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英文名
- 格式:docx
- 大小:21.13 KB
- 文档页数:4
马铃薯主要病害1.1细菌性病害(1)马铃薯青枯病:英文名:Brown Rot Potato,病原菌学名:Pseudomonas solanacearum(Smith),属单胞杆菌科Pseudomonadaceae、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
国际上公认将青枯病病原细菌划分为5个生理小种,寄生马铃薯的是小种1号和3号。
小种1号的寄主范围很广,小种3号的寄主范围较窄,主要侵染马铃薯,其次是番茄,还有少数茄科杂草。
青枯病是典型维管束病害,病菌从茎基部或根部伤口侵入,病菌侵入维管束后迅速繁殖并堵塞导管,妨碍水分运输导致萎蔫。
10~40℃均可发病,一般酸性土发病重。
田间土壤含水量高、连阴雨或大雨后转晴气温急剧升高发病重。
田间典型症状是叶片、分枝或植株急性萎蔫,枝叶仍保持青绿色时即枯死。
有时在一丛马铃薯中,一株枯死而另一株仍保持健康。
在病情发展较慢的情况下,也可见到叶片变黄、干枯和植株矮化的症状。
发病植株茎秆基部维管束变黄色或黄褐色。
将病茎切下一段,断面直立插入蒸馏水中,数分钟后,从茎秆的切面流出黏稠脓形成的乳白色带状物。
染病块茎的芽眼变浅裼色或褐色,将薯块沿横切,可见维管组织从脐部变色,严重时整个维管组织环状腐烂,不需要用手挤压,几分钟后块茎切面自动溢出污白色菌脓。
病菌随病残组织在土壤中越冬,侵入薯块的病菌在窖里越冬,田间亦可通过灌溉水、雨水、耕作工具、昆虫等扩大传染。
带病种薯是此病远距离传播的主要方式。
(2)马铃薯环腐病:英文名:Ring Rot Disease of Potato,病菌属棒杆菌属(革兰氏阳性菌)的密执安棒菌马铃薯环腐致病变种或称环腐棒杆菌Clavibacter michigane-nsis subsp.sepedonicus (Spieckermann&Kotthoff)。
该病是一种细菌性维管束病害,田间发病一般在开花期以后。
初期症状为叶脉间褪绿,呈斑驳状,以后逐渐变黄、变枯。
苏铁病虫害苏铁病虫害苏铁(学名:Cycas, 英文名:Sago palm)是一种原始蕨类植物,也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它叶片呈羽状分裂,有着极高的观赏价值,因此常被人们用作园林绿化或盆栽。
然而,苏铁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影响其生长健康。
本文将详细介绍苏铁常见的病虫害,并提供针对这些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一、苏铁红腐病苏铁红腐病(学名:Cycas red rot)是苏铁常见的病害之一。
它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主要表现为苏铁根部和茎部组织发生腐烂,出现红色腐烂斑点。
长期感染会导致苏铁死亡。
防治方法:- 做好排水工作,避免根部积水,减少病菌滋生的机会。
- 注重苏铁的生长环境卫生,保持通风良好。
- 及时清除感染的苏铁植株,防止病菌扩散。
- 可使用含有杀菌成分的药剂进行喷施,杀灭病菌。
二、苏铁叶斑病苏铁叶斑病(学名:Cycas leaf spot)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病害,主要表现为苏铁叶片上出现斑点,有时会蔓延成大片。
受感染的苏铁叶片会逐渐萎蔫和枯死。
防治方法:- 移除感染的叶片,避免病菌进一步传播。
- 增加日照和通风条件,控制湿度。
- 使用含有杀菌成分的药剂进行喷施,杀灭病菌。
三、苏铁蝽虫苏铁蝽虫(学名:Cycad aulacaspis scale)是苏铁常见的虫害之一。
它是一种小型的蝽虫,以汲取苏铁的汁液为食。
蝽虫寄生在苏铁叶片的背面,严重感染会导致苏铁叶片变黄、干枯甚至死亡。
防治方法:- 定期检查苏铁叶片,发现蝽虫及时清除。
- 可用肥皂水或洗洁精稀释后进行叶面喷洒,杀灭蝽虫。
- 经常清洁苏铁叶面,减少蝽虫滋生的条件。
四、苏铁薹蕾蛀食虫苏铁薹蕾蛀食虫(学名:Cycad blue weevil)是苏铁的一种害虫。
成虫会在苏铁薹蕾内产卵,幼虫孵化后吃食薹蕾,导致薹蕾发育受阻,严重时会导致苏铁死亡。
防治方法:- 定期检查苏铁薹蕾,发现害虫及时清除。
- 如苏铁薹蕾内已有害虫孵化,可使用杀虫剂进行喷洒,杀灭幼虫。
黄瓜霜霉病图片:黄瓜霜霉病.jpg图片:黄瓜霜霉病1.jpg图片:黄瓜霜霉病2.jpg图片:黄瓜霜霉病3.jpg图片:黄瓜霜霉病4.jpg图片:黄瓜霜霉病5.jpg简介英文名Cucumberdownymildew异名俗称“跑马干”、“黑毛”、“瘟病”。
病原古巴假霜霉菌Pseudoperonosporacubensis(Berk.etCurt.)Rostov.,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寄主黄瓜、香瓜、南瓜、丝瓜、葫芦等。
危害发病特点是来势猛,病害重,传播快,如不及时防治,将给黄瓜生产造成毁灭性的损失。
在流行年份受害地块黄瓜减产20%~30%,严重流行时损失达50%~60%,甚至绝收。
棚室黄瓜栽培中发生最普遍、为害最严重的病害。
分布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详细资料为害症状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叶片。
开始病部呈现水浸状斑点称“小油点”,在湿度大的早晨尤为明显,病斑逐渐扩大,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淡褐色或黄褐色斑块,湿度大时,叶背面长出灰黑色霉层,后期病斑破裂或连片,致叶缘卷缩干枯,严重的棚内一片枯黄。
春秋两季是发病高峰期。
病原物孢囊梗从气孔伸出,单生或束生,无色。
孢子囊淡褐色,柠檬形,单胞,顶端有突起。
侵染循环病原在病叶上越冬或越夏。
北方冬季不种黄瓜地区,则靠季风从邻近地区将孢子囊吹去。
冬春保护地黄瓜霜霉病的初侵染来源主要是秋露地瓜秧和保护地病秧,以及来自苗床的带病苗。
孢子囊萌发时直接产生芽管或游动孢子,从气孔或表皮侵入,病害潜育期为3~7天,后又在病部产生孢子囊,通过气流和雨水传播,着落于叶片表面,引起再侵染。
病菌孢子囊形成要求有高湿环境,萌发和侵入过程则只有在水膜、水滴的条件下才能完成。
发生因素(1)环境:温、湿度是病害发展流行的主要条件。
高湿是发病的重要条件,叶面没有水滴或水膜,孢子囊不能萌发和侵入,病害就不会发生。
温度低于15℃或高于28℃,不利于病害的发生,温室大棚内通风不良,湿度过高,结露多,有利于孢子囊的形成和病菌的萌发、侵入,易于病害的发生流行。
马铃薯主要病害1.1细菌性病害(1)马铃薯青枯病:英文名:Brown Rot Potato,病原菌学名:Pseudomonas solanacearum(Smith),属单胞杆菌科Pseudomonadaceae、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
国际上公认将青枯病病原细菌划分为5个生理小种,寄生马铃薯的是小种1号和3号。
小种1号的寄主范围很广,小种3号的寄主范围较窄,主要侵染马铃薯,其次是番茄,还有少数茄科杂草。
青枯病是典型维管束病害,病菌从茎基部或根部伤口侵入,病菌侵入维管束后迅速繁殖并堵塞导管,妨碍水分运输导致萎蔫。
10~40℃均可发病,一般酸性土发病重。
田间土壤含水量高、连阴雨或大雨后转晴气温急剧升高发病重。
田间典型症状是叶片、分枝或植株急性萎蔫,枝叶仍保持青绿色时即枯死。
有时在一丛马铃薯中,一株枯死而另一株仍保持健康。
在病情发展较慢的情况下,也可见到叶片变黄、干枯和植株矮化的症状。
发病植株茎秆基部维管束变黄色或黄褐色。
将病茎切下一段,断面直立插入蒸馏水中,数分钟后,从茎秆的切面流出黏稠脓形成的乳白色带状物。
染病块茎的芽眼变浅裼色或褐色,将薯块沿横切,可见维管组织从脐部变色,严重时整个维管组织环状腐烂,不需要用手挤压,几分钟后块茎切面自动溢出污白色菌脓。
病菌随病残组织在土壤中越冬,侵入薯块的病菌在窖里越冬,田间亦可通过灌溉水、雨水、耕作工具、昆虫等扩大传染。
带病种薯是此病远距离传播的主要方式。
(2)马铃薯环腐病:英文名:Ring Rot Disease of Potato,病菌属棒杆菌属的密执安棒菌马铃薯环腐致病变种或称环腐棒杆菌Clavibacter michigane-nsis subsp.sepedonicus (Spieckermann&Kotthoff)。
该病是一种细菌性维管束病害,田间发病一般在开花期以后。
初期症状为叶脉间褪绿,呈斑驳状,以后逐渐变黄、变枯。
叶片边缘也可变黄、变枯,并向上卷曲。
花生黑斑病缩图简介英文名Peanut Black spot异名花生晚斑病;俗称黑疸”、黑涩等。
病原暗拟束梗霉属Phaeoisariopsis personata (Berk.& Curt.) V.Arx,异名Cercospora personata Berk.& Curt.,属半知菌亚门。
有性阶为伯克利球腔菌Mycosphaerella berkeleyiJenk.,子囊菌亚门球腔菌属,比较少见。
花生常见的叶部病害。
整个生长季节皆可发生,发病高峰多出现于每造花生的生长中后期,故有“晚斑”病之称。
常造成植株大量落叶,引起荚果发育受阻,产量锐减。
详细资料为害症状黑斑病的症状与褐斑病大致相似,为害部分相同,两者可同时混合发生。
(1)叶片:黑斑病病斑比褐斑病小,直径1~5毫米,近圆形或圆形,暗褐色至黑褐色,叶片正反两面颜色相近。
病斑周围通常没有黄色晕圈,或有较窄、不明显的淡黄色晕圈。
在叶背面病斑上,通常产生许多黑色小点,即病菌子座,呈同心轮纹状,并有一层灰褐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病害严重时,产生大量病斑,引起叶片干枯脱落。
(2)叶柄和茎杆:病斑椭圆形,黑褐色,病斑多时连成不规则大斑,严重的整个叶柄和茎杆变黑枯死。
病原物(1)形态:①分生孢子梗。
丛生,粗短,聚生于分生孢子座上,多数无隔膜,末端屈曲,褐色至暗褐色,大小(24~54)×(5~8)微米。
②分生孢子。
倒棒状,较粗短,橄榄色,多胞,具1~8个隔膜,多为3~5个隔膜,大小(18~60)微米×(5~11)微米。
(2)特性:病菌生长适温为25~28℃,并需要高湿,高湿更有利于产孢和孢子萌发。
侵染循环(1)菌源:病原以菌丝体或分孢座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或以分生孢子粘附在种荚、茎杆表面越冬。
(2)传播:第2年合适条件时,越冬分生孢子或菌丝直接产生的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为初侵染与再侵接种体,从寄主表皮或气孔侵入致病。
马铃薯重花叶病〔病毒英文名〕PotatovirusY〔寄主作物〕马铃薯、番茄、甜椒、烟草、豌豆等。
〔病害诊断〕症状随病毒株系和马铃薯品种而有不同。
常见的为顶部叶片的叶脉产生斑驳,背面叶脉坏死,严重时沿叶脉蔓延至主茎,产生褐色坏死条斑,使叶片坏死萎垂,成垂叶条斑。
有的不坏死,但病株矮小,茎叶变脆,节间短,叶片呈花叶状,集生成丛;有的表现花叶皱缩,或出现坏死斑;有的形成条纹花叶、茎部倒伏;还有的品种表现隐症。
若Y病毒和X病毒混合侵染时,呈严重的皱缩花叶和矮化症,加剧为害。
值得注意的是,叶茎上的症状即花叶或坏死的轻重往往和块茎上的症状存在一种相关性。
致病病毒为马铃薯Y病毒。
病毒粒体为曲线条状,大小795纳米×12纳米。
病毒钝化温度为52~62℃,稀释终点0.00001~0.000001,体外存活期一周。
但病叶经1℃下快速干燥后保存在干燥条件下,病毒可存活几个月到一年。
〔发病规律〕Y病毒可通过汁液机械传染,又可经蚜虫传染,传毒蚜虫可达20多种,其中以桃蚜为主。
传毒方式为非持久性传毒。
病毒随种薯贮存越冬后,成为翌年田间的主要病毒侵染源,经田间蚜虫传播后,扩展蔓延很快,传毒效率很高。
病害发生轻重与种薯带毒率直接相关,而田间影响发病程度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高温干旱利于蚜虫的繁殖与活动,而且可以促进病毒的增殖;而高山冷凉地区,可对病毒有抑制,有时甚至隐症。
管理不善,植株衰弱病害加重。
马铃薯品种间抗性反应有差异。
〔防治措施〕(1)选种具有一定抗性的或耐病的品种。
(2)种植无毒种薯。
建立无毒留种田,或采用低温方式留种,减少种薯带毒率。
(3)适期早播,避开高温期结薯,同时错开苗期与蚜虫盛发期相遇,减少蚜虫传病。
(4)加强早期防蚜,降低蚜虫密度。
(5)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植株长势和抗病性。
(6)发病初期喷药防病,可选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0%菌毒清水剂300倍液。
小麦条锈病从属于小麦锈病,是众多锈病分支中的一种,其英文名:Wheat Stripe Rust,属于一种叶片侵染真菌。
条锈病在我国的小麦种植中发生最为严重,已经成为普遍的重要病害。
常见于河南、河北、甘肃、陕西、山东、新疆、四川、云南等地区。
条锈病是大区间典型的由远程气流传播而流行的病害,特点是流行快、面积广、危害大、损失大,一旦菌源适量,气候适宜,便一发不可收拾地大范围流行。
1、病原体特征条锈病病原体的菌丝呈有分隔的丝状,靠吸取寄主细胞中的养分在细胞间隙中生长,发病之处会有孢子堆产生。
夏孢子是呈现鲜黄色的单胞球形,有细刺在表面,大小约为35×25微米,有6-12个发芽孔。
冬孢子则呈棍棒形双胞,短柄,大小约为48×15微米,值得注意的是:顶部斜切或扁平状。
此外,条锈菌的生理小种容易变异,自从1950年以后已发现五次优势小种改变。
2、发病表现叶片是小麦条锈病的主要侵染对象,茎、穗等部位少有发生。
夏孢子的病菌在叶片上堆积形成黄色条斑,病斑平行于叶脉但不会穿透叶。
在非常严重的时候,穗部、叶鞘和茎秆也会被感染。
而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夏孢子堆呈红色偏褐,形状近似为圆形,在叶片上不规则分布。
后期则会有黑色、圆形的冬孢子堆产生。
因此有“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的民间说法。
3、发病原因分析(1)此病病原菌可以随风传播,其孢子在成熟之后只需要轻微的气流就会飞散到高空,飘到很远的地方传播病原,直到发现新寄主。
空气可携带秋季越夏的病原体,只要温度和湿度都适宜,病菌便会侵染冬小麦。
随温度的下降,病原体在冬小麦苗上过冬,便造成了来年春天冬小麦条锈病的发生。
病叶中越冬的病菌会随着春季小麦的返青而复苏,并扩展到其他部位。
若气温达到5℃以上,湿度90%以上,病害将加速扩展,蔓延至病害流行。
(2)品种的原因。
病原体无时不刻都在变异,当病原体变异到一定程度之后,很大可能造成本来的抗病品种染病,抗病能力丢失,锈病得以流行。
甜瓜大斑病简介英文名MuskmelonAlternarialeafblight异名甜瓜黑斑病。
病原多格链格孢菌Alternariapeponicola(Ragerhorst)Simmous.,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寄主甜瓜、黄瓜、丝瓜。
人工接种侵染黄瓜、西瓜、籽瓜、番瓜、金瓜、葫芦、苦瓜等植物。
危害重病田叶片焦枯、发紫,提前枯死,严重影响糖分积累,商品性大大降低。
分布发生普遍。
详细资料为害症状为害叶片、茎蔓和果实。
(1)叶片:下部老叶先发病,叶片上的病斑近圆形,褐色,有不明显的轮纹,病斑上有稀疏霉层。
(2)果实:多在日灼或其他病斑上,被为害的瓜果形成褐色、稍凹陷的圆斑,直径2~16毫米,外有淡褐色的晕环,有时内有轮纹,渐扩大变黑,病斑上有一层黑色霉状物,形成果腐。
病原物(1)形态:分生孢子椭圆形,单生大小(26~53)微米×(4.5~7.5)微米。
(2)特性:菌丝最适生长温度25~31℃。
侵染循环病原以菌丝及分生孢子在病叶组织内外越冬,为第2年的初侵染源。
主要发生在甜瓜生长中后期。
发生因素病害发生程度与湿度密切相关。
开花前浇第1水时发病重,而坐瓜后再浇水时则发病轻。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①清除病残组织,减少初侵发病原。
②棚室栽培甜瓜,应重点调整好棚内温湿度,避免结露,尤其是定植初期,闷棚时间不宜过长,防止棚内湿度过大,温度过高。
(2)物理防治: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
(3)药剂防治:①用40%拌种双200倍液浸种24小时,冲洗干净后催芽播种。
②发病初期喷40%百菌清悬浮剂5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喷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
③棚室栽培,傍晚喷撒5%百菌清粉剂15千克/公顷,或于傍晚点燃45%百菌清烟剂3~3.75千克/公顷。
花生普通花叶病缩图简介英文名Peanut common virus异名花生矮化病毒病、花生普通病毒病。
病原花生矮化病毒Peanut Stunt Virus,简写PSV,属黄瓜花叶病毒组。
该病毒存在不同株系。
寄主花生、菜豆、豇豆、长豇豆、刀豆、大豆、苋色藜、刺槐等。
危害该病害属于暴发性流行病害,年份零星发生,大流行年份则发生严重,给花生生产带来严重损失。
该病害对花生影响大,病株形成小果和畸形果,早期发病株可减产30%~50%。
分布河南、河北、辽宁、山东等北方花生产区。
详细资料为害症状病株开始在顶端嫩叶出现明脉,侧脉明显变淡,变宽或褪绿斑,随后发展成浅绿与绿色相间普通花叶症状,沿侧脉出现辐射状绿色小条纹和斑点。
叶片变窄变小,叶缘波状扭曲。
病害明显影响荚果发育,形成很多小果和畸果。
病原物颗粒球状,直径30nm。
钝化温度55~60℃,体外保毒期3~4天,稀释限点100~1 000倍。
侵染循环以种子带毒为主,成为田间的初侵染源。
受感染的刺槐也是病害的另1个初侵染源。
田间靠豆蚜、桃蚜等蚜虫以非持久方式传毒,在花生生育后期进入发病高峰。
发生因素刺槐林数量与病害流行区域相关,凡病害流行区如河北唐山、河南开封均有一定数量的刺槐林。
蚜虫发生与病害流行关系密切。
花生生长前期降雨量少,旱情严重可引起蚜虫大发生,病害发生重。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①选用耐病品种,以减轻病害的为害。
如中花1号、83-1 5007-1等。
②无病地选留种子,或从无病区调种。
③花生种植区内除去刺槐花叶病树均可有效地杜绝或减少病害初侵染源,达到防病的目的。
(2)药剂防治:参见花生条纹病毒病。
芹菜斑枯病简介英文名Celery late blight异名芹菜晚疫病、芹菜叶枯病;俗称火龙。
病原芹菜壳针孢菌Septoria apiicola Speg.,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寄主芹菜、根芹、野生芹。
危害一般只为害叶片,损失不大,但在有些情况下病斑蔓延到叶柄及茎上,也能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
贮藏中也可继续为害造成损失。
仅发生在芹菜和根芹菜上。
在大棚发生与为害逐年加重,发病田块达50%~60%,平均减产15%~30%,成为制约芹菜高效优质生产的关键因素。
分布全国各地普遍发生。
详细资料为害症状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叶柄、茎和种子。
分为大斑型和小斑型。
华南地区只发生大斑型,东北地区侧以小斑型为主。
病斑上有黑色小点是该病识别的重要特征。
(1)大斑型:大斑型由芹菜小壳针孢菌侵染引起,一般先发生在老叶上,再向新叶上扩展。
叶上病斑圆形,初为淡黄色油浸状斑,后变为淡褐色或褐色,边缘明显,病斑上散生少数小黑点(分生孢子器);危害严重时,全株叶片变为褐色干枯状。
茎及叶柄受害,病斑均呈长圆形,稍凹陷,中央密生黑色小粒点。
(2)小斑型:小斑型由芹菜大壳针孢菌侵染引起。
后期病斑中央黄白色或灰白色,边缘聚生有很多黑色小粒点,病斑边缘黄色,大小不等。
叶柄或茎部上的病斑为褐色,长圆形稍凹陷,中部散生黑色小点。
病原物分生孢子器埋生,大小(87~微米×(25~56)微米。
器孢子长线形,无色,具隔膜0~7个,大小(35~55)微米×(2~3)微米。
(2)特性:分生孢子萌发温度范围9~28℃,该菌在低温下生长较好,发育适温20~27℃,高于27℃生长发育趋缓。
菌丝体和分生孢子致死温度48~49℃经3 0分钟。
侵染循环病原以菌丝体潜伏在种皮内越冬,也可在病残体上越冬。
潜伏在种皮内的菌丝可存活1年以上。
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产出分生孢子借风雨、牲畜及农具传播;带菌种子可作远距离传播。
发生因素(1)环境:在适宜温湿度下,潜育期约为8天;在20~25℃温度和多雨的情况下,病害发生严重,并能迅速蔓延和流行;白天干燥,夜间有雾,或温度过高过低时,发病重。
番茄病虫害目录●夏疫病●晚疫病●叶霉病●番茄叶霉病●番茄巨芽病●番茄溃疡病●番茄细菌性斑疹病●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病●番茄灰叶斑病●番茄灰斑病●番茄斑枯病●白粉病●青枯病●白粉虱●棉铃虫●美洲斑潜蝇●蚜虫●斜纹夜蛾简介英文名Tomatoearlyblight异名番茄轮纹病、番茄夏疫病。
病原茄链格孢Alternariasolani(EllisetMartin)JonesetGrout,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寄主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等。
危害番茄的主要病害。
常引起落叶、落果和断枝,因病减产30%以上,尤其大棚、温室中发病重。
分布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为害症状番茄苗期、成株期都可发病,为害叶片、茎、花、果等部位,以叶片和茎叶分枝处最易发病。
(1)叶部:叶片初期出现水渍状暗褐色病斑,扩大后近圆形,有同心轮纹,边缘多具浅绿色或黄色晕环。
潮湿时病斑长出黑霉。
发病多以植株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发展。
严重时,多个病斑可联合成不规则形大斑,造成叶片早枯。
番茄早疫病病斑的轮纹表面生毛刺状物,别于番茄圆纹病。
叶柄病斑呈椭圆形,稍凹陷,暗褐色,有轮纹,不将茎包住。
(2)茎部:茎部发病,多在分枝处产生褐色至深褐色不规则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凹或不凹,表面生灰黑色霉状物,即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幼苗期茎基部发病,严重时病斑绕茎1周,引起腐烂。
(3)果实:青果发病多在花萼处或脐部形成黑褐色近圆凹陷病斑,后期从果蒂裂缝处或果柄处发病,在果蒂附近形成圆形或椭圆形暗褐色病斑,病斑凹陷,有同心轮纹,斑面着生黑色霉层,病果易开裂,提早变红。
病原物王连平对番茄早疫病菌研究结果:(1)形态: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上,菌丝呈放射状生长,菌丝发达,气生菌丝灰白色。
将其平铺于培养基上,菌落初为淡灰色,后转为青褐色、褐色,菌丝生长快,在25℃下培养7天,菌落直径一般在8厘米以上。
该病原菌在PDA等一般培养基上较难产孢,经诱导处理可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单生或丛生,长不超过110微米,分生孢子单生,褐色,倒棍棒形至长椭圆形,大小(150~300)微米×(15~19)微米,一般有多个纵横隔膜,有长喙(一般不短于孢身长度),极少数孢子喙有分叉。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监测方法(试行)为规范瓜类果斑病疫情监测工作,及时掌握疫情发生、发展动态,特制定本方法。
本方法规定了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监测区域、监测布点、监测时期、监测方法等。
本办法适用于广东省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监测。
1 监测准备收集当地西瓜、黄瓜、南瓜、甜瓜、西葫芦等葫芦科植物的种植情况,瓜类细菌性果斑病发生历史和现状等有关资料;制定简便易行的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监测计划。
2 监测区域2.1 未发生区重点监测疫情发生高风险区域,如:从疫情发生区调入瓜类种苗及产品的地区,境外瓜类引种种植区,瓜类种苗繁育基地等高风险区域。
主要监测是否传入瓜类细菌性果斑病。
2.2 发生区重点监测发生疫情的有代表性地块和发生边缘区。
主要监测多年种植西瓜、黄瓜、南瓜、甜瓜、西葫芦等葫芦科植物并有瓜类细菌性果斑病发生历史的地块。
监测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发生动态和扩散趋势。
3 监测作物重点监测西瓜、黄瓜、南瓜、甜瓜、西葫芦等葫芦科植物。
4 监测工具剪刀、取样袋、手套、鞋套、小镊子、记录笔、标签纸、记录表、消毒液等。
5 监测时期在瓜类作物苗期、伸蔓期、座果期、果实成熟期(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症状明显期)分别进行调查,调查时间一般为3月上中旬至10月中下旬。
各地可根据当地的气候和瓜类作物的生育期确定具体的调查时间。
6 监测方法6.1未发生区6.1.1 访问调查向瓜农、农资经销商、农技人员等相关人员询问有关瓜类种植情况,初步了解疫情可能发生地点、时间、危害情况。
对询问过程发现的瓜类细菌性果斑病可疑性地区,进行重点调查。
6.1.2踏查在瓜类作物生长期进行踏查2-3次,代表面积占种植面积的50%以上。
6.1.3定点调查在访问调查和踏查基础上,发现可疑疫情进行定点调查。
采用随机取样法,统计发病株率,填写大田监测调查表(见附表1)。
6.2 发生区6.2.1 发生区范围监测采取访问调查和踏查方法(具体方法见6.1.1和6.1.2),发现可疑疫情进行定点调查,填写疫情监测调查表(见附表1)。
第一章水稻病害rice disease第一节稻瘟病rice blast (彩版1.1~2)第二节稻白叶枯病rice bacterial leaf blight (彩版1.3)第三节稻细菌性条斑病rice bacterial leaf streak (彩版1.4)第四节稻纹枯病rice sheath blight (彩版1.5)第五节稻菌核秆腐病rice sclerotial stem rots (彩版1.6~7)第六节水稻恶苗病rice bakanae (彩版1.8)第七节稻粒黑粉病rice kernel smut (彩版2.9)第八节稻曲病rice false smut (彩版2.10)第九节水稻病毒病rice viral diseases水稻普通矮缩病rice dwarf (彩版2.11)水稻黄矮病rice yellow stunt (彩版2.12)水稻橙叶病rice orange leaf (彩版2.13)水稻瘤矮病rice gall dwarf (彩版2.14)第十节水稻烂秧病seed and seedling rot of rice (彩版2.15)第十一节水稻赤枯病rice “akagare”第十二节作物生理性病害和传染性病害的田间诊断field diagnosis of physiological and infection disease of crop 水稻其他病害一览表other diseases of rice第二章旱粮病害upland crop disease第一节玉米大斑病corn northern leaf blight (彩版2.16)第二节玉米小斑病corn southern leaf blight (彩版2.16~3.17)第三节玉米锈病corn rust (彩版3.18)第四节玉米纹枯病corn sheath blight (彩版3.19)第五节玉米丝黑穗病corn head smut (彩版3.20)第六节玉米黑粉病corn smut (彩版3.21)第七节玉米青枯病corn grayish-green blight (彩版3.22)第八节玉米矮花叶病corn dwarf mosaic (彩版3.23)第九节甘薯黑斑病sweet potato black rot (彩版3.24)第十节甘薯瘟sweet potato bacterial wilt (彩版3.24)第十一节木薯细菌性枯萎病cassava bacterial blight (彩版4.25)第十二节木薯炭疽病cassava anthracnose (彩版4.26)旱粮其他病害一览表other diseases of upland crop第三章油料作物病害oil-bearing crop disease第一节花生褐斑病和黑斑病peanut brown and black spot (彩版4.27)第二节花生锈病peanut rust (彩版4.28)第三节花生青枯病peanut bacterial wilt (彩版4.29)第四节花生茎腐病peanut stem rot (彩版4.30)第五节花生白绢病peanut sclerotium blight (彩版4.30)第六节花生冠腐病peanut crown rot (彩版4.31)第七节花生根腐病peanut root rot (彩版4.31)第八节花生根结线虫病peanut root knot nematode (彩版4.32)第九节大豆病毒病soybean viral diseases大豆花叶病soybean mosaic (彩版5.33~34)第十节大豆锈病soybean rust (彩版5.35)第十一节大豆紫斑病soybean cercospora spot (彩版5.36~37)第十二节大豆霜霉病soybean downy mildew (彩版5.38)第十三节大豆细菌性叶斑病soybean bacterial leaf spot (彩版5.39~40)油料作物其他病害一览表other diseases of oil-bearing cro第四章甘蔗病害sugarcane disease第一节甘蔗凤梨病sugarcane pineapple disease (彩版6.41)第二节甘蔗赤腐病sugarcane red rot (彩版6.42)第三节甘蔗鞭黑穗病sugarcane smut (彩版6.43)第四节甘蔗梢腐病sugarcane pokkah boeng (彩版6.44)第五节甘蔗病毒病sugarcane viral diseases甘蔗花叶(嵌纹)病sugarcane mosaic (彩版6.45)第六节甘蔗轮(环)斑病sugarcane ring spot (彩版6.46)第七节甘蔗褐条病sugarcane brown stripe第八节甘蔗眼斑病sugarcane eye spot (彩版6.47)第九节甘蔗黄(赤)斑病sugarcane yellow spot (彩版6.48)甘蔗其他病害一览表other diseases of sugarcane第五章烟草、红麻病害tobacco and kenaf disease第一节烟草黑胫病tobacco black shank (彩版7.49)第二节烟草青枯病tobacco bacterial wilt (彩版7.50)第三节烟草蛙眼病tobacco frog eye disease (彩版7.51)第四节烟草赤星病tobacco brown leaf spot (彩版7.52)第五节烟草炭疽病tobacco anthracnose (彩版7.53)第六节烟草花叶病tobacco mosaic (彩版7.54~55)第七节烟草气候斑病tobacco weather fleck (彩版7.56~8.57)第八节红麻炭疽病kenaf anthracnose (彩版8.58)第九节红麻根结线虫病kenaf root knot nematode (彩版8.59)烟草、红麻、黄麻、苎麻其他病害一览表other diseases of tobacco, kenaf, jute and ramie第六章香蕉病害banana disease第一节香蕉束顶病banana bunchy top (彩版8.60)第二节香蕉花叶心腐病banana heart rot mosaic (彩版8.61~62)第三节香蕉镰刀菌枯萎病banana fusarium wilt (彩版8.63)第四节香蕉苗纹枯病banana seedling sheath blight第五节香蕉叶斑病banana leaf spot (彩版8.64~9.66)第六节香蕉炭疽病banana anthracnose (彩版9.67)第七节香蕉黑星病banana macrophoma spot (彩版9.68)第八节香蕉根结线虫病banana root knot nematode香蕉其他病害一览表other diseases of banana第七章龙眼、荔枝病害longan and litchi disease第一节龙眼、荔枝鬼帚病longan and litchi witches'broom (彩版9.69~70)第二节荔枝霜疫病litchi downy blight (彩版9.71)第三节荔枝、龙眼炭疽病litchi and longan anthracnose (彩版9.72~10.73)第四节龙眼幼苗顶枯病longan seedling top blight第五节龙眼菟丝子longan dodder (彩版10.74)龙眼、荔枝其他病害一览表other diseases of longan and litchi第八章杧果病害mango disease第一节杧果炭疽病mango anthracnose (彩版10.75~76)第二节杧果蒂腐病mango stem end rot (彩版10.77~78)第三节杧果白粉病mango powdery mildew第四节杧果拟盘多毛孢叶枯病mango pestalotiopsis leaf blight (彩版10.79)第五节杧果细菌性黑(角)斑病mango bacterial black spot (彩版10.80)杧果其他病害一览表other diseases of mango第九章番木瓜、菠萝、罗汉果病害papaya, pineapple and luohanguo disease第一节番木瓜环斑病papaya ring spot (彩版11.81)第二节番木瓜炭疽病papaya anthracnose (彩版11.82)第三节菠萝黑腐病pineapple black rot (彩版11.83)第四节菠萝病毒性凋萎病pineapple viral wilt (彩版11.84)第五节菠萝苗疫霉心腐病pineapple phytophthora heart rot (彩版11.85)第六节菠萝果实黑心病pineapple black heart (彩版11.86)第七节罗汉果花叶病luohanguo mosaic番木瓜、菠萝和热带、亚热带果树其他病害一览表other diseases of papaya,pineapple and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fruit tree第十章柑橘病害citrus disease第一节柑橘黄龙病citrus huang long bing (彩版11.87~12.89)第二节柑橘衰退病citrus tristeza第三节柑橘溃疡病citrus canker (彩版12.90)第四节柑橘疮痂病citrus scab (彩版12.91)第五节柑橘炭疽病citrus anthracnose (彩版12.92)第六节柑橘脚腐病citrus foot rot (彩版12.93)第七节温州蜜柑青枯病satsuma green wilt (彩版12.94)第八节柑橘根结线虫病citrus root knot nematode (彩版12.95)第九节柑橘根线虫病citrus tylenchulus nematode第十节柑橘果实贮藏病害citrus storage diseases (彩版12.96~13.97)柑橘其他病害一览表other diseases of citrus第十一章葡萄病害grape disease第一节葡萄黑痘病grape spot anthracnose (彩版13.98~99)第二节葡萄炭疽病grape anthracnose (彩版13.100)第三节葡萄白腐病grape white rot (彩版13.101)第四节葡萄灰霉病grape botrytis bunch rot and blight (彩版13.102~103)第五节葡萄霜霉病grapevine downy mildew (彩版13.104)第六节葡萄锈病grapevine rust (彩版14.105)第七节葡萄扇叶病grapevine fan leaf (彩版14.106)葡萄其他病害一览表other diseases of grape第十二章柿、草莓、猕猴桃病害persimmon, strawberry and kiwifruit disease第一节柿炭疽病persimmon anthracnose (彩版14.107)第二节柿角斑病persimmon angular leaf spot (彩版14.108)第三节草莓病毒病strawberry viral diseases (彩版14.109)第四节草莓果腐病strawberry fruit rot (彩版14.110)第五节草莓褐色轮斑病strawberry phomopsis leaf blight (彩版14.111)第六节猕猴桃溃疡病kiwifruit canker (彩版14.112)柿、草莓、猕猴桃其他病害一览表other diseases of persimmon, strawberry and kiwifruit第十三章梨、山楂病害pear and hawthorn disease第一节梨锈病pear rust (彩版15.113)第二节梨轮纹病pear perennial canker (彩版15.114)第三节梨黑星病pear scab (彩版15.115)第四节山楂花腐病hawthorn blossom blight (彩版15.116)梨、山楂其他病害一览表other diseases of pear and hawthorn第十四章桃、李、枣树病害peach, plum and jujube disease第一节桃、李穿孔病peach and plum shot hole (彩版15.117~118)第二节桃树流胶病peach tree gummosis (彩版15.119)第三节桃、李黑星病peach and plum scab (彩版15.120)第四节枣疯病jujube witche’s broom (彩版16.121)桃、李、枣树其他病害一览表other diseases of peach, plum and jujube第十五章银杏、核桃、栗树病害ginkgo, walnut and chestnut disease第一节银杏茎腐病ginkgo stem rot第二节银杏疫病ginkgo phytophthora blight第三节核桃细菌性黑斑病walnut bacterial blight (彩版16.122)第四节栗树干枯病chestnut blight (彩版16.123)银杏、核桃、栗树其他病害一览表other diseases of ginkgo, walnut and chestnut第十六章十字花科蔬菜及油菜病害crucifers and rape disease第一节十字花科蔬菜及油菜病毒病crucifers and rape viral diseases (彩版16.124~125)第二节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crucifers bacterial soft rot (彩版16.126)第三节十字花科蔬菜及油菜霜霉病crucifers and rape downy mildew (彩版16.127~128)第四节油菜白锈病rape white rust (彩版17.129)第五节油菜及十字花科蔬菜菌核病rape and crucifers sclerotiose (彩版17.130)第六节十字花科蔬菜及油菜黑斑病crucifers and rape alternaria leaf spot (彩版17.131)第七节十字花科蔬菜及油菜黑腐病crucifers and rape black rot (彩版17.132)第八节十字花科蔬菜及油菜根肿病crucifers and rape clubroot (彩版17.133)十字花科蔬菜其他病害一览表other diseases of crucifer vegetable第十七章茄科蔬菜及马铃薯病害nightshade family vegetable and potato disease第一节茄科病毒病nightshade family viral diseases (彩版17.134~135)第二节番茄早疫病tomato early blight (彩版17.136)第三节番茄、马铃薯晚疫病tomato and potato late blight (彩版18.137~138)第四节番茄、茄子、辣椒绵疫病tomato, eggplant and pepper phytophthora fruit rot (彩版18.139) 第五节茄科萎蔫类病害nightshade family wilts茄科青枯病nightshade family bacterial wilt (彩版18.140~141)茄科枯萎病nightshade family fusarium wilt (彩版18.142)第六节番茄叶霉病tomato leaf mold (彩版18.143)第七节番茄溃疡病tomato bacterial canker (彩版18.144~19.145)第八节茄褐纹病eggplant phomopsis rot (彩版19.146)第九节辣椒炭疽病pepper anthracnose (彩版19.147)茄科蔬菜和马铃薯其他病害一览表other diseases of nightshade family vegetable and potato第十八章葫芦科蔬菜及西瓜病害cucurbits and watermelon disease第一节瓜类(西瓜)霜霉病cucurbits (watermelon) downy mildew (彩版19.148)第二节西瓜(瓜类)枯萎病watermelon (cucurbits) fusarium wilt (彩版19.149~150)第三节瓜类(西瓜)蔓枯病cucurbits (watermelon)gummy stem blight (彩版19.151~152)第四节瓜类(西瓜)病毒病cucurbits (watermelon)viral diseases (彩版20.153)第五节瓜类(西瓜)疫病cucurbits (watermelon) phytophthora wilt and fruit rot (彩版20.154)第六节西瓜、甜瓜(瓜类)炭疽病watermelon and muskmelon (cucurbits)anthracnose (彩版20.155~157) 第七节瓜类白粉病cucurbits powdery mildew (彩版20.158)第八节瓜类猝倒病cucurbits damping-off (彩版20.159)瓜类其他病害一览表other diseases of cucurbits第十九章豆科蔬菜病害legume disease第一节豆类枯萎病legume fusarium wilt第二节豆类锈病legume rust (彩版20.160)第三节豆类白粉病legume powdery mildew (彩版21.161)第四节豇豆煤霉病cowpea pseudocercospora spot (彩版21.162)第五节豆类苗期病害legume seedling disease (彩版21.163~164)第六节豆类炭疽病legume anthracnose (彩版21.165)第七节菜豆细菌性疫病bean bacterial common blight (彩版21.166)豆科蔬菜其他病害一览表other diseases of legume第二十章其他蔬菜病害other vegetable disease第一节芦笋茎枯病asparagus stem blight (彩版21.167)第二节荸荠秆枯病waterchestnut stem blight (彩版21.168)第三节莲藕腐败病lotus rhizome rot (彩版22.169~170)第四节芋疫病dasheen phytophthora blight (彩版22.171~172)第五节茭白胡麻斑病wildrice brown leaf spot (彩版22.173)第六节茭白锈病wildrice rust第七节慈菇黑粉病arrowhead leaf smut (彩版22.174)第八节姜瘟病ginger bacterial wilt (彩版22.175~176)。
目录1、辣椒青枯病—-——-—---—-———-————22、辣椒褐斑病————-——-——-—-———-——33、辣椒病毒病——————-—-———————---54、辣椒立枯病-——————-——-——--————125、辣椒根肿病—————--———-———————-136、辣椒白粉病—--—————-—-———————-137、辣椒疫病———-——-—————-———-———148、辣椒根腐病——---—--—-—-—--————169、辣椒炭疽病——-———————-——————-—1710、辣椒猝倒病———-————-———-———-——2311、辣椒叶枯病—--————————————-———2512、辣椒褐腐病—-——————-—--——-—-—-2613、辣椒绵腐病————-———————-————-—2714、辣椒黑斑病————-————————-————-3215、辣椒白星病——-————-———--——————3216、辣椒疫病———————--—-———————-—3517、辣椒灰霉病————--——-—————-———-3718、辣椒菌核病———-—————————————--3819、辣椒细菌性叶斑病——————-—--——--——4020、辣椒(色链隔孢)叶斑病—-————-————-—- 4221、辣椒冻害———-—-—-———-——-—————4222、辣椒热害————----——-——————-——4323、辣椒寒害——-———-—————-—--—-—-4324、辣椒肥害———-——-——-—————--——-4325、烟青虫危害辣椒———---————-———-——4426、棉铃虫危害辣椒——————-—-————————4527、甜菜夜蛾危害辣椒—-——————-—————-—4628、辣椒紫斑病--———-—-——————-————4929、辣椒幼苗带帽出土-————-———-————-—4930、辣椒白斑病——-———-————————-—--5031、辣椒脐腐病———————-———————————5132、辣椒软腐病--—-—————-———-—--——5633、辣椒辣椒芽枝霉果腐病———————————---5834、辣椒叶霉病———---—-———————--——5835、辣椒疮痂病——————————-———-————6036、辣椒黑霉病—————-————---—————-6137、辣椒黑腐病--——--—-—-————--—-—6338、辣椒白绢病—-———-——--—--—————-6639、辣椒茎基腐病—-———--——-—-—-—-——6740、辣椒裂果—-———-————————————-—68 1、辣椒青枯病1、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随病残体遗留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通过雨水,灌溉水及昆虫传播,多从寄主的根部或茎部的皮孔或伤口侵入,前期处于潜伏状态,座果后遇有适宜条件,该菌在寄主体内繁殖,向上扩展,破坏细胞组织,致茎叶变褐萎蔫,当土壤温度达到20—25℃,气温30—35℃,田间易出现发病高峰,尤其大雨或连阴雨后骤晴,气温急剧升高,湿气、热气蒸腾量大,更易促成该病流行.此外,连作重茬地,或缺钾肥,管理不细的低洼排水不良地块,或酸性土壤均利于发病。
食虫植物(Carnivorous Plants)简介壹、什么是食虫植物一、定义: 食虫植物大都生长在贫瘠的环境,为了生存而演化出特别的器官引诱和捕捉昆虫,且能将捕获的捕猎消化和吸收,来获得额外的养分以维持生长和繁衍。
二、食虫植物的食虫器官: 由叶子演化成囊状的捕虫囊、管状叶、杯状叶或捕兽铗、或叶子上的衍生物,如含有黏液的腺毛。
貳、食虫植物的种类、分类和分布地球上有许多植物都具有腺毛或杯状叶能捕捉昆虫,但无法直接将猎物消化和吸收,因此他们是否该列为食虫植物,仍受争议。
下表是目前广泛被列为食虫植物的种类。
+ : 有消化酵素,可分解猎物。
-- : 须靠细菌分解后,才能吸收。
叄、捕虫方式一、主动式1.钢铗式: 捕蝇草和貉藻2.捕鼠笼式: 狸藻和沤藻3.粘蝇纸式: 有些毛毡苔的触须会朝内弯曲来捕捉猎物二、被动式1、粘蝇纸式: 毛毡苔、彩虹草、捕虫菫2、龙虾笼式: 壶叶蕴(螺旋狸藻)3、陷阱式: 瓶子草,猪笼草,土瓶草,太阳瓶草肆、栽培环境一、光照︰(1)大部份食虫植物的原生环境都是日照充足且土壤贫瘠的沼泽。
(2)在热带地区栽培温带型食虫植物,到了夏天有必要予以遮阴达到降温目的。
(3)生长环境湿度降低时,亦须遮阴来降温减少蒸散作用,以保持高湿度。
(4)多雾的山区和北部多雨的冬天有必要增加人工照明。
(5)光线强弱影响植物的色泽、高度、生长势和捕虫囊的形成。
(6)高温下和低湿度时,太强的日照会造成植物灼伤。
二、空气︰(1)大部分食虫植物需要较高湿度的空气。
空气湿度的高低会影响捕虫夹和捕虫囊的大小和形成。
(2)增加空气湿度的方法:A.密死循环境: 用透明容器或塑料冚罩住(注意光线不足、过热和通风不良),或种在水族箱中(会有积水问题),或用水帘式温室栽培。
B.加湿机: 用空气加湿机定时喷雾加湿(很耗电)。
C.置于其他植物下方或和其他植物置放一起。
D.遮风三、水分︰食虫植物都生长在潮湿的环境,因此栽培介质必须经常保持在潮湿状态。
水稻病害稻瘟病rice blast
水稻白叶枯病rice leaf blight
水稻纹枯病rice sheath blight
水稻苗期病害rice seeding diseases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rice bacterial streak
水稻稻曲病rice fasle smut
水稻病毒病rice viral diseases
水稻胡麻斑病rice brown spot
水稻干尖线虫病rice nematode
麦类病害
小麦条锈病wheat stripe rust
小麦叶锈病wheat leaf rust
小麦秆锈病wheat stem rust
小麦赤霉病wheat scab
小麦白粉病wheat powdery mildew
小麦叶枯病wheat leaf blight and leaf spot 小麦纹枯病wheat sharp eyespot
小麦全蚀病wheat take-all
小麦黑穗病wheat smuts
小麦根腐病wheat common rot
小麦病毒病wheat viral diseases
杂粮病害
玉米大斑病Northern leaf blight of corn
玉米小斑病southern leaf blight of corn
玉米茎基腐病corn stalk rot
玉米丝黑穗病corn head smut
玉米纹枯病corn sheath blight
玉米褐斑病corn brown spot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corn curvalaria leaf spot
玉米黑粉病corn smut
玉米灰斑病corn gray leaf spot
玉米病毒病corn viral diseases
谷子白发病millet downy mildew
谷子线虫病millet nematode
高粱炭疽病sorghum anthracnose
高粱黑穗病sorghum heads smuts
薯类病害
甘薯黑斑病sweet potato black rot
甘薯茎线虫病sweet potato stem nematode
甘薯根腐病sweet potato root rot
甘薯贮藏期病害sweet potato storage diseases
甘薯根结线虫病sweet potato root knot nematode
马铃薯晚疫病potato late blight
马铃薯病毒病potato viral diseases
马铃薯环腐病potato ring rot
马铃薯软腐病potato soft rot
马铃薯早疫病potato early blight
马铃薯黑胫病potato black leg
(1)
种以下的分类等级有亚种(Subspecies)在学名中缩写为subsp.或ssp,变种(varietas)缩写为var.(2)
F型
SSP亚种
FSP特殊型
SSPP一个亚种以上(未命名)
SP一种(未命名) VAR变种
SPP一种以上
(3)
p.v.致病变种
附:
种(species)的概念:种是许多具有共同特征的菌系组成的群体,通常这些菌系与其它菌系有很大的区别。
基因种——细菌分类学家,分类种——植物病理学家。
亚种(subspecies):指在种下类群中在培养特性、生理生化和遗传学等性状有一定的差异的群体。
菌系(strain):是由分离获得的纯培养物单个菌落繁衍的后代组成。
模式菌系(typestrain):是种的命名菌系,由它以及和它相似的其它菌系组成种。
由于细菌的种的概念包含人为的主观判断,因此,细菌种的表型和遗传特性上存在明显的多样性。
目前认为根据遗传的相关性来定种更为客观。
致病变种(pathovar,pv.):在细菌种下以寄主范围和致病性为差异来划分的组群。
生化变种(biovar):是种内的菌株,按生理生化性状的差异来划分的组群,不考虑致病性等其他性状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