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东部地区河湟民居“庄廓院”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单选题]1.下列关于馨庐公馆说法错(江南博哥)误的是()。
A.“西北王”马步芳的私邸,因许多建筑的墙面镶有玉石,故又称“玉石公馆”B.公馆由多个院落和不同形式的房舍以及花园组成,布置有序,结构严谨C.青海省最为完整的民居建筑,全国唯一选用青海地产玉石来装饰墙面的一座民居D.1986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区2007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D项,馨庐公馆1986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单选题]2.青海海北州()是“丝绸之路”的辅道,是青海省的“北大门”。
A.海晏县B.门源县C.祁连县D.刚察县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门源回族自治县位于中国青海省东北部,属海北藏族自治州管辖,在海北藏族自治州东部,东部和北部与甘肃省相邻。
门源回族自治县历史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这里就有古老的羌、戎等先民繁衍生息,从事以牧业、狩猎为主的生活。
门源县是“丝绸之路”的辅道,是青海省的“北大门”,是古老的黄河文明早期发祥地和传播地之一。
[单选题]3.下列关于虎台遗址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南凉王在西宁建都时的重要遗迹,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B.2013年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C.正方体覆斗式夯土建筑,是西宁历史上规模最大、高度最高的夯筑建筑物D.原台共九层,台下可陈兵10万,台上用于军事检阅,现仅存土丘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B项,虎台遗址在1957年被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单选题]4.“西宁”这一名称最早是在()提出来的。
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北宋政府收复了青唐,改鄯州为西宁州,隶属于陇右都护府。
明太祖洪武6年(1373年),改西宁州为西宁卫,即今西宁市。
从此,“西宁”这名称一直沿用到今天。
[单选题]5.公元376年,吐谷浑在青海建立的第一个政治中心在今()一带。
———作者:陌上尘 M o S h an g C he n 翻译:汤敏 Ta n g M i n青海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平均海拔在3 000米以上,这里长期居住着藏族、回族、蒙古族、土族、撒拉族等多个少数民族。
世界五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道教、基督教和天主教—在青海都有传播。
长期以来,多民族文化在历史变迁中演绎出独具特色的高原风土人情。
Qinghai Province, with an average elevation of over 3,000 meters, is situated in the northeastern part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known as the “Roof of the World.” This region has long been home to various ethnic groups, including the Tibetan, Hui, Mongolian, Tu, and Salar minorities. All five major religions in the world — Buddhism, Islam, Taoism, Christianity, and Catholicism — have a presence and influence in Qinghai.Over the course of history, the local multi-ethnicalcustoms and practices have evolved into a blendof unique plateau cultures. Ethnic Cultures in Qinghai ﹃世界屋脊﹄的风情—青海的民俗文化供图/视觉中国祭神Worshipping the Devine祭祀活动历来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青海的建筑结构特色孟瑶(台州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10土木3班)摘要:青海的建筑特色,主要由于各名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所决定的,其主要代表性建筑有,牧区住居——“帐房”、“包房”,青南民居——“碉房”、“碉院”农业区民居──“庄窠”藏传佛教寺院建筑,伊斯兰教建筑等。
关键词:青海;建筑特色1.引言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东西长约1200公里,南北宽800公里,面积为72万平方公里。
境内山脉高耸,地形多样,河流纵横,湖泊棋布。
巍巍昆仑山横贯中部,唐古拉山峙立于南,祁连山矗立于北,茫茫草原起伏绵延,柴达木盆地浩瀚无限。
长江、黄河之源头在青海,中国最大的内陆高原咸水湖也在青海,因此而得名“青海”。
青海是个多民族地区,其中包括汉、藏、土、回、撒拉、蒙古、哈萨克、等名族,但是汉、藏、回族的传统和文化艺术对她的文化艺术以及建筑特色影响最深,在各民族间又经过相互学习、吸收、融合、创造出了具有本地区特点的文化艺术。
这些文化艺术的成就,很重要的一部分体现在建筑之中。
那么下面我就一一介绍下就以青海各种具有名族特色的建筑。
2.各代表性建筑2.1 牧区住居——“帐房”青海有五分之四的土地是绿草丛生的广阔牧场,自古以来多以牧为生。
牧民们为适应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采取了一种容易搬迁、能避风雨、有一定保暖性能的住居形式——“帐房”。
“帐房”是藏族牧民一种古老的住居形式,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其质量、规模、形式和装饰都有新的改进。
帐房的平面多为方形,用木棍做支架,覆以用牦牛毛织成的毡毯。
中间开口,长约1米左右,宽20公分,用以采光和排气,四角及腰部用牛毛绳牵引固定在地上。
房内面积一般为12—20平方米不等,其下四周用草泥或土坯块、个别帐房用石块砌成高约50公分的矮墙,沿矮墙堆放青稞、酥油袋及牛粪燃料等。
帐房较矮,净高一般只有1米5至1米8左右,帐内最重要部分是灶,位于帐中稍后的地方藏族人民的习俗是在灶正后方供佛像。
帐房陈设简朴,地上铺羊皮或毛毡,以供坐卧。
青海历史文化简介
青海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属中国的西北部,面积163万平方公里。
地处中国、中亚、西亚、南亚四大文化板块的交汇处,是中国地理版图的“三大中心”之一。
青海省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自新石器时代起,青海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并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
从夏商周到唐宋,青海出现了许多社会政治制度和经济形态。
在这些历史时期里,青海形成了具有多元一体特征的历史文化格局,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奠定了基础。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青海先后形成了四个不同的经济文化区域。
即:
河湟地区
河湟地区是青海省历史上最早形成的经济文化区域之一,它是青海历史文化的发祥地和中心地带,也是青藏高原史前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
河湟地区的史前文明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一为新石器时代至夏代之前,以河湟地区先民创造的原始氏族公社为主体;二为夏代至元代,以河湟地区先民创造的部落联盟形式的奴隶制国家和奴隶制王朝为主体。
这两个时期对青海历史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 1 —1 —。
青海花儿唱青海滕晓天河湟两岸花儿红一座座山来一条条水,好不过,心里的花儿嘛最美;一辈辈传来一声声脆,河湟岸,连手们唱了个心醉。
好夏都美在个新八景高峡平湖者苍龙盘①,龙口里吐的是白练;治水的阿哥是英雄汉,跨龙身,堵龙头,苍龙哈牵在个云端。
七色的祥云嘛绕山尖,尕水库,像珍珠闪在个云端;又灌溉来者又发电,城里人,家家嘛喝的是山泉。
滨河春潮嘛罩绿烟,湟水岸,清水者蓝天的河边;彩桥儿弯在个清水面,模样儿俊,七彩虹落在了人间。
①夏都新八景是;高峡平湖、滨河春潮、两峡新貌、南北茂林、群楼入云、集市如锦、区镇新姿、新花绕梁。
千年的河滩嘛变了脸,多干散,一挂①嘛成了个公园;阿哥连尕妹尕手儿牵,笑声甜,尕脸儿笑成个牡丹。
两峡新貌者万人赞,峡斩断,汽车嘛火车的相连;过去的兰州是八马站,脚户哥,破络缇辫蒜②着哩。
开发铁铲把大小峡斩,高速路,北京城连在个眼前;风火轮儿脚底下转,一支烟,八马站就在个瞬间。
南北茂林嘛舞东风,山洼洼,①方言,全部。
②络缇,方言,旧时自制的皮鞋;辫蒜,方言,走路时一瘸一拐的样子。
清泉水浇活了青松;浓荫里修下的八卦亭,悄悄话,连手①们说了个开心。
南北山本是个秃光郎,草不长,飞沙嘛走石地荒凉;五谷嘛不成者羊难放,穷日月,老百姓过下的孽障。
群楼入云者换新装,西宁城,汽车嘛跑下的欢畅;端溜溜高楼嘛仰天望,半腰里,尕云彩飘了个美当。
旧西宁街道像羊肠,窄卡卡,雨天泥晴天灰尘嘛飞扬;大厦嘛高楼地没见过,①方言,恋人,情人。
哪有个城市的模样?集市如锦的好光景,西宁城,市场们修下的攒劲;一个市场嘛一座城,人流涌,大西宁变成了都城。
天南地北的货全有,看不够,出来嘛进去地采购;购物休闲者加娱乐,会享受,小康的生活在前头。
区镇新姿者世罕见,新区镇,活像是耀人的牡丹;崭新的厂房像棋盘,展新姿,登天者上了个云端。
天下的牡丹者千千万,比不上,高原的新区镇好看;如今的卫星城片连片,看不完,桑塔纳要跑给三天。
新花绕梁者美如画,好花儿,不唱时由不得个家;新时期高原满鲜花,红艳艳,好花儿四海里开下。
地域文化——青海生态文化试题库一、单选题(20道)1、青海省土地资源总量位居全国(D),全省共有土地面积72.1654万平方公里。
A.第一位B.第二位C.第三位D.第四位2、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被誉为(A)。
A.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B.第三极C.世界物种大熔炉D.高原大陆3、畜牧生产方式是藏族以及蒙古族对于其居住的高寒、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一种适应方式,他们根据四季变化和生态特征,在不同的牧场之间进行(C)。
A.分散放牧B.围栏放牧C.迁移放牧D.固定放牧4、(B)是土族先民礼赞山川神祗的恩惠,歌颂先民的业绩,祝福乡土人民五谷丰登、牛羊肥壮的活动。
A.划旱船B.轮子秋C.扭秧歌D.唱山歌5、人类进入熟食时代,为解决燃料供应不足的难题,作为牧业民族的藏族、蒙古族都会采集(C)作为燃料,因为它具有热量高、污染小且燃烧时间长的优点。
A.柴B.煤C.牛马粪便D.天然气6、(B)能够御寒、防沙,采用最便宜的地方材料和最简便的施工方法,在河湟地区的民居建筑中得到普遍的采用与发展。
A.毡房B.庄廓C.四合院D.吊脚楼7、藏族先民往往通过神话和史诗等形式对宇宙的生成万物的起源和演化以及人类的来源做出极为生动的猜测和描述,(A)就充分反应了这一点。
A.斯巴宰牛歌B.三块金钱的故事C.幸木斯里D.受伤的小燕子的故事8、(C)是民间叙事体长诗中一种规模宏大的古老作品,它用诗的语言记叙各民族有关天地形成、人类起源、自然万物起源、民族来源的历史和传说。
A.神话B.民歌C.史诗D.童话9、土族的(A)习俗来源于图腾崇拜。
A.尚白B.尚黑C.尚红D.尚黄10、藏传佛教生态文化是藏族生态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其核心是(B),认为自然界的一切动植物等物种同人一样具有自己的生命价值和生存权利。
A.因缘观B.生命平等观C.生态平衡观D.物竞天择观11、(A)来源于原始时期的崇拜,是人们对神圣、不洁、危险的事物所持态度而形成的某种禁制,从而为自身的功利目的而从心理上、言行上采取的自卫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9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739X(2024)02-0139-04 收稿日期 2023-05-07摘 要 该文选取青海湟源丹噶尔古城为研究对象,从历史文脉,选址布局,街巷肌理和建筑形制等对丹噶尔古城空间形态特征进行全面分析,浅析自然环境、宗教文化、军事战争、商业贸易、人口迁移等相关因素与物质空间演变的内在关系,以期能对丹噶尔古城空间特色的保护与规划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丹噶尔古城 古城形态 形态演变Abstract In the article we select the ancient city of Dunker in Huangyuan, Qinghai as the object of research, and comprehensively analyze the ancient city of Dunker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historical lineage, site layout, street texture and architectural form, we also discuss the inner relationship between religious culture, military war, commercial trade, population migration and other related factors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material space, in order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protection and planning of the ancient city of Dunker spatial characteristics.Keywords The ancient city of Dunker, Ancient city morphology, Morphological evolution青海湟源丹噶尔古城空间形态特征及演变动因Form Evolution of the Dunker Ancient City in the Qinghai Huangyuan郝占鹏 | Hao Zhanpeng代 伦 | Dai Lun辛武唐 | Xin Wutang姜 垒 | Jiang Lei青海湟源县属高原大陆性气候,两季性气候特征明显,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气温日差较大,年差较小,结冻期长,无霜期短。
青海最值得一游的藏式民居有哪些特色青海,这片神秘而美丽的土地,不仅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还有着独特的人文风情。
其中,藏式民居更是青海文化的瑰宝,展现了藏族人民的智慧和生活方式。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青海,探寻那些最值得一游的藏式民居,感受它们的独特魅力和特色。
一、建筑风格青海的藏式民居在建筑风格上独具一格,融合了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
其外观通常以厚实的石墙和木质结构为主,房屋多为平顶,这不仅有利于抵御高原寒冷的气候,还便于晾晒农作物。
石墙的堆砌整齐而坚固,给人一种稳重厚实的感觉。
房屋的门窗装饰精美,常常雕刻着各种富有宗教寓意的图案,如八宝图案、六字真言等。
这些雕刻不仅美观,更承载着藏族人民的信仰和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二、布局结构藏式民居的布局结构合理而实用。
一般来说,分为上下两层,下层用于圈养牲畜和储存杂物,上层则是居住空间。
进入屋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敞的客厅,这里是家庭聚会和接待客人的重要场所。
客厅的墙壁上挂着精美的唐卡,展示着藏族的艺术文化。
卧室通常布置得温馨舒适,床铺多为木质,铺上厚实的被褥。
厨房则配备有传统的炉灶,用于烹饪美味的藏族美食。
三、装饰特色在装饰方面,藏式民居更是充满了浓厚的民族风情。
地面多铺设着手工编织的藏毯,色彩鲜艳,图案精美。
墙壁上挂着各种藏族传统的装饰品,如牦牛头骨、铜制的法器等,这些物品不仅具有装饰作用,还蕴含着特殊的文化意义。
房梁和屋顶上也常常悬挂着五彩的经幡,微风吹过,经幡飘动,仿佛在向神灵传递着人们的祝福和祈愿。
四、色彩运用藏式民居在色彩运用上大胆而鲜明。
房屋的外墙多以白色为主,象征着纯洁和神圣。
门窗则采用鲜艳的色彩,如红色、蓝色、黄色等,形成强烈的对比,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
室内的装饰色彩同样丰富,红色的地毯、蓝色的窗帘、黄色的靠垫,相互搭配,营造出温馨而热烈的氛围。
五、文化内涵青海的藏式民居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藏族文化的载体。
它体现了藏族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对宗教的信仰以及对家庭的重视。
青海最值得一游的藏式民居有哪些青海,这片神秘而美丽的土地,承载着深厚的藏族文化。
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分布着众多独具特色的藏式民居,它们不仅是藏族人民生活的场所,更是藏族文化的生动体现。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玉树地区的藏式碉房。
这些碉房通常建在地势较高的地方,以石头和土坯为主要建筑材料。
外观厚实坚固,犹如一座座小型堡垒。
碉房的墙壁厚实,可以抵御严寒和风沙,内部布局合理,通常分为上下两层。
下层用于饲养牲畜和存放杂物,上层则是人们生活的空间。
走进碉房,你会被其精美的装饰所吸引。
墙壁上绘制着色彩鲜艳的壁画,描绘着宗教故事和藏族人民的生活场景。
天花板上悬挂着华丽的经幡,给整个房间增添了一份神秘的氛围。
在果洛地区,有一种叫做“帐房”的藏式民居。
这种民居形式相对较为灵活,适应了牧民们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
帐房一般由牛毛或羊毛织成,呈圆锥形。
搭建和拆卸都非常方便,便于牧民们在不同的季节迁移。
帐房内部虽然空间不大,但布置得温馨舒适。
地上铺着厚厚的毛毯,周围摆放着简单的家具和生活用品。
在帐房外,常常可以看到飘扬的经幡和悠闲吃草的牛羊,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
还有黄南地区的“四合院式藏居”。
这种民居以四合院的形式布局,中间是一个宽敞的庭院。
房屋多为木质结构,屋顶采用平顶设计,便于晾晒农作物。
四合院的四周房屋分别有不同的用途,有的作为卧室,有的作为厨房,有的作为仓库。
庭院中种满了鲜花和蔬菜,给整个院落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走进这样的民居,你能感受到藏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的重视。
在海南州,有一种独特的“土掌房”。
这种房子以土坯砌墙,屋顶是平的,用夯土打实。
土掌房的建筑风格充分考虑了当地的气候和地理条件,具有良好的保温和隔热性能。
从远处看,土掌房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坡上,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在海北州,“板屋式藏居”也颇具特色。
这些房屋以木板为主要材料,建筑风格简洁大方。
房屋的窗户通常较大,采光良好,室内明亮而温暖。
除了以上这些,青海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藏式民居,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文化内涵。
浅谈青海东部地区河湟民居“庄廓院”
谈到民居中国的民居种类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北京的四合院、
蒙古族的蒙古包、陕西、河南的窑洞、福建的土楼等等。而其中我
发现青海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是传统的青海东部地区河湟民居“庄廓
院”。是撒拉族、土族、保安族民居,是撒拉族、土族、保安族人
民根据当地的自然气候和自然经济条件,在比较原始状况下发展起
来的一种传统民居形式,有着很强的地方特色和鲜明的历史特征。
撒拉族、土族、保安族住居因地处偏远的青藏高原地区,形成了与
内地迥然不同的建筑风格。
关键词:青海民居、庄廓院、生土民居;
中国疆域辽阔,历史悠远,各地自然和人文环境不尽相同,因
而中国民居的多样性在世界建筑史也较为鲜见。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和幅员广大的国家,在几千
年的历史文化进程中积累了丰富多彩的民居建筑的经验,在漫长的
农业社会中,生产力的水平比较落后,人们为了获得比较理想的栖
息环境,以朴素的生态观,顺应自然和以最简便的手法创造了宜人
的居住环境。中国民居的结合自然、结合气候、因地制宜、丰富的
心理效应和超凡的审美意境。 中国各地的居住建筑是最基本的建
筑类型,出现最早,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由于中国各地区的自然
环境和人文情况不同,各地民居也显现出多样化的面貌。
民居建筑没有像官方建筑都有一套程序化的规章制度和做法,
它可以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自己的经济水平和建筑材料特点,因
地因材来建造房子。它可以自由发挥劳动人民的最大智慧,按照自
己的需要和建筑的内在规律来进行建造。因此,在民居中可以充分
反映出,功能是实际的、合理的,设计是灵活的,材料构造是经济
的,外观形式是朴实的等建筑中最具有本质的东西。特别是广大的
民居建造者和使用者是同一的,自己设计、自己建造、自己使用,
因而民居的实践更富有人民性、经济性和现实性,也最能反映本民
族的特征和本地的地方特色。
在青海河湟地区农村家家户户几乎都居住在庄廓院内,所谓庄
廓院实际上是有着高大土筑围墙、厚实大门的四合院。庄廓一词为
青海土话,庄者村庄,俗称庄子;廓即郭,字义为城墙外围之防护
墙。内城外郭,合称城郭。庄廓一词从村庄廓墙演绎而来。
青海庄廓院看似简单土气,却有着它深远的历史和很好的实用
性。由于青海地处边远,气候高寒,长期的战乱、严酷的环境和就
地取材的本能造就了它独有的风格。唐宋以来,青海战火连绵,烽
烟不息,兵燹匪患长期困扰百姓。明代伊始,建城堡、设驿站、屯
兵移民为国策。所以县有城池,村有堡子,户有庄廓,都是防御性
很强的生活居所。
一座完整的庄廓院就是一座微型城堡。高约5米的土筑厚墙,
不可随意逾越。严密厚实的大门拴以粗门闩,便有三五莽汉也奈何
不得,紧急关头上了房顶,便可居高临下,抵御墙外之侵。庄廓院
的屋顶都是平顶,上房御敌,行走如平地,俗话说 “青海山上不
长草,房上可赛跑”,不假。
典型的庄廓院坐北向南,面积1亩左右,平面呈正方形或长方
形,板筑围墙厚约0.8米,高5米以上,南墙正中辟门,院内四面
靠墙建房,形成四合院,以南北中轴线左右对称,中间留出庭院,
可种植花木。受中国传统文化和风水学的影响,庄廓院内各方位的
房子按吉方、凶方有固定的用途。北方为吉方,北房即为正房,亦
称上房,面阔五间或三间,单坡平顶,前出廊,土木结构。明间安
四扇格子门,次间、稍间各安花格支摘窗,窗下砌砖雕槛墙。北房
在建造时台基略高于其他房基。用料、装饰及规格格外讲究;前檐
木雕装修十分精美,内容有寿山福海、牡丹富贵、暗八仙等,支摘
窗也有多种图案,如八卦套、步步锦、方胜扣等,很有特点。进了
正房门,明间靠墙摆条几、八仙桌,两边为官帽椅、墙上挂古训字
画,条几上置古瓶、镜架和铜制供器,显得古香古色,颇有耕读传
家遗风。左次间用木隔断(俗称板壁)另辟一室,供佛像和祖先神位
及家谱。右侧稍间,用花罩或碧纱厨隔断辟为寝室,做满间炕,炕
侧靠后墙置炕柜和门箱,放置衣物被褥,炕上铺毛毡及毛毯。炕中
间摆炕桌、炕头置火盆。北房是家中长者和客人用房。
东房是子媳的住房,以求家中后嗣繁续,家道昌盛。东房也阔
五间,其建筑装饰与规格逊于北房,一般前檐不做木雕,支摘窗也
是简单的“一马三箭”。
南方为吉方,南房正中一间取大门,青海习俗称大门为财门,
安大门有祭门庆贺的仪式,以期招财进宝,兴旺发达之意,是一种
美好的愿望。东北角房一般作为驴马圈,西南角房则为厕所,俗称
茅坑。所谓用阴湿压毒火,且厕所门不能对正房,也是一种讲究。
西房为住房或仓廪。大门两侧的南房为杂物农具储藏室。中间
庭院,俗称院心,以中轴线做铺砖甬路,两侧辟成砖砌小花园,种
植牡丹、丁香、箭竹等,以寓富贵丁旺。其实际目的是绿化,左侧
花园内用砖砌一精巧燎炉,称中宫。逢年过节,早晨焚香,以敬神
灵。
青海庄廓院大门前一般有水渠环抱而流,取象“风水”中的“金
带环抱”,东侧亦有流水,取象“青龙蜿蜒”,西侧有道路,取象“白
虎驯服”。庄廓周围溪流潺潺,绿树葱茏,麦田随风起波浪,整体
环境十分幽静。也有的庄廓周围辟为果园,更是花园一般,春季桃
梨花丛中见屋檐,秋季累累果实掩门户,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图。
可以说庄廓院是青海地区特有的生土民居。它利用当地的土、
木、石等自然建筑材料以最合理的构造形式既适应了当地气候条
件、经济水平又具有民族特点和高原特色,因而庄廓院成为当地各
民族普遍采用的民居形式。
如今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当地政府在推动河湟地区城市
群规划设计过程中,坚持把河湟文化作为东部城市群建设的重要文
化内涵进行充分挖掘和积极运用,继承并创新“河湟建筑”风格,
体现独具特色的河湟建筑体系,为今后的河湟民居的保护与发展做
出了重要贡献。在未来河湟地区的民居庄廓院会更具活力,为此作
为一名建筑教育者倍感欣慰。
参考文献:1河湟古建筑艺术【河湟民族文化丛书】青海人民出
版社 张君奇 著
2 《西北民居》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王军 著
刘怀义,男,1980年11月出生,山东郓城人,毕业于河南大学
建筑学,获得工学学士学位,2005.7-2008.10在核工业工程技术研
究设计院担任助理工程师;2008.10-2010.8在北京市工业设计研究
院担任助理工程师;2010.9-今在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担任教师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