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公司治理模式选择的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中国公司治理模式选择的分析

周鹏唐志勇李余生姜子昂成都理工大学管理科学学院

【摘要】目前存在两种主流的公司治理模式:其一是外部监控治理模式,常见于美英两国;其二是内部监控治理模式,常见于德日两国。基于中国当前现实条件与中国改革的渐进性,选择内部控制为主与市场主导为辅的混合治理模式是中国公司治理的理性选择。

【关键词】公司治理模式选择

一、公司治理含义及公司治理模式划分公司治理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即通过一种制度安排,来合理地配置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目标是保证股东利益的最大化,防止经营者对所有者利益的背离。主要特点是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所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内部治理。广义的公司治理不局限于股东对经营者的制衡。而是涉及到广泛的利害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供应商、雇员、政府和社区等与公司有利害关系的集团。公司治理是通过一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的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害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化,从而最终维护公司各方面的利益。

由于各国经济制度、历史传统、市场环境、法律观念及其他条件的不同,公司治理模式也不尽相同。国内外现有理论研究发现比较典型的公司治理模式有两种:一是外部控制主导型模式,二是内部控制主导型模式。市场主导型的公司治理模式,又称美英模式,主要依靠

外部市场(产品市场、资本市场、经理市场等)对公司管理层进行监督和控制。

内部监控型公司治理模式,又称德日模式,主要通过金融机构和法人交叉持股发挥治理的作用。

美英模式的特征为存在发达的市场机制,所有权结构分散,公司控制权市场非常活跃,对管理者的行为起到激励约束作用,有利于促进经营者与股本保持利益一致。德日模式的特征为公司股权相对集中。银行金融机构、公司持股对公司决策起决定作用,董事会对经营者的监督约束作用强。

但这两种现行模式都存在一定的不足,美__________英模式表现在高度分散的股权结构,易造成经营者的短期行为;公司股权的高度流动,使公司资本结构稳定性差;没有足够重视其他人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缺乏内部直接控制的监督约束,容易引发管理层道德腐败。德日模式由于缺乏外部资本市场的压力,实际为内部人操纵,股本大会流于形式;日本由于公司之间交叉持股,经营者缺乏危机感,创新动力不足,银行与企业高度并存,负债过高产生经济泡沫。

二、我国现行公司治理模式存在的问题按照公司治理模式的一般框架,在实践中,我国现行公司治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公司内部治理的监控机制缺乏,体现在各相关利益主体间没有相互的制衡,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与经理机构职责不清,造成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形式化的现象。

2.外部监控机制不健全,表现在诸多市场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

善。

市场体系的建设落后于改革的实践,尤其是资本市场、经理市场和金融市场更是如此。同时一些相应的配合外部监控方式的中介组织(如会计、审计事务所和评估机构)的独立性较差。

3.对各相关利益主体,尤其是对公司治理结构的董事、经理、监事缺乏合理有效的激励。提高董事会和监事会在治理结构中的地位;改变对经理人员的激励机制,设计以物质激励为主,注重把公司长短期绩效与其报酬直接挂钩,并辅以精神激励的综合激励方法。

三、我国公司治理的模式选择中国已加入WTO,更加广泛地参与全球经济的竞争,因此构建我国公司治理模式更需要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原则性框架,是我国公司治理与国际接轨的迫切要求,也是推进我国公司治理创新的要求。

公司治理的理论出发点是产权理论,一定的产权结构就决定了一定的治理模式与效率,但各国产权结构受各个国家的发展历史法律制度、文化环境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没有统一的最优的适合自由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结构。受产权结构的差异的影响,各国的治理模式也不同,没有可借鉴的统一模式。从各国的公司治理发展来看,对公司治理模式与机制的认识正在逐步达成共识。

我国公司治理需要与我国具体的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等问题直接联系,抽象地、宏观地和不结合我国实际地构建公司治理模式,只能是纸上谈兵,不会收到成效。我国公司治理现状表明,受产权市场、资本市场、产品市场、劳动力市场等市场体系建设滞后的影响,

中国公司治理的模式更倾向于内部监控型模式,但这种模式不同于美英的市场主导型模式,也不同于德日的内部监控型模式,是在中国经济转轨进程中形成的。基于中国当前现实条件与中国改革的渐进性,选择内部控制为主与市场主导为辅的混合治理模式是中国公司治理的理性选择。

这种混合治理模式是由中国企业产权结构特点和外部市场发育特征所决定的,体现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相结合,效率与公正相结合的特点。

四、我国公司治理模式要解决的问题及方向我国正处于转轨经济过程中,公司治理模式的构建是一场深刻的变迁,对照国外公司治理的经验、要求以及我国的国情,我认为要借鉴以内部监控为主的公司治理模式,必须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一是解决所有制缺位问题。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所有权约束机制,既没有美国那样依靠市场机制的间接约束,也没有如日本那样有经营者的自我约束,我国企业具有的是一种依靠政府作为产权代表的直接约束,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的国有经济体系中初始委托人即所有者缺位问题。

二是发挥银行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客观的说,我国不仅资本市场欠发育,银行的市场化也同样滞后。然而,在我国相对于资本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不健全和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通过银行对企业的间接融资,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也是一种次优的选择,发展银行对企业的约束可能更具有现实性。

三是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公司治理中最基本的成分是通过竞争

的市场所实现的间接控制和外部治理,内部治理是必要的和重要的,但与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相比,只是派生的制度安排。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和各国公司治理的现状看,让市场来决定已经逐渐成为评判现代公司治理的重要标准。因此,我国公司治理的完善要充分借鉴外部监控模式的某些做法,并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外部监控模式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这主要表现在要完善资本市场,培育正常运转的股票和债券市场等直接融资市场;建立和完善与之配套的金融监管机制;规范和统一各种市场中介机构;大力培育经理市场。

历史性地看待全球公司治理的演变,不难发现,不断地调整改善是公司治理永恒的主题。因此,需要有一种前瞻性的意识,把握住公司治理演变的脉搏,在完成市场导向的经济转轨,与全球经济并轨后,中国公司应积极应对来自国际资本市场的竞争,保持公司治理模式的不断改善是中国公司治理的选择。

参考文献:

朱青.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多维视角[J]北方经济,2007.张春霖.公司治理改革的国际趋势[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

李维安程新生.《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与指数分析》管理世界,2007.

马连福.《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研究――中国的实践与日本的经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刘晓梅.上市公司治理及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D]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