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配方施肥技术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458.72 KB
- 文档页数:5
油茶种植方法油茶色清味香,营养丰富,耐贮藏,是优质食用油;也可作为润滑油、防锈油用于工业。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油茶种植方法,一起来看看。
油茶种植方法1、土壤耕作土壤耕作是油茶增产的基本措施,它应该包括垦复、中耕、除草和水土保持等内容。
其作用在于:清除杂草、灌木,改良土壤,增强抗旱能力,改变林地环境,增加光能利用,减少病虫害,促进生长发育,提高油茶产量。
所以,对林相整齐、生长健壮的油茶林来说,加强耕作,可以做到“当年垦复、头年得利、两年增产、三年丰收”。
土壤管理能使油茶林增产的主要原因是调节了土壤水分、空气和温度,促进了土壤微生物活动和有机质分解,显著地改善了土壤的水肥条件。
经过垦复,土壤含水量提高了,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比未垦复的提高了1倍以上,土壤孔隙度提高了,从而促进了油茶地上地下部分的生长发育,油茶的根系发达了,新叶增加了、新梢增加了,花芽数增加了,产量提高了。
油茶林大面积增产,垦复是重要手段。
根据各地积累的经验,就是因地、因时、因树制宜进行垦复。
在地势平坦、坡度15以下可搞林粮间作或荒芜的成林可用全垦。
根据地形情况隔一定距离,沿水平环山作梯带,外高内低,外缘作土埂,内开竹节沟,达到保水、保肥、保土。
对于坡度15-30度和不搞间作的油茶林,用带垦或穴垦。
油茶垦复中耕,一般冬春进行,但深度应根据情况灵活掌握。
做到:冬春稍深,夏秋稍浅;荒山稍深、熟山稍浅;成林稍深、幼林稍浅;平地稍深、坡地稍浅;冠外稍深、冠内稍浅。
一般深挖20-25cm,浅锄10-15cm,三年一深挖,一年一浅锄。
但是,在生产实践中,深挖和浅锄应根据林地杂草和树势的情况灵活掌握,既要保证抚育管理及时,又要考虑节省用工投资,更要注意保持水土。
2、间作施肥油茶成林的间作、施肥,是促进油茶高产稳产的有效措施。
(1)间作间作就是在油茶林内因地、因时制宜间种适宜的作物。
油茶林地间作,以种代管,保证了油茶林经常性的抚育管理,是达到一地多用,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熟化土壤,提高肥力,增加收入,促进油茶生长发育的好办法。
油茶树施肥的最佳时间和方法
油茶树施肥的最佳时间是在春季和秋季,即在休眠期和生长期之间。
施肥的方法可以根据油茶树的需要和土壤环境来选择,常用的有覆盖施肥、点施肥、坑施肥和水肥结合等方式。
1.覆盖施肥:将肥料撒在油茶树树冠下,然后覆盖一层厚厚的草、叶、稻草等有机物,可以起到保温保湿、防草害等作用。
2.点施肥:将肥料挖一个小洞,将其倒入洞内再覆盖土壤,可以直接
供给油茶树所需的营养物质。
3.坑施肥:挖一个小坑,将肥料放入坑内,再用土壤覆盖,可以使肥
料更好地分散和释放。
4.水肥结合:将肥料溶解在水中,浇灌到油茶树的树根周围,既能够
供给营养物质,又可以保证土壤湿度。
总之,油茶树施肥需根据地区气候、土壤环境和油茶树的需求来选择
合适的肥料和施肥方法。
时,油茶嫁接苗培养容器中嫁接苗成活率与基质中稻壳含量之间的关系为负线性相关关系,也就是培养容器中油茶嫁接苗成活率会随着培养基质中油茶嫁接苗含量增加而降低。
基质中树皮含量为10%~50%时,油茶嫁接苗的成活率与基质中树皮含量呈生长曲线关系的,也就是在此范围内油茶嫁接苗的成活率会随着树皮含量增加而提升。
油茶嫁接苗培养基质中锯木屑含时,油茶嫁接苗成活率与锯木屑含量也是呈曲线生长关系的,但是其中会存在一个分界线,即锯木屑含量为43%。
锯木屑含量为43%时,油茶嫁接苗成活率最高,但锯木屑含量如果超过了43%,油茶培养容器中油茶嫁接苗的成活率会逐渐降低。
2.3 基质配方对油茶嫁接苗抽梢长度的影响
油茶嫁接苗培养基质中稻壳原20%~60%范围内,油茶嫁接苗的抽梢长度会随着稻壳占有比例的提升而增加。
树皮含量在10%~间内存在抽梢长度增长分界线,树皮含量为 (下转第X 1:稻壳/%;X 2:树皮/%;X 3:木屑/%;Y 1:成活率/%
两条虚线代表上限值与下限值,实线为中间分界线,下同。
图1 各基质成分含量对成活率的影响
x 1x 2x 3
图2 各基质成分含量对抽梢长的影响
2.4 基质配方对油茶嫁接苗根系生长影响
稻壳含量在20%~55%范围内,油茶嫁接苗的根系生长情况会随稻壳含量增加而提升,但超过了55%,根系生长趋势会有所降低。
树皮含量处于10%~40%范围内,根系生长情况会随着树皮含量增加而提升,但是如果树皮含量超过40%,根系生长情况也会有所降低。
油茶容。
油茶苗期生物量积累及营养分配规律研究唐健;李娜;欧阳洁英;曹继钊;覃其云【摘要】[Objective]The present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mechanism of biomass accumul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nutrients in Camellia oleifera at seedling growth stage. [ Method ]The growth indicators and biomass and nutrient contents of leaf, stem and root of 150 Camellia oleifera plants were determined at seedling growth stage. [Result]The results showed higher biomass in aboveground plant parts, amongst which leaves had the highest biomass accumulation. The seedlings were grouped into various grades according to their length, amongst these groups, the seedlings with height ranging from 14.00-15.90 cm were highest in number (38.67%) and their biomass occupied the highest percentage (34.19%). The root, stem, and leaves of plant were found to accumulate highest N content, followed by K and Ca contents, Cu and B were the lowest. The N and Mn contents showed highest accumulation in leaves, while P, K, Cu, Zn, Fe and B contents accumulated more in the roots. The variance analysis results indic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N, K, Mg, Cu, Mn and B contents in root, stem and leaves. [Conclusion]The leaf of Camellia oleifera had the highest biomass at seedling stage and the plant biomas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growth of seedling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uptake and accumulation of different nutrient elements in root, stem and leaves will help in understanding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Camellia oleifera in relationto particular element, and provide the reference on fertilization at seedling stage.%了解油茶苗期不同器官生物量积累及营养元素分布情况.对150株油茶苗期各种生长性状指标、生物量及营养元素含量进行测定.油茶苗期各单株生物量均以地上部分占绝对优势,其中叶片生物量积累最高;不同苗高分级苗木株数及其生物量近似于正态分布,其中14.00~15.90 cm苗高分级株数和生物量百分比最高,分别为38.67%和34.19%.在油茶根、茎、叶中均以N含量最高,其次是K和Ca,Cu 和B含量最低;N、Mn含量以叶片最高,P、K及Cu、Zn、Fe、B含量均以根部最高.差分析表明,N、K、Mg、Cu、Mn和B元素含量在根、茎、叶中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油茶苗期叶片生物量积累最高,单株生物量随幼苗生长而明显增加;不同器官对各营养元素吸收存在显著差异,该可为油茶苗期施肥提供参考.【期刊名称】《南方农业学报》【年(卷),期】2011(042)008【总页数】4页(P964-967)【关键词】油茶;苗期;生物量;营养分配【作者】唐健;李娜;欧阳洁英;曹继钊;覃其云【作者单位】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南宁530003;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南宁530003;广西国营派阳山林场,南宁532504;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南宁530003;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南宁53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4.4【研究意义】油茶(Camellia oleiferaAbel.)是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L.)植物,极具栽培价值,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
油茶新造林技术是指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在适宜区域进行油茶树的重新种植,以提高油茶产量和质量,促进油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油茶新造林技术一般包括选择适宜的种植地点、进行土壤改良、科学施肥、合理密度种植、精细管理等环节。
在进行油茶新造林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一、选址在进行油茶新造林之前,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块进行种植。
需要考虑气候、土壤、地形、水源等因素,确保地点适宜油茶的生长。
二、土壤改良油茶对土壤要求不严,但通常在土壤pH值为5.5-6.5之间,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地方生长最好。
在进行新造林前,需要对土壤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油茶的养分需要进行合理的施肥,以提高土壤质量。
三、良种选育选择优良的油茶树苗,是油茶新造林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优良的油茶树苗应该有生长势旺盛、无病虫害、幼苗根系发达等特点,这样才能保证油茶树的健康生长。
四、合理密度种植在进行油茶新造林时,需要根据地块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栽植密度。
栽植密度过大会导致光照不足、通风不良,影响树木生长,而密度过小则会浪费土地资源,影响产量。
五、科学管理油茶新造林后需要进行精细化管理,包括及时浇水、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在开展管理工作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做到因地制宜。
六、个人观点我认为油茶新造林技术在现代农业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提高油茶产量和品质,促进油茶产业的发展。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科学施肥、合理种植密度、精细管理等环节都至关重要。
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大对油茶新造林技术的推广和支持力度,以促进油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总结油茶新造林技术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选址、土壤改良、良种选育、合理密度种植、科学管理等环节都对油茶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只有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才能确保油茶新造林的顺利进行和取得理想效果。
希望在未来,油茶新造林技术能够得到更好地推广和应用,为我国油茶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油茶造林抚育方案背景油茶是一种具有丰富经济价值和生态功能的常绿乔木。
其叶片富含油脂,可以提取油茶油,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性能和营养价值。
油茶还能改善土壤、保护水源、防风固沙等生态功能,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经济林种之一。
随着人们对绿色食品和绿色环境的需求增加,油茶的种植与抚育成为了备受关注的话题。
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油茶造林抚育措施,提高油茶的种植效果和经济效益,同时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选址和土壤准备选择适宜的地理位置和土壤条件对油茶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油茶适合生长在海拔200-800米的地方,气候以温暖湿润为宜。
土壤方面,油茶喜欢酸性土壤,土壤PH值在4.5-5.5之间,富含有机质和疏松透气。
在选址确定后,需要进行土壤准备工作。
首先,将地表的杂草、木屑等清除干净,确保种植地的整洁。
然后,根据土壤测试结果,适当施用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以改善土壤肥力。
此外,还可以进行灌溉和排水工程的规划,确保油茶的生长环境良好。
种植材料选择与培育种植材料的选择对于油茶的成活率和生长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选用品种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来确定。
良好的种植材料应具备以下特点:健壮的树苗、均匀的冠幅、根系发达、无明显的病虫害。
种植材料的培育可以通过扦插、播种和移植等方式进行。
一般情况下,扦插是最常用的培育方法,可以选择具有较强萌芽力和快速生长的油茶枝条进行。
在扦插过程中,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以促进根系的生长发育。
油茶造林的抚育管理灌水管理油茶对水分需求较大,特别是在生长初期需要保持较高的土壤湿度。
因此,灌水是油茶造林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抚育管理措施。
在生长初期,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当油茶生长较好后,可适当减少浇水频次,但要保证树体有足够的水分供应。
施肥管理施肥是油茶抚育过程中的一项关键工作。
在根据土壤测试结果施用足够量的基础肥料之后,还需定期追施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
施肥的时间要视油茶的生长情况而定,通常在生长旺季进行,每年至少追施两次。
油茶种植油茶的种植技术要点油茶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环境保护意义的农林业作物。
正确的种植技术对于油茶的生长和产量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重点介绍油茶种植的技术要点,包括选地栽培、品种选择、繁殖方法、栽植方法、管理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等。
1.选地栽培:油茶适宜在海拔200-1500米的中、低山地、丘陵地、台地和平原地区种植。
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地块,避免沼泽地、高峰地及多年连作地。
2.品种选择:油茶品种分为油质型和脂质型两大类。
油质型油茶主要用于提取食用油,脂质型油茶则适宜制作茶油。
根据种植目的和地区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品种。
3.繁殖方法:油茶繁殖常用的方法有播种、扦插和嫁接。
播种是最常用的繁殖方法,播种时间通常在3-4月,播种前要将种子用25℃温水浸泡48小时。
扦插繁殖通常在5-6月进行,选择健壮的枝条进行扦插,插穗长度将树叶剪去3/4,插穗下切口后浸泡生根剂,插入苗床中保持湿润。
嫁接繁殖以半木质化枝条为接穗进行。
4.栽植方法:油茶栽植前要进行灌溉,并进行适当的墒情管理。
栽植季节通常选择在春季或秋季,挖掘合适大小的栽植坑,栽植苗木时要注意保持根系完整,避免损伤根部。
5.管理技术:油茶苗木栽植后要及时浇水,并保持苗圃干净,预防杂草生长。
施肥时,油茶需采用腐熟堆肥和化肥混合施用的方法,养分要均匀分布。
勤花勤修剪能够促进枝条分枝和更多的茶花开放。
疏花要及时,一般留7-8朵。
病虫害防治时要注意定期巡查,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6.病虫害防治:油茶常见的病虫害有茶梢蠹、茶叶斑病、红栎蔟茧蜂、茶叶蛾、杨小叶蜂等。
防治方法包括喷洒农药、清除虫蛀枝、定期修剪和增加有益昆虫数量等。
综上所述,油茶种植的技术要点包括选地栽培、品种选择、繁殖方法、栽植方法、管理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等。
通过合理的种植技术,能够提高油茶的生长速度和产量,保证油茶的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经济和环境效益。
油茶高产栽培技术油茶是一种特产植物,具有高经济价值和广泛的用途。
油茶叶可制成油茶油、茶籽油等产品,而油茶树本身也可以作为优良的观赏植物和园林绿化植物。
在河南、湖南、湖北、广西、四川等地都有着较为广泛的种植,而且在河南省安阳市、信阳市一带种植的油茶又以产量高、质量好而著称。
油茶的高产栽培技术是指在油茶种植过程中,应该如何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状况等因素,科学合理地进行油茶栽培,从而获得更高的产量和更好的品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主要从油茶种植的土壤要求、肥料施用、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几个方面介绍油茶的高产栽培技术。
一、土壤要求油茶对土壤要求不高,但喜欢深层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
中等肥力和砂质壤土为最佳。
受土壤影响,油茶根系向下发达,能深入土中1.5-2米,健壮的根系使其能抗旱性强。
油茶耐贫瘠,不抗盐碱。
在种植油茶前,应该对土壤进行检测,了解土壤的肥力状况和酸碱度,根据土壤检测的结果,科学配方施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的肥力。
二、肥料施用油茶喜温暖湿润气候,喜阳生,要在生长初期施肥。
施肥量宜适度,施肥过多,易造成枝叶繁茂,而对根系的伤害。
施肥时间一般在油茶换叶期、花芽分化期,毛果膨大期,控制肥料配比。
油茶应用有机肥,但有机肥施用量不宜过大,应适当配用磷、钾、微量元素类肥料。
应合理施用氮磷钾,注意肥料与水的用量,避免肥料残留。
三、水分管理油茶树是喜湿耐旱的树种,对土壤的湿度要求并不高,但是在生长期的不同阶段,对水分的需求也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油茶树在春季发芽生长阶段需要充足的水分,尤其是在花芽分化期和生长期更为重要。
在生长期的前期和中期,也要保持土壤的湿度,在干旱的地区可以通过灌溉来补充水分。
但是在果实成熟期和进入休眠期,需要减少水分的供应,以防止果实过多吸收水分,影响油茶的品质。
四、病虫害防治油茶树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袭,因此要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首先要做好田间管理,保持蓄水土壤适度湿润,以利于油茶树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