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药理学复习要点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言

药理学: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机制和规律的一门学科。包括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也是药学与医学之间的桥梁科学。

新药药理学研究包括:

1、临床前药理研究:为主要药效学,一般药理学,药动学和毒理学研究等。

2、临床药理研究:分为Ⅰ、Ⅱ、Ⅲ、Ⅳ期临床试验。

第二章: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与机体组织间的原发作用。

药物效应:是指药物原发作用所引起的机体器官原有功能的改变。

选择性低的药物,作用范围广,应用时针对性不强,不良反应较多。

药物作用的两重性:1、治疗作用 2、不良反应:

(1)副作用(2)毒性反应(3)变态反应(4)继发性反应(5)后遗效应(6)撤药反应(7)质反应(8)三致作用

受体:是存在于细胞膜、细胞质或细胞核上的大分子化合物,能与特异性配体结合产生效应。受体特性:具有饱和性、特异性、可逆性、高亲和力、结构专一性、立体选择性、区域分布性、亚细胞或分子特征、配体结合试验资料与药理活性的相关性、生物体存在内源性配体。受体类型:

1:体接受信息源的各类白质,分情况而言。

2:据受体的结构和信号转导的机制分类:(1)控离子通道型受体(2)蛋白偶联受体(3)激酶型受体(4)DNA转录调节型受体

药物作用机制:

1、非特异性药物作用(1)改变参透压等(2)改变PH (3)脂溶性

(4)络合作用(5)补充机体所缺乏的物质。

2、特异性药物作用

结构特异性药物通过与机体生物大分子功能基团结合而发挥作用。

激动剂:也称完全激动剂,有很大的亲和力和内在活性,能与受体结合并产生效应。

半数有效量:ED50

药物的强度或效价:是指产生相等效应时药物剂量的差别。

药物的效能:指药物所能产生的最大效应。

半数致死量:LD50

治疗指数:LD50 / ED50

第三章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药动学

药动学研究的是机体对药物的处置,即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过程的动态变化。

跨膜转运:被动转运、主动转运和膜动转运。

被动转运:1、简单扩散 2、滤过3、易化扩散

简单扩散:又称脂溶扩散,是指脂溶性药物可溶于脂质而通过细胞膜(相似相溶)。大多数药物的转运方式属于简单扩散。

弱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不易解离,在碱性环境中易解离;

弱碱性药物则相反,在酸性环境中大部分解离,在碱性环境中不易解离。

吸收:是指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首关效应:是指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首先进入肝门静脉系统,某些药物在通过肠黏膜及肝时,部分可被代谢灭活而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降低。也有一些药物可经首关效应被活化。

药物生物转化的意义在于使药理活性改变。

生物转化分两步进行,第一步为氧化、还原或水解,第二步为结合。

挥发性药物及气体可从呼吸道排出,非挥发性药物主要由肾排泄。

血药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称为消除半衰期。

生物利用度:是指经过肝首关消除过程后能被吸入体循环的药物相对量和速度,用F表示。 F=A / D × 100%

生物利用度还反映药物吸收速度对药效的影响。生物利用度是药物制剂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药物的制剂因素和人体的生物因素都可以影响生物利用度,从而影响临床疗效。

临床治疗常需连续给药以维持有效血药浓度。按计算约需5个t1/2达到稳态血药浓度。

第四章---------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耐受性:在连续用药过程中,有的药物的药效会逐渐减弱,需加大剂量才能显效,称耐受性。

抗药性:在化学治疗中,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称为抗药性,主要是由于病原体出现基因变异而产生。

药物依赖性:是指某些麻醉药品或精神药品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之兴奋或抑制,连续应用使机体产生依赖性。

传出神经分为两大类:

1、胆碱能神经(释放乙酰胆碱)

2、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

胆碱受体: M--胆碱受体 N---胆碱受体

肾上腺素受体:分为α肾上腺素受体β肾上腺素受体。

α1受体主要分布于血管平滑肌、瞳孔开大机、心及肝。

β1受体主要分布于心、肾小球旁细胞。

第六章胆碱受体激动药和作用于胆碱酯酶的药

1、M、N胆碱受体激动药

M样(毛果芸香碱)临床药物多,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N样(主要有尼古丁)无实用价值,仅具有毒理学上的意义。

药理作用:直接激动M胆碱受体,产生M样作用,对眼和腺体的选择性作用最明显。眼:缩瞳,降低眼内压,调节痉挛。腺体:使腺体分泌增加。

平滑肌:增加其收缩力和张力。

临床:青光眼。

抗胆碱酯酶药:新斯的明

临床:1、重症肌无力 2、腹气胀和尿潴留 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第七章胆碱受体阻断药

M胆碱受体阻断药(阿托品)

药理作用:阿托品竞争性阻断M受体,对M1,M2, M3受体都有作用。可依次出现腺体分泌减少、瞳孔散大和调节麻痹、胃肠道及膀胱平滑肌抑制、心率加快等作用,大剂量时还可出现中枢不良反应。

其中,对胃肠道平滑肌的解痉作用最为明显。

临床作用:1、解除平滑肌痉挛。

2、抑制腺体分泌。

3、验光配镜。

4、抗心律失常。

5、解救有机磷酸酯类中毒

第八章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1、儿茶酚胺

2、氨基上氢原子的取代

3、α碳原子的取代

4、β碳原子的取代

α受体激动药

β受体激动药

α,β受体激动药

α,β受体激动药肾上腺素

药理作用:肾上腺素激动α,β受体,主要作用部位为心脏、血管及平滑肌。

临床作用:1、心搏骤停

2、过敏性休克

3、变态反应性疾病

4、局部应用

第九章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β受体阻断药

药理作用:1、血管系统(1)心脏(2)血管和血压 2、支气管平滑肌 3、代谢临床应用: 1、心律失常

2、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3、高血压

4、充血性心力衰竭

不良反应:1、心血管反应

2、诱发或加剧支气管哮喘。

3、反跳现象

第十章局部麻醉药

作用与作用机制

机制:抑制Na+内流,阻止动作电位的产生和神经冲动传导,产生局麻作用。

常用局麻药: 1、利多卡因 2、普鲁卡因

第十八章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

解热镇痛抗炎药机制: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过程中的环氧化酶(COX),使PG合成减少。常用解热镇痛抗炎药: 阿司匹林

不良反应:1、胃肠道反应

2、凝血障碍

3、过敏反应

第十九章抗心律失常药

心律失常一般按心动频率分缓慢型和快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