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932.50 KB
  • 文档页数:1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理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01 细胞的基本功能

The basic function of cells

一、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被动转运:根据分子大小:分别是单纯,通道,载体。

主动转运:有泵的是原发,没泵的是继发。

Na+-K+依赖式ATP酶

1.钠钾泵概念:简称钠泵,就是Na+-K+依赖式ATP酶。

2.钠泵的意义:

①钠泵活动每分解1个ATP分子,可使3个Na+泵出胞,2个K+入胞,这样可以造成浓度差(胞内K+是胞外30倍,细胞外Na+是胞内10倍)。

②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

③维持细胞渗透压。

④势能是其他物质继发性主动转运的动力。

根据细胞膜感受信号物质受体蛋白结构和功能特性,跨膜信号转导的路径大致分为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和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三类。

二、细胞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

(一)静息电位

1.静息电位:指细胞安静时细胞膜两侧内外存在的内负外正电位差。

2.产生机制:主要是K+外流形成。

①细胞内外各离子分布不均(造成势能)。

②静息时细胞对K+选择性通透。

(二)动作电位

1.概念: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

2.分期:①去极化时期②复极化时期③后电位

3.产生机制:主要是Na+内流形成。

①去极化:主要是Na+内流。

②复极化:主要是K+外流。

三、肌细胞的收缩

(一)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结构

(二)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过程

神经末梢兴奋→膜对Ca2+通透性增加→Ca2+内流→ Ca2+推囊泡往前膜移动→ACh通过接头间隙扩散到接头后膜(终板膜)并与ACh受体结合→终板膜对Na通透性增高→Na+内流→终板电位(局部电位)→总和达阈电位产生动作电位。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信息传递过程是一个电—化学—电传递的传导过程。

氧气和二氧化碳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

A.单纯扩散

B.通道转运

C.载体转运

D.主动转运

E.出胞或入胞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脂溶性小分子物质(如:O2、CO2、N2、NH3)自由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单纯扩散。

细胞膜在静息情况下,对下列哪种离子的通透性最大

A.Na+

B.K+

C.Cl-

D.Ca2+

E.Mg2+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生理静息情况下,细胞外液Na+为细胞内液Na+浓度的10倍;细胞内液K +为细胞外液K+浓度的30倍。静息时细胞膜对K+通透性最大。细胞膜在受到刺激的情况下,对钠的通透性最大。

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的偶联因子是

A.Na+

B.Ca2+

C.Mg2+

D.IP3

E.DG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当神经纤维传来的动作电位到神经末梢时,引起接头前膜的去极化,引起膜上Ca2+内流,Ca2+推动突触小泡释放的ACh与接头后膜的N2型受体结合,引起终板电位,并最终引起肌肉收缩。所以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的偶联因子是Ca2+。

02 血液

blood

一、血细胞的组成、生理特性、功能及其生成的调节

(一)红细胞

1.数量:

(1)RBC男:(4.5-5.5)×1012/L

女:(3.5-5.0)×1012/L

(2)HB 男:120-160g/L

女:110-150g/L

2.功能:运输氧气和养料。缓冲酸碱平衡。

3.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1)红细胞的生成

1)血红蛋白生成原料:Fe2+、蛋白质。

2)成熟因子:叶酸、vitB12。

(2)红细胞的生成调节:主要因组织缺氧使肾脏产生的促红细胞生成素。雄激素、甲状腺素和生长激素可增加红细胞的生成。

(二)白细胞

白细胞总数(4-10)×109/L

白细胞种

百分比(%)主要功能

中性粒细

50~70 吞噬、水解细菌及坏死组织和衰老的红细胞

嗜酸粒细胞0.5~5

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在速发型过敏反应中的作用;参与对蠕虫

免疫反应

嗜碱粒细

0~1 参与过敏反应

单核细胞 3~8 吞噬作用和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诱导及调节

淋巴细胞 20~40 B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T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

(三)血小板

1.数量:(100-300)×109/L

2.止血过程:

参与生理止血功能。

(1)血管收缩:血小板释放5-羟色胺、TXA2等缩血管物质。

(2)血小板血栓形成:血小板释放ADP和TXA2,血小板血栓。并进一步靠自身收缩蛋白的收缩作用,让血凝块收缩,形成稳固的血栓。

(3)血液凝固:即止血栓的形成。

二、血液凝固过程

(一)凝血因子

1.内源性凝血:异物(胶原、玻璃、白陶土)激活启动因子(因子Ⅻ)。所有因子都在血液中。

2.外源性凝血:组织中的因子Ⅲ不表达,血管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中因子Ⅲ被激活。它在血液外的组织中。

3.两者的主要区别:启动方式和参加凝血因子不同。

4.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因子Ⅱ、Ⅶ、Ⅸ、Ⅹ在肝脏合成,合成时需要维生素K的参与,故它们又称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

(二)主要抗凝物质的作用

1.抗凝血酶Ⅲ:抑制因子Ⅸa、Ⅹa、Ⅻa活性。

2.肝素:黏多糖,存在组织中,尤其是肝脏。

作用:①增加抗凝血酶Ⅲ的活性2000倍,而间接发挥抗凝作用。②促使血管内皮细胞释放凝血抑制物、纤溶酶原激活物而凝血。③体内外都有作用。

外、内源性凝血系统的主要区别

A.组织受伤释放组织因子Ⅲ

B.凝血酶的形成

C.第Ⅻ因子被激活

D.血小板第Ⅲ因子的释放

E.启动因子和参与因子

『正确答案』E

03 循环

一、心脏的生物电活动

(一)心肌工作细胞的动作电位

小结

时期时项电位机制

0期去极化过程-90mV+30mV 主要Na+内流

1期快速复极化初期+30mV-0mV 主要K+外流

2期平台期0mV Ca2+内流抵消了K+外流

3期快速复极化末期0mV- -90mV 主要K+外流

4期静息期-90mV 主要Na泵的活动

(二)窦房结动作电位

自律细胞的特点:4期发生自动去极化。这也是自律细胞产生自动节律性的电生理基础。

机制:

0期Ca2+内流

3期K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