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昌县毛竹笋竹两用林的栽培与抚育
- 格式:pdf
- 大小:89.87 KB
- 文档页数:2
ICS65.020.01 B30备案号:DB33笋竹两用毛竹林第4部分:笋质量安全要求Mao bamboo forest for both shoots and bamboos Part 4: Quality requirements for bamboo shoots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前言本部分4.4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的。
本地方标准是在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 261《笋竹两用毛竹林》的基础上修订而成。
DB33/ 261《笋竹两用毛竹林》实施以来,对毛竹林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为适应笋竹产业的发展,有必要对DB33/ 261《笋竹两用毛竹林》重新修订。
DB33/ 261-2005《笋竹两用毛竹林》分为5个部分:――第1部分:母竹――第2部分:栽培技术与验收规范――第3部分: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第4部分:笋质量安全要求――第5部分:商品竹本部分为《笋竹两用毛竹林》的第4部分。
本部分由浙江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龙游县林业局、龙游县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文清、吴柏林、洪游游、邹家池、虞敏之。
笋竹两用毛竹林第4部分:笋质量安全要求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笋竹两用毛竹林笋的质量安全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部分适用于笋竹两用毛竹林的商品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 191-200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5009.3-2003 食品中水份的测定GB/T 5009.4-2003 食品中灰份的测定GB/T 5009.5-2003 食品中蛋白的测定GB/T 5009.6-2003 食品中脂肪的测定GB/T 5009.8-2003 食品中蔗糖的测定GB/T 5009.10-2003 植物类食品中粗纤维的测定GB/T 5009.17-2003 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GB/T 5009.11-2003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T 5009.12-2003 食品中铅的测定GB/T 5009.15-2003 食品中镉的测定GB/T 5009.18-2003 食品中氟的测定GB/T 5009.20-2003 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33-2003 食品中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的测定GB/T 5009.38-2003 蔬菜、水果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009.110-2003 植物性食品中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145-2003 植物性食品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种残留的测定GB 15569-1995 农业植物调运检疫规程《植物检疫条例》3 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本部分。
毛竹栽培技术要点分析作者:林明东来源:《现代园艺》2013年第10期摘要:本文从经营水平、竹林结构和立地条件3个方面对毛竹栽培技术进行阐述,以便科学地指导毛竹栽培。
关键词:毛竹;栽培;技术要点1 新造毛竹林1.1 选择合适的立地条件要做到选择合适的立地条件,使林地的立地条件和毛竹的特性相适应,将毛竹的生产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尽可能达到该立地条件的最大化利用。
毛竹在酸性土壤的长势比较好,而难以在石灰岩分化的土壤中繁殖壮大。
合适的造林地应满足下列条件:海拔低于1000m、土质疏松、土层深厚、水湿条件好、坡度在20°以下以及避风温暖。
积水会影响到毛竹的生长,所以在平地栽植或退耕田一定要做好排水措施。
1.2 整地栽植影响造林的速度快慢和质量好坏的重要环节是整地。
秋、冬季较适合进行造林前的整地,通常有块状整地、带状整地和全垦整地3种。
块状或带状整地适用于坡度较大的地方,然后每年都要对其进行垦挖。
若条件允许最好进行全垦整地,将树蔸、石块和其它杂物清除,进行松土,促进新栽母竹繁衍的速度。
一般将100cm×80cm×60cm作为挖穴的标准大小,通常栽母竹30株/667m2,如果很容易就能得到母竹,则可以适当的增大种植密度,加快成林的速度。
母竹的布点要采用“品”字形,坡地上长边要平行于等高线。
在冬季和早春都可以进行母竹的栽植。
尽量在穴内施入适量复合肥、腐熟有机肥和饼肥作基肥,并将基肥与表土混匀。
栽植高大的母竹后应对其进行扎架支撑,防止大风对“螺丝钉”造成损伤,为了不影响成活率尽量不要在栽种的当年垦挖新造林地。
1.3 竹母的选择母竹的选择主要看母竹的年龄和带鞭长度,要选择1~3年生、竿体中等、胸径2~3cm、生长健壮、枝叶茂盛的。
母竹的采挖要注意下面几点:带宿土、以去鞭为主、留来去鞭50cm、留枝5~6盘,并保证有2个以上健壮的笋芽或鞭芽留在去鞭上。
1.4 栽后管理在竹林还没有完全成形之前,每年要进行2次松土除草工作,或者在林地里间作农作物(芝麻、爬藤类除外)。
毛竹低产林改笋用林技术摘要从林地选择及整地、调整毛竹林相、深翻松土、深施巧施肥料、浇水抗旱、林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将毛竹低产林改为笋用林的技术,以期为毛竹低产林改造提供参考。
关键词毛竹;低产林;笋用林;改造技术中图分类号 s727.1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9-0185-01毛竹具有生长快、成材早、产量高的特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毛竹的用途越来越广泛,竹材及竹笋市场需求量大,竹林的经营方式也需要不断转变[1-2]。
将毛竹低产林改笋用林是夺取竹笋高产创造了新经验,同时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建立笋用林是竹区致富之道。
永嘉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现有逾6 666.67 hm2低产竹林,将这些低产毛竹林改笋材两用林对该县竹林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地处海拔610 m的永嘉县黄南乡肖岭村有块毛竹林,面积0.23 hm2。
这里山高、风大、杂草石块多,荒芜多年。
管理粗放,只砍伐不培育,土壤板结无力,加之气候条件差,以致竹径小、立竹稀。
竹平均径级只有6 cm左右,立竹量只有1 110株/hm2。
每年笋产量(大小年平均)只有2 250 kg/hm2,是块明显的低产竹林。
2003年开始按照分类经营的方式,对低产毛竹林进行改造。
按照主要的技术理论,采取去石、深翻、深施巧施肥料,加泥、套种、增加立竹密度等科学管理措施。
经过3年时间,不但建成了疏松肥沃的林地,而且立竹量增加超过1倍,笋产量增加超过7倍。
立竹密度明显提高到3 750株/hm2,胸径也提高到11 cm,投入产出比为1.0∶2.6。
探索了一套毛竹林丰产高效栽培的经营模式。
1 林地选择及整地疏松深厚的林地土壤环境,是竹笋高产的基础。
该试验地原是3块竹山,土地高低不平、土壤板结、竹蒲头多、石头多、柴草根头多、老鞭、烂鞭多,要夺取竹笋高产,必须从搞好林地基本建设、改变低产林地环境做起。
一是平整山地,去石。
毛竹笋材两用林培育问题研究【摘要】对广德县山区和丘陵区毛竹笋材两用林定点观测研究表明:(1)良好的林分结构是竹林丰产的关键。
(2)培育毛竹笋材两用林应改大小年竹林为花年竹林,花年竹林的产量增产13%以上。
(3)培育毛竹笋材两用林,需提高竹林的经营管理(松土、施肥等)水平,才能保证竹林(笋、材)的持续丰产高效。
【关键词】毛竹;笋材两用林;丰产结构我们于2010年在广德县进行了毛竹笋材两用林的调查,设置了经营度不同、立竹度不同和年龄结构不同等固定试验样地42块,进行观测研究,旨在为培育持续、高产、高效的毛竹笋材两用林提供理论依据。
1.试验区基本概况试验系在安徽省广德县境内进行。
其地处丘陵竹区,为北亚热带气候。
年均气温15.1~15.4℃,年均降雨量1005.7~1136.0mm。
地带性土壤为下蜀系黄棕壤,土层厚60~70cm,土壤肥力中等。
试区海拔100~200m,坡度10~15°,个别地块坡度为20°以上。
2.研究方法2.1试验标准地设置在对安徽省毛竹林区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在广德县经营的毛竹笋材两用林林分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林分设置了不同类型区(立地级为ⅱ、ⅲ)试验固定标准地42块。
每块样地面积0.02~0.047hm2,样地四周开隔离沟为30cm×30cm,并又设置了临时样地11块进行补充调查与辅助观察。
2.2观测方法2.2.1标准地每竹调查对样地内的毛竹林进行每竹调查,内容包括:标准地内总立竹数、每支立竹年龄和立竹胸径等,并按试验要求逐块进行立竹数量、龄级结构的调控。
2.2.2出笋成竹观测笋期从出笋至结束,每隔2~3d插牌观察标准地内出笋数量,及时挖取小弱退笋数量,并称重。
8~9月量测新竹胸径。
每年11月择伐老竹。
2.2.3成竹蓄积量(新竹秆重)按w=0.152 7d2.175 6式计算(不包括枝叶重)。
3.结果与分析3.1立竹度与新竹产量的关系本文的立竹度是指单位面积上毛竹砍伐后保留的株数。
元竹的特征特性及笋竹两用林营造技术元竹是一种常见的竹类植物,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下面将介绍元竹的特征特性以及笋竹两用林营造技术。
元竹是一种具有很高商业价值的竹类植物。
它的茎秆粗壮,高达10米以上,直径可达10厘米左右。
成熟的茎秆质地坚硬,可以用来制作建筑用材、家具、工艺品等。
元竹的竹筒较长,适合制作竹筒饭、竹炭等特色产品,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元竹具有良好的绿化和环境效益。
它的叶片繁茂,能够有效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大量的氧气,有助于净化空气,改善环境。
元竹的根系发达,能够有效抑制土壤的侵蚀,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水源,维持地下水位。
元竹还可以作为风景树种,用于园林绿化和景观建设,美化环境。
笋竹两用林是一种将元竹和笋竹结合起来种植的林业经营模式。
它充分利用了元竹的成材价值和笋竹的经济价值。
笋竹是指元竹的嫩芽,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口感,是人们喜爱的食品原料。
笋竹两用林采用了科学的管理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元竹和笋竹的产量和品质。
笋竹两用林营造技术包括选种、培育、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内容。
选种是关键步骤。
要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高产、品质优良的元竹品种进行栽培。
培育包括地力调整、定植密度控制、适时施肥等丰茂的培育措施。
通过科学的管理措施,促进元竹正常生长,增加产量和品质。
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保持林木的健康。
笋竹两用林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意义。
它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增加农村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笋竹两用林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水源和生态平衡,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率。
元竹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笋竹两用林是一种科学的林业经营模式,通过科学的管理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元竹和笋竹的产量和品质。
元竹的特征特性及笋竹两用林营造技术元竹,又称为破败竹、蝉幼竹、关中竹等,是一种重要的竹类资源。
它的特点是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多种用途,因此备受关注。
下面将介绍元竹的特征特性及笋竹两用林营造技术。
元竹的特征特性主要有以下几点:1. 形态特征:元竹为匍匐状或枝条倒卧式生长,平均高度约为2-3米。
茎干圆柱形,直径约2-3厘米,外表灰白色。
竹秧发芽孕穗长约10-20厘米,中空,稍弯曲。
2. 生长周期:元竹属于早熟种类,竹秧从发芽到开花结果仅需3-4个月。
一般情况下,元竹每隔2年开花结果一次。
3. 生长环境:元竹喜光照充足、湿润、排水良好的环境。
它生长适温为20-24摄氏度,最低生长温度为5摄氏度。
元竹对土壤适应性较强,但喜好疏松、肥沃的土壤。
4. 用途多样:元竹不仅可以用于制作竹器、编织、造纸等传统工艺,还可以用于医药、食品等领域。
元竹还可以作为建筑材料、家具等方面的原料。
笋竹两用林是一种有效的利用元竹资源的林业经济模式,其主要原理是利用元竹的特性和优势,通过营造和管理林地,同时获得笋竹和成材竹资源。
其主要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土壤改良:笋竹两用林要选择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地块。
为了提高土壤肥力和适应元竹的生长,可以在林地中施加有机肥料或对土壤进行改良,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2. 竹秧种植:选择优质的元竹竹秧进行种植。
种植时,应按照一定的行距和株距进行配置,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光照条件。
3. 管理措施:笋竹的生长速度较快,需要定期修剪控制竹丛的茂密程度,以保证充足的光照和通风。
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保证林地的健康发展。
4. 采收管理:当笋竹生长至适宜采收期时,可以采取逐步采收的方式,先采收较短的笋竹,再逐步采收生长较长的笋竹。
采收后,要及时补植新的竹秧,以保持两用林的持续利用。
笋竹两用林对于元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提高竹类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的林地管理和科学的种植技术,可以实现元竹的多产出和可持续利用,促进竹林经济的发展。
元竹的特征特性及笋竹两用林营造技术元竹(学名:Phyllostachys humilis)是竹科植物的一种,具有许多特征特性。
它是一种高大的竹子,可以生长到15米高,竿径约为5厘米。
元竹竿身呈淡黄色,竿面有较明显的节环痕迹。
叶片为长椭圆形,青绿色,叶边有锯齿状的纤毛。
元竹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适应性,能在各种气候条件下生长,尤其对寒冷和耐旱性能强。
元竹的特性特点之一是其竹秆的韧性和强度。
它的秆壁较厚,具有较强的抗风抗弯性能,能够承受较大的外力压力。
这使得元竹成为一种很好的建筑材料,尤其适合用于搭建简单的农村房屋和棚架结构。
元竹还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可在夏季提供凉爽的遮阳效果,使人们在炎热的夏季得到舒适的休息环境。
元竹的第二个特征特性是其快速生长和繁殖能力。
它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生长并形成竹林。
元竹的竿身生长速度非常快,每年可增长几十厘米甚至一米以上。
它还能够进行地下长出的根茎繁殖,形成新的竹笋。
这种快速生长和繁殖能力使得元竹成为一种理想的经济作物,能够提供丰富的竹子和笋子资源。
除了以上特征特性,元竹还具有一些其他优点。
它的竿身硬度适中,不易变形和开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它的纹理清晰,纹路美观,是一种很好的装饰材料。
元竹的竿皮富含硅酸钙,具有防虫防腐的作用。
元竹还可以修复土地和水土保持,防止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有助于改善环境和生态系统。
笋竹两用林是利用元竹种植技术的一种方法。
它将元竹种植于农田或退耕地,利用元竹的快速生长和繁殖能力,在短时间内形成竹林。
在元竹幼竹期间,可以利用竹笋资源进行人工采摘,提供新鲜的竹笋食品。
而待元竹长势稳定后,可以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竹林采伐,获取竹子材料,用于建筑、家具、制笔等多个方面。
笋竹两用林营造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步骤:首先选择合适的地块,准备土壤,施肥等。
然后进行元竹的种植工作,选取健壮的元竹种苗,合理排列种植,保证株间距适宜。
要注意给予足够的水分和养分供给,保证元竹正常生长。
试点论坛shi dian lun tan143毛竹高产栽培技术◎闵月红摘要:据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统计显示我国竹林面积601万公顷,其中毛竹占74%,主要分布于福建、浙江和江西等南方13个省市区。
毛竹作为竹类大家庭中的一员,在竹区的经济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竹区的经济生活,毛竹的高产是指在原有的产量上创新纪录,我国的高产毛竹林竹材最高亩产量达3000公斤以上,亩产2500公斤以上,但多数毛竹还是处于管理粗放,产量较低的状态,下面根据不同林地条件、管理水平,以及经营目的分别介绍几种不同的技术和措施。
关键词:竹笋(包括春笋、鞭笋、冬笋);栽培技术;管理一、毛竹用材林的管理技术已成材的毛竹林,其高产关键一是要具备能满足竹子生产需要的水、肥、气等环境条件。
二是使竹林内部结构合理,能充分利用阳光、水肥。
前者采取清理林地杂草乱石、翻耕、松土、灌水、施肥等抚育措施;后者适当调整竹林内部的立竹数及竹龄组成,使竹林结构合理化。
大面积的竹林,如遇人力、物力、财务困难、则难以抚育管理。
通过调整竹林的立竹数,年龄组成及竹林个体整齐度和竹株分布均匀度,以改善竹林生态环境,增加叶面积指数,充分利用光能和水分、矿质营养而提高产量,这是行之有效的。
根据我们的实践摸索,调整竹林结构的主要技术 措施是:(1)合理采伐一般3-4年生的竹株生长旺盛,出笋成竹数多,5-6年生的竹株能发大笋长大竹;7-8年生的竹株有一定的发笋能力;9年以上发笋能力极低或不能发笋,对这种老竹应砍除。
采伐后的竹林年龄组应为1-2年竹株占30%,3-6年生竹株占60%,7-8年竹株占10%。
竹林的采伐是砍小留大、伐老留轻,使立竹粗度增大、立竹粗、出笋大而重、成竹的质量好产量高。
毛竹采伐时间以冬季为好。
这一时期,气温较低,气候干燥,竹子生理活动减缓,竹液流动变慢,基本上处于休眠状态。
此时砍伐、砍口流出的养分少,对来年生笋及新竹生长影响不大,而且竹林组织纤维饱满、结构紧密、力学性能好、抗霉变、防虫蛀能力强。
元竹的特征特性及笋竹两用林营造技术元竹(Phyllostachys edulis)是中国南方一种受欢迎的竹子品种,因其厚实的竹壁、快速生长、高生产力和广泛用途而备受瞩目。
元竹有许多特征特性,比如:1. 易于培养和生长:元竹是一种极具生命力的竹子,生长快速,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成熟。
它也适应于各种环境,例如土壤和气候。
2. 竹壁厚实、竹筒粗:元竹的竹筒较粗,每棵竹子的直径可以达到15厘米左右。
同时,它的竹壁也比其他竹子更厚实,更适合用于生产竹制品。
3. 韧性强:元竹有着良好的韧性,可以耐受各种恶劣环境。
在风灾等自然灾害中,元竹的竹杆很少会受到严重损害。
4. 生产力高:元竹的生产力较高,每亩种植数量可达到1000-2000根,每亩产能可达到5000-8000公斤。
5. 各种用途:元竹是一种多功能的竹子,可以用于建筑、家具、工艺品、食品等领域。
它的笋也是一种美味佳肴,备受欢迎。
为了促进元竹的生产,笋竹两用林营造技术被广泛采用。
这种技术能够保证元竹的优质生产,并且使土地得到最大化利用。
1. 择优取材:在林区内选择较好的竹子进行种植,以保证生产的品质和效益。
同时,优良的竹木还可以用于建筑和制造竹制品。
2. 种植方式:采用适当的种植方式,即把元竹和笋竹种在同一个地区。
一些支撑结构,如网格或钢筋,可以在林场中建造以确保竹子的作物和生命力。
3. 施肥:对元竹进行适当的施肥,以保证其生长。
同时,对于笋竹的生长,适量的有机肥料和水是必不可少的。
4. 疏松:在元竹的生长期间,需要进行适当的疏松,以便它们得到充分的营养和生长空间。
5. 水及灌溉:对林区内的水分进行有效地控制,并保证了竹子的生长和物质生产能力。
笋竹两用林营造技术可以发挥极大的优势。
它能够同时满足人们的食品和建筑需求,给当地农民带来收入和就业机会,同时也保护了土壤和水源等自然资源。
竹子如何施肥?竹子的施肥方法是什么?
不同用途竹子的施肥方法
1、笋用竹林施肥新建笋用林以中耕除草、重施氮肥为主,亩施50公斤复合肥作基肥,每年5~6月埋青50担,施尿素50公斤、过磷酸钙35公斤;9月施腐熟人畜粪1000公斤。
对高产型笋用林,可在6月客土埋青200担,亩施尿素40公斤,过磷酸钙100公斤,氯化钾20公斤;9月亩施人畜粪1000公斤;11月亩施圈粪80担;12月浇水100担后覆盖30厘米厚的竹叶、草糠等物,再泼施3%的尿素水700公斤。
2、笋材两用竹林施肥氮磷钾肥养分配比为5∶1∶2,强调以有机肥为主,冬肥足,春肥早,夏秋肥巧。
亩施饼肥、猪牛粪、圈粪等腐熟有机肥1500公斤,尿素35~40公斤(一次不少于12公斤),钙镁磷肥或过磷酸钙50公斤,氯化钾30公斤,在笋前、笋后、孕笋、越冬期分4次施用。
另外客土埋青约 2000公斤,铺盖垃圾3000公斤以上。
3、材用竹林施肥每年7~8月深翻垦复后结合除草松土,在3月、7月与11月分3~4次亩施农家肥2000公斤,尿素、饼肥、过磷酸钙、氯化钾、硅肥各50公斤。
有条件的还可客土埋青50担,铺盖垃圾5000公斤以上,或30厘米厚度竹叶、杂草等。
4、纸浆毛竹林施肥施肥对竹材化学成分影响不大,但每亩客土埋青50~100担,笋前亩施30公斤化肥能显着增产。
提醒:给竹子施肥还与林地土壤条件有关,其中以60~80厘米
土层的施肥量较高,大于80厘米的因土壤肥力较高,施肥量可少一些,土层浅薄的因增产潜力有限,施肥量更少一些。
并且施肥仅仅是毛竹丰产措施之一,还必需与护笋养竹、疏笋育竹、合理采伐、保持合理立竹结构等综合管理措施相结合。
现代农业科技2023年第14期林业科学宁国市梅林镇笋竹两用林高效培育技术程守国(宁国市梅林镇人民政府,安徽宁国242300)摘要毛竹在安徽省宁国市等地区分布广泛。
其中,地处宁国市东南部的梅林镇近些年毛竹产业快速发展,现有毛竹林面积达到2800.0hm 2左右,毛竹在当地乡村经济发展、农户增收致富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结合实际,对毛竹笋竹两用林高效培育技术进行了总结,包括林地选择及清理、毛竹栽植、栽植后竹林管理(抚育松土、施肥、水分管理、砍竹及留竹、科学采笋和新留母竹的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笋、竹高效培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毛竹;笋竹两用林;培育技术;安徽宁国;梅林镇中图分类号S7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23)14-0142-03DOI :10.3969/j.issn.1007-5739.2023.14.037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第一作者程守国(1974—),男,工程师,从事林业技术推广及森林培育等工作。
E-mail :*****************收稿日期2022-11-28毛竹,又称江南竹、楠竹等,为禾本科刚竹属多年生单子叶常绿植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
毛竹具有生长速度快、成材早、用途广泛(可用于造纸、家具制作等行业中)等特点,是非常重要的一类经济竹类树种。
其植株高度可超过20m ,直径可达18cm 。
毛竹人工林主要分笋用林(主要培养竹笋)、笋竹两用林(主要共同培养竹材及竹笋)2种。
毛竹的嫩笋口感鲜美、营养价值丰富,广受消费者喜爱,市场售价居高不下,可达到20元/kg 以上。
因此,培育毛竹高产林分有着很好的经济效益。
宁国市被称为“中国元竹之乡”,有着丰富的竹类资源,该市的毛竹主要分布在霞西镇、仙霞镇、万家乡、宁墩镇、梅林镇等乡镇。
其中,梅林镇地处宁国市东南部,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优良的生态环境,盛产毛竹、板栗等,是宁国地区主要的毛竹产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