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暴力及其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3
网络暴力对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使得信息传播变得更加便捷和快速。
然而,与此同时,网络暴力问题也逐渐凸显并对社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网络暴力可以定义为在网络平台上对他人进行恶意攻击、辱骂、威胁和诽谤等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个人的尊严和权益,还对整个社会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首先,网络暴力导致社会信任关系的破裂。
在网络暴力的困扰下,人们开始对他人持有怀疑和敌对的态度。
无论是在社交媒体上还是网络论坛中,人们往往会遭遇到匿名的网络欺凌和恶意攻击。
长期以往,这使得人们对网络上所见的信息和言论存有质疑,缺乏基于信任的互动与沟通。
社会的信任关系被削弱,人们更加孤立和疏离。
其次,网络暴力给个人造成了心理创伤和身心健康问题。
在面对网络暴力时,受害者往往会遭受到精神压力和焦虑,甚至导致抑郁和自杀等极端情况。
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加害者往往得以逃脱惩罚,受害者则面临着长期的心理困扰。
这些负面影响不仅对个人的身心健康产生消极影响,还对整个社会的心理健康状况构成威胁。
此外,网络暴力也对社会的公共空间和言论自由造成了冲击。
随着网络暴力的盛行,人们开始害怕发表自己的真实观点和见解,以免成为网络暴力的目标。
这种自我审查的现象严重制约了人们对社会问题的讨论和辩论,迫使人们保持沉默。
网络暴力力图通过恐吓和威胁来左右言论自由,使得社会公共空间失去了多样性和包容性。
最后,网络暴力也影响到了青少年群体的健康成长。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外界影响。
网络暴力给青少年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有可能导致自尊心的受损和自我负面评价的形成。
同时,网络暴力也会影响到青少年的学习和社交,使他们逐渐孤立和退缩。
这对于他们健康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伤害。
因此,网络暴力对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它破坏了社会的信任关系,给个人带来了心理创伤和身心健康问题,冲击了社会的公共空间和言论自由,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对网络暴力行为的监管和打击力度,提高人们对网络暴力的认识和意识,鼓励积极健康的网络互动和沟通。
网络暴力的危害与预防(议论文)网络暴力的危害与预防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主要渠道。
然而,与其带来的便利相伴而生的是网络暴力问题的加剧。
本文将就网络暴力的危害以及如何进行预防展开讨论。
网络暴力是指在网络空间中,个体或群体借助互联网发布攻击性言论、散布虚假信息、进行炒作等行为,对他人的人格、尊严和隐私进行侵犯,致使受害者遭受精神和心理上的伤害。
首先,网络暴力对个人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受害者可能面临着长时间的言辞羞辱、人身攻击,甚至威胁与恐吓,这些都会给他们造成心理创伤。
其次,网络暴力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网络空间中负面信息的传播和扩散,引发了社会舆论的波动,不仅会让人们产生恐慌感,还可能导致社会关系紧张、群体对立的局面,甚至升级成现实中的冲突事件。
为了有效预防网络暴力,首要的一步就是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对网络暴力行为进行明确定义,并通过加强监管和惩处力度,严厉打击网络暴力行为的发生。
同时,互联网平台也应该承担起责任,建立健全的内容审核和管理机制,对违规行为进行封禁和处罚,确保网络空间的规范和安全。
其次,在教育层面上,需要加强网络素养的培养,提高公众对网络暴力的认识和辨识能力。
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努力,通过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孩子们建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和积极的心理状态,增强他们抵御网络暴力的能力。
此外,社会各界也应共同合作,共同为预防网络暴力做出努力。
媒体可以通过加强对网络暴力事件的报道,引起公众的重视;社会组织可以组织相关活动,倡导网络文明;网络企业可以加强自律,自觉承担社会责任。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从根本上减少和预防网络暴力的发生。
综上所述,网络暴力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针对网络暴力问题,应该从法律、教育和社会各方面入手,加强预防和管理,最终实现网络空间的和谐与安全。
网络暴力对我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暴力问题日益严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作为一个普通的网民,我也深切感受到了网络暴力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心理健康受损、人际关系受影响以及社交环境变迁三个方面来探讨网络暴力对我的影响。
首先,网络暴力对我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在网络上,人们往往更加快速、直接地对他人进行攻击和谩骂,很少有人考虑到自己的言辞对别人造成的伤害。
当我成为网络暴力的受害者时,这些恶意言辞常常让我感到自卑、焦虑和沮丧。
每当看到那些针对我的攻击,我会感到一种无助和无助之感,对我的生活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曾经有一次,我因为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了一篇感想而遭到了网友的大量谩骂,这导致我几天都无法正常入睡,严重影响了我的心理健康。
其次,网络暴力还影响了我的人际关系。
在网络世界中,人们常常以匿名的身份进行网络暴力行为,毫不顾及对方的感受。
这使得网络暴力更加无形无迹,也更加容易给人带来伤害。
面对这种情况,我开始对他人保持警惕,对陌生人的交流都持有戒备态度。
我变得对人际关系更加谨慎,更加不敢轻易地相信别人。
虽然这样做可以降低受到伤害的风险,但也让我与他人之间的信任和亲近感大大减少。
最后,网络暴力还导致了我的社交环境的变迁。
在过去,我习惯于在网络上与朋友们分享生活的点滴,交流彼此的感受和心情。
然而,网络暴力的发生改变了我的行为习惯。
我开始回避那些可能引发争议和冲突的话题,同时也避免发表过多的个人观点。
我变得越来越沉默,不再积极地参与网络社交活动。
我开始怀疑自己的言论是否会引起对立和争斗,这导致我越来越害怕与他人展开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脱离了原本热闹活跃的网络社交圈子,与大家产生了距离感。
总结起来,网络暴力对我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
首先,它伤害了我的心理健康,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消极情绪。
其次,它破坏了我的人际关系,让我对他人保持警惕和戒备。
最后,它改变了我的社交环境,让我变得越来越不愿意参与网络交流。
浅析网络暴力的危害成因及对策网络暴力是一种具有侵害性质的行为,通过网络平台对特定个体或群体进行攻击、谩骂、恐吓、造谣等行为,严重影响了受害者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形象。
网络暴力的危害成因主要包括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网络匿名性的滥用、个人心理因素的作用等。
针对网络暴力的危害成因,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对策,如提高网络素质教育、加强网络监管、建立网络道德规范等,从而有效预防和遏制网络暴力现象的发生和蔓延。
一、网络暴力的危害成因1.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2.网络匿名性的滥用网络匿名性是网络暴力行为的助长因素之一。
在网络空间中,很多人借助网络匿名性,隐藏了自己的身份,肆意进行攻击和谩骂他人的行为。
他们觉得自己不需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可以迅速地在网络上发泄情绪。
正是因为这种匿名性,一些人才会肆无忌惮地进行网络暴力行为。
3.个人心理因素的作用个人心理因素在网络暴力行为中也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有的人因为自卑、失落等心理问题,在网络上通过攻击他人来寻找一种自我价值的满足;有的人则是因为情绪失控,一时冲动就会在网络上发布负面言论和攻击性言辞。
这些个人心理因素的作用,使得网络暴力行为更加泛滥。
二、对网络暴力的应对策略1.提高网络素质教育提高网络素质教育是防范网络暴力的根本之策。
通过加强网络道德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网民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增强网络自我保护意识,规范网络言行,杜绝网络暴力的发生。
2.加强网络监管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网络监管力度,防止一些虚假信息、攻击性言论在网络上肆意传播。
建立健全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对网络暴力行为予以严惩,切实维护网络空间的清朗环境。
3.建立网络道德规范建立网络道德规范是减少网络暴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道德规范的约束,社会舆论和网络空间将得到规范,恶意攻击行为将受到道德谴责,使得网络暴力行为减少甚至消失。
4.加强心理辅导和疏导针对那些由于心理问题而产生攻击性行为的个体,应该开展心理辅导和疏导工作。
浅谈网络暴力及其影响 摘要 在人类不断进步,人类文明不断繁荣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不可否认的是暴力行为是一直存在的。而自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众媒介普遍产生并普及以后,暴力文化应运而生,并且在不知不中渗透我们的生活,对人们的心理、认知及行为方式都产生了广泛且深刻的影响。网络暴力问题是近年来新生的一种网络现象,这不仅仅只单纯地是一种互联网催生的新事物,它还同时反映着社会的发展状态和人们的心理素质水平。对网络暴力问题的研究不仅可以正确了解网络现象,更能及时发现、预防和解决其带来的消极影响,同时引导人们更好、更优地利用网络。本文首先概括介绍了网络暴力的含义及其一些情况,同时列举一些网络暴力的案例,用以引导网络传播,净化网络信息,呼吁人人抵制网络暴力,从而使得网络、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 网络暴力 人肉搜索 危害 抵制网络暴力
正文 自网络暴力问题出现以来,屡屡发生的令人触目惊心的事件让人对它不可忽视。人们对它的研究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深入。但是,对于网络暴力的定义,至今还是非常模糊,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定论。现在普遍认为网络暴力是指借助互联网这一载体,对一定的人物、事物进行谩骂、抨击、侮辱、诽谤等进行攻击,并对当事人的隐私权、人身安全权及其正常生活造成威胁或某种不良影响的行为。 说到网络暴力案件便不得不提“人肉搜索第一案”了。北京一位女白领写下“死亡博客”后跳楼身亡,疑似婚外情的丈夫就成了千夫所指的对象,网友尽自己所能对其丈夫展开自己的批判。她生前留下的“死亡博客”引出中国第一次进入司法程序的“人肉搜索”案。2008年12月18日在北京市朝阳法院宣判,并由北京法院网进行了网络直播。最终,两家网站被判侵权,女白领的丈夫获赔精神抚慰金8000元。而由此事件后,法院则向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出建议,建议有关部门对“人肉搜索”等新生网络事物进行引导。“人肉搜索”是网络暴力表现得最为突出的一种方式。近些年来,网络上的一些暴力语言,暴力行动,暴力视频等不断地触犯着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这些都是一些网络暴民通过“人肉搜索”制造出来的。对于“人肉搜索”,人们普遍认为这种现象“很恐怖”,应该提高警惕,避免其扰乱社会正常秩序,败坏和谐社会的良好风气。但是真正坚决抵制网络暴力的人又是屈指可数的。在这次网络暴力事件中,网民在未了解事情真相的前提下,仅仅根据女白领的主观陈述就对其丈夫进行人肉搜索,不仅将受害人的个人隐私公布在互联网上,还对其进行漫骂和侮辱,甚至威胁其人身安全。这种行为便是赤裸裸的网络暴力,给当事人造成了严重的身心伤害。 又如前不久在网络上沸沸扬扬的“优衣库不雅视频事件”。2015年7月14号晚上,微博上热搜榜的前几名渐渐被“优衣库事件”占领,这是一起网络大肆传播的“不雅视频”事件,关键信息是在优衣库三里屯店试衣间里发生的男女发生关系的小视频。一夜之间,不仅在微博上,在其他的社交平台上也以一种铺天盖地之势席卷而来。很快,男女当事人的个人信息也被披露出来,网友在传播该视频的同时对视频中的一对男女进行言语的谩骂和人身攻击,男女录制视频的地点——优衣库北京三里屯店也遭到网友的调侃和攻击,甚至有人质疑此次不雅视频事件完全是优衣库单方面自导自演的营销。优衣库是比较知名的时尚品牌之一,采用年轻人喜爱的自助购物方式,衣服风格清新简约,价格亲民,清新淡雅的风格被中国青年女性所喜爱。而这次,它不幸成为网络暴力的漩涡中心,只是一个开始,如果我们不正视这个问题,那么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无人能够幸免。视频中那对在试衣间里自拍的青年男女,从视频流出后第一时间删除自己在所有社交网络上的个人信息,他们显然因这段视频的曝光受到了莫大的伤害。如果什么都没有发生,这段私密的视频可能会永远的躺在那两个人的手机里,但是现在人们对它的疯狂传播,使得他们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谈,成为千万人的娱乐消遣。 与以前的时代相比,现在网络的飞速发展在加强彼此的联系,信息流通更加迅猛。正是因为互联网以一种让人始料未及的速度发展,所以很多问题出现的时候,人们常常不能迅速反应过来,只是一味地看风使舵。有些人几乎是没思考就跟风转载,所以运营商做的只能是纯粹抑制(如微博撤销热搜),这样的大环境下的网络暴力似乎变的汹涌和棘手。TEDxNingbo“智造者”发布了演员袁姗姗主题为《在网络暴力中捍卫自己》的演讲视频,“马甲线女神”袁姗姗作为TEDxNingbo“智造者”的神秘嘉宾,登上全球最大演讲平台。在演讲中,袁姗姗与大家回顾了自己一路以来的成长历程,从一直被黑的“黑姑娘”,到全民热捧的“马甲线女神”,同时她还与公众一起探讨“网络暴力”的危害性。她说,网络的诞生不是为了制造困扰,而是让生活变得更美好。每个人都有责任善用语言,让“人言可敬”而不是“人言可畏”。数不胜数的网络暴力事件开始让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网络暴力的受害者,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袁姗姗”。但是,很多情况下,网络暴力的爆发除了一些低素质的暴民在作怪,还有所有人的默许,助长了网络暴力的嚣张气焰。正如袁姗姗在演讲中说的,她并没有做错什么,她只是演了一部演技不被观众肯定的电视剧,就被“滚出娱乐圈”这样的漫骂淹没,无奈的同时她选择勇敢面对,锻炼身体,发展自身兴趣爱好,最终收获了不一样的自己,被赞为“马甲线女神”。“作为过去也许将来还会遭遇网络暴力的过来人,我不希望再有人因为网络暴力而受到伤害,请善用人言,让人言可敬。”自2013年起,名为“袁姗姗滚出娱乐圈”的微博热门话题出现,并蝉联娱乐新闻及微博排行榜前几名。后来,她发起了“爱的骂骂”活动,网友们通过“骂”来帮助残疾的孩子重新站起来。有网友说,很多人能原谅吸毒、嫖娼的艺人,却无法正视善良、有爱心的袁姗姗,网络世界本不应该这样。面对网络暴力,除了默默忍受,助长其嚣张气焰,我们还可以像袁姗姗那样,勇敢的面对。杜绝网络暴力,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网络暴力的危害是不容小觑的。首先,破坏网络和谐,阻碍网络正常运行秩序它通过各种网络上的交流空间对某个事件或个人进行针对性的群体性的抨击甚至辱骂,使得网络和谐遭到破坏。也许大部分的网民的初衷是好的,但是由于网络的传播力量,如果这种未经查实的“通缉指令”一旦发出,就很难控制事情的发展趋势,比如虐猫事件,还有铜须门事件等,一连串的网络暴力事件,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网络暴力的恐怖之处。而参与网络暴力行为的网民中,有被误导的人,还不乏追求刺激、恶意诋毁他人的人,这就使得网络社会更加混乱。其次,网络暴力中的“人肉搜索”侵犯个人隐私权,影响他人正常生活。网民们仅凭网上的一张照片或留言等简单的个人信息就可以找到当事人的IP地址,上网痕迹等,也有通过网民之间的相互交流,得知其真实身份和家庭住址,更有甚者找上门威胁、骚扰。这一切已经远远超出了正义的底线,不仅给当事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同时也危及到了其家人朋友。这些令人发指的网络暴力行为置社会道德、法律于不顾,置人们的隐私权、人权于不顾,久而久之,必然会影响甚至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并诱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深究网络暴力呈鼎沸之势的原因,首先是与它存在于网络这个大环境的前提是分不开。由于互联网一定程度的匿名性以及自由性。在论坛上注册一个用户,不必留下真实的个人信息,就可以自由地发言。大多数人由此认为自己的行为不会受到惩罚。一系列的网络暴力事件,实则体现出一些人心理方面的不完善和在认知方面的不成熟,还有法律意识的淡薄。其次,人们倾向于在网络上展示良好形象,标榜道德卫士。如今的微博的实名制,更是让每个人都更注意维护自己的形象,因为在网上,标榜道德高尚要比坦白道德低下更容易使人感到满足。这本是有助提高全民道德水平的好趋势,却常常在网络的世界里迷失方向。网民往往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决定采取什么样的行为,当他认定一些人的行为与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不相符合的时候,就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采取一切方式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也就形成了所谓的“键盘侠”和“喷子”。 在当前信息化飞速发展的社会,微博、聊天工具、邮件迅速成为人们日常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也变得简单、快捷、高效,网络自身的强大力量使民意得以表达,正义得以伸张,它可以让罪恶暴露,也可以让亲人团聚。同时它也存在着未知的危险。法律缺位是滋生网络暴力的根源。网络暴力实际上是网友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互动,汇集大量参与人提供的信息,从而产生暴力结果的一种方式。这个过程显然离不开作为信息交流平台的网站。但是,网站是否会因此承担法律上的连带责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网络暴力离我们生活是如此之近,也许你随手转发的一条微博,不加思索的一个评论,就让你光荣地成为了实施网络暴力的一名“网络暴民”。现阶段各项关于互联网的法规制度并不完善。容易滋生一些主观、片面的看法,如果当这类观点像病毒一样传播的时候,这一过程也极易被利用,成为了泄愤和谋私的工具,对身处舆论中心的当事人都可能造成巨大的伤害。越来越多的网络暴力事件,不得不让人提高“网络暴力”警惕。面对来势汹汹的“网络暴力”,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光靠道德监督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期待着强有力的法律监管措施。
结论 网络暴力现象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研究领域也不断拓宽,不仅有大量的对于网络暴力现状的分析,还有很多针对其负面影响所总结出来的一系列监管策略。随着人们对这一现象越来越重视,相信情况一定会逐渐好转。另外,如果每一个网民都能意识到义务与责任的重要性,自觉遵守网络规范,做道德的网络人,就能建立起健康良好的网络秩序。清除信息暴力,除了要重视社会责任感,提倡媒体自律之外,还要加强法律管理。另外,这一现象也提醒我们要充分保障人们的表达权、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以此来消除网络暴力的根源。这还需要网络各媒体、政府部门、广大网民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