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鹗全基因组序列图谱绘制完成
- 格式:pdf
- 大小:226.66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科技通讯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第591期2010年8月10日我国科学家发现人体内导致肝癌的易感基因区域由中科院贺福初院士领衔的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肝癌研究领域又有重大科学发现:在人类染色体的一个特殊位置发现了一个容易导致肝癌的易感基因区域。
相关研究成果8月2日在线发表在《自然—遗传学》杂志。
为找到并确认容易导致肝癌的遗传易感基因,课题组联合南京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复旦大学、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等10多家单位的100余位科研人员,在国内5个肝癌高发区收集了4500多名肝癌病例和对照个体,运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在全基因组范围内进行了系统的筛选和实验验证。
经过两年多潜心研究,他们在人体第1号染色体的一个特殊位置发现了一个由多个基因组成的区域,这个区域是容易导致肝癌的“罪魁祸首”。
这一重大发现不但有助于科学家们深入解析肝癌的发病机制,而且为肝癌的风险预测、早期预防和个体化治疗以及新型高效药物的筛选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生物靶标。
贺福初表示,该研究是国际上首次基于大规模人群和全基因组水平的肝癌易感基因的筛查研究,所使用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技术是目前全球科学界公认的行之有效的拉网式搜寻重大疾病易感基因的研究方法。
我国科学家成功绘制牡蛎全基因组序列图谱由中科院海洋所、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和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公司共同绘制完成的牡蛎全基因组序列图谱发布会7月31日在青岛举行。
这是世界上首张养殖贝类的全基因组序列图谱,标志着基于短序列的高杂合度基因组拼接和组装技术获得重大突破。
初步分析表明,牡蛎基因组由8亿个碱基对组成,大约包含2万个基因,基因组数据支持了海洋低等生物具有高度遗传多样性的结论。
随着牡蛎基因组数据的深入研究,将批量发掘生长、发育、生殖、抗逆性等性状相关的重要功能基因,对重要经济性状的解析、新品种的分子选育提供基因基础,为有效改变牡蛎的生活习性、使其能够更好地为人类所利用提供更广阔的技术思路。
基因组测序作出鸟类系谱图一项新的研究对45种鸟进行了基因组测序,揭开了这些“活恐龙”间的复杂关系网。
出炉了一张或许是迄今为止最全面的世界鸟类系谱图,揭示了一些令人惊讶的鸟类关系,也展示了鸟鸣声等特征的发展。
来自80多家机构超过200名的科学家花费四年时间对鸟类基因组测序,并使用了超级计算机进行推算,可谓尽心竭力。
美国杜克大学的神经生物学家Erich Jarvis称,从获得的基因组数据和使用的科学方法上来看,这一新系谱所展示的结果是最全面的。
其中的一项发现是,包括现在的夜莺、麻雀和啄木鸟等在内的主要陆鸟的祖先是当时的顶层掠食者。
在此之前的研究曾试图通过仅有的一些基因推演不同鸟类间的关系,但每项研究都得出了不同的结果。
“你实在是不知道该相信谁,”Jarvis说。
当今鸟类中有超过10,000个种类存在,从多彩的鸟类天堂新几内亚,到有标志性蓝足憨鲣鸟的美洲西海岸,鸟类可以说是种类最多、最迷人的生物。
鸟类家族的秘密:在这项新项目中,研究人员分析了48种鸟类(包括此前从未测序的45种)的基因组,这些种类能够代表鸟类中的所有主要分支,包括乌鸦、鸭子、隼、长尾鹦鹉、鹤、朱鹭啄木鸟和鹰。
现今约95%的鸟属于新鸟下纲类群,也与大部分被研究的鸟类情况相符。
新的鸟类系谱图还有发现表明新鸟下纲经历了“大爆炸”般的进化,许多新种类仅在恐龙灭绝(约六千六百万年前)后的几百万年内就悉数出现。
而此前的研究则认为其进化过程更加缓慢。
新鸟下纲最初分成两个类群,分别是鸽类和雀类。
最让人惊讶的一个发现是火烈鸟与鸽子关联紧密,远大于外观更相似的鹈鹕等其他鸟类。
另外一项重要发现是鸟类的鸣叫学习能力,即听闻和重现声音(也是人类说话的关键特征)能力的演化可能在几个类群间各不相同。
构建系谱:为了推演和构建鸟类系谱,研究人员使用了超级计算机来比较所有被研究鸟类的全基因组,耗费9台计算机300 CPU年的时间(CPU年是一台计算机独立完成任务的时间)。
高质量染色体水平基因组的特点
高质量染色体水平基因组的特点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1. **完整性**:高质量的染色体水平基因组意味着对一个物种的整个基因组进行了近乎完整的测序和组装,包括所有染色体的连续性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几乎没有大片段的缺失或冗余。
2. **分辨率**:能够区分并精确锚定每个基因及其调控元件在染色体上的具体位置,通常还包括着丝粒、端粒和其他复杂重复序列的准确识别与定位。
3. **结构信息**:揭示染色体的精细结构特征,如倒位、易位、插入、缺失等遗传变异以及同源区域间的排列关系。
4. **准确性**:测序错误率低,碱基对的确定具有高度可信度,能够准确反映物种真实的遗传信息。
5. **功能注释**:不仅包含基因序列数据,还包含了详细的基因功能注释信息,例如基因名称、编码蛋白质的功能域预测、非编码RNA的鉴定、转录起始位点及剪接位点的确认等。
6. **比较基因组学应用**:便于进行物种间的系统发生分析、基因家族演化研究以及物种特异性基因或功能区域的发现。
7. **遗传变异解析**:对于群体遗传学研究非常重要,可以用来分析种群内的遗传多样性、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拷贝数变异(CNVs)以及其他类型的遗传变异。
8. **生物学意义揭示**:有助于深入理解生物的进化历程、物种适应性、重要表型特征的遗传基础以及疾病相关基因的研究。
松江鲈鱼和朱鹮的高质量染色体水平基因组图谱构建工作就体现了这些特点,通过这些图谱可以更加详尽地探索这些物种的遗传机制、进化历史以及潜在的保护生物学问题。
1、佛山成为全国第一个开通地铁的地级市2、“十一五”期间,北京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6.5%左右,下降幅度居全国第一。
是全国唯一连续5年完成年度目标的省级地区。
3、“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有关资源环境的约束性指标最多。
4、“十二五”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了“绿色发展”的概念,并且独立成篇,展现了坚持科学发展的决心与信心(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量,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六大绿色发展支柱)。
首次提出“生态安全战略”。
5、湖北省咸宁市横沟桥镇的我国首座跨高铁特大桥——武咸城际铁路跨武广高铁特大桥两边各重达4500吨的连续箱梁6、世界三大矿山公司:淡水河谷集团、必和必拓集团以及力拓集团购买铁矿石。
7、“中国香蕉之乡”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8、2010年,上海证券市场股票交易额居全球第三,上海期货市场交易额居全球第二9、上海港口吞吐量连续6年居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跃居世界第一。
10、我国从2003年至2010年的8年中,GDP增速有6年在10%以上,“十一五”时期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1.2%。
11、我国牧区包括12个省(区)的264个牧区半牧区县,占全国国土面积的40%12、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于4月14日至16日在海南博鳌举行,主题为“包容性发展:共同议程与全新挑战”今年是博鳌亚洲论坛城里10周年。
12、中国海员工会是我国第一个全国性产业工会组织,1921年4月6日在香港成立。
今年是成立90周年13、2010年末,上海全市常住人口为2220.83万人。
14、“社会心态”首次写入“十二五”规划。
15、4月6日,第十五届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在西安隆重开幕,以“深化区域大合作,推进西部大发展”为主题。
16、云计算三大技术领域——智能终端、宽带网络和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处于核心位置。
17、目前,中国是澳大利亚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并成为澳大利亚第一大服务贸易出口市场。
CHUANGXINKEJI 2014.10资讯我国将编制新版《中国癌症地图集》我国启动运河图志编研工作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疾病。
我国地域广大,自然地理环境和居民生活习惯各有特点,各地区癌症分布情况存在差异,因此,需要针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
20世纪70年代,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首次绘制并出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恶性肿瘤地图集》。
30多年间,由于人口老龄化、环境和生活习惯的不断变化,我国癌症负担不断加剧,癌症发病、死亡的地区分布也随之变化,癌症高发区的分布却仍沿用20世纪70年代的结果,为防治策略制定增加了难度。
因此,有必要根据目前掌握的调查资料和监测数据,利用科技信息技术重新绘制癌症地图,分析癌症的空间分布特征,重新设定高发地区和重点防治区域,为病因学研究提供可靠信息,以提高癌症研究和防控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中国癌症地图集》编制”项目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实施,分为“中国癌症基础数据资源建设研究”、“中国癌症地图模型的建立”和“多源数据建模在估计不同维度癌症发病和死亡率中的应用”三个课题。
项目将通过整理分析全国肿瘤登记数据、三次全国死因调查数据和各相关年份的人口学资料,绘制、出版以县(区)为单位的新版《中国癌症地图集》,建立区域性癌症流行情况大型元数据库和共享数据库,从而明确我国主要癌症的地理分布情况,为多学科科研、癌症的早诊早治和政府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和参考信息,为我国制定中长期慢病防治规划提供重要资料,同时,通过为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 )提供我国的癌症信息成果,提高我国在这个领域的影响力。
我国运河是世界运河史上的里程碑,其年代之早、数量之多、规模及影响之大,在世界上堪称独一无二。
2014年6月,我国大运河成功获批列入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但从现有的研究成果看,还存在史料尚未系统、规范整理,重要河道湮没线路仍未确认,缺乏一部完整、权威的运河变迁图志等一系列问题,这直接影响到社会各界对运河历史和现实作用的科学认知,不利于运河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2023年2时政试题及答案(公考必备)1.2023年2月25日,以()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在四川成都成功举行。
A.碳中和生态安全B.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C.智慧共赢共创未来D.数字引领绿色发展答案:D2.2023年2月24日,第35届北京图书订货会拉开帷幕。
本届图书订货会以()为主题,集中展示图书40余万种,成为历届之最。
A.激发智慧活力,创新文化发展B.构建新时代文化空间,引领文化创新C.新征程坚定文化自信,高质量再创出版辉煌D.建设文化强国,推动全民健康答案:C3.2023年2月,我国首个“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在O正式揭牌,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同时启用。
A.青岛B.济南C.烟台D.威海答案:A4.2023年2月25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第四架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O在广东珠海首次飞行成功,标志着该机型全面进入适航取证试飞阶段。
A.“鹰狮”AG500MB.“鹰鹰”AG300MC.“鹰击”AG1OOMD.“鲸龙”AG600M答案:D5.2023年2月23日,由航天科技集团六院自主研制的80吨级可重复使用O火箭发动机,进行了首次额定工况200秒长程试车,取得圆满成功。
A.碳酸醉B.固体推进剂C.液氧甲烷D.氢氧推进剂答案:C6.2023年2月24日下午,“逐梦寰宇问苍穹一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年成就展”开幕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
成就展以()为主题。
Λ.回望飞天路、奋进新征程B.雄心卅年C.凝心聚力向未来D.复兴伟业中的航天人答案:A7.2023年2月24日,世界旅游联盟总部在O正式启用。
A.福建厦门B.江苏南京C.浙江杭州D.陕西西安答案:C8.2023年2月24日,中国足协宣布,塞尔维亚教练O将担任中国男足国家队主教练,率队备战2023年亚洲I杯、2026年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
A.马克•卡洛斯8.亚历山大•扬科维奇C.米哈伊尔•米舒斯京D.米哈伊尔•拉斯特洛夫斯基答案:B9.2023年2月23日,我国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O从青岛启运。
第四个鸟类基因组序列图谱绘制完成第四个鸟类基因组序列图谱绘制完成4月15日,西安交通大学和华大基因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朱鹮全基因组序列图谱绘制完成”。
这是世界上完成的第四个鸟类基因组测序项目和全基因组序列图谱,其对于挽救和保护朱鹮和注释生命现象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和战略意义。
朱鹮属于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是世界上最濒危的鸟类之一,在进化中拥有独特的地位,具有快速趋向灭绝的生命现象特征。
1960年朱鹮列入“国际保护鸟”的名单中。
目前,世界上仅有陕西洋县及其周边地区分布着近1000只朱鹮,但他们的自然繁殖能力还很低。
朱鹮基因组序列图谱的完成为保护珍稀鸟类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同时对寻找濒危物种相关的分子标记和对物种步入濒危期预警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朱鹮全基因组序列图谱绘制项目采用目前最先进全基因组鸟枪法测序(WGS)策略,使用自主研发的SOAPdenovo软件进行拼接组装,朱鹮基因组大小约为1.37Gb;拼接组装所获得的序列Contig N50的长度为22.2kb,Scaffold N50的长度超过5.09Mb。
朱鹮基因组图谱是进行朱鹮基因组研究的基础,通过测序及相关研究掌握朱鹮基因组信息并探索与生物进化相关的重要基因,重点搭建数据库及分析平台是后续朱鹮功能基因组与生态学研究的科学保障。
通过该研究可以从基因角度破解朱鹮繁殖能力低下、朱鹮幼鸟的高死亡率等问题,此外,还可以进行野生种群和培育种群基因筛选和遗传标记研究,从而实现朱鹮疾病预警和发掘健康培育新技术。
同时,该成果还可以为注释动物灭绝这一生命现象、动植物遗传资源保护和开展珍稀动植物司法鉴定奠定基础。
朱鹮基因组计划由西安交通大学和华大基因共同主持,协作组成员单位有:陕西汉中国家朱鹮保护局、阳明大学、中国鸟类学会、中国科学院、兰州大学等,以及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科学家。
鸟类基因组“⼤爆炸”——48种鸟类基因组全解析现代鸟类的祖先是如何逃过6600万年前⽩垩纪的那场⼤浩劫,摆脱了恐龙和当时地球上绝⼤多数⽣物灭绝的命运⽽存活下来?在⼀国际团队历经4年的努⼒下,⽣物演化史上这⼀重要的篇章得以重新还原。
国际合作破解48种鸟类基因组之谜众所周知,鸟类是⽩垩纪物种⼤灭绝事件中的幸存者,其后它们在短期内经历了⼀次超级物种⼤爆发。
然⽽,现代鸟类的演化历史和亲缘关系这⼀最基本的问题却是困扰了学界数世纪的未解之谜。
另外,鸟类快速演化形成了超过10,000个不同物种,产⽣这些鸟类⽣物多样性背后的分⼦机制也知之甚少。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来⾃华⼤基因和中国国家基因库的张国捷,美国杜克⼤学和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Erich D. Jarvis,丹麦⾃然历史博物馆的M. Thomas P. Gilbert领导的国际鸟类基因组联盟完成了48种鸟类物种的基因组测序、组装和全基因组⽐较分析。
这48种鸟包括乌鸦,鸭,隼,鹦鹉,企鹅,朱鹮,啄⽊鸟,鹰等,囊括了现代鸟类的主要分枝。
国际鸟类基因组研究联盟于今⽇(12⽉12⽇)在Science和其他杂志上以专刊形式集中公布了28篇⾸期研究成果。
这些成果中,其中有8篇刊登在Science鸟类专刊上,其余的20篇同步刊登在Genome Biology, GigaScience等其它杂志上。
全部⽂章都可以在上在线获得。
来⾃世界上20多个国家,80多家机构的200多名科学家参与了这⼀研究项⽬,包括华⼤基因,哥本哈根⼤学,杜克⼤学,德克萨斯⼤学奥斯汀分校,史密森尼博物院,中国科学院,路易斯安那州⽴⼤学等众多学校和机构。
“物种从何⽽来,如何演化,如何发展,是⽣物演化研究中最基础的问题。
基因组的应⽤使我们得以重现历史,回答这些最根本的科学问题。
”张国捷表⽰,“这是迄今为⽌对同⼀类群物种最⼤规模的基因组演化历程分析,也是我们利⽤⽐较基因组学揭⽰⽣物宏观演化历史的重要⼀步。
2024年陕西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考试试题(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说明】1.遵守考场纪律,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公正;2.请严格按照规定在试卷上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编号;3.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方可答题;4.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请将试题、答题纸和草稿纸放在桌上,待监考人员收取并清点完毕后方可离开考场。
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北京冬奥组委委托“双奥”遗产机构——北京奥促中心,发布了()。
A.《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资产再利用报告(赛后)》B.《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运用报告(赛后)》C.《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D.《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赛后)》【答案】:D2.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率先绘制完成()的全基因组完整图谱,实现了基因组图谱绘制技术首次在经济动物中的应用。
这是继去年人类基因组完成图公布以来,首个发表的脊椎动物基因组完成图。
A.鹌鹑B.家鸡C.家鸭D.家鹅【答案】:B3.2023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简称上海碳博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这是首个以碳中和为主题的博览会。
本届博览会以()为主题。
A.“碳中和与生态安全”1/ 20B.“中和科技碳索未来”C.变革与机遇——面向全球碳中和的产业重塑"D.“走向碳中和之路”【答案】:D4.世界历史上出现过许多著名的都城,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后人称作“世界四大古都”之一的城市是()。
A.埃及开罗B.中国北京C.希腊雅典D.意大利罗马【答案】:B5.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
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意义,统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把社会管理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社会管理的过程,就是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
一些地方积极探索建立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从源头上减少了因决策不当造成的社会矛盾。
朱鹮中文名称:朱鹮 外文名称:Crested Ibis 别称: 朱鹭,红鹤,鹮,日本风头鹮,朱脸鹮鹤二名法:Nipponia nippon 界: 动物界门: 脊索动物门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亚纲: 今鸟亚纲 目: 鹳形目(Ciconiiformes) 科: 鹮科(Threskiornithidae) 亚科: 鹮亚科 属: 朱鹮属 分布区域: 中国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城固县、汉台区等处) 物种命名:Temminck , 1835分布点,最后终于在1981年5月,在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发现7只野生朱鹮,从而宣告在中国重新发现朱鹮野生种群,这也是世界上仅存的一个朱鹮野生种群。
六十年代末前苏联境内朱鹮绝迹,七十到八十年代在朝鲜半岛消失。
这一时期日本政府为拯救濒危的朱鹮做了大量工作,但未能取得预期效果,遂于1981年初将野外残存的5只全部捕获进行人工饲养,最后一只也于2003年10月死亡。
因此朱鹮已成为中国特有物种。
生长繁殖朱鹮一般是一边孵卵育雏,一边扩大加固窝巢。
它5月产卵,每次产卵三四枚,雄、雌朱鹮轮流孵卵。
大约一个月左右,雏鸟破壳而出,仍由父母轮班照看,共同喂养。
朱鹮栖息于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带。
在附近的溪流、沼泽及稻田内涉水,漫步觅食小鱼、蟹、蛙、螺等水生动物,兼食昆虫。
在高大的树木上休息及夜宿。
留鸟,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范围游荡。
4-5月份开始筑巢,每年繁殖一窝,每窝产卵2-4枚,淡青色具褐色细斑。
由双亲孵化及育雏,雏鸟约在30天后破壳,经哺育约40天后离巢。
朱鹮现状我国考察队于秦岭地区发现朱鹮后,二十多年中,我国先后投资百万元人民币,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对朱鹮的保护和拯救,截止2000年底,野外朱鹮共营巢119处,产卵360枚,出壳268只,野外可见数量约100余只,建立了陕西朱鹮救护饲养中心,约占地2公顷,多来,共抢救病、伤、残朱鹮幼鸟29只,成活14只,人工繁殖朱鹮97只,为拯救这一濒危珍禽作出了突出贡献。
数据集朱鹮:从7到2000的重生翩翩起舞兮朱鹭来泠春塘栖绿树羽毛如剪色如染远飞欲下双翅敛《朱鹭诗》张籍(唐)朱鹮,又叫朱鹭,由于其颜值高(被誉为“东方宝石”),且长寿(被称为“吉祥之鸟”),是诗画、邮票、纪念币的常驻嘉宾。
曾经的失去由于环境等因素影响,朱鹮曾经达到濒临灭绝的境地:•1963年朱鹮首先在俄罗斯踪迹全无。
•1975年,朝鲜半岛最后一只朱鹮消失。
•2003年10月,随着最后一只朱鹮死亡,日本无奈宣布“日本朱鹮灭绝”。
•1981年,我国陕西省洋县秦岭南麓有7只野生朱鹮被发现(四只成鹮、三只幼鹮),这七只朱鹮成为全球拯救朱鹮的最后希望。
永久的珍惜经过30多年的抢救性保护,朱鹮由最初的7只,到现在的2000多只,美丽朱鹮终于从诗画走到公众的视野里。
为了更好的保护朱鹮,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多样性基因组学团队、国家基因库、西班牙庞培法布拉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等单位的科学家们联合全球多家博物馆机构共同揭示出了朱鹮群体历史演化特征,为濒危鸟类朱鹮的保育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该项研究成果于2019年1月11日在Current Biology上在线发表。
本次研究基于57份朱鹮历史样本及保育区现生朱鹮群体基因数据分析发现:•朱鹮的群体下降早在约一万年前就开始了,当时气温上升,适合朱鹮生存所在地域的气候对朱鹮群体生存的制约已经变得非常微弱,由此表明朱鹮可能在长久历史中受到人类活动影响。
•现代朱鹮群体失去了将近一半的历史群体遗传多样性,同时,现生群体由于长期的近交积攒了较高的有害突变积累,展现出明显的近交效应。
该研究不仅为朱鹮的遗传恢复工作提供了一个遗传信息背景,更是为其他濒危物种的保育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利用博物馆样品的遗传研究范例,展现了新的基因组测序技术下的生物保育工作和生态学研究的新蓝图。
上述研究产生的基因组数据存储在国家基因库生命大数据平台(CNGBdb),数据量:840.44 GB,项目编号:CNP0000084。
中国科技通讯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第569期 2009年12月30日中法合作生产中国大飞机发动机国产C919客机首次亮相。
12月21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与CFM国际公司分别签署两份文件,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将在C919大型客机上采用由CFM国际公司研发、在中国生产的LEAP-X1C发动机,这也将是C919选用的唯一国外启动动力装置。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计划于2014年实现C919飞机的首飞,于2016年适航取证,投入使用。
世界首台可再生空气混合动力发动机诞生12月21日,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和英国布鲁奈尔大学在玉林市展示了双方合作的最新成果——目前世界上第一台利用现有零部件技术实现可再生空气混合动力功能的发动机。
据介绍,该技术具有六大优势:一是可再生压缩空气能量。
二是具有优秀的节油效率。
针对城市公交车特殊的行驶工况,采用可再生空气混合动力实现可再生的起停功能,节油率可达6%以上。
三是低碳排放。
以每年每1000辆城市公交车安装该装置计算,每年可节省20万升柴油,这相当于每年能减少600吨二氧化碳的排放。
四是改善发动机性能。
利用回收的压缩空气,对发动机低速工况、急加速工况进行进气补偿。
五是降低维护成本。
六是成本具有优势。
北工大与IBM合作建设云计算实验平台北京工业大学与IBM公司12月14日宣布,合作建设云计算实验平台,面向学校、企业、政府以及开源社区提供高性能计算资源及服务。
该项目由北京市政府投资,是面向校内、校际及社会开放的公共计算平台,能够为学校教研、企业研发以及市政项目提供服务,共同推进远程系统试验系统的发展。
项目采用硬件设备虚拟化、软件版本标准化、系统管理自动化和服务流程一体化等手机,构建代替传统数据中心的以服务为中心的云计算运行平台。
我国第一架近地天体探测望远镜正式运行施密特型近地天体望远镜。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施密特型近地天体望远镜12月26日通过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