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杀菌剂防控大棚黄瓜白粉病药效试验
- 格式:pdf
- 大小:903.37 KB
- 文档页数:3
黄瓜白粉病田间防效试验
刘恩龙;陈俊
【期刊名称】《云南农业》
【年(卷),期】2024()1
【摘要】选用10%环氟菌胺悬浮剂、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和25%嘧菌酯悬浮剂在芒市拉老村开展黄瓜白粉病防效试验。
结果表明,10%环氟菌胺悬浮剂300 mL/hm2、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600 mL/hm2和25%嘧菌酯悬浮剂900
mL/hm2第1次施药后12 d,对黄瓜白粉病防效分别达到87.11%、88.53%和80.11%;第2次喷药后18 d,防效分别为98.13%、100%和81.94%。
3种药物对黄瓜白粉病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其中10%环氟菌胺悬浮剂和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较25%嘧菌酯悬浮剂有更好的防治效果。
【总页数】2页(P86-87)
【作者】刘恩龙;陈俊
【作者单位】芒市植保植检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
【相关文献】
1.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对黄瓜白粉病的田间防效
2.生防菌对黄瓜白粉病的田间防效研究
3.200g/L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对黄瓜白粉病的田间防
效评价4.宁南霉素对番茄病毒病和黄瓜白粉病的田间防效试验5.新型复配剂250 g/L吡唑萘菌胺·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对黄瓜白粉病的田间防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4号抗菌素对大棚番茄\黄瓜病害的防效摘要24号抗菌素对大棚番茄、黄瓜病害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10% 24号抗菌素对大棚黄瓜霜霉病、白粉病和番茄立枯病、猝倒病均有较好防效,并能有效改善作物的农艺性状,增产保产作用明显。
关键词24号抗菌素;番茄;黄瓜;病害;防效;增产作用24号抗菌素是由山东链霉菌产生的一种新型生物抗菌素,为了验证其防治效果,在小区试验的基础上,济宁市农科院分别在汶上、鱼台、青州等地进行了大棚番茄、黄瓜病害防治试验;同时对其增产效果进行测定。
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药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市售;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市售;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市售;10%的24号抗菌素水剂,自配。
1.2防治对象大棚黄瓜霜霉病、白粉病;大棚番茄猝倒病、立枯病。
1.3试验设计(1)防治黄瓜霜霉病、白粉病试验。
本试验共设5个处理,分别为: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A);70%甲基托布津可湿粉剂600倍(B);70%代森锰锌可湿粉剂500倍(C);10%的24号抗菌素水剂600倍(D);喷等量清水为空白对照(CK)。
(2)防治番茄立枯病、猝倒病试验。
本试验共设5个处理,分别为:75%百菌清可湿粉600倍(A1);70%甲基托布津800倍(B1);70%代森锰锌600倍(C1);10% 24号抗菌素水剂600倍(D1);喷等量清水为对照(CK1)。
1.4试验方法试验分别在济宁市农科院农场、鱼台县李阁乡果蔬基地、汶上县辛店乡和青州市农业局试验农场进行,每种作物均选择1个大棚,面积约为533m2,试验按各种农药的常规用量,采用工农18型喷雾器小喷片低容量喷雾,每4行(20m2)为1个小区,重复3次,隔7d喷1次药,对照区不喷药,各处理间设保护行,随机排列设计。
1.5效果调查(1)防治黄瓜霜霉病、白粉病。
每小区定10株,调查全部叶片,于施药前和第2 次药后7d,分别调查健叶数、病叶数、病级值;然后根据每小区的病叶率、病情指数、病指增长率计算出实际效果,公式如下:黄瓜霜霉病分级标准:0级:无病;1级: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1/10以下;2级: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1/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1/2以下;4级: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1/2以上。
微生物菌肥对大棚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贾玉芳(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现代农业发展中心,山西 昔阳 045300)摘要:为了解微生物菌肥(菌剂)对大棚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选择4种不同菌肥进行了田间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试验选择的4种微生物菌肥(菌剂)均对黄瓜白粉病有防治效果,除20%井岗霉素外,8%宁南霉素、10%多抗霉素素、4%春雷霉素均表现较佳,可选择使用。
关键词:微生物菌肥;大棚;黄瓜;白粉病;防治效果;田间试验贾玉芳. 微生物菌肥对大棚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J]. 农业工程技术,2023,43(10):45+47.黄瓜白粉病是黄瓜种植中的常见病害,对产量影响较大,大多数种植户会选择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但长期使用化学药剂会降低黄瓜品质,污染周边环境,造成恶性循环。
使用微生物菌肥(菌剂)可以有效抑制病原孢子萌发扩散,同时诱导植株发育期间产生抗病性,从而高效控制黄瓜白粉病的发生与扩散。
本试验研究了几种微生物菌肥(菌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以期筛选出对黄瓜白粉病起到良好防治效果的微生物菌肥,提升黄瓜白粉病防治效果[1]。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在昔阳县半蕾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棚中开展,试验面积666.7 m2。
当地为温带、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9.3℃,无霜期162天,日照总时数2484 h。
1.2 试验材料1.2.1 微生物菌肥。
本次试验所使用的微生物菌肥(菌剂)的化学名称、生产厂家、剂型及使用倍数详见表1。
1.2.2 试验品种。
试验品种为园丰元6号青瓜,为山西夏县园丰元蔬菜研究所推出的杂交品种。
该品种中早熟,长势较强,主侧蔓均可结瓜,雌花率较高,瓜条直顺,长约35 cm,颜色深绿有光泽,刺白密,瓜把较短,品种优良,适宜在春、夏、秋季种植。
该品种对白粉病抗性一般,需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感病减产。
1.3 试验设计试验设置5个处理,分别喷施8%宁南霉素、20%井岗霉素、10%多抗霉素素、4%春雷霉素、清水(CK),重复3次。
不同药剂防治茄子、黄瓜白粉病药效试验王金华;张皛;陈金龙;黄亚川;陶锦昌;沈燕【摘要】选用5种药剂对棚栽茄子和黄瓜白粉病进行药效试验。
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对茄子白粉病的防效明显优于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对茄子白粉病,除250g/L嘧菌酯SC处理防效相对较低外,其余各处理均有较好的防效,尤以50%醚菌酯WG处理防效最高,且残效期最长;对黄瓜白粉病,防效较好的药剂为20%烯肟·戊唑醇SC,其次为15%三唑酮WP和250 g/L嘧菌酯SC。
【期刊名称】《现代农药》【年(卷),期】2013(000)004【总页数】2页(P49-50)【关键词】茄子;黄瓜;药剂;白粉病;防效【作者】王金华;张皛;陈金龙;黄亚川;陶锦昌;沈燕【作者单位】常熟市董浜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江苏常熟 215535;常熟市植保植检站,江苏常熟 215500;常熟市植保植检站,江苏常熟 215500;常熟市植保植检站,江苏常熟 215500;常熟市碧溪新区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江苏常熟 215513;常熟市董浜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江苏常熟 2155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6.411;S436.421.1+2白粉病是本地蔬菜作物黄瓜和茄子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对作物中后期产量影响较大,为明确不同药剂对茄子和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2012年6月进行了药效比较试验[1]。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点和作物试验地点分别设在碧溪新区李袁村和董浜镇东盾村蔬菜基地;供试作物为棚栽茄子和黄瓜,供试作物田间生长良好,长势平衡。
1.2 供试药剂15%三唑酮 WP (商品名:粉锈宁),江苏建农农药化工有限公司;50%醚菌酯WG (商品名:翠贝),广东德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62.25%锰锌·腈菌唑WP (60%代森锰锌+2.25%腈菌唑),绩溪农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烯肟·戊唑醇SC (商品名:爱可;10%烯肟菌胺+10%戊唑醇),沈阳科创化学品有限公司;250 g/L嘧菌酯SC (商品名:阿米西达),先正达 (苏州)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生物制剂对温室大棚有机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作者:李胜男郭荣君刘志奇王九明李世东来源:《长江蔬菜·学术版》2014年第06期摘要:比较了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109 cfu/g)和氨基寡糖素对有机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试验结果表明,在黄瓜白粉病发病较轻时,连续喷施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200倍液和氨基寡糖素700倍液能较好地控制白粉病的发生,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7.2%~90.7%和52.5%~91.5%。
建议在有机黄瓜未发生白粉病或白粉病病情指数小于10的情况下应用生物制剂进行防控。
关键词:生物制剂;有机黄瓜;白粉病中图分类号:S436.4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47(2014)12-0063-03黄瓜白粉病由白粉菌(Sphaerotheca cucurbitae)引起,可在黄瓜整个生育期侵染,具潜伏期短和再侵染频繁的特性[1],是为害保护地栽培黄瓜的重要病害[2]。
白粉菌分生孢子最适萌发湿度在80%以上,最适温度20~25℃[3],生产上使用大量化学杀菌剂控制黄瓜白粉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病菌会逐渐产生抗药性,增加了该病害的防治难度。
生物防治因具有环境友好、对人畜无毒[4,5]等优点而在绿色蔬菜生产中受到人们的关注。
枯草芽孢杆菌对多种植物病害具有防治作用,且能产生抗逆耐热芽孢,利于生物制剂的生产,已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6]。
目前我国对有机产品生产过程中投入品的投放要求更加严格,新的有机产品标准(GB/T 19630-2011)[7]规定绿色蔬菜生产中可允许使用的有机合成的中毒和低毒杀菌剂、农用抗生素类产品[8,9]在有机蔬菜生产中不能使用,因此,建立适合有机蔬菜生产的病害防控技术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对符合有机蔬菜病害防治要求[7]的枯草芽孢杆菌生物制剂和氨基寡糖素在有机园区温室大棚防治黄瓜白粉病的效果进行了评价,以期为构建有机黄瓜生产中白粉病的防控技术体系提供指导。
防治黄瓜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作者:李付军,王佰晨,吴红,刘峰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5年第8期李付军1王佰晨2吴红3刘峰1(1山东潍坊市农业科学院,山东潍坊261041;2高密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山东高密261500;3山东潍坊职业学院,山东潍坊261041)摘要:通过4种药剂在田间针对黄瓜白粉病的试验,比较了4种杀菌剂对黄瓜白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4种药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
建议在防治黄瓜白粉病上可以4种药剂轮换使用,控制病害的危害同时预防病菌抗性的上升。
关键词:白粉病;防治效果;轮换使用作者简介:李付军,(1976-),男,农艺师,硕士,主要从事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
近几年,黄瓜白粉病的发生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为影响黄瓜产量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应响了农民的增收。
黄瓜白粉病(Erysiphe cichoracearum DC. )主要为害黄瓜叶片,其次是叶柄和茎,一般不危害果实。
由于连年的化学防治加上农民轮换用药的次数少,造成白粉病的严重发生。
为了较好地控制黄瓜白粉病的危害,为老百姓防治白粉病提供科学依据,进行了本次试验。
1材料与方法(1)供试药剂:8%氟硅唑EW、80%硫磺WG、40%晴菌唑WP、5%己唑醇悬浮剂,市售。
(2)供试作物:津优3号黄瓜。
(3)试验设计。
(4)小区排列:小区面积20m2,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处理重复4次。
(5)处理方法:试验于2011年5月在潍坊市坊子区鑫农农业合作社黄瓜大棚内进行,种植面积666.7m2。
试验采用喷雾法,使用3WBS—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喷孔口径为1.0mm。
按照试验设计,将各处理配制好药液均匀喷雾,以喷洒等量清水为空白对照,每处理重复4次,于白粉病初发期采用叶面均匀喷雾的方法施药, 5月11日、18日各施药1 次,共施药2次。
2试验调查2.1 调查方法第1次施药前调查病害基数,在第1次、第2次施药后7d各调查1次,共计调查3次。
第2期(总第117期) 2012年4月 中国林副特产
Forest By—Product and Speciality in China NO.2(GSNO.117)
Ap r.2012
5 O 醚菌酯可湿性粉剂防治黄瓜白粉病药效试验报告 李易初,刘佳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哈尔滨150086)
摘 要:50 醚菌酯可湿性粉剂对黄瓜白粉病有较高的防效,试验中的防效为77.0 ~88.6%,没有药 害现象。使用时推荐剂量为50 醚茵酯可湿性粉剂247g/hm ,于黄瓜白粉病发病前或初开始喷药,间 隔7天喷药2次以上。 关键词:50%醚茵酯可湿性粉剂;黄瓜白粉病;防效;安全性
The Test Report about Kresoxim 5 0%WP Against Cucumber Powdery Mildew Li Yiehu,Liu Jia (Plant Protection Institute,Heilong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Harbin 150086) Abstract:50 Kresoxim WP on cucumber powdery mildew with high control effect,test the efficacy was 77.0%一88.6 ,no injury phenomenon.Use the recommended dose is 50 Kresoxim WP 247g/hm2,cucum— ber powdery mildew in the beginning before the onset or spraying interval of 7 days of spraying 2 times. Key words:5 0 Kresoxim WP;Cucumber powdery mildew;Control effect;Security
几种生物农药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试验
张忠池;王保娜;李明通;罗曼
【期刊名称】《上海蔬菜》
【年(卷),期】2022()2
【摘要】黄瓜白粉病是黄瓜生产中的常见病害,对黄瓜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
为筛选对黄瓜白粉病防效较好的生物源药剂,作者以3个生物源制剂,即1000亿/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80%硫磺水分散粒剂、0.5%几丁聚糖可湿性粉剂,和化学药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作试验对象开展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各参试药剂对黄瓜生长安全,各参试生物制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显著低于化学制剂,但也达到60%左右,下一步需对生物药剂的施用方法和使用剂量等进行试验研究。
【总页数】2页(P65-66)
【作者】张忠池;王保娜;李明通;罗曼
【作者单位】上海芳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
【相关文献】
1.几种杀菌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试验
2.几种杀菌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试验
3.生物农药对设施和露地黄瓜白粉病的防效及其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4.几种生物农药对
阿拉善左旗地区温室黄瓜主要病害的防效试验5.新型生物农药对黄瓜白粉病防效及黄瓜品质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几种杀菌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研究
俞仁强;洪奎贤
【期刊名称】《杭州农业与科技》
【年(卷),期】2009(000)003
【摘要】黄瓜白粉病是为害黄瓜的主要病害之一,为筛选出安全高效的防治药剂,采用300g/L苯甲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等3种药剂对黄瓜白粉病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种药剂对黄瓜白粉病均有较好的防效,显著优于对照药剂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的常规使用浓度,且持效期长,对黄瓜安全无药害,是目前防治黄瓜白粉病较理想的药剂。
【总页数】2页(P30-31)
【作者】俞仁强;洪奎贤
【作者单位】杭州市下沙街道办事处,浙江杭州310018;杭州市植保土肥总站,浙江
杭州3100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6.421.1
【相关文献】
1.几种QoIs和DMIs杀菌剂对山东不同地区黄瓜白粉病菌的毒力差异及年度间的
防效变化 [J], 禾丽菲;李晓旭;孙作文;慕卫;刘峰
2.几种非有机溶剂型三唑类杀菌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研究 [J], 王新茹;宁殿林;白伟
3.几种杀菌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试验 [J], 张锁荣;朱军;许忠惠
4.几种杀菌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试验 [J], 张锁荣;朱军;许忠惠
5.几种常用土壤杀菌剂对蓖麻苗期枯萎病的防效研究 [J], 杨其保;罗群;安春梅;陆飞;贾雪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嘧菌酯与戊唑醇组合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及安全性评价作者:海飞袁水霞刘圣明来源:《中国瓜菜》2022年第06期摘要:為了明确嘧菌酯与戊唑醇组合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开展了嘧菌酯、戊唑醇及其组合对黄瓜白粉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结果表明,嘧菌酯、戊唑醇对黄瓜白粉病菌的EC50值分别为3.383 2 μg·mL-1和0.995 7 μg·mL-1;嘧菌酯与戊唑醇(质量比1∶2)对黄瓜白粉病菌的EC50值为1.069 8 μg·mL-1,表现为相加作用。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嘧菌酯和戊唑醇单剂在150 g a.i.·hm-2剂量下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分别为72.67%和74.88%。
嘧菌酯与戊唑醇(1∶2)组合在67.5、112.5、157.5 g a.i.·hm-2剂量下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分别为70.99%、80.85%、83.82%,防效与剂量呈正相关。
与单剂相比,嘧菌酯与戊唑醇组合对黄瓜白粉病的田间防效显著提高,且用药量显著降低。
建议田间按照嘧菌酯与戊唑醇(质量比1∶2),推荐使用剂量为157.5 g a.i.·hm-2,科学用药,降低抗药性发生及作物安全性风险。
关键词:黄瓜白粉病;嘧菌酯;戊唑醇;防治效果;安全性评价中图分类号:S64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871(2022)06-086-06Control efficacy and safety evaluation of the combination of azoxystrobin and tebuconazole on cucumber powdery mildew(Sphaerotheca fuligenea)HAI Fei YUAN Shuixia LIU Shengming(1. College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He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Zhengzhou 451450, Henan, China; 2.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Plant Protection,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471003, Henan, China)Abstract:The lab and field tests were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the mixtures of azoxystrobin and tebuconazole on control cucumber powdery mildew.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C50 values of azoxystro bin and tebuconazole against Sphaerotheca fuligenea were 3.383 2 μg·mL-1 and 0.995 7 μg·mL-1, respectively. The EC50 of azoxystrobin and tebuconazole (1∶2) against cucumber powdery mildew was 1.069 8 μg·mL-1, which showed additive effect. Field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rol efficacy of azoxystrobin and tebuconazole could reach 72.67% and 74.88% at 150 g a.i.·hm-2, respectively. The control efficacy of pyrimethanil and tebutanol (1∶2) on powdery mildew were 70.99%, 80.85% and 83.82% at the dosage of 67.5, 112.5 and 157.5 ga.i.·hm-2, respectively. The control efficacy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dosage. Compared with single fungicide, the mixtures of azoxystrobin and tebuconazol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field control efficiency on cucumber powdery mildew, and the dosage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Although the mixtures of azoxystrobin and tebuconazole showed good control effect on cucumber powdery mildew, the mixtures had safety risk under the condition of high dose. It was suggested to use the mixtures at the recommended dose to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fungicide tolerance and crop safety risk.Key words:Cucumber powdery mildew; Azoxystrobin; Tebuconazole; Control efficacy; Safety evaluation黄瓜白粉病(Cucumber powdery mildew)是威胁黄瓜高产优质栽培中的重要真菌病害,具有分布广、流行性强、传播快、发病重等特点,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1]。
啶氧菌酯和吡虫啉高效杀菌杀虫组合物对黄瓜白粉病及蚜虫的防治效果研究摘要进行啶氧菌酯和吡虫啉高效杀菌杀虫组合物对黄瓜白粉病及蚜虫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40%啶氧菌酯·吡虫啉悬浮剂对黄瓜白粉病及黄瓜蚜虫的防治效果最好,分别达85.98%、84.89%。
关键词40%啶氧菌酯·吡虫啉悬浮剂;黄瓜白粉病;黄瓜蚜虫;防效吡虫啉是烟碱类超高效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对人、畜、植物和天敌安全等特点,并有触杀、胃毒和内吸等多重作用。
害虫接触药剂后,中枢神经正常传导受阻,使其麻痹死亡。
产品速效性好,药后1 d即有较高的防效,残留期长达25 d左右。
药效和温度呈正相关,温度高,杀虫效果好,主要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1]。
啶氧菌酯属线粒体呼吸抑制剂,是一种内吸性杀菌剂,即通过在细胞色素b 和C1间电子转移抑制线粒体的呼吸[2]。
对已经对14-脱甲基化酶抑制剂、苯甲酰胺类、三羧酰胺类和苯并咪唑类产生抗性的菌株有效。
啶氧菌酯一旦被叶片吸收,就会在木质部中移动,随水流在运输系统中流动;它也在叶片表面的气相中流动并随着从气相中吸收进入叶片后又在木质部中流动。
因此,啶氧菌酯比商品化的嘧菌酯和肟菌酯有更好的治疗活性。
啶氧菌酯具有内吸活性和熏蒸活性,因而施药后有效成分能有效再分配及充分传递,治疗活性好[3]。
主要用于防治麦类(小麦、大麦、燕麦及黑麦)的叶面病害,如叶枯病、叶锈病、颖枯病、褐斑病、白粉病等,推荐剂量下对作物安全、无药害。
将杀菌剂啶氧菌酯和杀虫剂吡虫啉合理的药剂复配不仅能够扩大杀菌谱,提高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还能延缓或减轻抗药性的发展[4-5]。
该文对一种含有啶氧菌酯和吡虫啉的高效杀菌杀虫组合物防治黄瓜真菌性病害及蚜虫等刺吸式口器害虫的效果进行研究,旨在解决在植物病害与虫害同期发生时重复多次施药给种植户增加额外人工费用,以及重复施药可能造成的药害等不利影响。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供试作物:黄瓜;试验对象:黄瓜白粉病及黄瓜蚜虫;供试药剂:25%啶氧菌酯悬浮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3%啶氧菌酯·吡虫啉悬浮剂、30%啶氧菌酯·吡虫啉悬浮剂、40%啶氧菌酯·吡虫啉悬浮剂、33%啶氧菌酯·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3%啶氧菌酯·吡虫啉水分散粒剂。
云南农业科技再怎灶灶葬灶晕燥灶早赠藻运藻躁蚤圆园19年第1期
增产101.38kg/hm2,产量排名第1;喷施病毒A(处理V4)的凤豆六号平均产量为5350.85kg/hm2,与对照
(处理V5)相比减产12.50kg/hm2,产量排名第3;喷施甾烯醇(处理V1)的凤豆六号平均产量为5300.86kg/hm2,与对照(处理V5)相比减产62.49kg/hm2
,产量
排名第4;喷施香菇多糖(处理V2)的凤豆六号平均产量为5092.55kg/hm2,与对照相比减产270.81kg/hm2,产量排名第5。
方差分析表明(表3),不同药剂喷施后,凤豆六号的产量差异不显著,3次病情调查显示,凤豆六号对病毒病表现为抗或高抗,无论是喷施清水还是其他4种药剂,对产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所以,不再做进一步的多重比较分析。3讨论从试验实施结果可知,喷施甾烯醇、香菇多糖、毒氟磷、病毒A4种生物防治药剂后,与清水对照相比较,喷施毒氟磷后产量表现增产,其余3种药剂处理产量均表现减产,5种处理凤豆六号的产量存在差异,但方差分析表明,产量差异不显著。综合病毒病的防治效果和产量表现,4种生物防治药剂中,毒氟磷对于病毒病有一定防效。但仅做1年试验不能完全说明毒氟磷对病毒病的防治效果,需要再进一步进行试验研究。参考文献:[1]陈新,袁星星,崔晓艳,等.蚕豆病害研究进展[J].江西农业
学报,2011,23(8):108-112.[2]包世英.蚕豆生产技术[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16.
表3产量方差分析变异来源自由度平方和均方F值P值重复间20.40420.20211.980.2002
总变异141.548品种间40.32720.08180.8010.5571误差80.81660.1021
白粉病是弥渡县大棚黄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该病抗药性强,发生蔓延快,对黄瓜生产造成重大损失,严重影响大棚蔬菜生产。为筛选出防治黄瓜白粉病的高效、安全的替代药剂,提高防病效果,为菜农大面积防治黄瓜白粉病科学用药提供参考,特开展此次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供试药剂为25%凯润EC[巴斯夫植物保护(江苏)
摘要:试验结果表明,43%氟菌·肟菌酯SC2000倍液药后对黄瓜白粉病相对防效为81.26%耀85.72%,防治速效性及持效性均较好,防效显著,对大棚黄瓜生产安全无药害,建议在黄瓜发病初
期及发病盛期用药防治效果较好,可作为防治黄瓜白粉病的首选药剂;3%多抗霉素WP100倍液药后对黄瓜白粉病相对防效为51.93%耀75.99%,与其它药剂处理比较也有很好的防控效果,对黄瓜安全无药害,可在黄瓜白粉病防治用药时推荐替代使用。关键词:杀菌剂;大棚黄瓜;白粉病
陈钫,郑丽萍,王彩萍,江丽超(弥渡县植保植检站,云南弥渡675600)
几种杀菌剂防控大棚黄瓜白粉病药效试验
收稿日期:圆园18原园5原28作者简介:陈钫(1970-),男,云南弥渡人,农艺师,主要从事植保工作。
表2不同药剂处理凤豆六号产量处理V1V5(CK)小区产量(kg/13.3m2)平均产量(kg/hm2)排名重复玉重复域重复芋平均
6.2856.4356.3656.36175300.864
5.8957.0806.3356.43675363.352V26.0456.0606.2306.11175092.555V36.7506.8256.1006.55835464.731V46.1056.6156.5456.42175350.853
41圆园19年第1期云南农业科技再怎灶灶葬灶晕燥灶早赠藻运藻躁蚤
处理药前病指第1次药后7d(3月23日)第2次药后7d(3月30日)第2次药后14d(4月6日)病指防效(%)病指防效(%)病指防效(%)G5.473.3881.26aA4.7785.72aA10.1782.46aA
B(CK)5.3616.91-31.19-44.79-F5.996.7164.26abAB7.9675.99abA22.4051.93bABA4.828.2845.04bcAB12.4955.55cBC31.9020.50cBE6.5918.3724.90cB27.8331.12dCD43.9026.68bcBD3.6110.1524.71cB8.9463.88bcAB19.9233.42bcBC5.0415.2821.48cB24.1422.30dD36.1319.33cB
表2几种杀菌剂防治黄瓜白粉病药效
有限公司]、43%戊唑醇SC(拜耳作物科学有限公司)、3%多抗霉素WP(陕西麦可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6%硝苯菌酯EC(美国陶氏益农公司)、25%乙嘧酚磺酸酯SC(欧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43%氟菌·肟菌酯SC(拜耳作物科学有限公司)、清水对照(CK)。供试作物黄瓜。1.2试验地概况试验大棚位于弥渡县红岩镇王武村,户主丁国防,海拔1460m,地势平坦,大棚面积800m2,试验面积485m2,前茬作物为黄瓜,土壤pH值6.73,地势平整,有机质含量偏低。黄瓜栽培定植期为2018年3月9日,种植规格为1.5m开墒,双行移栽,行株距为50cm伊40cm,种植密度为4.5万株/hm2,定植前施洱海牌有机肥6t/hm2,施含N、P、K分别为15%的复合肥0.6t/hm2,施硫酸钾钙镁肥0.3t/hm2做底肥。1.3试验设计共设7个处理,处理A:25%吡唑醚菌酯1200倍液;处理B(CK):清水;处理C:43%戊唑醇3000倍液;处理D:36%硝苯菌酯1000倍液;处理E:25%乙嘧酚磺酸酯1000倍液;处理F:3%多抗霉素100倍液;处理G:43%氟菌·肟菌酯2000倍液。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处理3次重复,共21个试验小区,试验小区面积15m2。施药时间为3月16日和3月23日,共施药2次。第1次施药时,每株平均叶片数3.01片,每个处理喷雾药液量8kg,当天下午16:00-17:00时施药,平均气温26.3益;第2次施药时,每株平均叶片数4.48片,每个小区喷雾药液量3kg,当天下午16:00-
17:00时施药,平均气温26.9益。施药器械为农宝-20
型背负式电动喷雾器。1.4调查统计
每个处理定点调查30株,调查整株全部叶片。药前1d调查病情基数(病叶率、病情指数);第1次药后7d和第2次药后7d、14d分别调查病叶率和病情指数,计算相对防效并进行方差分析。黄瓜白粉病病叶调查分级标准:0级:叶片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
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6%~10%;5
级: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11%~25%;7级: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26%~50%;9级: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50%以上;病叶率(%)=(发病叶片数/调查总叶片数)伊100病情指数=移(各级病叶数伊该病叶级值)/(调查总叶片数伊最高级值)伊100防治效果(%)=[1-(处理区药后病指伊对照区药前病指)/(处理区药前病指伊对照区药后病指)]伊100
表1黄瓜白粉病药前病情
注:表中数值为3次重复平均值;同列数据后不同大、小写字母分别表示1%、5%显著水平。重复玉病情处理A处理B(CK)处理C处理D处理E处理F处理G病叶率(%)34.9438.8239.5836.9652.8737.7634.02
病指4.825.365.043.616.595.995.47病指3.264.185.854.645.323.473.89域病叶率(%)62.0755.1746.8828.5750.0062.5363.33
病指7.668.435.213.176.217.668.52芋病叶率(%)13.7931.2536.6727.2756.5246.1528.00
病指3.533.474.073.038.256.844.00平均病叶率(%)36.9341.7541.0430.9353.1348.8141.78
42云南农业科技再怎灶灶葬灶晕燥灶早赠藻运藻躁蚤圆园19年第1期
鸡眼上的疾病1细菌性眼病(1)鸡传染性鼻炎。病鸡典型症状是鼻腔、鼻窦发炎,流鼻液,喷嚏,流泪,结膜发炎,眼睑部水肿。(2)鸡支原体病。病鸡主要症状是窦部肿胀、咳嗽和呼吸困难;后期眼睑肿胀,眼部突出如肿瘤状,流泪,由于眼球受压迫,常发生萎缩或失明。(3)鸡克雷伯氏杆菌性眼炎。病鸡表现为眼睑肿胀,严重的蔓延到整个头部,眼流泪,双眼完全闭合。(4)鸡葡萄球菌病。病鸡上下眼睑肿胀,闭眼,有脓性分泌物将眼睑粘连;眼结膜红肿,有血液,有肉芽肿;时间久者眼球下陷,后期失明。(5)鸡大肠杆菌性眼球炎。病鸡初期眼睑肿胀、流泪、怕光,逐渐瞳孔混浊;以后眼房水及角膜混浊,视网膜脱落,失明,眼球萎缩。(6)曲霉菌病。病鸡通常是一侧眼的瞬膜下形成黄色干酪样小球,致使眼睑鼓起,有的在角膜中央形成溃疡。2病毒性眼病
(1)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鸡呼吸困难、有湿性呼吸罗音和咳嗽,咳出血样分泌物,喉头和气管粘膜肿胀、出血和糜烂;眼下窦肿胀,上下眼睑和瞬膜水肿,渐变红,有外翻,眼裂缩小。(2)鸡脑脊髓炎。1耀3周龄小鸡多发,运动失调和震颤(特别是头部震颤明显),病鸡轻瘫或完全麻痹,两眼发直、呆钝,眼部出现水晶体混浊或瞳孔反射消失。(3)鸡马立克氏病。病鸡眼睑轻度肿胀,一侧或两侧性失明,虹膜正常色素消褪,变成同中心的环状或斑点状,以至弥漫性的青蓝色或白色混浊,俗称鱼眼、灰眼;瞳孔收缩,边缘不整齐,微凹,严重的瞳孔缩至针头大的小孔。3维生素缺乏症
(1)维生素A缺乏症。病鸡眼有多量水样分泌物,眼睑因有分泌物粘着而闭合,流泪,角膜混浊,在结膜囊内存有白色干酪样物质;病鸡严重失明者,角膜软化、穿孔并引起眼房水外流,最终眼球下陷。(2)泛酸缺乏症。病鸡有皮炎及眼病,眼睑常有粘液性渗出物粘合,眼睑周围有小颗粒状并呈屑样物附着。李巧云(山东省东平县东晟小区1-1-201室,271500)
2结果与分析2.1几种杀菌剂防治黄瓜白粉病效果由表2可看出,第1次药后7d各药剂处理相对防效在21.48%~81.26%,第2次药后7d各药剂处理相对防效在22.30%耀85.72%,第2次药后14d各药剂处理相对防效在19.33%耀82.46%,说明各药剂处理对黄瓜白粉病均有防治效果。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药后各药剂处理间相对防治效果差异显著,故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测定药剂处理间防效差异。第1次施药后7d,相对防效平均值处理G为81.26%,处理F为64.26%,与处理E、处理D、处理C有显著差异。第2
次药后7d,相对防效平均值处理G为85.72%,与处理A、处理E、处理C有极显著差异;第2次药后7d,相对防效平均值处理F为75.99%、处理D为63.88%,二者与处理E、处理C有极显著差异,防治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