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艺术活动:红砖古厝(手工)
- 格式:docx
- 大小:14.23 KB
- 文档页数:3
灵水中心幼儿园大三班写生活动《闽南古厝》活动反思(汇编)第一篇:灵水中心幼儿园大三班写生活动《闽南古厝》活动反思灵水中心幼儿园大三班写生活动《闽南古厝》活动反思“古厝” 是我们晋江特有的建筑,开展这一活动《闽南古厝》,主要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幼儿走出教室,亲近自然,通过观察,感知古厝上各种形状的图案及颜色,让幼儿欣赏和表现古厝的建构艺术,感受古厝的古朴美。
一、在内容的选择上,这一写生活动不仅丰富了幼儿进行艺术创作活动的形式,满足了每一位幼儿的表现欲望,而且培养了幼儿发现美、创作美的意识,提高了幼儿的观察能力。
二、在目标的定位上,我根据我们班幼儿的实际能力,在绘画的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上进行制定,符合了幼儿的年龄特点。
三、在准备活动中,我们班从小班开始就进行了线描方面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线条作画的能力。
且在之前的秋游活动中,我有意引导幼儿观察古厝上的图案、花纹、及其颜色,让幼儿学习了观察的顺序,提高了幼儿的观察能力,为本次活动做好了准备。
四、在活动过程中,我通过让幼儿回忆秋游的情景,引导幼儿有顺序地观察古厝。
我先让幼儿整体观察,感知古厝的高矮及外形,然后再局部引导幼儿观察燕尾式屋檐、屋顶、弧形的门、雕花的窗及上面的图案,接下来通过让幼儿近看、触摸,进一步感知古厝上的图案及颜色。
观察中,我以儿童的眼光让幼儿赖观察,如:你觉得屋檐像什么?活动中,大部分幼儿都能抓住古厝的细部特征进行作画,懂得把高矮错落的古厝连在一起,并能画出古厝上瓷砖的线条。
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
虽然这节课我觉的是比较成功的,但也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
如:线条运用讲解的不够详细,评价活动中没能对作品进行知识、技能上的提升等等。
以后我将更多方面地进行思考、提升幼儿的作画技能,挖掘活动本身更多的亮点,从而提高活动的质量。
大班写生活动:《闽南古厝》执教者:赖连珍指导老师:林家望时间:11月2日班级:大三班设计意图:我们班开展的主题是《房子的世界》,主题中主要让幼儿了解各种各样的建筑,古厝是闽南最有代表意义的建筑,是我们小朋友较熟悉的建筑。
弘扬闽南古厝砖雕文化,培养幼儿爱乡情作者:刘秋敏来源:《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第36期刘秋敏(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幼儿园福建泉州 362000)【摘要】《指南》指出:幼儿园教育应运用幼儿喜闻乐见和能够理解的方式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其具有初步的归属感。
我们积极利用幼儿园附近——西街周边的闽南建筑雕刻文化资源,通过参观、图片收集、观看视频和区域中亲身体验,帮助幼儿了解、感受和传承家乡的古厝砖雕文化,培养幼儿爱乡情。
【关键词】闽南爱乡情砖雕【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36-0087-02《指南》指出:幼儿园教育应运用幼儿喜闻乐见和能够理解的方式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其具有初步的归属感。
我们结合当前传承闽南传统优秀文化的大背景,积极探索如何有效利用周边的闽南建筑雕刻文化资源,通过参观、图片收集、观看视频和区域中亲身体验,帮助幼儿了解、感受和传承家乡的古厝砖雕文化,培养幼儿爱乡情。
一、走进古厝,寻找刻在红砖上的闽南技艺,激发爱乡情《指南》中强调,要鼓励幼儿通过生活中的观察和体验来积累艺术活动经验。
我们利用秋游带孩子们走进西街古厝。
一到那里,孩子们就被古厝上各种雕刻图案吸引住了:首先映入孩子们眼帘的是古厝大门两边墙面上的各种雕刻图案,孩子们纷纷用手指着各种雕刻图案兴奋地说:“我看到这砖上雕刻有梅花图案”、“我看到砖上雕刻有万字图案”;“我在砖上找到雕刻有龟背和葫芦花图案”……。
孩子们滔滔不绝地交流着,兴奋不已。
看着孩子们对砖上图案这么感兴趣,我指着这些图案问他们:“你们再仔细看看这些图案是怎样装饰的?有没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听我这么一说,孩子们再次认真观察,观察后他们发现这些图案的纹样都是两边对称的。
色彩上,蓝白相间,还用一些紫、红诸如此类同类色穿插其间,非常漂亮。
孩子们不约而同地赞叹道:“好美啊!”看着孩子们对雕刻图案这么感兴趣,我顺应孩子们的兴趣,忙支招:“你们再去看看,这些雕刻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这时他们发现古厝墙面上雕刻种类繁多:有雕刻在石雕上的;有雕刻在木头上的;还有雕刻在砖头上的等等。
民间砖雕教案幼儿园
一、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能够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砖雕艺术,了解砖雕的历史、
创作方法和砖雕师的职业特点,同时加深幼儿对于公共艺术品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幼儿的艺术兴趣和创意思维能力。
二、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砖块、工具、砖雕图片等材料。
2.安排合适的活动场地和时间,预先安排好幼儿的座位、提前放置好教
具和材料。
3.活动开始前,先给幼儿简单介绍一下砖雕艺术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三、活动过程
1.砖雕师进入活动场地,与幼儿们打招呼并简单介绍一下砖雕作品。
2.砖雕师详细介绍砖雕的创作方法和工具,教授幼儿如何使用砖雕工具。
3.让幼儿自选一个砖块开始创作,砖雕师指导幼儿进行砖雕创作。
4.在创作过程中,砖雕师向幼儿们介绍一些砖雕的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
包括如何保存砖雕作品和如何处理危险的情况。
5.砖雕师还可以讲述自己创作砖雕作品的经验和心得,让幼儿们更了解
砖雕师的职业特点和创作工作。
6.砖雕创作结束后,教师可以安排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导幼儿欣赏
彼此的砖雕作品并对作品进行评价等。
7.教师可以布置有关砖雕的小练习或手工作业,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
砖雕艺术。
四、活动效果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们能够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砖雕艺术,同时加深对公共
艺术品的认识。
活动中,幼儿们不仅学习了砖雕的基本知识和创作方法,还培养了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注意力。
更重要的是,幼儿们在创作过程中体验到了艺术的乐趣,激发了他们对于艺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这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挖掘社区资源,走进闽南古厝——闽南古厝传统文化融入班本课程实践研究摘要:古厝是闽南特色,砖雕石刻无不积淀着先人的智慧,它浓缩了闽南人坚韧、开朗、沉稳、豁达的性格及闽南人对生活的美好祈愿,也酝酿了红砖丰富多彩的建筑表达,形成了红砖文化深沉而独特的底蕴让本土文化进入幼儿的内心。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利用我园周边及翔安地区古厝文化资源丰富幼儿园大班班本课程活动帮助幼儿了解、感受和传承家乡的古厝文化,萌发热爱家乡之情。
关键词:闽南古厝文化传承班本课程《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
运用幼儿喜闻乐见和能够理解的方式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其具有初步的归属感[1]。
坐落在省级风景名胜翔安区东南部的吕塘村,有一条历史悠久的古厝巷,这条古厝巷。
距离幼儿园很近,是引进幼儿园开展教育活动得天独厚的课程资源。
“我看见幼儿园的旁边有很多很老很老的房子”、“房子上面有许多红色的砖块,我们家有一间这样子的房子,我爷爷说:那个叫古厝”。
从孩子们一言一语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于“老房子”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追随孩子的脚步,鼓励他们挖掘古厝古宅的教育价值,开展班本课程《古厝“趴趴走”》。
一、身临其境观与感,亲近古厝的形态之美在活动开始前,我们号召家委,成立了假日小分队,在愉快的周末,孩子们带着小任务到附近或者吕塘古厝巷看一看,进行探访活动,家长们积极响应,寻找身边的古厝。
案例:以吕塘古厝巷探索为主的“语萱队”在语萱妈妈的带领下,为孩子们一一讲解燕尾脊、滴水兽、窗花雕刻等具有特色的古建筑风格,珊妮:“古厝好美!红色的砖块。
古厝上面有两个尖尖的角。
”峻宇:“是呀,上面有漂亮的花纹,墙壁上有古戏的壁画。
我还发现了古厝上面的窗户是用石头做的。
”“那古厝用瓦片做成的,下雨会不会漏雨呢?”孩子们对从未见过的事物充满了新奇和疑问,通过语萱妈妈的讲解,孩子们对古厝的悠久历史和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快乐地奔跑穿梭于小巷中,笑声弥漫着着充满古厝韵味的小巷子里。
闽南古厝幼儿园教案课程目标1.认识闽南古厝的历史文化背景;2.了解闽南古厝的结构、构造以及特色;3.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与探索精神;4.提高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5.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什么是闽南古厝?2.闽南古厝的特点和建造材料;3.闽南古厝的构造和结构;4.闽南古厝的历史背景及文化价值。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老师可以利用音乐、图片等方式,引导幼儿进入“古厝”的世界。
2.引导幼儿回忆自己在旅游时看到的“古厝”并进行回顾。
第二步:学习1.老师呈现图片,让幼儿了解闽南古厝的样貌、特点,并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分类。
2.通过比较不同建筑材料的优缺点。
帮助幼儿理解闽南古厝的建造材料。
3.教师请幼儿猜测闽南古厝的结构,并介绍闽南古厝的结构。
4.老师引入闽南古厝的历史背景,让幼儿了解闽南古厝的文化价值。
第三步:互动1.按小组进行合作,让幼儿一起构建“古厝”,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轮流用自己的话对“古厝”进行描述,锻炼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逻辑能力。
第四步:总结1.老师进行总结,重点回顾课程内容,并让幼儿自主总结。
2.老师安排适当的作业,让幼儿对闽南古厝了解更加深入。
总结通过这节课,幼儿对于闽南古厝的历史文化背景、结构特点、文化价值等方面都有了初步的了解。
同时,这节课也让幼儿在合作中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意义,提高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通过此次课程,幼儿不仅对于闽南古厝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培养了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闽南古厝幼儿园教案中班教案简介本教案适用于幼儿园中班,主要介绍闽南古厝的特点和文化,并通过手工制作模型让幼儿学习和了解闽南古厝的构造和特色。
教学目标1.了解闽南古厝的特点和文化;2.学习和了解闽南古厝的构造和特色;3.通过手工制作模型,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了解闽南古厝的构造和特点;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3.让幼儿体验到制作手工作品的乐趣。
教学难点1.让幼儿理解和了解闽南古厝的文化和构造特点;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教学过程及方法1. 入门活动1.1 环境布置教室内布置典型的闽南古厝模型,让幼儿感受到农村古时的建筑风格和文化氛围。
1.2 教师引导教师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古厝的外立面、屋顶构造、窗台样式、门框特点等,让幼儿初步了解闽南古厝的构造和特点。
2. 主体活动2.1 制作手工模型1.布置课桌:在桌子上铺上报纸,准备好制作材料包、颜料等,每个幼儿一套工具。
2.讲解制作流程:教师引导幼儿依据课堂讲解及示范图纸,制作一个具备闽南古厝特色的模型。
3.分组制作模型:教师以小组为单位,与幼儿一起制作模型,引导幼儿合作完成任务。
2.2 模型展示1.模型展示环节:展示各小组制作的模型,让幼儿自由交流,分享各自的经验和创意,增强交流合作能力。
2.随堂测试环节:通过制作的模型进行小测验,检测并巩固幼儿对闽南古厝文化和特点的认知。
3. 总结活动3.1 教师点评教师对幼儿的模型进行点评,同时引导幼儿分析自己的不足和有待改进的地方。
3.2 学生自评幼儿自我评价,评估自己完成任务的情况,并总结涉及到闽南古厝文化和构造的经验和收获。
3.3 课程总结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回顾课堂教学重点和难点,同时提供针对性的建议,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学习评价本教案通过手工制作模型,让幼儿在实践和交流中掌握和了解闽南古厝的文化和特色,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幼儿对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本教案评价与学习呼应,通过制作模型,幼儿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和认知闽南古厝文化,同时提高幼儿动手创造的能力和学习兴趣。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红砖古厝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近期,我有幸参与了一次红砖古厝的实践考察活动,亲身感受了古厝的魅力,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红砖古厝的历史渊源红砖古厝,又称红砖屋、红砖楼,主要分布在我国的福建、广东、台湾等地。
这种建筑风格源于宋代,盛行于明清时期。
红砖古厝采用红砖作为主要建筑材料,结合灰、白、黑等色彩,形成了一种古朴、典雅的建筑风格。
红砖古厝不仅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二、红砖古厝的建筑特点1. 结构独特:红砖古厝采用砖木结构,砖墙承重,木梁、木板构成屋顶和楼板。
这种结构使古厝具有很好的抗震性能。
2. 布局合理:红砖古厝的布局通常分为前厅、后厅、两侧厢房和庭院。
前厅为接待客人、举行仪式的场所,后厅为居住、休息的地方,两侧厢房则用于储存物品或作为客房。
3. 造型美观:红砖古厝的外观造型丰富多样,有四合院、三合院、单栋式等。
屋顶多采用硬山顶或悬山顶,屋檐翘起,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
4. 装饰精美:红砖古厝的装饰手法多样,有砖雕、木雕、石雕等。
这些装饰不仅增添了古厝的美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民间信仰。
三、红砖古厝的实践体验在这次红砖古厝的实践考察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以下几点:1. 感受古厝的历史底蕴:走进红砖古厝,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沧桑和故事的时代。
古厝中的每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
2. 体验古厝的生活气息:红砖古厝内部空间宽敞,布局合理,既保证了居住的舒适度,又满足了生活需求。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古人智慧的生活哲学。
3. 欣赏古厝的建筑艺术:红砖古厝的建筑风格独特,装饰精美,展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
在实践考察中,我认真学习了古厝的建筑技艺,对我国的传统建筑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4. 增强文化自信:红砖古厝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通过这次实践,我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念。
大班美术活动《中国民居建筑》教案1. 教案简介本教案从“中国民居建筑”这一主题展开,旨在引导大班幼儿认识我国传统建筑文化,增强幼儿的认知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和美感能力。
通过让幼儿亲身体验、感受和表现我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美丽和精湛工艺,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培养幼儿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 教学目标2.1 综合目标1.了解和认识我国传统建筑文化;2.培养幼儿的表达欲望和创造力;3.增强幼儿的想象力和表现能力;4.培养幼儿的美感和审美能力;5.提高幼儿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
2.2 具体目标1.能够观察、表现和模仿中国古建筑的形态与风格;2.能够用色彩、线条和形状的变化表达个人感受;3.能够了解并试着模仿中国古建筑的制作工艺,感受工艺的精湛和美丽。
3. 教学内容3.1 知识点1.中国古代民居建筑的类型、形态和特点;2.中国古代民居建筑的材料、结构和构造;3.中国古代民居建筑的绘画艺术、雕刻艺术和装饰艺术。
3.2 课程安排时序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第一节了解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照片展示第二节感受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亲身体验第三节表达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美术创作第一节——了解中国传统建筑文化1.教师通过照片展示的方式,向幼儿介绍中国传统建筑的类型、形态和特点;2.通过问答的形式,针对幼儿对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理解程度,进行课堂检查。
第二节——感受中国传统建筑文化1.教师组织幼儿课外活动,到社区或者旅游景区实地观摩中国传统建筑;2.教师引导幼儿注意观察我国传统建筑的形态、风格、细节等,并给予相应指导;3.教师引导幼儿通过亲手制作,体会中国传统建筑制作的精湛工艺。
第三节——表达中国传统建筑文化1.教师引导幼儿用画笔描述我国传统建筑的特征、气质和美感等;2.教师引导幼儿用纸张、牙签、竹棒等简单材料,体验中国传统建筑的制作过程;3.教师引导幼儿在教室门口或公共区域,组织展览或者小型演出。
4. 教学评估4.1 评估方式1.手绘作品评分2.现场演出观看4.2 评估标准评估指标内容技能根据课堂指导,能够用手绘或手工的方式表达出对古代建筑的理解知识了解和归类古代建筑文化,并能在演出中展示自己对它的认识态度在课堂活动中,表现出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对中国美学的热爱5. 总结大班美术活动《中国民居建筑》教案,首先讲授古代建筑,图文并茂,引导幼童了解它对于中国文化的重要作用;随后在活动中安排多种参与方式,让幼儿亲身感受到古代建筑的美感;最后,通过手绘和表演,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古代建筑和中国美学,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内在价值。
幼儿园大班古代建筑: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方案一、引言古代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古人智慧和艺术的结晶,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幼儿园大班,通过对古代建筑的学习和体验,可以帮助幼儿建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情感。
二、古代建筑的特点1. 结构稳固:古代建筑采用木结构或石结构,经过数百年的风吹雨打依然屹立不倒,展示了古人的建筑智慧。
2. 艺术精湛:古代建筑雕梁画栋,装饰精美,融合了中国传统的绘画、雕刻和工艺美术。
3. 文化内涵:古代建筑多以宫殿、寺庙、园林等为代表,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宗教意义。
三、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方案1. 实地参观:组织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前往当地的古代建筑,亲身感受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
2. 手工制作:通过手工制作古代建筑的模型,让幼儿亲自动手,体会古代建筑的结构和造型。
3. 绘画创作:以古代建筑为主题,引导幼儿用画笔表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情感。
四、沟通与表达在进行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可以与幼儿一起共享古代建筑的历史故事、建筑材料和建造工艺,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古代建筑的认知和情感。
五、结语通过古代建筑的学习和体验,幼儿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形成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这对幼儿的成长和人格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我们在幼儿园教育中加以重视和推广。
思考与共享:1. 你认为古代建筑对幼儿的教育有何益处?2. 你有什么其他的教育方案,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对古代建筑的学习和体验,幼儿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这对幼儿的成长和人格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我们在幼儿园教育中加以重视和推广。
古代建筑对幼儿的教育益处包括但不限于:1. 增强文化认同感:通过学习古代建筑,幼儿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激发创造力:通过手工制作古代建筑的模型和绘画创作,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艺术修养。
古建筑模型制作教示一、概述古建筑模型制作是一项有趣且富有教育意义的手工艺活动。
在幼儿园,小小建筑师们通过手工制作古建筑模型,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可以增进他们对我国传统建筑的了解和认识。
本篇文章将介绍古建筑模型手工制作的教示过程,帮助家长和教师们更好地指导孩子们进行相关活动。
二、材料准备1. 纸板:用于制作建筑的主体结构。
2. 剪刀和胶水:用于剪裁和粘贴纸板。
3. 彩色纸或颜料:用于装饰和绘制建筑的细节。
4. 尺子和铅笔:用于测量和绘制图纸。
三、制作步骤1. 选择建筑样式: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选择具有我国传统特色的建筑样式,例如古代宫殿、古城墙等。
2. 制作建筑框架:利用纸板将建筑的主体结构进行简单的剪裁拼接,形成建筑的框架。
3. 规划细节:使用铅笔在框架上标出建筑的窗户、门、檐口等细节部分,为后续的装饰和涂饰做好准备。
4. 装饰细节:利用彩色纸或颜料,将建筑的细节部分进行装饰,营造出丰富的古建筑风格。
5. 添加环境:可以利用废纸板等材料制作草地、树木等周围的环境,增加建筑模型的立体感。
四、教学建议与注意事项1. 引导孩子们了解古建筑的特点和历史背景,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鼓励孩子们发挥创造力,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进行建筑的装饰和设计,展现独特的个性。
3. 在整个制作过程中,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保证孩子们的安全和作品的质量。
4. 鼓励孩子们展示和共享自己的作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五、个人观点古建筑模型手工制作不仅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我国传统建筑文化。
在制作过程中,孩子们可以感受到对历史的尊重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这对他们的成长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结通过古建筑模型手工制作的教示,孩子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古建筑的美丽,更可以亲手体验到古建筑的魅力。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断探索、实践,在动手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价值的收获。
幼儿园大班美术造型教案:猪宝宝的砖房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砖房的结构和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技能目标:通过手工制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审美观念。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热爱创作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制作砖房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独立创作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砖房图片、手工纸、剪刀、胶水、画笔、颜料等。
2. 材料:剪刀、胶水、画笔、颜料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猪宝宝和砖房的图片,引发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观察砖房的结构和特点。
2. 讲解:讲解制作砖房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强调注意事项。
3. 示范:教师示范制作砖房的过程,引导幼儿跟随操作。
4. 创作:幼儿按照示范,独立或团队合作制作砖房。
5. 展示: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欣赏、交流。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评价:关注幼儿在制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同伴评价:鼓励幼儿互相评价,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自我评价:让幼儿自我评价,提高自信心。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制作过程,增进亲子关系。
2. 环境创设:将幼儿的作品装饰在幼儿园环境中,提升幼儿的成就感。
七、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回顾教学过程,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以便改进。
2. 幼儿反馈:了解幼儿对教学内容的喜爱程度,为下次教学提供参考。
八、教学拓展1. 主题延伸:以猪宝宝和砖房为主题,开展其他领域的活动,如故事分享、音乐游戏等。
2. 艺术交流:组织幼儿参加美术作品展览,促进艺术交流和相互学习。
九、安全注意事项1. 确保幼儿在使用剪刀、胶水等工具时的安全。
2. 检查手工纸等材料是否符合环保标准,避免对幼儿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十、教学计划1. 下一节课程预告:介绍下一节课程的主题和内容,引发幼儿的期待。
2. 课后作业:鼓励幼儿在家中尝试制作类似的美术作品,巩固所学技能。
红砖古厝介绍红砖古厝,又称红砖建筑,是中国传统民居的一种典型代表。
它以红砖为主要建筑材料,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红砖古厝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湛技艺,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红砖古厝的建筑风格多样,既有庄重典雅的官式建筑,也有民间特色的民居建筑。
这些古厝通常采用木结构,屋顶覆盖青瓦,墙体则以红砖为主。
红砖古厝的布局严谨,讲究对称和谐,强调中轴线的运用。
在空间处理上,红砖古厝注重内外空间的交融,既保证了居住者的私密性,又使整个建筑群显得开阔通透。
红砖古厝的设计充满了人性化的考虑。
为了适应福建地区的多雨气候,红砖古厝的屋顶设计得较为陡峭,有利于雨水的排放。
此外,红砖古厝的窗户较小,既能防止阳光直射,又能保持室内温度适宜。
在装饰方面,红砖古厝注重细节的处理,如雕花窗棂、精美的门楼等,都展现了匠人们的高超技艺。
红砖古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到了明清时期,红砖古厝的建筑技艺达到了巅峰。
在福建省泉州市、厦门市等地,红砖古厝遍布大街小巷,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这些古厝见证了闽南地区的历史变迁,承载了世代居民的生活记忆。
如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红砖古厝面临着被拆除的命运。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在积极采取措施。
一方面,加强对红砖古厝的保护和管理,将其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另一方面,通过修复和改造,使红砖古厝焕发新的生机。
红砖古厝不仅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瑰宝,也是闽南地区文化的象征。
它们见证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展示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继续关注红砖古厝的保护和传承,让这些历史的见证者得以延续辉煌。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红砖古厝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通过加强对红砖古厝的保护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借鉴和启示。
同时,红砖古厝也是一种旅游资源,可以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游览,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大班艺术活动:红砖古厝(手工)
一、 活动目标
1. 了解红砖古厝的建筑特色,尝试用剪纸艺术表现。
2. 运用对称剪的方法表现出红砖古厝对称的图案、花纹、燕尾、马鞍
脊等,体验剪纸的乐趣。
重点:了解红砖古厝的建筑特色,尝试用剪纸艺术表现。
难点:运用对称剪的方法表现出红砖古厝对称的图案、花纹、燕尾、
马鞍脊等。
二、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参观过红砖古厝或欣赏过图片,并以绘画形式表现出
红砖古厝,将绘画作品展示在活动室。
物质准备:红色蜡笔纸、纸膜、铅笔、剪刀、浆糊、红砖古厝的视频、
红砖古厝的图片。
三、 活动过程
(一) 图片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引导语:咚咚咚,小朋友们,请看老师带来的这几个好朋友,他们有
什么特点?屋顶和墙上、门窗上的花纹像什么呢?
小结:红砖的墙,飘逸的燕尾脊,圆润的马鞍脊,精美的丰雕、砖雕、
石雕等真美!这就是闽南建筑特色,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做红砖古
厝。
(二) 观看视频,学习剪纸的方法。
1. 播放视频,师幼共同观看。
引导语: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红砖古厝是怎么制作的,一起来学习一
下。
2.集体交流,分享观察结果。
引导语:你观察到视频中是用什么材料和工具来制作的?他是怎么制
作的?
小结:先对折,画出屋檐剪出红砖古厝的外形,将剪好的红砖古厝再
对折,绘画花纹,剪出红砖古厝的窗户、门、花纹等。(教师边讲边做
示范)
(三) 实际操作,尝试对称方法剪纸。
1. 分发材料,幼儿动手操作。
引导语:假如你是一位小小设计师,你心目中的红砖古厝是什么样的
呢?按照我们学的方法试着剪一剪,用对称剪的方法剪出的红砖古厝
会更好看哦!
2.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能力强的幼儿能用对称剪的方法完成自己的作品,能力差的幼儿能积
极参与剪纸活动完成剪纸作品。
(四) 展示作品,体验手工制作的快乐
1.引导语:请小朋友将剪好的作品展示成一幅古厝村庄,让我们一起
来欣赏。
2.引导幼儿互相观赏,谈一谈哪幅红砖古厝作品最美,最有创意。
小结:小朋友的手真巧,用剪纸的方法剪出了各种各样的红砖古厝作
品,“剪”出一个新的红砖古厝村庄,特别美,让我们请其他小朋友
来欣赏吧!
四、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引导幼儿在美工区用对称剪的方式剪出作品来装饰红
砖古厝村庄。
家园共育: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一幅红砖古厝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