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投资收益_风险与大学生择业行为
- 格式:pdf
- 大小:252.73 KB
- 文档页数:7
人力资本投资及其投资风险分析2200字人力资源投资作为一种投资行为,必然会存在一定的风险。
在人力资源投资过程中,当决策者无法准确判断未来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发生变化情况时,在实施人力资源投资决策过程中则会造成财务损失。
可以说,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发生与投资计划中无法准确、合理对未来不确定因素的变化情况进行预测和判断具有直接的关系。
一、人力资本投资概述相对于物质资本和非人力资本,提出了人力资本这个概念,主要是指人身上可以被用来提供未来收入的一种资本,即人在经济活动中能够获得收益并实现增值的能力。
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并不具有等同性,人力在经过培训后才能真正成产资本。
人力资源投资即通过对人力资本进行一定的投入后,提高其质量和量,而且期望这种提高能够在劳动产业增加上进行最终体现出来。
人力资本投资作为一种投资行为,其为了获得投资内含物,这其中必然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基于投资主体对人力资源投入结果的不确定性,从而引发风险,造成一定的损失发生。
在人力资本投资过程中,由于人力资本的属性和特点,这也决定了人力资本投资收益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和较长的回收期,因此人力资源投资风险也较大。
在具体人力资本投资风险中,大致包括以下几种投资风险类型:1.对象选择风险对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来讲,在人力资本投资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投资对象,所选的投资对象不仅要与单位的文化和岗位特点查适应,同时还要注重能力和品质,要以长远的眼光来选择具体的人力资本投资对象,这样才能获得较好的投资效果。
在具体投资过程中,由于人具有较大的可塑性,相较于人的能力,品质更为重要,一旦选择的投资对象不合适,则会造成人力资本投资风险,从而导致损失发生。
2.人职匹配风险不同的岗位其工作内容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岗位职责、环境、工作繁重及复杂程度都要求要与具有特定素质的人相匹配。
因此对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来讲,需要针对每一个工作岗位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人选,一旦所选人员与其所处工作岗位不匹配,不仅会对人员的自身发展带来影响,同时也不利于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大学生就业难对人力资本投资行为的影响分析作者:杨启雯来源:《西部论丛》2018年第08期摘要:通过目前对大学生就业现状和形势的分析,了解大学生就业问题与人力资本的投资行为是怎样相互影响的?本文就从人力资本的投资行为方式角度出发,研究大学生就业困难与人力资本投资之间的联系,希望仅此可以为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起参考指导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人力资本投资一、引言就业乃民生之本,关乎社会的稳定发展。
从1999年开始,我国高校进行扩招,高等教育逐渐常态化,大学生数量的剧增打破了原本“物以稀为贵”的局面,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近几年更是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
二、就业难的现状及原因就业的含义是指在法定年龄内的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愿望的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经营收入进行的活动。
就业问题是关系国家发展的重要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的现状。
现今,我国正处在经济改革的关键时期,社会各个行业的迅速发展,电子化信息化等高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毕业生数量剧增,学生的学历也随之提高。
结合表1可以看出,2012年-2017年大学毕业生逐年攀升,虽然每年就业率都有小幅的增长,就业人数也逐年递增,但就业率增长速度低于毕业生就业人数增长速度,由此可得出结论大学毕业生未就业人数从2012年起至今也在逐年递增。
这就形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格局。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从外部因素看:第一,我国目前高经济增长、低就业增长的模式。
我国在经济增长中过多的强调大企业、高新技术的发展,而忽视中小企业的发展。
第二,我国教育的自身局限,我国的经济、技术迅猛发展,但教育模式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导致培养出的高校毕业生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第三,我们传统的就业观念的限制,高校毕业后,更愿意留在大城市、大企业。
从大学生自身素质与所受教育来看:第一,高校毕业生缺乏自身职业规划。
第二,职业能力的欠缺,高校设置的课程与市场需求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第三,大学就业指导亟待创新,高校毕业生对就业要形成一种新的观念。
人力资本下的大学生就业1大学生就业时的人力资本水平1.1就业理念大学生毕业选择从事的行业,间接反映了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他们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自己倾向的职业,会考虑到工资待遇、就业地区分布、行业分布、单位工作环境以及未来晋升空间等,这些条件影响了他们的就业态度,进而影响他们的就业方式,很大水准上决定了大学生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
1.2就业行为大学生找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他们的就业行为,成为影响人力资本价值能否实现的重要元素之一,现当下的就业形势是需要大学生靠自身努力寻找工作,在这种相对被动的就业环境下,大学生的自主行为就占主导作用,如果大学生不努力,或是态度消极,就无法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其人力资本价值也难发挥到极致。
2大学生就业难产生的社会经济影响2.1影响大学生学习生活质量因为学校生活比较简单,绝绝大多数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刚形成,他们有自己为美好未来努力的信心和勇气。
不过,面对着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处在心理最美好时期的大学生难免会在所以蒙上一层阴影,并且随着时间持续推移,很多大学生不同水准上出现了情绪不稳定等心理疾病,当他们发现一个大学学位不再能协助他们找到理想的职位,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异,使他们容易产生挫折意识,进而可能会引发更多非理性的过激行为。
2.2冲击社会教育投资和教育消费心理有相关调查显示,在国内的家庭消费中,教育支出始终占据第一位或者第二位,很绝绝大多数的家长希望自己子女能够接受高等教育。
家长们希望子女能够取得本科或硕士学历,而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现象的出现,对广大家庭的教育投资产生了两个极端负面影响,经济富裕家庭会继续追加教育成本,以使自己的孩子追求更高的学历,但却忽视其有用性;经济困难家庭,则因为投资与产出的不均衡不再支持自己的子女继续深造。
2.3使得社会道德失范,引发社会不公就业形势的紧张,会造成部分求职者利用社会资本协助就业,如跑关系、找熟人、搞贿赂等,难以保证社会招聘公平。
基于人力资本投资投资的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作者:————————————————————————————————日期:2基于人力资本投资投资的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摘要:由于普通高等院校的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向了“大众教育”时代,大学生就业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越来越多的高中学子通过自身的努力步入理想学府,走向向往的象牙塔。
但是,大学生数量增加的同时,质量却未同步增长,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就业现状的了解,找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关键因素是大学生能力的缺乏,而大学生能力缺乏的原因在于大学生人力资本投资的不合理。
因此,提高大学生人力资本投资的质量,对实现大学生就业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人力资本;高等教育;大学生;就业一、大学应届生就业的现状自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步入大众教育发展阶段以来,普通高校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徘徊在70%左右。
2001年—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与未就业人数对比从上图可以看出,自2001年—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以大于10%的幅度增长,未就业大学生人数以大约20%的幅度增长,为何应届生就业压力还是如此严峻?原因是未就业应届大学生人数约占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的百分比成增加趋势,如2001年所占比重为10%,2002年—2003年所占比重分别是20%、30%,从2004年—2007年此比重的增长幅度稍微放缓一些,但是应届毕业生的人数增长幅度并没有放缓,这就意味着未就业的大学生人数还是在大幅度增长,也就意味着就业人数所占的比重成下降趋势。
据相关调查,2010年总共有630万大学生毕业,就业压力之大,其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大学生,需要就业的大学生就业数量之多可想而知。
另一方面,大学生的数量虽然呈大规模增长趋势,但其素质却没有大的提高,很多大学生在学校没有学到深入精通的知识,只是拿到一张文凭而已,这就导致了中国市场上对普通职业需求的饱和和对高、精、尖端职业的极度缺乏。
大学毕业生人力资本投资决策的分析作者:黄丽君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年第12期黄丽君摘要:经过了多年的寒窗苦读,面对毕业后的去路,大多数大学毕业生们并没有“修成正果”的喜悦,而是充满对未来的焦虑与不安。
究竟应该是就业还是考研。
人力资本投资均衡理论对教育的成本与效益进行分析,思考大学生人力资本投资问题。
关键词:人力资本均衡理论;人力资本投资一、前言《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指出全国,2010届大学毕业生读研比例为6.7%,2010届本科毕业生读研比例比2009届下降1.55%个百分点。
2010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月收入为2479元,2010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全国总体就业率为89.6%。
就业形势的严峻,导致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收入差距在拉近。
先就业还是先考研的问题,只要有就业压力的存在,问题就会一直争论下去。
从经济的角度分析,学校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其中一种形式。
如同物质投资一样,人力资本投资的关键也是成本与收益的均衡。
二、向左走-考研,向右走-就业,我国大学生毕业生的两难问题考研,大学毕业生也许可以向左走。
2010届“211”院校毕业生的读研比例为10.6%,比2009届(11.9%)下降1.3个百分点;非“211”本科院校毕业生的读研比例为5.9%,比2009届(7.7%)下降1.8个百分点。
提升学历所中断的就业并未给大学毕业生带来明显的收入劣势,毕业时间短不能展示学历提升带来的更大的教育回报。
就业,大学毕业生也许可以向右走。
但是,北大的毕业生先是有人卖猪肉,又被报道有人在卖糖葫芦,加之如今大学生就业困难,薪水就目前的通货膨胀而言似乎呈走低的趋势。
据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统计,全国2010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月收入为2479元,虽然毕业生的就业取向、期望薪酬都不断降低,但面对高物价,高成本的生活,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处境,让人忧心忡忡。
可见,我国大学毕业生人力资本投资的状况存在问题,经过学者们的研究,测算出我国同世界各国相比,人力资本收益率总体水平低于世界水平,同类似收入水平国家相比,我国的总体收益率只有中低收入国家的1/4,并随教育程度的提高,背离的程度趋向扩大。
人力资本视角下的高等教育投资及其风险防范分析1问题的提出高等教育是一种准公共资产,既是消费品,也可以进行投资,但任何投资都有投资风险。
投资于人力资本以获得高等教育的风险可能因投资于高等教育的人的行为而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高等教育中投资是指由于劳动力市场、教育机构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或者教育类型与信息技术教育类型之间的不一致,造成就业条件与高等教育学生的期望之间的差异。
与劳动力市场有关的劳动力开发对投资构成了极大的风险,不仅剥夺了投资者的个人利益,也对高等教育、社会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文章基于高等教育的私人投资作出科学、合理决策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重要的问题,在国内教育投资收入增加的同时,投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目前,我国具有同等教育水平的人由于收入越来越不确定,有必要研究个人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并采取具体措施避免这些风险。
因此,文章讨论了教育投资的成本和风险预防问题。
从人力资本的角度分析高等教育,以指导个人对高等教育投资的决策。
2高等教育投资的收益与成本分析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基本上是通过对人的投资,提高生产能力和人的收入水平实现对人力资本的投资。
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通过培养人才的高等技能,使人才在高等教育投资中发挥关键作用。
因此,高等教育是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的一种重要方式。
高等教育是一种准公共资产,除了教育部的投入之外,也是一种公共资产,是一种有助于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目标的手段之一。
在过去几年里,我国的高等教育费用逐步增加,从免费的研究生教育增加到采用和执行付费教育等教育政策,这表明,在教育领域,私人投资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们越来越多地投资于高等教育。
当人们的收入水平不高时,就需要完成中等教育并考虑继续接受高等教育,文章评估了这一时期的教育投入和产出,并分析了个人人力资本对高等教育投资的重要性。
在图中,HH曲线表示没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的收入流,而CC曲线表示高等教育的收入流。
人力资本投资视角下大学生考证行为分析--以辽东学院为例闫忠志【摘要】考证属于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一种具体形式。
从投资角度来衡量考证行为的指标主要有三个,即成本、收益与风险。
从调查结果来看资格证书对用人单位起到信号筛选的作用,通用型证书对大学生更具有吸引力。
大学生考证的主要收益是毕业后工作的获得和薪资的增加,风险主要体现在国家政策变化和个人职业变换两个方面。
结论认为大学生考证整体上是理性的,但多数人缺乏风险意识,缺少合理的职业规划,高校应该在大学生考证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起到应有的作用。
%Obtaining a certificate by examination belongs to a kind of educational investments , which is a spe-cific form of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Indexes that are used to measure the behavior of obtaining a certificate in the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perspective include cost , benefit and risk .The investigation results show that a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for a company to select their employees , while a universal certificate is more attractive for the undergraduates .The main benefit of obtaining a certificate for college students is to obtain a work and increase salaries after graduation .The main risks come from the changes of national policies and personal career directions .It is concluded that , it is wise for the undergraduates to obtain a certificate generally , however , most the college students are short of the consciousness of risks and the reasonable career plans .Therefore , univer-sities should play proper roles in helping their students in the process of obtaining certificates .【期刊名称】《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18)002【总页数】5页(P83-87)【关键词】人力资本投资;考证;风险;职业规划【作者】闫忠志【作者单位】辽东学院商学院,辽宁丹东 118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62中国从1993年起开始推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即必须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才可以进入相关行业工作。
大学生人力资本投资行为对其大学生活的影响首先,我们来解释下人力资本的含义,人力资本是指花费在人力保健、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投资所形成的资本。
人力资本是通过劳动力市场工资和薪金决定机制进行间接市场定价的,由后天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职业培训、卫生保健,劳动力迁移和劳动力就业信息收集与扩散等途径而获得的,能提高投资接受体的技能、学识、健康、道德水平和组织管理水平的总和。
人力资本是由后天通过耗费一定量的稀缺资源形成的,这种投资是为增加未来收益而进行的。
人力资本,比物质、货币等硬资本具有更大的增值空间,特别是在当今后工业时期和知识经济初期,人力资本将有着更大的增值潜力。
因为作为“活资本”的人力资本,具有创新性、创造性,具有有效配置资源、调整企业发展战略等市场应变能力。
做好人力资本的投资对我们当代大学生以后的人生具有着重要意义。
人力资本理论主要包括:(1)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
人力资本投资与国民收入成正比,比物质资源增长速度快。
(2)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
不应当把人力资本的再生产仅仅视为一种消费,而应视同为一种投资,这种投资的经济效益远大于物质投资的经济效益。
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本最基本的主要手段,所以也可以把人力投资视为教育投资问题。
生产力三要素之一的人力资源显然还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具有不同技术知识程度的人力资源。
高技术知识程度的人力带来的产出明显高于技术程度低的人力。
(3)教育投资应以市场供求关系为依据,以人力价格的浮动为衡量符号。
人力资本理论的意义人力资本理论突破了传统理论中的资本只是物质资本的束缚,将资本划分为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
这样就可以从全新的视角来研究经济理论和实践。
该理论认为物质资本指现有物质产品上的资本,包括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土地、货币和其他有价证券等,而人力资本则是体现在人身上的资本,即对生产者进行普通教育、职业培训等支出和其在接受教育的机会成本等价值在生产者身上的凝结,它表现在蕴含于人身中的各种生产知识、劳动与管理技能和健康素质的存量总和。
人力资本的投资与收益分析介绍人力资本的概念和意义在现代社会,人力资源是每个企业和组织的最重要的资产之一,也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资源。
这种资源是由公司的员工组成的,他们拥有独特的技能和知识,能够创造出市值和盈利。
投资人力资本,企业将会受益如果企业对人力资本适当的投资,那么企业能够受益匪浅。
当企业提高了员工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他们更能够胜任工作,更有能力创造价值。
在一个整体技能水平较高的企业里,员工之间的合作、沟通和协调也能够更好的实现。
这能够带来更高的工作效率和更高的生产率,同时也能够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期限在考虑投资人力资本的时候,一般来说,这种类型的投资是长期的,尤其是企业为员工提供进修和培训的时候。
虽然这种类型的投资可能不会立即带来直接的收益,但是随着员工的发展,企业可以体现出更高的生产力和更高的价值。
投资回报率和人力资本公司每一美元的投资终究需要得到回报,这种回报通常是以美元为单位的,一般称为投资回报率。
在这种情况下,投资回报率似乎对人力资本投资并不适用。
但实际上,人力资本的投资收益可以通过员工的业务技能、工作效率、对公司的忠诚度等来实现。
用数据分析投资人力资本的价值在一些CEO 论坛中,数据显示,56% 的CEO 说,他们的公司需要加大对员工的投资和培训以提高生产率。
此外,数据还比较显而易见的表明出,员工的绩效和成长会影响公司的经济绩效。
当员工得到适当的培训和成长支持时,公司的生产率就能够大大提升。
事实上,研究表明,为员工提供培训和成长支持的公司可以比没有提供的公司获得更好的经济回报,甚至可以在经济衰退期间维持较高的生产率。
总结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投资公司中的人力资本是值得的。
这种投资可以带来更高的生产力、更高的技能水平和更高的绩效。
虽然投资的成本较高,但这也意味着相应反过来受益的也更多。
企业必须以长远的眼光看待投资和人力资本的关键性。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茁壮成长,赢得市场,获得最大的利益。
人力资本的投资与收益人力资本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是指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所具备的知识技能、素质能力、经验经历等方面的资本。
其作用在于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从而创造出更多的经济价值。
而对于个人而言,人力资本的积累与提升可以提高个人的社会地位、职业水平和个人价值。
在现代社会中,人力资本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因此,人力资本的投资与收益也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经济学中,人力资本的投资与收益主要围绕着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是指投资者在获取人力资本时所需要承担的各种成本,其中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个方面。
直接成本主要是指学习期间的学费、住宿费、交通费以及前期的自我投资费用等,这些成本是直接发生在投资人身上的。
而间接成本则包括学习成本以外的机会成本,比如因为选择学习而导致的机会成本(如放弃工作的机会成本)、以及因为投资人力资本而放弃其他投资机会带来的机会成本等。
一般来说,人力资本的投资成本会随着投资的时间和规模增加而增加。
因此,投资人需要仔细权衡投资收益与投资成本之间的关系,判断是否值得进行投资。
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既可以看作是企业和社会在人力资本投资后所获得的经济效益,也可以看作是投资人所获得的个人经济效益。
不同的投资者、不同的投资周期和不同的行业都有着不同的收益率。
一般来说,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有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和社会的经济效益通过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和学习,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技能水平,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出,从而创造出更多的经济价值。
同时,人力资本投资也能够提高社会的整体生产力,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个人经济效益对于个人而言,人力资本的投资也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投资。
通过人力资本的投资,个人可以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和竞争力,从而在职业生涯中更加成功地发展自己的事业。
此外,人力资本的投资也可以提高个人的生活质量,带来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福利待遇。
关于人力资本投资和教育选择风险的思考作者:叶放来源:《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年第09期[摘要] 人力资本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资源,每个人都会进行人力资本的投资,人人都离不开教育,受教育是每个人的权利,但是教育的选择是存在一定的风险的。
近几年来高等学校的快速扩招,使得大学生的供给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需求严重脱节,大学生的供给结构与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的需求结构不对称也导致了岗位空缺和失业并存的结构性失衡。
另外还有些大学对热门的专业进行扩招,这也会导致未来几年在这个行业的竞争加剧,往往因信息不对称和资源没有得到优化配置而产生失业现象。
所以在个人教育的选择上我们应当引起注意,以规避教育风险。
[关键词] 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教育选择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09. 064[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9- 0108- 03自从人力资本理论诞生以来,其收益率的问题得到了学者的普遍关注。
虽然个人在对教育进行选择的时候,教育投资所能带来的未来收益率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但投资产生的风险对教育选择的影响也同等重要。
尤其是对高等教育进行投资的时候,如果学生们平均预期收入的离散度大于大学毕业生的实际收入离散度,就说明教育的投资存在风险。
1 人力资本投资的涵义和我国知识性失业人力资本的投资,就是对人力资本进行一定的投入,能够让人力资本在其质量上有所提高。
在企业中表现为,企业是人力资本投入的主体,企业的员工是其投资的主体,如果人力资本投资恰到好处,那么企业就能实现利润最大化。
而人力资本投资还有另外一种形式,那就是对自己进行投资,如果对自己人力资本投资能够依据自己的爱好和能力等因素,那么对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会提供更有力的保证。
现在有这样一句话:“大学生毕业即失业”。
的确,现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实在不容乐观。
人力资本投资及其投资风险分析【摘要】人力资本投资是指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培养和激励,以提高员工的生产力和价值创造能力的投资行为。
本文首先介绍了人力资本投资的概念及其重要性,然后对人力资本投资进行了分类和风险分析,探讨了如何应对人力资本投资带来的风险。
结论部分分析了人力资本投资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其在企业价值中的作用。
通过学习人力资本投资,企业可以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凝聚力,从而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
人力资本投资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竞争力,还可以为员工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对企业和员工的双赢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人力资本投资、投资风险分析、投资风险、人力资本投资的概念、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人力资本投资的分类、风险分析、风险应对策略、未来发展趋势、价值1. 引言1.1 人力资本投资及其投资风险分析人力资本投资是指企业对人才进行长期投资,以提高员工素质、激发员工潜力,从而达到提升企业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目的。
人力资本投资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人力资本是企业最宝贵的资产,员工的智力、技能和经验是企业生产力的源泉。
通过对员工的培训和提升,可以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业绩表现,提升企业竞争力。
人力资本投资可以帮助企业培养和留住优秀人才,保持企业的持续发展。
人力资本投资可以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两种形式。
直接投资是指企业直接对员工进行培训和教育,而间接投资则是指企业通过外部渠道如培训机构、在线教育等来提升员工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投资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培训效果难以保证、员工流失风险等。
企业需要认真分析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
在未来,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人才竞争的加剧,人力资本投资将更加受到重视。
只有不断加大对人才的投资,才能保持企业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
人力资本投资的价值也将逐渐被认可,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回报和成长空间。
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与防范摘要:自从舒尔茨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提出了人力资本的理论,就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人力资本的研究热潮。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人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一个以知识为信托的时代,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除了要对企业的物质资本有效利用之外,最关键的还是要有效利用企业中的人力资本。
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及风险问题一直是国内外经济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如何能够对人力资本进行有效的投资,同时又可以降低人力资本投资所带来的风险,是企业最关心的问题。
本文针对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防范措施。
关键词:人力资本风险防范一、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投资及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含义关于人力资本理论的提出可以追溯到18世纪。
进入20世纪80年代,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势头更加猛烈,对于人力资本的概念各国专家也有不同的阐述观点。
随着国内外经济学家对人力资本不断深入的研究,总结出一个比较全面的人力资本的定义:所谓人力资本,是指某种代价获得的且凝聚在人身上的,并能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价值的能力或技能。
这种技能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在生产的运动中实现价值增值,即带来剩余价值。
人力资本投资即通过增加人力资源、影响未来货币收入和精神收入的活动。
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要高于物质资本投资。
人力资本投资在于提高一个人的技能和获利能力,在于提高市场活动和非市场活动中的经济决策效率。
是投资就会有风险,物质资本如此,人力资本也如此。
由于人力资本投资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如人力资本的非货币让渡性,投资回报的长期性等,注定了人力资本的投资有更大的风险性。
所谓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是由于企业决策者对未来不确定因素的发生变化情况不能准确判断,在企业所做出的人力资本投资决策的实施过程中,引起财务的可能损失。
其风险大小是由主管人员在企业人力资本投资计划中对未来不确定因素变化发生情况的预测和判断的准确性、合理性决定的。
[收稿日期] 2003-11-25
[作者简介] 赵宏斌(1966-),男,安徽省和县人,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生。[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究课题“人力资本投资与劳动力市场管理”(NSP7023303);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研究”(BFA010073)。
人力资本投资收益-风险与大学生择业行为赵宏斌(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北京 100875)
[摘要] 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形式,大学生完成学业后,面临着要选择职业和实现投资回报。在理论上,家庭财富、教育投入成本、职业收入以及分散劳动收入风险的成本是衡量职业价值的主要指标。从调查实际来看,对职业收入、家庭财富以及可分散劳动收入风险成本的地区、单位等变量的选择是影响大学生择业的重要因素。结论认为,大学生择业过程是在人力资本投资收益-风险约束下,根据个人的风险偏好,以职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把职业收益和职业风险成本统一起来的抉择过程。 [关键词] 人力资本投资;收益-风险;职业价值;大学生;择业行为 [中图分类号] F241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0209(2004)0320119207
一、人力资本投资收益-风险的含义人力资本是人们在教育、职业培训、健康、迁移等方面投资所形成的资本,是人们作为经济主体创造财富的源泉。人力资本投资是以支付当前的投资成本获取未来收益为目标的投资行为。一般来说,只有当预期收益现值大于各种成本支出的现值时,人们才有投资的愿望。由于人力资本投资预期收益受经济、政治、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形成了人力资本投资的系统和非系统性风险;同时,人力资本是不流动和不可交易的,形成了人力资本投资的特别风险,也加剧了系统和非系统性风险。因此,个体人力资本投资是对成本、收益和风险的综合评价的结果。从教育经济学角度而言,对教育机会的选择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由于教育获得广博的技能和知识,从而使学生进入劳动力市场时就具有市场价值。这一决策是在教育成本和它的期望收益之间进行比较作出的[1](P73)。大学毕业生的教育成本是既定的,而收益发生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因此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应得到风险补偿。贝克尔(Becker)早就提出,由于人力资本是有风险的、不流动的,应该获得超出无风险资产的溢价[2]。教育的经济收益通常是由受雇佣期间职业的工资高低来测量的。伯士金(Boskin)的研究发现:如果职业的终生收益高和培训成本低,则增加人们的选择概率,而那些失业期较长
的职业对人们的吸引力大大降低,不是因为工作的动荡,而是影响人们的预期收益[3](P389-398)。拜戈(Berger)的研究也充分表明将来收益的预期影响着年轻人的职业选择[4](P418-429)。当然,职业选择也不
能忽略个人的非货币收益,如工作环境、兴趣爱好、工作满足感等。因此,大学生择业是通过搜寻就业信息,减小在期望收益和实际收益之间可能存在的偏差,降低出现不良后果的可能性,提高教育投资效率。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大学生就业体制的改革,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许多学者对此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一些学者把就业难的根源归结为大学生“不良”的择业行为结果,认为大学生应树立“哪里
911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总第183期)需要哪里去”的择业观。显然这种提法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业价值观不相吻合,不能客观地认识大学生的择业行为和职业价值观。本文试图从人力资本投资收益-风险的角度来解析大学生的择业行为。
二、人力资本投资收益-风险约束下,大学生择业的理论分析教育投资作为一种资产组合决策,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大的投资选择。从这种意义上说,教育投资十分类似于金融投资,但传统的资产定价和组合模型假定资产是可交易和可分割的,相比之下,教育投资一旦形成是不可交易、不可分割的,比如,一个学了法律专业的学生不可能从事医生职业,无形中增大了教育投资的风险性。Davis和Willen计算了不同职业间的风险溢价,结果表明其差别十分显著,这进一步实证了职业间风险程度之不同和职业选择的必要性[5]。大学生的择业过程可分为两次来完成,一次是上大学前的专业选择,另一次是就业前的职业选择,也是本文的研究重点。职业选择是对专业选择的修正、弥补或延伸。大学生在选择专业和工作岗位(统称为职业选择或择业)时,要考虑自身教育投资的价值实现和投资风险,主观上要求教育投资的价值最大化或效用最大化。主要体现在福利、工资待遇、生活环境等方面,同时也要考虑到工作的稳定性、长期性,规避职业风险的成本。所有这些因素都可以纳入到职业价值函数的框架内来研究。职业价值函数是由Raven
Saks和StephenH.Shore在研究收入风险下教育投资的职业选择问题时提出来的[6]。我们把该理论延伸到对大学生的择业行为分析中。择业时,我们假定:(1)大学生能部分了解大学生的工资水平及各地区的工资差异,能部分预测将来的收入变化;大学生知道自己在受教育过程中投入的成本,家庭的经济状况等。(2)大学生符合理性人假设,
以职业价值最大化为择业的行为准则。这种理念不仅存在于对专业的选择上,而且也存在于大学生的就业行为中。(3)大学生是常绝对风险规避(CARA)的择业偏好者。
① 职业价值函数:Vc=1Are-ArW0-Ic+K0+1r-μcYc-Kc1-Kc2,在CARA条件下,与职业选择相关的参数有:IC、YC、KC1、KC2。在上述假定下,我们用职业价值函数的主要参数来描述①。包括大学生或其家庭拥有的财富(W
0)、
为获得该职业而投入的教育成本(I
C)、就业后实际工资(YC)、分散可交易的劳动收入风险成本(KC
1)和不
可交易的劳动收入风险成本(K
C
2)。在CARA条件下,职业选择主要考虑后四种因素。个人从自身的能力
素质和常绝对风险规避的角度来择业,其选择过程是对后四种因素的权衡和最有效率的组合过程。对大学生来说,教育投入成本是既定的,只有职业收入和风险成本影响大学生的择业行为。职业收入是择业中首先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职业价值的重要内生变量,支配着大学生的择业行为。同时,
专业和工作岗位选择中涉及到两类风险:其一为不可交易的劳动收入风险,即系统性风险和人力资本的特别风险,对劳动收入的风险溢价影响较大。一般来说这类风险不可分散或分散成本很高,通常伴随着专业的选择而产生。因为专业类型决定一个人的职业类型,各类职业的市场需求在未来某一时期是不确定的,
大学生对所学的专业能否适应市场需求以及由此带来的收益风险,不是大学生自己所能消除和分散的,若要通过“考研”等方式重新选择专业,需要支付较高的分散成本。由于人力资本与人的不可分离性,不能进行转让和交易,一旦要选择其他不相关的专业,以前的专业投资便成了沉没成本。其二是可交易的劳动收入风险,其分散成本为KC1。这类风险是可分散的,但与金融资本投资的非系统性风险分散方式不同,金融资本的非系统性风险可以通过资产组合的方式来分散,而职业选择风险则不能通过资产组合来分散,只能根据所获得的信息作出正确的抉择来分散。比如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限制了劳动力的流动,抑制了受教育者的配置能力,降低了教育收益率[7](P42-48),形成了教育投资的制度性风险,但可以通过对就业地区和岗位选择来分散此类风险。而且,在就业前分散可交易的劳动收入风险的成本(K
C
1)比就业后
通过职业转换来分散此类风险的成本要低得多。 上述理论忽略了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对毕业生择业的影响,实际上,大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也是择业时形
021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总第183期)成风险偏好的重要因素。比如,拥有一万元资产和拥有一百元资产的学生对损失一百元的风险规避程度是不同的。所以,现实中大学生的择业遵循递减的绝对风险规避(DARA)的偏好原则,即随着家庭或个人拥有的财富递增风险规避度减小。基于这种思想提出了如下已被证明的命题。命题:假定大学生是递减的绝对风险规避(DARA)偏好者,当他的财富为W时,选择职业C,效用优于其他任何职业,若他的财富增加到W’(>W),大学生会选择职业C’,因此,严格来说,职业C’并不比职业C安全,职业C’更具风险性。该命题表明,大学生择业时随着家庭财富的增多,可能选择更具风险性的职业。因为风险性越大,得到的风险溢价也越高。就同一职业而言,若大学生是递减的绝对风险规避(DARA)偏好者,期望的工资溢价会随财富增加而下降。也就是说,某一工资溢价对较富裕的大学生是有效率的,对较贫困的大学生来说认为风险溢价不值而变得无效率。该命题是对上述理论在实际中的扩展和补充,二者结合起来更有利于分析大学生的择业行为。
三、人力资本投资收益-风险约束下,大学生择业行为的实证分析 人力资本投资是一项高风险投资,追求投资溢价和规避投资风险是人们的理性选择,对大学生而言,
在专业选择和职业选择中,以获得预期收益、降低收入风险,最终实现职业价值最大化为择业目标。专业选择企图规避的是系统性风险和特别风险,而职业选择企图规避的是非系统性风险。因此,从风险利益的角度研究大学生的择业行为,会更全面地了解大学生的择业动机和求职愿望,也有利于制订政策措施改善毕业生的就业环境,满足毕业生的择业心理。下面结合大学生就业调查问卷,把职业价值理论与就业实际结合起来分析大学生的择业行为。11数据描述与变量设定北京师范大学赖德胜教授主持的“毕业生就业意向与就业行为研究”课题组对全国30所大学的2002
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回问卷5999份,有效问卷5334份。问卷覆盖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和发达地区的部委院校(12所)、地方院校(14所)和职业院校(4所),专业类型包含理、工、农、医、经济、师范等。调查对象由发达地区生源(2027个样本)、中部地区生源(2086个样本)和西部地区生源(1221个样本)共同构成。问卷包括毕业生的基本情况、专业和职业取向、求职情况和求职结果等55个问题。本研究是课题的一部分,为了研究的需要,从问卷中选择了与专业和职业选择相关的几个问题加以统计分析,并以百分数的形式呈现在列表中。从上文的理论阐述可知,大学生择业的最大愿望是实现职业价值最大化,从风险利益的角度看,以职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择业行为是追求相同风险程度下的收入(Y
C)最大化或相同收入(YC
)下的风险最
小化的结果。因此,需要把投资收益-风险和大学生择业行为研究有机地统一起来。为此,我们选择了若干变量从四个维度来探讨人力资本投资收益-风险与大学生择业行为的关系:
(1)职业价值判断标准
在个人理性的假设下,如果人们的职业价值标准具有较大的离散性,说明影响人们职业价值的因素较多,其中某一因素的影响程度相对减弱,给人们带来的风险程度相对较小;相反,人们的职业价值标准具有较大的趋同性,表明影响职业价值的因素比较集中,而且影响程度较大,带来收益的变化和风险程度不可忽略。在大学生就业问卷中,对职业价值的判断标准主要选择了如下几个指标:工资偏好、职业的社会地位、个人发展前景、个人兴趣爱好、经济因素、专业对口等因素。除工资偏好外,对其余指标,要求从中选择三个最重要的因素。通过对这些指标选择的概率可以看出大学生职业价值标准及其离散程度,由此可以推断大学生职业价值构成的主要指标。(2)体现职业价值的择业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