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部原发性淋巴瘤MRI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10.91 MB
- 文档页数:37
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MRI表现作者:岑家定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3年第23期【摘要】目的:分析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MRI表现,提高对本病MRI表现的认识。
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MRI表现。
结果:14例患者的MRI表现均为单发病灶,位于幕上大脑半球较深部,呈等或稍长T1、等或稍长T2信号不规则团块状肿块或类圆形团块状肿块,DWI序列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均匀强化,病灶较大,未见明确钙化、囊变及出血,边缘尖角征6例、脐凹征4例,瘤周见轻、中度水肿带。
结论:脑内原发性淋巴瘤少见,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认识其MRI表现可提高诊断水平。
【关键词】脑内;原发性;淋巴瘤; MRI脑内原发性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系统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是脑内少见肿瘤,占颅内肿瘤总数的0.2%~2%[1],近年来其发病率在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及免疫功能缺陷患者群中均明显上升。
笔者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进修期间收集该院2010年6月-2012年8月收治的无自身免疫性疾病、无器官移植史和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全身系统淋巴瘤,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脑内原发性淋巴瘤患者14例的资料,分析其MRI表现,旨在提高脑内原发性淋巴瘤MRI表现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4例患者中男10例,女4例;年龄43~76岁,平均61岁;所有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阴性,无器官移植史,无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全身系统淋巴瘤;临床症状以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言语不清、癫痫、肢体障碍为主。
14例患者均手术病理证实为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
1.2 方法 MRI检查使用GE signa 1.5T及PHILIPS Achieva 3.0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头颅表面线圈,常规行横轴面、矢状面、冠状面扫描,采用SE T1WI和FSE T2WI序列,层厚4.5~6 mm,间距0~2 mm,增强扫描使用Gd-DTPA0.1 mmol/kg 静脉快速注射后行横、矢、冠状面T1WI增强扫描。
原发性脑淋巴瘤MRI和MRS表现朱旻钰;葛锐;阮怀军【摘要】目的探讨脑原发性淋巴瘤的MRI和磁共振波谱分析(MRS)表现.方法 11例经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证实为脑淋巴瘤的患者,均行常规MRI 和MRS 检查,回顾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8 例单发,3 例多发,病灶位于皮层下白质6 例、基底节区2 例、胼胝体3 例,T1WI 显示6 例呈等信号,5 例呈低信号,T2WI 显示3 例呈等信号,8 例呈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均明显强化,其中5 例可见握拳征,瘤体周围见轻、中度水肿;11 例MRS 显示:Cho 升高,NAA、Cr 降低,6 例见Lip 峰;病理证实均为B 细胞淋巴瘤.结论综合分析常规MRI、MRS 表现可以对原发性脑淋巴瘤作出正确诊断.%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RI and MRS appearances of the primary brain lymphoma. Methods Eleven cases with primary brain lymphoma proved by pathology underwent conventional MRI and MRS. Results There were 8 cases with single lesion and 3 cases with multiple lesions. Tumors located in subcortical white matter in 6 cases, basal ganglia in 2 cases, corpus callosum in 3 cases. On T1WI images , 6 lesions were iso-intensity and 5 lesions were hypointensity; on T2WI images, 3 lesions were iso-intentsity and 8 lesions were hyperin-tensity. All of tumors were highly enhanced after contrast media injection, among which 5 lesions showed fist sign. Edema surrounding tumorrnwas light or moderate. MRS showed that Cho increased accompanied NAA and Cr decreased, and Lip peak could be seen in 6 cases which confirmed were B cell lymphoma by pathology. Conclusion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MRI and MRScharacteristics has important value in the diagnosis of primary brain lymphoma.【期刊名称】《安徽医学》【年(卷),期】2013(034)003【总页数】3页(P318-320)【关键词】脑淋巴瘤;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波谱【作者】朱旻钰;葛锐;阮怀军【作者单位】230000,合肥,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原发性脑淋巴瘤(primary brain lymphoma,PML)在组织学上与非神经系统淋巴瘤相同,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
淋巴瘤诊断的金标准1. 引言淋巴瘤是一种恶性血液系统疾病,主要影响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
由于淋巴瘤的病理和临床表现多样化,确立诊断的金标准对于患者的准确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讨论淋巴瘤的诊断金标准。
2. 淋巴瘤的临床表现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往往多样化,常见症状包括肿块、发热、乏力和盗汗等。
然而,这些症状也可能出现在其他疾病中,所以仅凭症状无法确诊淋巴瘤。
3. 影像学检查3.1 CT扫描CT扫描是诊断淋巴瘤中常用的一种影像学检查方法。
它可以提供关于淋巴结大小、形状、分布和内部结构的信息。
但是,CT扫描不能确定肿块是否为淋巴瘤,因为其他疾病如结核或肿瘤也可以引起类似的影像学表现。
3.2 MRI扫描MRI扫描对于淋巴瘤的诊断也具有重要的价值,特别是在评估脑部或骨骼系统淋巴瘤的扩散时。
MRI扫描可以提供更为清晰的图像,帮助医生确定淋巴瘤的类型和分期。
4. 组织学检查组织学检查是确诊淋巴瘤的金标准。
通过活检获取淋巴结或其他组织的细胞和组织,然后进行病理学分析,包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分子生物学检测。
根据淋巴细胞的形态学、免疫表型、基因型和基因组学特征,可以确定淋巴瘤的亚型和分期。
5. 血液学检查5.1 血象血象检查可以提供关于淋巴细胞数量和形态的信息。
在某些淋巴瘤类型中,血象可以显示出淋巴细胞的异常增多或形态学改变。
5.2 流式细胞仪流式细胞仪是一种用于分析和计数淋巴细胞的现代血液学检查方法。
它可以通过检测细胞的大小、形状和表面标志物来确定淋巴细胞的种类和比例。
6.分子生物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可以对淋巴瘤的基因型和基因组学特征进行全面分析。
PCR和FISH等技术可以检测淋巴瘤相关基因的突变和异常表达,为淋巴瘤的亚型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7. 免疫表型分析免疫表型分析是确定淋巴瘤亚型的重要手段。
通过检测细胞表面的免疫标志物,可以确定淋巴瘤是B细胞型还是T细胞型,并进一步确定其亚型。
探讨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MRI表现和特征【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MRI表现和特征。
方法:将15名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纳入研究,样本选择时间为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对所有患者均进行MRI检查,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检查结果,归纳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MRI表现和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结果:15名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检查结果均为弥漫大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单发患者共7例,多发患者共8例,检查出病灶共29个,主要分布在脑表面皮层区以及脑深部白质处,进行MRI平扫主要显示T1WI等、低信号,T2WI等、稍低或稍高信号,周围表现水肿不明显者共2个病灶,中度水肿者共17个病灶,表现重度水肿者共8个病灶,出现坏死者共2个病灶,对病灶进行增强扫描,显示强化微弱者1个,明显强化者28个。
结论:使用MRI方式对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进行检查的诊断效果较好,分析并掌握MRI检查表现及特征,对临床诊断及治疗的顺利开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MRI;表现;特征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一种非霍奇金淋巴瘤,主要表现为弥漫大B细胞型,在脑干、小脑、脊髓、软脑膜及大脑中较为多发,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1]。
由于其恶化程度较高,而实验室诊断的特异性较低,易出现误诊漏诊情况,不利于患者的治疗,因此临床多采用影像学检查方式对患者进行诊断[2]。
及时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进行诊断,对患者的及早康复具有重要意义[3]。
本次研究针对15名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统计并分析其MRI检查结果,总结并归纳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MRI表现和特征。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15名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纳入研究,样本选择时间为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患者年龄最小23岁,最大67岁,平均年龄(49.62±4.08)岁,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视物不清、头晕、反应迟钝、恶心呕吐、肢体无力等症状,均无其他系统性疾病,且具有完整临床研究资料。
中外医疗China&ForeignMedicalTreatment中外医疗China&ForeignMedicalTreatment2019NO.17
原发性脑淋巴瘤指发生脑实质内的淋巴瘤袁为一种极其罕见的颅内肿瘤袁根据相关文献统计袁有学者收集1029余份文献研究袁结果发现有超过90%的患者为高度恶性肿瘤袁其中最为多见的为B细胞淋巴瘤[1-3]遥目
前随着人口出生率的增加袁使得原发性脑淋巴瘤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袁相关研究显示与2001年相比袁2017年
脑原发淋巴瘤的发病率显著提高袁达到2倍以上[4]遥相关研究显示脑原发淋巴瘤发病后无特异性高的实验室指标进行检查袁由于该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袁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敏感性特异性差袁这就增加脑原发淋巴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困难[5]遥CT检查和MRI检查为目
前影像学检查的重要手段袁在诊断众多肿瘤疾病中具有较好价值袁为此该文方便收集2017年3月要2018年6月该院收治的29例脑原发淋巴瘤的患者袁分析CT检
DOI院10.16662/j.cnki.1674-0742.2019.17.196CT检查和MRI检查对判断和鉴别脑原发淋巴瘤的价值及区别
冯文秋袁訾学荣袁门明袁路俊英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医学影像科袁河北任丘062552
[摘要]目的探讨CT检查和MRI检查对判断和鉴别脑原发淋巴瘤的价值及区别遥方法方便收集2017年3月要2018年6月该院原发淋巴瘤的患者袁所有患者均通过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淋巴瘤遥分析29例脑原发淋巴瘤患者病理结果曰分析CT检查和MRI检查对于诊断脑原发淋巴瘤的诊断正确率遥结果29例脑原发淋巴瘤患者均在我院接受手术袁手术后通过病理及免疫组化袁具体为以下病理类型院29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21例为B细胞,8例为T细胞来源曰CT检查和MRI检查对于诊断脑原发淋巴瘤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3.1%尧89.66%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渊字2=0.219,P=
0.640冤遥结论CT检查和MRI检查对判断和鉴别脑原发淋巴瘤有较好的临床价值袁CT优势在于观察病灶形态及周围
CT联合MRI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中的诊断效能及影像学特点研究发表时间:2020-05-19T02:11:53.306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0年第2期作者:李鹏虞云杰王正磊[导读] 目的:探讨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应用CT联合MRI的临床价值以及影像学特点。
上海电力医院医学影像科 200050【摘要】目的:探讨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应用CT联合MRI的临床价值以及影像学特点。
方法:选择本院于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n=60)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分别采取CT与MRI两种影像学方法进行诊断,以手术病理作为金标准,探讨单一诊断与联合诊断的临床价值。
结果:CT与MRI检出率分别为88.33%、9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检出率为100.00%均高于CT与MR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CT及MRI单一诊断相比,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予以联合诊断方式可提高诊断检出率。
【关键词】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CT;MRI;临床价值;影像学特点尽管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在临床上的发病率不高,但具有较高的侵袭性,其中最为常见的病理类型为弥漫性大B细胞型淋巴瘤[1]。
但该病早期无明显症状且影像学特点不典型,具有较高误诊及漏诊率,因而提高早期诊断率对于临床治疗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鉴于此,本次研究对象选择本院于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
对所有患者分别采取CT与MRI诊断,以手术病理作为金标准,比较其临床诊断检出率。
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试验对象选自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总计60例。
纳入标准[2]:①均为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②排除伴有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且生存期低于1个月者;③排除既往肿瘤史以及任何部位淋巴瘤病史;④均知晓本次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颅内原发淋巴瘤MRI表现(附8例分析)李玮;杜滂;秦越;李强;熊晓双;朱佳;王玮【期刊名称】《医学影像学杂志》【年(卷),期】2010(020)009【摘要】目的:结合病理基础分析颅内原发淋巴瘤的MRI特点,复习文献,探讨MRI 新技术对颅内原发淋巴瘤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搜集我院2007年11月~2009年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原发淋巴瘤8例,回顾性分析其MRI特征.结果:8例中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6例,T细胞性2例.3例为单发病灶,5例多发.4例病变位于近中线深部脑组织,4例靠近脑表面.MRI平扫瘤体T1WI中等或稍低信号,T2WI及FLAIR中等或稍高信号.DWI多表现为高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中等度强化.结论:颅内原发淋巴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常规检查的基础上联合使用MRI新技术,可提高其术前诊断正确率.【总页数】4页(P1373-1376)【作者】李玮;杜滂;秦越;李强;熊晓双;朱佳;王玮【作者单位】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放射科,陕西,西安,710038;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放射科,陕西,西安,710038;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放射科,陕西,西安,710038;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放射科,陕西,西安,710038;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放射科,陕西,西安,710038;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放射科,陕西,西安,710038;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放射科,陕西,西安,71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1;R445.2【相关文献】1.颅内原发性淋巴瘤MRI及PET-CT表现 [J], 洪桂洵;Permala Harvind;初建平;杨智云2.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MRI表现 [J], 辛鸿婕;潘玉萍;张开华;吴春根3.原发性颅内B细胞淋巴瘤MRI表现及病理分析 [J], 谢峥;黄庆宁;周宽辉;韦炳能;钟庆英4.原发性颅内B细胞淋巴瘤MRI及1H-MRS表现 [J], 陈峰;李建军;刘涛;李岩;余宁5.颅内原发淋巴瘤的高场MRI表现 [J], 顾伟;吕传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CT 、M RI 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景治涛;崔启韬;李连翔;李龙;刘佳;王鑫;付锦龙【期刊名称】《陕西医学杂志》【年(卷),期】2016(045)006【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诊断和病理学特点。
方法:对35例病理诊断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多以颅内高压症状起病,并伴有共济失调症状;MRI 表现为等或稍长 T 1信号、等或稍长 T 2信号,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可形成“缺口征”、“握拳征”、“尖角征”等特征性表现;多表达 B细胞或 T 细胞标记物,肿瘤增殖抗原(Ki67)阳性率为30%~95%。
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临床表现无特殊,但影像学及免疫组化表现具有特征性。
需与脑转移瘤、胶质瘤、脑膜瘤及脑脓肿鉴别。
【总页数】3页(P690-692)【作者】景治涛;崔启韬;李连翔;李龙;刘佳;王鑫;付锦龙【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沈阳 110001;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沈阳 110001;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沈阳110001;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沈阳 110001;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沈阳 110001;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沈阳 110001;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沈阳 11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4【相关文献】1.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CT、MRI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J], 张建伟2.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 [J], 韩景泉;姜保东;伯志勇3.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CT/MRI表现 [J], 李若坤;林慧敏;严福华;强金伟;陈晓炎4.小儿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病理表现与CT、MRI对比研究 [J], 刘鸿明;赖灿5.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CT、MRI表现特点 [J], 刘圣源; 孙玉珍; 周颖; 张权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