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心木》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花心木》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执教的课题是《桃花心木》,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模式、方法、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八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桃花心木》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组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的主题是“人生感悟”,意在启迪孩子们在人生道路上足迹更踏实,步伐更稳健。我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散文《桃花心木》写了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现在孩子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篇散文文质兼美、隽永耐读。借种树喻育人,道理深入浅出。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文章以作者眼中种树人种种奇怪的行为为线索,层层设疑,引起读者的好奇,引人入胜,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二、学情分析:

班级中绝大多数学生已经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的学习方法,具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者,学生在《白杨》、《落花生》等文章的学习中,曾经接触过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但是作者在文中是怎样借物喻人,又是如何把“树”和“人”联系起来的,对于一个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只有把学生身边的事和课文的内容联系起来,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本篇课文,抓住“种树——育树——悟道”这一脉络,让学生感知事实、感悟道理、发表见解。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依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按照新课程标准精神,我从三个维度设计学习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种树人的用心,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3.领悟“借物喻人”的表达手法,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迪,丰富和提升精神世界。

本课的育人的道理是文章的写作意图,因此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本课的另一个重点是,让学生在阅读中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独立思考、发表个人见解,这也是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容易认识到生活的磨难在人成长过程中的意义,难以深刻感悟到育人的道理,因此这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四、说模式: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提出“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力求培养学生自学、创新、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说方法:

本课的主要学习方法是: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感悟。这种学习方法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高年级要求学生自觉熟练地运用这一方法,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在本课学习中,这个方法对落实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又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所以这是学习本课最重要的学习方法。其基本手段就是抓住“联系”,把需要重点理解的语句的意思凸现出来,从而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形象,产生更加深切的感受。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具体做法如下:

1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3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其中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六、说设计: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开课伊始,我用知识树的形式,和学生一起回顾学过的知识,在此基础上,以“《桃花心木》又将给我们什么人生启迪呢?”导入新课。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且让学生大声的读出来,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明确本节课的学习方向。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这个环节中,课件出示自学指导一,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围绕桃花心木写了一件什么事?随后在交流文章主要内容的过程中,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四)、启迪发现,顺学而导:

教师小结上一环节的教学,并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内容。我是这样设计的:课件出示桃花心木的图片,相机提出问题:这么高大优美的桃花心木种树人是怎么培育出来的呢?请自由读3~11自然段,画出描写种树人种树的语句,并归纳出种树人与众不同的地方。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五)、深究解疑,感悟用心:

⑴发现了种树人这些奇怪的举动,产生了这样的疑问,那他这样浇水到底有没有道理呢?继续读书,边读边想边画,看看能不能自己找到答案?

⑵发表见解,感悟种树人的用心:

引导学生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从三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理解。

①联系种树人的话,从正面(这样浇水有什么好处?)来说。指导学生理解种树人浇水的不一定是在模仿老天爷的不确定。并进一步探究,种树人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树苗可以:自找水源、汲水生长、拼命扎根。随即板书。

②联系种树人的话,从反面(如果不这样浇水有什么坏处?)来说。

③联系最后两个自然段,从事实(后来,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苗长得怎么样呢?)来说。

⑶换位体验,感悟种树人的用心:

假如你是那棵百年大树,你想对种树人说句什么?假如你是那棵即将枯萎的小树苗,你又想对种树人说句什么?

⑷指导朗读,感悟种树人的用心:

假如你们是那位种树人,老师就是那位充满疑惑的作者,你想怎么对我说这一番道理呢?师生进入角色,教师引读──种树人,面对你奇怪的行为我满腹疑惑,你笑了,对我说:(指名读)──你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另指一生读)──全班齐读种树人的话。

(六)、借树寓人,感悟生活:

⑴过渡:到这儿,故事讲完了,作者林清玄仅仅是向我们讲述这个故事吗?他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课件出示14自然段相关内容)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