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针灸论文格式

  • 格式:docx
  • 大小:19.09 KB
  • 文档页数:1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针灸论文格式

【篇一:针灸论文】

我对针灸的认识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王远 1037302117

摘要:针灸作为非药物疗法,治病既可产生疗效,又可不引起毒副

反应,除操作不当性伤害外,一般不对机体造成损害,既可纠正异

常的功能状态,又不会干扰正常的生理机能。刺灸腧穴通过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而达到协调阴阳的作用,调节是针灸最基本的作用。

针灸的镇痛、增强免疫防卫和调整功能等作用,实际上均为针灸调

节作用的结果。调节作用具有整体性与双向性的规律。所谓整体性,意味着刺灸腧穴可在不同水平上同时对机体多个器官、系统正常或

异常功能产生影响,但对正常功能,其作用效应一般限于生理值范

围内。双向性则反映针灸对向相反方向偏离的功能可产生反向的调

节作用,即在刺灸相同腧穴,应用相同术式的条件下,对相反状态

的功能产生反向的作用。通过调节内环境,重建生理稳态,是针灸

与药物治疗疾病获效的共同途径,但是针灸对内环境的调节机制显

然有别于药物,尤其是化学合成药物。绝大多数药物对机体是非感

知性刺激,刺灸腧穴则是感知性的,它首先影响腧穴感受装置与外

周神经传入途径,刺灸信号同病理信号(包括痛信号)在中枢神经

系统各级水平(脊髓、脑干、丘脑、边缘系统和大脑皮坛)相会并

发生相互作用,经过整合作用过程,传出信号,影响中枢神经递质

系统,释放出多种神经递质或激素,调控内分泌与免疫系统功能,

再释放出多种分泌激素、免疫活性因子,对效应细胞、组织或器官,对内环境理化状态进行调节。诚然,内环境也可反馈性对针灸引起

的中枢递质神经元与内分泌、免疫系统功能活动的变化进行调控。

这样形成的调节环链,共同调节或维持机体的生理稳态。针刺与艾

灸的作用途径不尽完全相同,尽管迄今对十分复杂的中枢神系统对

针灸信号的整合过程了解尚不深,但是,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作用,无疑是针灸作用机制中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针灸中枢神经药物机理

1.加深对针灸调节作用的认识

经络气血失调是疾病产生的重要病理变化,经络气血偏盛可引起有

关脏腑、器官、循行部位的功能亢盛;而经络气血偏衰则可出现功

能减退性疾病。经络气血逆乱,可致昏厥;经络气血运行阻滞,引

起疼痛,不通则痛。针灸通过穴位的刺激,具有疏通经络、调理气

血的作用,这也是其独特的作用。如阳明经气偏盛引起的身热、口渴,可取阳明经内庭、曲池泻热止渴;阳明经气偏衰引起的身寒,

可取阳明经足三里、合谷温补之。再如足阳明胃经浊气上逆,引起

呕吐,足阳明胃经清气不升引起的腹泻、腹胀等症,均可取足阳明

胃经经穴足三里治之。以上均为通过疏理阳明经气,调理气血,而

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针灸止痛,更是通经络、疏闭阻的结果。

针灸治病属于中医外治法的范畴。相对于中、西药来说,具有方法

简便、价格低廉、安全可靠,起效快、疗效快、疗效持续时间长等

特点。临床实践表明,针灸对内、外、妇、儿等科3

00多种疾病的治疗有不同种度的效果,对其中100多种左右的病症

有较好或很好的疗效。其对机体的作用,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针灸的镇痛作用:针灸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对临床常见的头痛、颈椎病、肩周炎、落枕、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腿痛、关节炎、痛经

行等均有良好的止痛作用。

头痛:取百会、太阳、合谷。风袭经络者前额痛加印堂、上星、内庭;偏头痛加外关、足临泣;头顶痛加后溪、太冲、至阴;后头痛

加风池、昆仑。肝阳上亢加风池、行间。气血两虚加气海、足三里、脾俞、肾俞。颈椎病:取颈部阿是穴、天宗、肩髓、曲池、足三里。肩周炎:取肩髁、肩贞、臂膊、条口。户内侧痛加尺泽、阴陵泉;

肩外侧及肩胛痛加后溪、天宗、阳陵泉;肩前痛加合谷、曲池、足

三里。落枕:取颈部阿是穴、后溪。急性腰扭伤:取人中、后溪、

委中、腰部阿是穴。慢性腰腿痛:取肾俞、委中、阳陵泉、环跳、、悬钟、夹脊、风市、阳陵泉、犊鼻、昆仑。根据疼痛部位,每次选

3-5穴。痛经:取中极、次骨,地机、三阴交。实证加关元;虚证加肾俞、关元、足三里。

2.针灸对机体各系统功能具有调整作用:针灸对器官、组织、神经

功能及血液成分均且有调整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中风后偏瘫、面

神经麻痹、尿失禁、尿潴留、单纯必肥胖等。中风后偏瘫:取百会、风府、天窗。上肢瘫加肩骼、曲池、外关、合谷;下肢瘫加环跳、

阳陵泉、足三里、绝骨;口角歪斜加地仓、颊车。面神经麻痹:取

地仓、颊车、阳白、合谷。乳突部疼痛加翳风;鼻唇沟平坦加迎香;人中沟歪斜加承浆。尿失禁:取关元、中极、三阴交。肾阳不足加

肾俞、膀胱俞;肺脾气虚加气海、太渊、足三里。尿潴留:取委阳、

中极、三阴交。虚证加气海、关元、肾俞;实证加膀胱俞、阴陵泉。单纯性肥胖:实证取四门穴、丰隆、曲池、合谷、太冲,虚证取四

门穴、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脾俞、肾俞、合谷、太冲。再配

合局部取穴及随证配穴。

3.针灸的防御免疫作用:比如用于治疗感冒。感冒:取风池、列缺、合谷。风寒型加支正、风门;风热型加曲池、大椎。

2.开拓提高针灸疗效研究的思路

针灸作用效应受刺灸部位(腧穴)、刺灸量和机体功能状态等因素

综合的制约。但三者的相互关系,何者居于主导地位等尚有待探讨。所以,有必要从中枢核团功能与神经递质的层次,研究不同单穴或

穴组,不同针灸术式或不同刺灸时机对上述过程影响的规律。尤其

是要研究如何选用相关的特异性强的腧穴或有针对性选择有关脏器

功能峰期或谷期进行刺灸,以增强针灸调节功能的作用而提高疗效。

3.针灸调节功能的作用是有一定限度的

针灸治病的机理,主要在于协助机体依靠自身的组织结构与机能来

重建机体稳态。这就意味针灸对功能的调节作用必须依赖于有关组

织结构的完整与潜在的机能,同时也提示针灸调节作用是有限度的,如针刺麻醉中镇痛不全。

4.要客观地对针灸学术某些观点进行重新理解

袭用中药效能的知识以表述针灸作用、腧穴性能和针灸术式,显然

是值得商榷的。当代自然科学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揭示脑的

奥秘,所以神经科学是未来十年生物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有关学

者推断,在九十年代,神经科学孕育一场新的革命。面对“脑的十年”所构划的神经科学蓬勃发展的蓝图,针灸学科尤其是实验针灸学科

应有什么作为的问题,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主动地跟踪神经科

学研究的新成果,移植或嫁接神经活动基本过程研究中提出的新理论、新技术或

新方法,以进一步探讨针灸调节作用规律与机制、经络活动现象、

腧穴功能和经穴-内脏相关、针刺镇痛原理等,促进针灸学术继续

进步。

参考文献

1. 刘冠军,王富春,李影主编.中国当代名医针方针术集成.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2.王富春主编.实用针灸技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3. 邱茂良主编.内科针灸治疗学.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