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题训练(教师版)

  • 格式:docx
  • 大小:39.97 KB
  • 文档页数:1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届高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题训练

(一)主观题部分

1、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

A.隋唐开始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为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

B.古代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古人在称谓前加个“先”字,表示已经死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已死的皇帝为先帝,已死的父亲为先考,已死的母亲为先妣,已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

2,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

A.古代官场用语都有特定的说法:官员刚到任叫下车;官员到职工作叫视事;授予官职叫拜(或除);大臣年老请求辞官退休叫乞骸骨。

B.古人表示年龄都有专门的代称:二十岁叫加冠(或弱冠),三十岁叫而立,四十岁叫不惑,六十岁叫花甲。

3.写出下列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

A.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殿试一甲第一名称为状元,一甲第二、第三名分别称为榜眼和

探花。

B.我国农历采用"干支"纪年,1995年是农历乙亥年,1996年是农历丙子年,1997年是农历

丁丑年。

4. 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

A. 称杜甫为杜工部,称左光斗为左忠毅公,称陆游为陆放翁,分别是以官职、谥号、号来称呼人。

B. 古代兄弟之间用“伯、仲、叔、季”表示排行。“伯”表示最大,“季”表示最小。

5.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

A.河南省的洛阳位于洛河之北,湖北省的汉阳位于汉水之北,陕西省的华阴位于华山之北。

B. 我国古代礼仪,宴席的四面座位,以坐西朝东为最尊,其次是坐北朝南,再次是坐南朝北,最下位是坐东朝西。

6.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

A. “入则孝,出则悌。”“孝”指善事父母,“悌”指善事兄长。

B. 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四种:王公年次记年法、帝王年号记年法、干支记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淳熙丙申至日”采用的是年号干支合用记年法。

7.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

A. 汉代选拔官吏制度有荐举、征辟两种形式,“举孝廉,父别居。”是讽刺荐举形式。

B. 童生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 资格;乡试第一名叫解元;会试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第一名称状元(鼎元)。

8.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

A. 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 。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互称同年。

B. 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叫太学(国子监),地方所设的学校称乡学。

9.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

A. 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称书院;国子监的学生称监生。

B. 古代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统称学官;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称祭酒。

10.下列节日有哪些习俗,各写两种。

春节: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

元宵: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

清明: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

端午: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

中秋: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

重阳: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

11.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

愚见大人执事敢烦拙笔足下不佞老脸不谷

麾下鄙意节下垂询不肖贤家仁兄丈人

谦辞有:愚见鄙意敢烦拙笔不佞不肖老脸不谷

敬辞有:麾下节下垂询贤家仁兄丈人足下大人执事

12.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

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

13.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

A.嬴政决定兼采帝号,称为皇帝,意思是他的功德可以和三皇五帝相提并论,从此,历代封建君主都称皇帝,俗称皇上。驸马最早只是一个官职,魏晋以后,皇帝的女婿照例加此称号,简称为驸马。

B.封建时代对君主负责的人称为宰相,宰是主持的意思,相是辅助的意思。学士在古代学士不是指学位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官名。御史本为史官,职位仅次子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

14.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

①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②拜为上卿③予左迁九江郡司马④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⑤是夕始觉有迁谪意⑥所居之官,则积年不徙⑦再迁为太史令

⑧滕于京谪守巴陵郡⑨屈原既黜⑩上书乞骸骨

表示授予官职:除、拜表示调动官职:出官表示提升官职:徙、迁

表示降低官职:左迁、迁谪、谪表示罢免官职:黜表示辞去官职:乞骸骨

15.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

A.农历我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它以朔望的周期来定月,用置闰的办法使年平均长度接近太阳回归年,因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称农历,又叫中历、夏历,俗称阴历。

B.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

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

C.我国古代把农历每月初一叫“朔”,十五叫“望”,月末一天叫“晦”

17、在古诗文中,下列词语各指代什么?

①“汗青”代史册②“须眉”代男子③“巾帼”代女子

④“桑梓”代家乡⑤“轩辕”代国家⑥“三尺”代律法

(二)客观题部分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受禅,也叫禅让制,,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解析】:C(继承地位的不一定是最年长的儿子)

2.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文中“授骁骑校”、“历迁协领”、“擢乌里雅苏台将军”的“授”“迁”“擢”,分别为“授予官职”、“任职”和“提升官职”的意思。

B.原文“同治九年”“光绪改元”中的“同治”“光绪”是庙号。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

C.原文“如关内生灵何”中的“关”,在古代指函谷关,这里泛指边关。

D.文中“谥忠介”的“谥”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评价。如称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解析】:B.“同治”“光绪”是庙号错,是年号。

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B、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监生。

C、“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D、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

【解析】:C“科举取士”是由礼部主持。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太学,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博士,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

B.知贡举,主试者称为“知贡举”,就是“特命主掌贡举考试”的意思。

C.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没的御前讲席。

D.循吏,正史中记述的那些重农宣教、奉公守法、爱民富民的地方官。

【解析】:A(“博士,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错,“博士”在文中是官名。)

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 “出通判泉州”中的“出”,指的是京官外调。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予出官二年。”

B. 庠序,指的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孟子》中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C.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而非教育行政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