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方案

  • 格式:docx
  • 大小:6.25 MB
  • 文档页数:5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方案

1.1项目背景

智能交通是以交通需求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提高城市交通的运营效率、提升城市交通的服务品质、降低城市交通的运营成本为目的,通过信息发布、决策支撑等手段,充分综合利用城市各种信息资源的新型城市交通系统。

在全球面临"碳金融"博弈的今天,在政府大力提倡"低碳经济"的中国,智能交通能够为城市交通带来节能减排效应。近几年智能交通在中国凭借奥运、世博、亚运等契机,交通信息服务得到了大力发展的机会。

十二五规划中部署全市交通信息采集网络和公交智能监控调度系统,建立交通流量、公交运营综合监控采集系统,构建涵盖车辆视频监控及车辆运行状态监控、城市主要道路流量监控的智能交通综合监控分析与指挥调度应用系统。

1.2现状分析

通过对城市交通现状的调研,目前公交,出租车现状如下:

公交总公司:900 辆共 61 条线路,720 辆安装了定位设备,460辆安装了视频监控设备,所有权属公交公司,没有调度中心。公交公司已和广告公司签约 780 辆车载广告,其中金螳螂(500 辆)、海纳广告(280 辆)。时代公交有248 辆车,共 11 条线路,248 辆安装了定位和视频监控设备,所有权属时代公交,有调度中心,广告公司公司已签约 170 辆车载广告。

出租车:1842 辆,共 24 家公司 1333 辆,个体 409 辆,没有安装定位和监控系统,客管处掌握车顶灯箱广告、车座垫广告等,现有对讲系统作用不大。

公交站台:

属客管处下设的场站公司负责承建和运营,分为三种样式:

直杆式、雨篷式、古典式。站台三年的广告权已被日报社买断。

1.3存在问题

1、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2010年,市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和万车死亡率出现较大幅下降,但交通事故总量依然在高位运行,重大交通事故还时有发生。道路通车里程的增加和道路交通条件的改善,必将进一步刺激机动车和驾驶员的快速增长,带动交通流量的大量增多。而目前,许多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法规和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国省道干线公路交通行为仍然比较突出;县、乡两级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机制不完善,农村道路交通失管失控的状态没有得到改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机制不健全,恶劣天气条件下防交通事故的能力严重不足;车辆和驾驶人源头监管还比较薄弱,各种交通安全隐患还大量存在,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工作任务将更加艰巨。

2、交通信息化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公路交通发展现状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还有不够协调的方面,具体表现为:通道数量不足,能力亟待提高;公路网通达深度不够;航道等级结构不合理;交通总体服务水平较低,支持保障系统不能满足需求。

交通信息化发展水平与交通运输的发展需求、社会公众的需求相比还存在着差距,主要表现在:交通行业缺乏一个服务于全行业的信息综合平台,各个行业的应用系统之间没有实现互联互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共享的有效性没有及时充分的发挥;交通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相对落后;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平衡;公共信息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3、缺乏跨部门的智能交通共享与服务平台

缺少全市统一的智能交通规划,智能交通系统标准化建设远远滞后于智能交通发展。信息化基础网络设施建设不足,无法实现智能交通基本的应用需求。智

能交通资源整合能力弱,信息不能共享,缺乏一个跨部门的交通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平台,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政府管理对跨部门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的管理需要。交通信息服务供给与交通出行者日益旺盛的交通信息服务需求矛盾愈加突出。

4、智能交通支撑环境相对滞后

交通领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效率低,成效不明显。智能交通产业化程度低,产品单一,技术含量不高,效益差,规模小,竞争力不强;人才和教育逐步成为交通发展的瓶颈,智能交通教育不足,人才供给与市场的人才需求矛盾加剧,现有智能交通技术政策和人才政策难以支撑智能交通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经过努力显然市公路交通长期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问题取得了有效的缓解,但交通需求总量与交通供给的矛盾还依然存在,安全、便捷、舒适和个性化的交通需求的多元化(安全、便捷、舒适和个性化)与土地、能源、环境等交通资源制约的矛盾在短期难以有根本性转变。因而,大力发展交通信息化,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智能交通的各领域、各方面,以提高交通的服务水平,已成为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

1.4智能交通建设的必要性

当前,市已进入必须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来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为了有效解决当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日益突出的矛盾,有必要在全省建立起现代、科学、规的智能交通体系,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交通运输管理的需求。这既是推进全市交通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也是提升全市交通领域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的有效途径。着力运用智能交通系统这一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解决当前交通领域急需解决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践行“三个代表”,

推进“智慧城市”战略深入实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1.5智能交通建设的可行性

发展智能公交系统具有诸多有利条件:

1、应用电子产业及信息产业发达,信息化建设进程快,信息技术基础雄厚;

2、GPS、GIS、IC卡收费系统等已在城市公交体系有了初步的应用,为进一步深化和成系统地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3、ITS的应用发展受到市政府的重视,已被列为今年重大工作,使智能公交系统的发展有了一个良好的前提;

4、大交通管理体制实行,公共交通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归属城市交通管理局管理,这为信息资源共享和一体化建设铺平了道路;

5、市民素质日益提高,对信息化接受程度高,有良好的人文环境;

6、良性竞争的公交发展环境促使公交企业有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其管理和服务水平的强烈愿望。

因此,通过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来整合已有的公交基础设施资源,整合现有技术基础,从而适应未来公共交通及社会交通模式快速变化的要求使公交服务向更高层次发展,最终达到以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要求。

1.6项目目标

部署全市交通信息采集网络和公交智能监控调度系统,建立交通流量、公交运营综合监控采集系统,构建涵盖车辆视频监控及车辆运行状态监控、城市主要道路流量监控的智能交通综合监控分析与指挥调度应用系统。通过与市应急指挥中心平台的联动,实现平台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能力;通过智能出行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利用信息亭、终端、等方式,将交通、公交信息服务推送给广大市民游客。

(1)实现交通管理决策科学化

通过对各种业务信息的高度集成,建立共享的数据库,实现定性管理与定量分析管理相结合,为交通管理决策提供可靠、准确的科学依据,并提高对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