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肠炎分级及护理
- 格式:pptx
- 大小:470.90 KB
- 文档页数:8
放射性直肠炎
临床表现:腹痛、腹泻、便血、里急后重。
1用保护膜的药物:思密达对疗引起的消化道黏膜损伤有
保护和治疗作用。
2、可服用乳酸杆菌制剂如丽珠肠乐,抑制肠道病原菌繁殖,防止蛋白质发酵。
3、并发肠道感染者可选用:氟哌酸、黄连素、新霉素。
4、腹泻者可配合应用易蒙停。
5、部疗对放射性直肠炎有较好疗效:思密达+肾上腺素+氢化可的松+维生素B12500ug+生理盐水,保留灌肠。
6、取左侧卧位,插入15-20cm后将药物慢慢注入直肠内,压力要低。
灌肠毕,取膝胸卧位,保持此姿势20-30min,灌肠液尽量在肠内保
持2-4h或过夜。
每晚临睡前灌肠1次。
7天为1疗程。
治疗过程中
可遵医嘱予抗感染、补液、营养支持等治疗,并少渣饮食。
放射性肠炎100例护理体会【关键词】放射性肠炎;护理;饮食保健;情志【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225—01放射性肠炎(radiation enteritis)是由于盆腔、腹腔、腹膜后恶性肿瘤经放射线治疗后而引起的肠道损害,可累及小肠、结肠和直肠,故又称为放射性直肠、结肠、小肠炎。
本病的发生与每次治疗的放射线剂量、每疗程的放射线总量、病人的营养状态、是否有手术治疗及化疗有关。
根据肠道遭受辐射剂量的大小、时间的长短、发病的缓急,一般将放射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根据射线来源放置在体内、外位置的不同又将其分为外照射放射病和内照射放射病。
临床上本病以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多见,并以腹痛、腹泻、脓血便、肠道狭窄、肠梗阻、瘘放射性结肠炎可以发生在放疗的早期,也可以发生在放疗完成之后,甚至可以发生在放疗完成后数月乃至数年[1]。
所以对放射性肠炎患者的护理及饮食保健指导尤为重要。
1 资料及方法1.1资料选择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肛肠科2013年1月~2013年8月放射性肠炎患者100例。
其中膀胱癌患者26例,晚期大肠癌患者29例,宫颈癌患者45例,男41例,女59例,年龄42-84岁,平均年龄63岁。
患者临床特点均为病变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
1.2方法中药灌肠,中药采用三黄汤加味,具体方剂黄芩15g黄连15g黄柏15g 败酱草30 g公英20g金银花30 g延胡索15g石榴皮15g地榆15 g马齿苋30 g八味锡类散1g(后下),先将草药加入约1000ml 水浸泡2小时,采用文火双煎法,药液剩100ml时过滤后加八味锡类散2g,保持温度在36℃左右待用。
每晚一次,一周为一疗程,随诊8周[2]。
2 护理2.1 一般护理:和炎症性肠炎相似,要注意季节、饮食及情志三个方面护理。
2.1.1 季节护理:一般放射性肠炎患者易受到季节因素影响,秋冬季是放射性肠炎难治季节,身体受寒易加重病情,所以我们要叮嘱患者要有自身保暖意识,以利于病情恢复。
放射性肠炎的诊断治疗……何谓放射性肠炎【概述】放射性肠炎(radiation enteritis)是盆腔、腹腔、腹膜后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引起的肠道并发症。
分别可累及小肠、结肠和直肠,故又称为放射性直肠、结肠、小肠炎。
根据肠道遭受辐射剂量的大小、时间的长短、发病的缓急,一般将放射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又根据射线来源放置的体内外位置的不同将其分为外照射放射病和内照射放射病。
在早期肠粘膜细胞更新受到抑制,以后小动脉壁肿胀、闭塞,引起肠壁缺血,粘膜糜烂。
晚期肠壁引起纤维化,肠腔狭窄或穿孔,腹腔内形成脓肿、瘘道和肠粘连等。
【诊断】本病的诊断一般不困难。
有放疗史结合临床表现和有关检查,可以确定病变的性质和部位,即可明确诊断。
【临床表现】放射性肠炎的临床症状,一般照射总剂量在3000rad以下者很少发病。
腹腔内放疗总量超过4000rad时发生症状,若达7000rad 以上则发病率高达36%。
症状可出现在治疗早期,疗程结束后不久或治疗后数月至数年。
㈠早期症状:由于神经系统对放射线的反应,早期即可出现胃肠道的症状。
一般多出现在放疗开始后1~2周内。
恶心、呕吐、腹泻、排出粘液或血样便。
累及直肠者伴有里急后重。
持久便血可引起缺铁性贫血。
便秘少见。
偶有低热。
痉挛性腹痛则提示小肠受累,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见粘膜水肿、充血,严重者可有糜烂或溃疡。
㈡晚期症状:急性期的症状迁延不愈或直至放疗结束6个月至数年后始有显著症状者,均提示病变延续,终将发展引起纤维化或狭窄。
此期内的症状,早的可在放疗后半年,晚的可在10年后甚至30年后才发生,多与肠壁血管炎以及扣续病变有关。
1.结肠、直肠炎:常出现于照射后6~18个月。
国内报道发病率为2.7%~20.1%,症状用腹泻、便血、粘液便和里急后重、大便变细和进行性便秘或出现腹痛者提示肠道发生狭窄。
严重的病损与邻近脏器形成瘘管,如直肠阴道瘘,粪便从阴道排出;直肠膀胱妆可出现气尿;直肠小肠瘘可出现食糜混于粪便中排出,也可因肠穿孔引起腹膜炎,腹腔或盆腔脓肿。
放射性直肠炎了解直肠直肠的概念在国际国内一直是统一的:直肠是自肛缘起向上15cm的一段大肠。
直肠周围多脂肪、位于膀胱和生殖器官的背侧。
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直肠炎是妇科恶性肿瘤男性前列腺恶性肿瘤放射治疗的主要并发症。
它是一种自愈性疾病。
如治疗和护理及时、得当,可缩短其病程,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提高其生存质量。
饮食护理1.高热能、高蛋白质,如鸡蛋,牛肉,牛奶等以补偿长期腹泻而导致的营养消耗,2.维生素无机盐要充足以补偿腹泻引起的营养丢失,可口服天然维生素或多吃蔬菜水果。
3.限制脂肪和膳食纤维:腹泻常伴有脂肪吸收不良,严重者伴有脂肪泻。
因此膳食脂肪量要限制,应采用少油的食物和少油的烹调方法。
对伴有脂肪泻者,可采用中链脂肪酸油脂如橄榄油。
避免食用含刺激性和纤维高的食物,如辛辣食物、白薯、萝卜、芹菜、生蔬菜、水果以及带刺激性的葱、姜、蒜和粗杂粮、干豆类等。
4.少食多餐:为减轻肠道负担,以少食多餐方式补充营养摄入量。
5.膳食安排:1.急性发作或手术前后采用流食或少渣半流食,食物内容:米汤、蒸蛋、藉粉、牛奶一般不主张采用。
必须禁用蔬菜水果。
可将之制成菜水、菜泥、果汁、果泥等食用。
少渣半流可选用含优质蛋白的鱼肉、瘦肉、蛋类制成软而少油的食物,如氽鱼丸、芙蓉粥、鸡丝龙须面及面包类;2.对病情严重不能口服者可用静脉营养支持,待营养状况改善后逐渐增加口服自然食物。
疾病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治疗方法一般有保守治疗,西医使用抗炎止血,灌肠或高压氧等。
全身治疗1.西医:减少肠道感染,减轻炎症,给予磺胺类、四环素、黄连素或穿心莲等控制肠道炎症。
腹痛、腹泻可给予复方苯乙哌啶、普鲁本辛、阿托品等,解除痉挛,减轻腹泻。
西药治疗此病效果不理想,副作用大。
复发率高。
2.中医:中医认为本症是伤及正气,致肠粘膜破溃所引起,治则应以扶正固本,养血益气为主,兼以清热祛湿,以促进溃疡愈合,炎症消退。
中医治疗用药有原药煎汤的理气舒肠方。
局部治疗1.用芍药甘草汤合黄霉液50-100毫升,保留灌肠,每天2次。
直肠癌术后放疗引起放射性直肠炎的护理发布时间:2023-02-23T06:10:38.035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32期作者:尹秀辉[导读]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放疗引起放射性直肠炎的护理价值。
方法以2020.5-2022.5本院收治的100例接受放疗治疗的直肠癌患者为对象。
对发生放射性直肠炎患者进行分级护理,观察护理效果。
尹秀辉简阳市人民医院四川成都 641400摘要: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放疗引起放射性直肠炎的护理价值。
方法以2020.5-2022.5本院收治的100例接受放疗治疗的直肠癌患者为对象。
对发生放射性直肠炎患者进行分级护理,观察护理效果。
结果 100例直肠癌患者68例(68.00%)患者发生放射性直肠炎,其中I级38例(38.00%),患者仅接受健康教育,未进展至Ⅱ级;Ⅱ级18例(18.00%),接受分级护理2周后,转为I级;Ⅲ级12例(12.00%)患者接受分级护理3周后转为I级。
结论给予直肠癌术后放疗引起放射性直肠炎患者分级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症状的缓解,有助于患者顺利渡过术后辅助放疗过程。
关键词:直肠癌;放疗;放射性直肠炎;护理直肠癌为肛肠可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约为大肠癌的60~75%[1]。
根治性切除术为治疗直肠癌的常用术式,可有效去除病灶,为防止术后复发,需配合放疗干预,保证患者获得更好的生存质量。
然而放疗治疗可引起多项不良反应,其中放射性直肠炎最为常见。
调查显示,接受放疗治疗的直肠癌患者约2~39%发生放射性直肠炎,部分症状严重者需停止治疗[2]。
腹泻、粘液便、直肠疼痛等为急性直肠炎的常见症状,若干预不当,可导致出血,严重者可引起直肠狭窄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需给予患者积极的护理干预,本文将分级护理用于直肠癌术后放疗引起放射性直肠炎,观察其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2020.5-2022.5本院收治的100例接受放疗治疗的直肠癌患者为对象。
放射性直肠炎的防治与护理李旬;刘迎玫;项亚娟【期刊名称】《中国实用护理杂志》【年(卷),期】2007(023)015【摘要】@@ 放射性直肠炎(radiation enteritis,RE)是盆腔恶性肿瘤放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分为急性和慢性.临床表现为腹痛、黏液血便、肛门坠痛、排便困难、腹泻、里急后重、大小便失禁和尿急.据报道[1],急性RE发生率为50%~75%,最早可在照射后2 d发生[2],一般在治疗开始1~2周后出现,临床表现为肠鸣音增强、腹痛、水样腹泻及里急后重.慢性RE发生率为5%~20%[1],可以从急性阶段继发或经过至少90 d的潜伏期(中位时间8~12个月)后出现,最长可在10年后出现,表现为出血、瘘道形成、直肠溃疡或狭窄.有研究[3]发现,至少有72%的患者以直肠出血为主要并发症.病情轻者症状可耐受并可自行愈合;重者症状可持续很长时间,给患者生活造成很大痛苦与不便.【总页数】3页(P72-74)【作者】李旬;刘迎玫;项亚娟【作者单位】200032,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200032,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200032,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相关文献】1.保留灌肠法防治放射性直肠炎的护理 [J], 尚玉萍;陈程;刘桂荣;陈辉;穆彩霞2.不同时间行固肠方保留灌肠防治放射性直肠炎的护理探讨 [J], 陈翠琼;唐美荣;曹结珍;郑作深3.护理干预对放射性直肠炎的防治效果 [J], 周华丽;田昌英;郭春玉;张云霞;樊英4.放射性直肠炎的防治与护理 [J], 李旬;刘迎玫;项亚娟5.循证护理在宫颈癌放疗后放射性直肠炎护理中的应用 [J], 卢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放射性肠炎的病因治疗与预防放射性肠炎是由盆腔、腹腔和腹膜后恶性肿瘤通过放射治疗引起的肠道并发症。
它可以分别涉及小肠、结肠和直肠,因此也被称为放射性直肠、结肠和小肠炎。
根据辐射剂量的大小、时间的长短和肠道疾病的紧急情况,放射性疾病一般分为急性和慢性疾病。
根据辐射源放置在体内外的不同位置,分为外辐射疾病和内辐射疾病。
抑制早期肠粘膜细胞更新,小动脉壁肿胀、闭塞,导致肠壁缺血、粘膜侵蚀。
晚期肠壁引起纤维化、肠狭窄或穿孔、脓肿、瘘管和肠粘连。
一般认为,短波长和高频率X线或γ射线照射有足够的能量使吸收射线的组织离子化,后者产生带电荷的分子或原子,从而对活细胞造成损过去使用的千伏X线外辐射经常损害皮肤,而现代使用的高能辐射对皮肤的损害较轻,但损害肠道的风险增加。
随着经验的积累,人们意识到放射性肠炎,特别是结肠和直肠损伤,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
1.照射剂量、时间盆腔放疗4~4.5周照射量低于4200~4500rad发病率逐渐上升;如果照射剂量增加,发病率迅速增加。
一般估计5周内照射量超过5000rad发病率约为8℅。
2.肠道不同部位对照射的敏感性不同肠道耐受性依次为:直肠>小肠,结肠>胃。
3.肠道不同部位的活动程度不同由于终端回肠和远端结肠相对固定,更容易受到照射损伤。
炎症或术后粘连使肠道半固定,限制了肠道段的活动,增加了单位面积的照射,增加了发病率。
四、子宫切除术子宫完全切除后,直肠的照射量高于未切除者。
5.其他基本病变动脉硬化、糖尿病及高血压等患者原先已有血管病变,照射后更易引起胃肠道损害。
一般照射总剂量为3000rad放射性肠炎很少发生在下面的人身上。
腹腔总量超过4000rad时有症状,若达7000rad以上发病率高达36%。
治疗早期可出现症状,治疗后不久或治疗后数月至数年。
一、早期症状由于神经系统对放射线的反应,胃肠道症状可以在早期出现。
放疗开始后通常会出现1~2一周内。
恶心、呕吐、腹泻、粘液排出或血样大便。
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直肠炎,一种属于内科疾病,同时也是另一种疾病的并发症。
一般来说,这个疾病的症会比较的明显。
放射性直肠炎病发的时候,会导致体内的直肠出现出血的症状,这样的话就会在排便的时候流出来,这样大家是可以看见的。
有时候还会出现大量的出血,这样的情况就是比较严重的。
放射性直肠炎在治疗上面是不难的,只要患者坚持的去治疗的话,还有就是要去注意生活上的一些饮食护理,这样才能更快的好起来。
对于疾病的问题,患者一定要积极的去面对。
★一、病因妇女宫颈癌、外阴与阴道癌及肛管直肠癌,应用放射性镭、钴、铯等进行照射治疗,这些放射性原素对癌有抑制作用,对正常组织也有损害,损害直肠粘膜时,可造成放射性直肠炎。
所以因放射治疗造成的放射性直肠炎,是临床上较多见的。
★二、症状直肠流血,为鲜红或暗红色,多在排便时流出,一般是少量出血,偶尔大量出血。
破溃后有坏死组织脱落排出,有臭味,肛门直肠部酸痛或灼痛,以后因括约肌受刺激而出现里急后重。
1.早期症状:由于神经系统对放射线的反应,早期即可出现胃肠道的症状。
一般多出现在放疗开始后1~2周内。
恶心、呕吐、腹泻、排出粘液或血样便。
累及直肠者伴有里急后重。
持久便血可引起缺铁性贫血。
便秘少见。
偶有低热。
腹痛型肠易激综合症则提示小肠受累,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见粘膜水肿、充血,严重者可有糜烂或溃疡。
2.晚期症状:急性期的症状迁延不愈或直至放疗结束6个月至数年后始有显著症状者,均提示病变延续,终将发展引起纤维化或狭窄。
此期内的症状,早的可在放疗后半年,晚的可在10年后甚至30年后才发生,多与肠壁血管炎以及扣续病变有关。
★三、诊断有镭照射治疗史,大便带脓血、粘液和脱落的坏死组织。
直肠镜下可见肠壁充血、肿胀呈赤褐色,或已浸润、变硬、坏死、溃疡、穿孔,最后形成狭窄。
病理检查可见细胞急速分裂,纤维组织肥大,血管、淋巴管扩张,管壁变性,应与恶性肿瘤鉴别。
上面就是向大家介绍了关于放射性直肠炎的知识,希望大家可以学到一些知识。
・4・医学新知余盃2019年第29卷第1期放射性肠炎吴龙云庞智[关键词】放射性肠炎;危险因素;病理生理;诊断;治疗doi:10.3969/j.issn.1004-5511.2019.01.002【中图分类号]R5I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9)01-004-05放射性肠炎最早的文献记载可追溯至伦琴射线发现2年后的1897年」,它是由于腹腔或者盆腔肿瘤放射性治疗后引起的肠管(包括小肠、大肠)黏膜损伤⑵,很多证据表明放射性肠炎本质上是一种炎症。
放射性肠炎按照起病时间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肠炎两类。
急性放射性肠炎多在放疗期间发病,临床症状多在2至12周左右自行缓解;慢性放射性肠炎一般在是放疗结束后的几个月至数年的时间内发展而来的工,临床表现不典型,随着病程迁延,可致肠壁增厚、溃疡以及肠纤维化,导致梗阻、痿、出血或局部脓肿:4:。
随着肿瘤治疗效果不断提高、生存期不断延长,慢性放射性肠炎发病率逐步升高,临床症状不典型,诊断及治疗均存在困难,得到诸多关注:1放射性肠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放射性肠炎发生的高危因素包括肠管(尤其直肠)黏膜较易损伤、患者自身因素和治疗相关的因素其中,直肠较易损伤可能与直肠位置相对较固定、距离照射距离较近有关;患者因素包括年龄(老年)、性别(女性)、体重(过轻)等生理因素,以及存在腹部及盆腔手术史和长期吸烟史,合并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5-6;治疗相关因素包括放疗的剂量、放疗间隔时间、照射野的设置(暴露在照射野中肠道的体积)以及随之而来的使用化疗⑺。
2放射性肠炎的病理生理机制2.1急性放射性肠炎放疗产生的辐射效应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细胞DNA,从而导致受损细胞死亡⑷.电离辐射的直接伤害效应来自于辐射能量的吸收;辐射的间接效应通常是由辐射与细胞水相互作用产生的自由基所介导的,自由基会破坏l)NA并阻止复制化作者单位:215008江苏苏州,苏州市立医院北区消化内科通信柞者:庞智.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E-mail:pangzhi0273 @sina.corn急性放射性肠炎的发生被认为是肠道上皮快速分裂细胞,尤其是隐窝干细胞,基于上述机制,肠道隐窝内干细胞在其复制和分化过程中遭受辐射时易损伤和死亡,导致分化肠上皮黏膜完整性的丧失;8'l01o P"的过表达和Bel-2的下调在细胞凋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o黏膜炎症损伤肠道黏膜屏障,从而导致肠道菌群移位叫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上皮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在急性放射性肠炎中扮演重要角色”".电离辐射导致内皮细胞中血栓调节蛋白的下降、凝血酶的过度激活和血小板粘附特性的改变,使得内皮细胞发生血管闭塞性改变上述改变不仅是急性放射性肠炎发生的原因,而且是慢性放射性肠炎的延续皿。
放射性直肠炎————————————————————————————————作者:————————————————————————————————日期:放射性直肠炎疾病名称(英文) radioactive rectitis拚音FANGSHEXINGZHICHANGYAN别名中医:泄泻,肠癖,西医疾病分类代码物理因素所致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中医疾病分类代码西医病名定义放射性直肠炎是指盆腔、腹腔或腹膜后等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所引起的直肠和乙状结肠的炎症。
中医释名西医病因多数是由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对放射性的敏感性增高有关,另外与放射量的大小也有关系。
中医病因风、寒、湿、热、食等因素,仅是引起泄泻或肠癖的一个方面,虽有互相掺杂而致病,症状比较复杂,但关键还应归于脾胃功能虚衰。
季节地区人群强度与传播发病率据有关资料报道,在五周内照射量超过5000拉德时,约有8%的患者发生放射性直肠炎。
发病机理中医病机病理开始是肠粘膜充血、红肿、糜烂,肠壁增厚,继而出现粘膜层及粘膜下层坏死,形成溃疡,直肠及其周围组织纤维变形,形成瘢痕,重者可形成肠梗阻或并发肠穿孔。
病理生理中医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本病在辨证时,首先应区别寒、热、虚、实。
初起证见腹痛,里急后重,便下脓血粘液,舌苔黄腻,脉弦滑而实者,多为实证、热证。
泄下日久,则多为虚证,食少神疲,四肢不温,腰膝伯冷,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而弱,为脾阳虚衰之证。
1.湿热下注:证候:腹痛,泄下赤白相杂,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滑数。
辨析:①辨证:本证多见于疾病早期,以泄下赤白、肛门灼热、舌苔黄腻,脉数为辨证要点。
②病机:湿热之邪壅滞肠中,气机不畅,传导失常则见腹痛。
热灼肠道,气血瘀滞,化为粘液脓血则见泄下赤白。
2.寒湿内停:证候:泄泻清稀粘液,腹痛肠鸣,里急后重,饮食乏味,头重身困,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
辨析:①辨证:本证以泄泻清稀、头重身困、院闷为辨证要点。
②病机:寒湿之邪留着肠中,气机阻滞见里急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