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训学员运动损伤现状调查及预防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271.55 KB
- 文档页数:4
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室内课教案)四川省南部县定水中学杜拥军★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运动损伤的原因、症状及预防和处理方法;2、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及时自救或互救。
★教学要点1、运动损伤的原因。
2、运动损伤的预防。
3、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一)运动损伤的原因与预防1、运动损伤的原因(1)思想上不重视。
通过分析运动损伤发生的各种原因,发现最主要的原因是教练员、体育教师、学生及运动员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认识不足,其中有的认为“小伤,小病没有关系”。
“运动损伤是不可避免的”等等,于是不能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
(2)准备活动没做好,没能使肌肉温热和协调起来,肌肉缺乏力量和灵活性,往往容易引起运动损伤。
准备活动没做好的表现在:准备活动不充分,专项准备活动量与强度不够。
(3)技术错误。
做出的动作违反运动生物力学原理,违反人体解剖结构的特点,例如肘关节外展“撇”手榴弹、倒地时直臂撑地等动作,容易造成上肢肘关节、腕部的损伤。
(4)组织方法不当。
例如任意穿过投掷区,投掷时缺乏严明纪律和统一的口令,有的学生去拾器材,而有的学生又投出器材。
(5)练习者身心状况不佳。
例如过度疲劳,过度兴奋、激动、紧张、恐惧等,容易造成损伤。
(6)场地设备的缺点。
如场地不平,有碎石子;跑道过硬过滑;沙坑硬,内有铁钉、玻璃片等。
(7)运动粗野或违反规则。
体育道德败坏,故意用小动作和粗野动作伤人。
另外,气温过高过低、潮湿高温、光线过强或过弱,均易发生运动损伤。
2、运动损伤的预防(1)加强安全教育,使师生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
(2)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使学生身心做好参加体育锻炼的准备。
(3)合理组织教学、训练和比赛,加强安全措施的落实。
(4)加强保护与自我保护,提高人人注意安全、关心安全的意识。
(5)提高身体、技术训练水平,全面发展各种身体素质,掌握正确的运动技术。
(6)加强医务监督,掌握学生的健康状况,在体育活动中区别对待。
(二)运动损伤的处理1、擦伤表皮组织受到损伤叫擦伤。
高中体育教学训练中的运动损伤原因及预防措施高中阶段学生们的身体素质是比较重要的,学习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学生们如果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不光会影响身体健康,还会对成绩有所影响。
所以高中阶段体育运动是非常有必要的。
但是体育教学训练中教师应该注意运动量的控制,要根据学生们的基本情况来进行教学内容设定。
如果造成了不必要的伤害会让学生们的学业受到影响,而且身体素质也会下降。
适当的运动训练可以让学生们的免疫力增强,还能让学生们的心情得到调节。
高中体育教学训练中的运动损伤出现的情况还是比较多的,所以体育教师应该不断进行调查研究,根据学生们曾经出现过的损伤以及相关的参考文献来进行研究,尽量降低学生们的受伤率,针对容易出现损伤的运动项目也要进行严格把关,制定一些预防措施。
标签:高中教学;体育训练;运动损伤;预防措施引言我国科技正在不断发展,教学质量也在不断上升。
体育教学同样在高中阶段占有很重要的比重。
体育训练中比较容易出现一些意外情况,运动损伤会让学生们各方面受到很重要的影响,身心健康和学习成绩受到影响之后,学校的体育训练也容易受到一些影响。
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肌肉拉伤或者扭伤是比较容易出现的,如果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学生们很容易有生命危险,如果救助不及时也会让学生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体育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对学生们容易受伤的原因进行准确分析,制定相关预防措施并且在校园内进行推广。
这样才能让学生们有一个充实健康的高中生活。
一、运动损伤的基本定义运动损伤是在开展运动训练的过程中出现对身体带来伤害的情况。
运动损伤主要可以分为急性运动损伤和慢性运动损伤两种。
例如,由于“碰撞,天气原因导致过度疲劳以及中暑等”都属于急性的运动损伤。
慢性运动损伤则主要是指学生们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轻微疼痛,没有让学生们有足够的注意,伤口或者病痛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和处理,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出现慢性损伤。
二、运动损伤产生的主要原因概述第一类就是思想原因,目前很多事故发生的原因经过调查之后发现都是教师和学生们对于体育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遇到运动损伤认识不足。
技校生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预防和处理的调查分析
运动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训练不足、体力不足、技术不成熟、装备不合适等原因,运动损伤在学校体育活动中很常见。
对此,本文通过对技校生的一次调查,分析运动损伤预防和处理的实际情况。
调查对象为一所技校的50名男生和50名女生,其中男女各25人。
调查方法为问卷调查,涵盖了运动习惯、受伤情况、预防方法、紧急处理等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男生与女生的运动习惯差距不明显,学生每周均有进行体育运动的习惯。
然而,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0%的受访者曾经受过运动损伤,其中大多数为扭伤和拉伤。
但是,在运动损伤发生后的处理上,仅有40%的受访者选择立即停止运动,并进行休息和冷敷等处理。
在预防方面,仅有不到30%的学生会事先进行适量的热身运动,并且很少有人会使用护具。
此外,调查结果还显示,几乎所有受访者都认为缺乏其他运动伴侣是导致运动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
结合调查结果,可以得到以下结论:技校学生对于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的认识还不够清晰和全面,需要加强宣传和培训;对于热身运动和护具等预防手段的使用,学生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多寻找运动伴侣可以有效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率。
因此,学校可以组织有关专家和教练来进行运动损伤预防和处理的讲解和演示,同时鼓励学生们积极寻找运动伴侣,灵活调整训练强度与频率,从而为学生创造更安全和健康的体育活动环境。
足球教学训练中常见运动损伤的致因分析与预防对策一、致因分析1. 不良的训练姿势和动作:在足球教学训练中,一些不良的训练姿势和动作可能会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踢球时过于用力可能会导致脚踝扭伤;突然变换方向或加速奔跑时,因为身体没有做好准备可能会引发拉伤。
2. 过度的训练强度:一些球员为了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可能会进行过度的训练,超负荷的训练强度会导致肌肉疲劳和过度使用,从而增加运动损伤的风险。
3. 集训阶段的训练不足:在集训阶段,一些球员可能会由于训练不足而导致身体素质下降,这样在比赛中就容易受伤。
4. 装备不当:不合适的鞋服、护具等装备也是造成运动损伤的一个重要因素。
比如穿着不合适的球鞋可能会导致脚部的损伤,没有正确佩戴护具也容易导致关节扭伤等损伤。
二、预防对策1. 专业的训练指导:为了避免不良的训练姿势和动作导致的运动损伤,足球教练应当提供专业的训练指导,并在训练中及时纠正球员的不良动作。
2. 合理的训练计划:足球教练应当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根据球员的身体状况和训练目标,科学地安排训练强度和训练内容,避免过度训练导致的运动损伤。
3. 确保足球场地的安全:足球场地的环境和设施也直接影响运动损伤的发生。
教练和管理人员应当确保场地平整、无障碍物,并及时修缮场地设施,防止球员因为环境问题导致的运动损伤。
4. 合理配备装备:教练和管理人员应当为球员提供合适的足球鞋、护具等装备,确保球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安全性,避免因为装备不当导致的运动损伤。
5. 综合素质训练:足球运动员在训练中不仅要加强足球技术的训练,还要进行综合素质的训练,包括力量、耐力、灵敏度等方面的训练,从而提高身体素质,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6. 休息和康复:在足球教学训练中,球员们也需要充分的休息和康复时间。
教练应当合理安排训练和比赛时间,给予球员充分的休息和康复时间,避免因为身体疲劳而导致的运动损伤。
在足球教学训练中,预防运动损伤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只有通过科学的训练指导和合理的预防措施,才能有效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保障球员的身体健康和训练比赛的顺利进行。
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康复管理2.93123部队辽宁辽阳 111000摘要:不同参训者身体素质有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在体育运动训练中也会出现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问题。
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加强预防措施,最大程度地避免运动损伤问题是体育运动训练中一项重点内容。
这就要求在体育运动训练中培养参训者人身安全意识,合理制定体育运动训练目标,要做好运动训练前的准备工作,也要创新方式方法,加大医疗服务能力,为参训者构建一个全面保护体系。
关键词:运动损伤;预防;康复管理1运动损伤的类型分析1.1突发性运动损伤突发性运动损伤形成原因主要与受训者运动训练过程存在关系。
如,足球运动员损伤部位主要集中在膝关节以及踝关节,而体操运动员受伤部位则主要集中在腰、肩等。
由运动员损伤部位可以看出,受训者为达到预定训练的效果,需要重复采用高强度的训练方式,受训者在此过程中容易存在关节、肌肉拉伤的风险,损伤概率也随之增高。
在校园体育运动过程中,特别是热爱足球运动的男运动员,在没有规范指引的情况下无视损伤,所以出现这种损伤最为普遍。
1.2陈旧性运动损伤陈旧性运动损伤的形成是受训者存在原有损伤,且未采取有效应对的治疗方式或痊愈的情况下,依然采取高强度、高负荷的运动,造成受损程度加重,长期如此造成陈旧性问题。
如,足球运动员脚踝等关节部位,就是陈旧性损伤经常出现的部位。
其形成的原因就在于足球运动员因训练所需,长时间、大范围的训练要求,经常在旧伤未恢复时就投入训练,没有给予关节受损组织修养愈合期,会导致损伤部位脆弱,造成无法逆转的情形。
在这种情况下,如,处于成长期的运动员,未能注意到损失修复的重要性,也采取与足球运动员同样的运动方式,就严重影响运动员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
2体育运动训练中运动损伤的发生原因分析2.1活动幅度过大体育运动期间运动员自身肢体活动幅度较大,尤其是篮球或足球等需要与人面对面竞技的运动项目,极易发生肢体碰撞,以至于产生运动损伤。
技校生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预防和处理的调查分析近年来,随着运动健身行业的兴起,体育活动也越来越受欢迎。
而对于技校生们而言,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体育活动也是学生自我锻炼、增强自身体质的好办法。
然而,在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是难以避免的。
这不仅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也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因此,对于技校生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进行调查分析非常有必要。
一、运动损伤的类型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运动损伤的类型,以便更好地预防和处理。
运动损伤的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急性运动损伤:例如,扭伤、拉伤、挫伤、骨折等。
2. 过度负荷运动损伤:例如,跑步时的腿部疲劳、过度训练引起的肌肉疲劳、腱炎等。
3. 长期积累运动损伤:例如,关节炎、腰痛、颈椎病等。
了解了运动损伤的类型之后,下一步就是预防。
预防运动损伤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1. 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在进行体育活动前,必须要做好准备活动。
这包括进行热身运动、适当拉伸等。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增加身体的柔韧性、提高关节的活动度,从而降低运动损伤的风险。
2. 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场所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必须要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场所。
例如,跑步时选择一些平缓的路段、避免在不平坦的地面上进行剧烈的运动等,都是能够有效减少运动损伤的方法。
3. 控制运动量过度的运动量会对身体造成危害,因此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必须要控制运动量。
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能力,选择适当的运动量。
4. 饮食保健饮食也是防止运动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
适当的营养摄入可以保证身体的健康,从而降低运动损伤的风险。
在进行体育活动前,应该注意适当补充水分、碳水化合物等。
运动损伤的处理是非常关键的。
合理的处理方法可以快速恢复身体,避免运动损伤的恶化。
常用的运动损伤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休息休息是治疗运动损伤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在受伤后的24到48小时里,应该尽量避免进行任何剧烈的活动,保持休息状态。
2. 冰敷冰敷可以减少疼痛和肿胀,同时也可以缓解疼痛。
大学生运动损伤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在高校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中,大学生运动损伤时有发生,这不仅影响了体育教学和锻炼的效果,而且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威胁。
随着健康教育的不断深入,提高大学生对运动损伤的认识,减少大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对培养大学生科学健身意识,全面增进大学生的健康水平,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大学生运动损伤的部位、种类、项目特点以及损伤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提出预防大学生运动损伤的有效措施,为大学生进行科学健身,更好地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提供指在体育运动中运动损伤的发生,不仅影响正常的教学和锻炼效果,同时给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造成不必要的创伤。
通过对运动损伤特点的分析,使学生掌握较为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正确锻炼身体的方法,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
因此,帮助大学生消除运动损伤带来的心理恐惧,掌握合理的运动负荷,对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是体育运动中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1 大学生运动损伤的现状分析1.1大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的时间特点1.2 大学生运动损伤的部位特点1.3 大学生运动损伤的种类特点1.4 大学生运动损伤的项目特点1.5 大学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分析2 大学生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了解大学生运动损伤的时间、部位、种类、项目特点以及损伤原因,其目的是为了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相应的措施,更好地预防大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2.1 重视大学生的运动安全卫生教育在体育运动锻炼中,很多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体育卫生知识,不懂得基本的运动锻炼原则,如不遵守循序渐进的锻炼原则,对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的必要性认识不足等等,造成运动安全意识淡薄,从而引发运动损伤的发生。
因此,为减少和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高校必须加强大学生运动安全卫生教育,加强科学健身与预防运动损伤措施的教育,提高大学生运动安全意识。
2.2 根据运动损伤发生的规律进行预防根据运动损伤发生的时间特点,加强对课外体序。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自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时间,运动时间长,运动量大,运动损伤发生的最多,因此加强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和运动场地设施的合理规划,确保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安全有序,是预防大学生运动损伤的有效措施。
体育艺术新教师教学与此同时,需要将学生自我的评价加入到整个评价的体系里面,让老师和学生一起参与到整个评价的过程里面,保证评价客观、公平。
除此之外,在对评价结果重视的时候,也要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相比较于结果的评价,综合的评价能够将学生在整个学期里面学习的效果和状态体现出来。
3.结束语总而言之,初中的体育教学是为了实现新课程提出的教育理念,一定要将健康作为基本原则,尽量能够保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按照其需求和个性不一样来开展差异性的教育,最终将学生的潜能开发出来,不断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将体育事业发展速度加快。
参考文献[1]赵慧.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体育差异性教学分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20:140[2]何军星.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体育差异性教学初探[J].才智,2013,13:65作者简介:张斌,男,中学一级,南昌二十七中体育组。
在多年对中学生业余训练与教学的实践中发现,运动损伤一直是业余训练中常见的问题,学生经常由于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而影响到训练计划与任务的完成,特别是体育高考前损伤而导致不能如愿考上理想的体育院校。
我们在对学生业余训练中发生的运动损伤的处理往往是被动的,没有提前做好充分的应对措施,本人通过多年来对中学生业余训练中经常出现的运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与研究,进一步探讨其发生规律,为了减少这种损伤的发生而有针对性的采取一些措施,以保证业余训练任务的顺利完成。
1.中学生业余训练损伤发生率据统计我区参加业余训练的学生中有高达56.25%人受伤。
这从侧面反映出在目前的中学业余训练中,学生的运动损伤情况比较严重,很多学生由于学生本人或者教练员的疏忽等原因导致损伤,致使训练任务不能顺利完成或者难以继续下去。
2.中学生业余训练运动损伤的日期①体育高考生面临体育专业考试时,训练任务重,心理压力大。
②冬春交接之季,气温逐渐升高,一部分肌肉开始放松,一部分肌肉还处在冬眠僵硬状态,由于准备活动不充分,而易造成损伤。
技校生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预防和处理的调查分析随着国家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在这个过程中,运动损伤成为了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尤其是对于技校生来说,他们的体质、运动知识、运动经验等方面相对较弱,更容易发生运动损伤。
因此,对于技校生参加体育活动中的运动损伤进行预防和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次调查以某技校的学生为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他们参加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的情况以及对于预防和处理运动损伤的认识与措施。
共收集有效问卷98份,下面对于调查结果进行详细分析。
一、运动损伤的情况1、发生频率:在参加体育活动中,学生发生过运动损伤的比例为54.1%。
2、发生部位:学生最容易发生运动损伤的部位依次为膝盖、腰背、脚踝和肩部。
3、损伤类型:最常见的运动损伤类型为扭伤、拉伤、肌肉拉伤和韧带损伤等。
二、运动损伤预防知识和措施1、预防知识:调查发现,学生对于运动损伤的预防知识了解较少,只有24.5%的学生对于运动损伤预防知识掌握较好。
2、预防措施:学生采取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热身运动、穿着运动鞋、合理饮食等。
其中,热身运动的比例最高,达到了80.6%。
综合以上调查结果,为了更好地预防和处理技校生参加体育活动中的运动损伤,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措施:1、加强运动损伤的预防教育,提高学生的运动损伤预防知识。
2、在体育课程中注重热身运动的开展,让学生深入了解热身运动的重要性。
3、在体育课程中鼓励学生穿着合适的运动鞋进行运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自我保护意识。
4、针对不同类型的运动损伤,加强学生的处理知识培训,提高学生的运动自我康复能力。
综上所述,加强技校生参加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预防和处理的教育和培训,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以及运动自我保护能力。
浅谈高中体育训练中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摘要:在高中阶段,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常会出现受伤的问题,运动损伤和急救也显得尤为重要。
在体育运动中,教师要注重根据学生身体健康的保护,对训练中常见的损伤原因和身体症状知识进行全面的了解,采取科学的预防策略,保障高中生的身体健康。
关键词:高中体育;体育训练;运动损伤;预防策略运动损伤是在从事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因为训练强度过大或动作错误造成的运动系统急性或慢性损伤。
损伤部位与体育运动的项目特点有较高的关系。
高中阶段,体育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运动强度与心理压力同步提高,训练中面临的运动损伤较大,教师需要在日常引导的过程中注重损伤的处理以及预防,将伤害降到最小,对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有积极的意义。
一、高中体育训练中运动损伤的原因高中体育训练的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是多样的,身体素质差、动作不正确以及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等原因导致训练生在体育运动中常会出现损伤,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高中生的身体素质差异较大,由于学生的训练时间长短不一,身体素质本质上的差异等,在体育训练中变现出来的身体机能不同。
在体育训练中,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完成训练较为轻松,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在训练中承受不了就同等负荷的训练任务,再加上疲劳后恢复的效果不好,很容易发生运动损伤的情况。
其次,高中生在体育训练前所做的准备活动并不充分,训练时间紧迫,制定的训练计划缺少科学性,学生在训练前所做的准备活动并不充分,甚至有些学生直接投入体育训练,并没有做准备活动,给身体造成了较大的负担,损伤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大。
最后,高中生在体育训练中所使用的训练装备不科学,与学生的身体不适配,也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高中生选择的衣服、运动鞋与自身的身体条件不匹配,身体承担的运动负担比较大。
例如篮球训练中篮球鞋选择的比较硬,减震效果较差,对膝关节产生的损害较大。
短跑等运动中选择的运动服需要具有灵活性,不能对身体的各个关节造成束缚,短跑项目中的钉鞋也要注意检查是否存在缺钉或者是有坏钉的情况,避免在运动的过程中给身体造成损伤。
目录摘要 (1)一、前言 (1)(一)选题背 (1)(二)选题意义 (1)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2)(一)研究对象 (2)(二)研究方法 (2)1.问卷调查法 (2)2.数据统计法 (2)3.逻辑分析法 (2)4.访谈法 (2)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2)(一) (2)(二)你是否经常参加篮球运动 (2)(三)运动损伤的原因 (3)(五)参加篮球队 (6)(六)伤后恢复 (6)(七)接触篮球的时间 (7)(八)对于运动损伤预防的了解 (8)(九)损伤类型 (8)四、结论 (10)五、结束语 (10)参考文献 (11)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摘要:篮球运动就有强烈的对抗性、激烈的竞争性和直接身体接触,这使得篮球运动存在较多的运动损伤危险。
在运动中要注意造成损伤的原因,掌握一定的篮球运动损伤发生规律,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运动损伤,以保证正常地进行篮球运动项目的学习。
本文对篮球运动产生运动损伤的原因与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篮球;运动损伤;预防;浙师大Investigation and Prevention Of basketball class’s sports injury in ZhejiangNormal University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Students love the basketball movement very much,the participation number in this game is much more than other items.Basketball movement needs more exercise intensity, frequent physical contact and intense confrontation.Sports hurt also increased gradually, to strengthen the prevention measures and to make the later teaching and training safe,I invest 90 students of professional basketball in 08 and 09 grade.Key words: basketball; sports injury; prevention;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一、前言(一)选题背随着现代篮球运动不断向高强度,高远度和高空优势对抗方向发展,一方面对于运动员的素质和技术,战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篮球运动本身所具有的高空争夺特征拼抢激烈凶悍,攻防转换速度进一步加快,也使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受伤机率升高。
技校生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预防和处理的调查分析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健康生活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加体育活动。
而在技校生的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是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
为了提升技校生的安全意识和健康水平,本文对技校生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进行了调查分析。
调查的对象为某技校的500名学生,调查内容包括运动损伤的发生情况、预防措施的认知程度以及处理运动损伤的措施等。
调查结果显示,在过去一年里,有80%的技校生经历过运动损伤。
最常见的运动损伤类型是扭伤(40%),其次是拉伤(30%),其他还包括骨折、脱臼等。
调查发现,大部分技校生对于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的认知程度较低。
只有30%的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前会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而绝大多数学生认为热身运动是不必要的。
只有少部分学生会选择佩戴适当的护具,如护膝、护肘等。
仅有20%的学生具备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
对于运动损伤的处理措施,调查结果显示,只有少数学生知道正确的处理方式。
大部分学生的处理方式是“自行冷敷”(40%)和“寻求帮助”(30%),少部分学生存在错误的处理方式,如“按摩受伤部位”(20%)和“强行活动”(10%)。
技校生体育活动中的运动损伤问题比较突出,需要加强预防和处理的教育。
针对调查结果,以下是几点建议:技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对运动损伤的认知程度。
可以通过组织安全教育讲座、举办急救知识培训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
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前应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这对于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安排专门的热身运动课程或设置热身区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热身习惯。
学校可以提供适当的护具,如护膝、护肘等,以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学校也应配备急救设备和医疗人员,确保在发生运动损伤时能及时得到处理和救治。
可以组织一些运动损伤处理知识的培训班,让学生学习正确的处理方式,并鼓励他们将所学知识传达给身边的同学和朋友,形成良好的互助和帮助的氛围。
高中体育课运动损伤原因调查及预防措施发布时间:2023-01-15T03:14:21.413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16期第9月作者:韩宏平[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体育学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体育教师深知使命之大韩宏平深圳市福田区福田中学广东深圳 518000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体育学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体育教师深知使命之大,逐渐加大训练强度。
这本是一件好事,但却因为考虑不周全而导致意外发生。
学生机体受损,不仅无法正常参加训练,生活还会变得混乱不堪。
就算是恢复如初,学生也会对体育课感到恐惧,训练效果势必大打折扣。
因此,本文结合自身学习和经验,谈谈如何有效避免运动损伤,以供广大同仁参考。
关键词:高中体育;运动损伤;预防措施前言高中体育训练强度着实不小,稍不留神就容易出现扭伤、拉伤等情况,如果处理不当,伤势就会进一步加剧,学生今后的生活、学习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应当积极思考,如何有效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概率。
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教师找到薄弱环节,继而采取有效措施。
一、高中体育课中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高中阶段的学习任务重,学生需要适时释放压力,而释压的最好方式就是体育锻炼。
在锻炼过程中出现了运动损伤,非但没有释放压力,还增添了烦恼。
要想让学生愉快的锻炼,需要找到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
经过理论和实践的积累,最终总结出三点主要原因,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一)运动前热身不充分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人都能深刻认识到热身的重要性,但很多学生并不知晓。
虽然说教师在体育课上反复强调,但学生压根就没听进去。
在热身活动中,一部分学生敷衍了事,当被教师发现后,会以各种理由推脱。
比如,某学生说可以控制好运动量及强度。
一旦参与到体育运动中,这个想法就被抛之脑后。
因为事先准备不足,所以身体舒展不开。
但学生才不管这些,不断进行激烈对抗,最终导致韧带或软组织损伤的出现。
再比如,某学生说会循序渐进地进行体育锻炼。
体育运动中运动损伤的研究现状随着体育运动的普及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运动损伤已成为影响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运动损伤的发生不仅会给人们的身体带来不适和疼痛,还会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和生命质量。
因此,研究运动损伤的发生机制和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国内外关于运动损伤的研究已经涉及到了运动损伤的预防、治疗和康复等多个方面。
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运动损伤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
一、运动损伤的发生机制1. 运动负荷引起的机械性损伤体育运动中的运动损伤通常与机械性因素有关,如运动负荷、撞击、拉伸等。
运动负荷是体育运动中最主要的机械性损伤因素之一。
许多研究表明,高强度、长时间、高频率的训练容易引起运动损伤,而适当的负荷训练则可以促进肌肉、韧带和骨骼的生长和发育。
2. 神经调节失调引起的功能性损伤除了机械性因素外,运动损伤还与神经调节失调有关。
一些研究表明,体育运动中的某些损伤可能是由于神经调节失调引起的,如一些骨折、肌肉拉伤等。
3. 免疫调节失衡引起的细胞和组织损伤免疫调节失衡也是导致运动损伤的一种重要机制。
体育运动中,免疫细胞数量和活性都会发生变化,运动会引起免疫反应,导致炎症反应,从而影响组织细胞的正常功能。
二、运动损伤的预防1. 运动前的足够热身足够的热身可以有效地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
热身运动可以增加肌肉、骨骼和韧带的温度和流动性,提高肌肉的弹性,从而减少运动过程中的机械性损伤。
2. 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和场地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和场地对于预防运动损伤非常重要。
各项运动的适宜场地和装备要求不同,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3. 控制训练负荷和休息合理的训练负荷和休息是有效预防运动损伤的关键。
运动负荷过大或过小都会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训练前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
1. 水疗和物理理疗水疗和物理理疗是治疗运动损伤的常见方法。
在康复期间,通过运用水中的浮力、阻力和力量等因素,可以促进肌肉和骨骼的恢复和生长。
高校体育教学中常见运动损伤的康复调查与分析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体育锻炼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高校中,体育教学也是极为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不仅可以让学生们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坚毅意志。
随着体育锻炼的增加,潜在的运动损伤问题也变得愈发突出起来。
对高校体育教学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康复进行调查与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扭伤扭伤是高校体育教学中最为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特别是在篮球、足球等激烈对抗性运动中更为常见。
扭伤的部位一般包括踝关节、膝关节等处,造成了严重的疼痛和运动功能障碍。
2. 肌肉拉伤在进行剧烈运动时,肌肉容易发生过度拉伸和损伤,尤其是在没有充分准备热身的情况下更为常见。
常见的肌肉拉伤包括大腿后侧的肌肉、小腿肌肉等,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3. 跑步伤在长时间的跑步训练中,学生们往往容易受到跑步伤害,如膝盖疼痛、髋部疼痛等,这些都会严重影响他们的运动能力和体育教学效果。
4. 关节炎在重复性高、时长长的运动中,关节部位容易发生炎症,导致关节炎等问题的出现。
关节炎会造成学生的疼痛,严重影响其使用关节的能力。
5. 跌倒伤在进行激烈运动时,学生们往往会因为跌倒而受伤,比如撞到头部、扭伤手脚等,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以上这些运动损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都是非常常见的,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都可能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康复调查与分析1. 康复治疗措施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对于运动损伤的康复治疗措施非常重要。
学校体育教师和健康管理院校应该加强学生的运动前热身,提高他们对于运动伤害的防范意识。
学校应该加强对于学生运动损伤的实时保护和应急处理,保障学生的安全。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运动损伤的康复治疗,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医疗条件和康复指导,让学生尽快康复。
2. 康复效果分析针对高校体育教学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康复效果分析也是必不可少的。
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都是什么
每天能够坚持进行运动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通过运动可以让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增强免疫能力,减少病毒的侵犯。
但每年都会有不少朋友在运动的时候出现了运动损伤的意外情况,轻微一些的只是擦皮,严重者还会有骨折等现象,所以大家一定要了解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减少这种意外情况的发生。
1、加强安全意识。
要提高预防运动损伤的意识,克服麻痹大意思想。
2、做好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要有针对性,加强对易伤部位的防患措施。
3、遵循教学规律。
特别是对技术较难和容易受伤的环节,应事先做好预防准备,要合理安排运动量,区别对待,切忌急于求成。
4、加强相互保护和帮助,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如摔倒时立即屈肘、低头、团身,以肩背着地,顺势滚动,而不能直臂撑地。
5、加强医务监督。
要善于把握自己在运动前后的生理变化,患有慢性病者要定期体检,并在医生和体育老师指导下进行体育锻炼。
6、重视运动器材、场地的安全和卫生。
场地器材应经常检查和维修。
锻炼者的服装、鞋子要符合体育卫生要求。
对于运动损伤的相关预防措施就如文章中介绍到的这几个方面,大家在运动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自己的体质来选择最为合适的方式,另外还要懂得一些基本的应对措施,如果发生了运动损伤时可进行紧急处理,然后等待医务人员的救援。
体育运动训练中的运动损伤及防范措施探析摘要:体育运动训练是大学体育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然而,运动训练往往伴随着运动损伤的风险。
本文以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角度,分析了体育运动训练中常见的运动损伤类型及其发生原因,并探讨了防范运动损伤的措施。
关键词:体育运动训练;运动损伤;发生原因;防范措施体育运动训练在培养大学生的体育素养、促进身体健康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运动过程中的不可控因素,运动损伤问题也不容忽视。
在训练过程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包括肌肉拉伤、韧带损伤、骨折等。
本文从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角度出发,探析体育运动训练中的运动损伤及防范措施。
一、运动损伤的类型及其发生原因1肌肉拉伤肌肉拉伤是体育运动训练中最常见的一种运动损伤。
它通常发生在瞬间爆发力较大的运动中,比如奔跑、跳跃等。
肌肉拉伤的发生原因包括肌肉不适应运动强度、疲劳、肌肉过度拉伸等。
此外,不适当的热身和运动技术也会增加肌肉拉伤的风险。
2韧带损伤韧带损伤是运动训练中常见的一种损伤类型,特别是在一些剧烈运动中,如足球、篮球等。
韧带损伤的发生原因通常包括运动时的不当姿势、力量不足、不合理的训练强度等。
3骨折骨折是一种比较严重的运动损伤,常见于激烈运动或意外事故中。
骨折的发生原因包括摔倒、撞击、过度使用等。
此外,骨质疏松、营养不良等也增加了骨折的风险。
二、防范运动损伤的措施1预防意识的培养预防运动损伤的第一步是培养运动员的预防意识。
在体育运动训练中,学生需要了解运动损伤的种类、发生原因以及预防方法,以便在运动过程中更加警惕。
在体育训练中培养自身的预防意识对于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方法,可以帮助大学体育专业学生培养预防意识,教育和信息传递,了解不同类型的运动损伤及其发生原因是培养预防意识的第一步。
教练和教育机构应该提供有关运动损伤的信息和培训,以帮助学生了解潜在的风险。
学生可以学习如何自我评估自己的身体状况。
这包括了解自己的体力水平、运动技能和潜在的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