让我⼀度⾮常⾃卑,以致在学习⼯作中错过了不少机会。
随着年龄的增长,“笨”的阴影始终像毒蛇⼀样缠绕在⼼中。
我、包括⾝边的许多⼈都这么认为:⼈的智⼒⽔平在30岁之前达到巅峰,以后逐年衰退,所以⼈越来越“笨”是⼀个⾃然规律。
然⽽事实上不是这样的,这也是我提笔写书评的原因所在。
作者告诉我们:“纵观⼈的⼀⽣,智能最⾼点和最低点之间的差距不过5%——10%,这⼀衰退幅度与⼤脑巨⼤的潜能相⽐,⼏乎可以忽略不计。
如果⼤脑得到持续的应⽤且能⼒不断拓展,⼈们的智能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降低,记忆能⼒、理解和学习新知识的能⼒也远远超出那些同样勤奋、年轻⽽缺乏经验的⼈”。
也就是说,脑⼒训练是不受年龄限制的。
通过训练,⼤脑可以变得极端敏锐,就像⾝体可以通过饮⾷和锻炼获得健康⼀样。
这是作者在学习了⼤量的⼼理学、⼤脑神经⽣理学、创造性思维等各类学科之后,通过实验后得出的结论。
和大师面对面
——感受Tony Buzan先生的思维导图
对于读书人来说,一生能遇到几位好的老师指点,便是自己一生的幸运。
如今,能听到一些大师的报告,更是收获不小。
在听大师报告的时候,体会的不仅是大师浓缩一生的研究和感悟,更重要的是能和专家面对面交流,体会那种言谈举止中透露的感染力。
2005年7月20日上午,因发明“思维导图”这一简单便捷的思维工具而以大脑先生(Mr. Brain)闻名世界的著名心理学家、教育专家东尼·博赞先生,受邀来到上海师大附中做报告。
这次报告主要围绕教师如何利用“思维导图”展开,因此本次到会的80%都是来自各个学校的一线教师,还有许多喜爱并从事思维导图研究的人们。
听完这场报告,我们全场的听众经历的是一场对大脑认识的革命,一场对自身认识、对教育认识的革命。
至今我仍能体会到自己血液中那经久不息的沸腾。
在历史的坐标上,体会人类对自身大脑认识的无知
在报告一开始,博赞给出了一组宇宙形成、地球形成和生命出现的时间对比,让我们无限想象几百亿年的历史长河。
相比之下现代大脑的出现只有10万年历史,博赞先生微笑着说,这就是各位老师要教的大脑。
而更令人吃惊的是,上千年来,人们认为脑子在心里,真正意识到大脑的位置是在头里的时间只有500年。
并且人类逐渐掌握有关大脑的95%的知识,还只是仅仅发生在近10年!
所有这些数据让我们体会到人类对自身大脑认识的无知,并萌发一种探索人类思维方式的好奇心。
特别是现代的教师们,面对的是孩子们一个个聪明的大脑、具有无限潜力的大脑,想起这些都不由得让在座的每位老师感到骄傲,同时又深感肩上的重任。
博赞先生也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不断探索思维工具,成为“思维导图”的创始人,从而享有“大脑之父”
的称号。
几种对教师的新定义
在报告中,博赞先生展示了一些世界知名杂志的封面主题,这些主题都是人类研究大脑的相关成果。
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根据这些大脑研究成果提出教师新定义,给人印象极为深刻。
教师新定义1:教师是一个国家智力资本(Intellectural Captital)的发展者,所以是最重要的职业。
(根据杂志《财富》封面主题:“智力资本正成为美国最有价值的资
产。
”Intellectural Capitual is becoming America’s Most Valuable Asset.《FORTUNE》1991)
教师新定义2:教师是生理能量的提供者。
当你教得好的时候,实际上是把新鲜血液注入孩子的大脑。
(根据杂志《时代》封面主题:“大脑,思考,血液循环。
” Brain,Thinking,Blood moving.《TIME》1992)
教师新定义3:教师是创造力的保护者。
教师新定义4:教师是一个国家传统意义上财富的提供者。
教师新定义5:教师是园丁,是脑子花园里的园丁,脑细胞就是培育出来的美丽花朵。
教师新定义6:教师是学生大脑中宇宙的保护者。
因为每个人的大脑中就有一个无限广阔的宇宙。
(根据杂志《时代》封面主题:“宇宙在你的大脑里。
”The Universe in your head.《TIME》)
可以说,做老师有很多优势,老师掌握着智力资本、创造力、大脑的成长、每一个孩子大脑里的小宇宙,所以还有什么比老师的工作更重要呢?
教师新定义7:教师是积极的白日梦的引导者和提供者。
教师新定义8:教师是一个发展者,是一个结合的发展者,结合你的左右两个半脑。
教师新定义9:教师是信息的给予者,也是想象的给予者,是提供无限思考的给予者。
爱因斯坦就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重要,知识有涯,而想象能环抱整个世界。
博赞先生鼓励我们老师要尊重学生的想象空间,允许孩子们积极地做白日梦,因为这些对大脑是有益的,大脑喜欢多彩的思维方式。
基于脑科学研究的思维导图
博赞先生还给出了一个创造力和人类年龄的关系图。
在人的不同年龄时期,发挥的创造力情况是怎样的?当孩子还在幼儿园时,创造力的发挥高达到95%,在小学达到75%,在中学达50%,而在成年时期,人的创造力的发挥竟在10%以下。
这组数据说明创造力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下降,这种现象在全世界是普遍和正常的,但是这却不是自然的,正常不等于自然。
如何让人类的大脑潜能得到发挥?如何让人类创造力回归自然的轨道,让人类充满创造力?如何采用正确的方法来引导大脑的思考?如何正确地用脑?
博赞先生在这样的疑问下,不断研究脑科学心理学、头脑的神经生理学、语言学、神经语言学、信息论、记忆技巧、理解力和创意思考及一般科学,思维导图应运而生。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强调用大脑本身的思考方式来思考,让大脑处于积极和不断创造的状态。
思维导图具有以下特点:
◆类似于大脑神经元网络分布的图形,让大脑掌握整体内在的联系,同时使一个想法很快而深刻的产生。
◆使用了大脑喜欢的思考方式,思维导图是多色彩的,因为大脑不喜欢一种单调的颜色,它喜欢多彩的思考。
◆强调左右大脑的协调合作。
在清晰整理自己思维的过程中,尽量多使用形象的图,愈生动活泼愈好,使用容易辨识的符号。
单一的文字并不是大脑自然适应的思考方式。
◆强调以立体方式思考,将彼此间的关系显示出来。
如在某项目有新要点,可在分支上再继续。
◆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在基本原则相同的前提下,每个人绘制的思维导图有强烈的个人风格。
重新认识我们的教育
过这次报告,体会的不仅是如何在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使用思维导图,更多的是对教
师这一职业的重新认识:我们教师绝对不是教书匠,更多的时候是艺术家,是科学家。
作为教育的艺术家,我们关注孩子们心灵的成长,能用诗意的眼光看待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有积极乐观的态度来解决。
作为教育的科学家,我们关注脑科学的前沿研究成果,善于接受新事物,用思维导图等一系列思维工具,采用大脑自然的思考方式引导孩子们学习。
让孩子们学习科学知识,更学会一生学习。
最后用博赞先生在报告最后展示的一个封面主题共勉:没有极限,勇敢地探索你的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