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三首》练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1
3 古诗词三首第一课时一、看拼音写词语。
dé xíng xǐ quèchán míng dào zi()()()()二、解释加点字。
1.日暮客.愁.新2.江清月.近.人.3.黑云翻.墨.未遮山4.望湖楼下水.如.天.5.明月别.枝惊鹊6.路转溪桥忽见.三、下列对《宿建德江》一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B.第一句点题,也为下面写景抒情做了准备;第二句“日暮”是“客愁新”的原因。
C.最后两句,因为“野旷”所以天低于树,因为“江清”所以月能近人,天和树、人和月的关系,写得恰当逼真。
D.此诗前两句借景抒情,后两句为触景抒情。
参考答案第一课时一、德行喜鹊蝉鸣稻子二、1.作者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2.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3.指黑云笼罩,翻滚如墨4.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连成一片5.离开6.同“现”三、D3 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一、翻译诗句。
1.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二、读句子,根据提示完成练习。
明月别枝惊鹊,。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词题是。
2.把词中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3.词中的“见”读,它的意思与“”相同。
4.词中描写的景物有、、、、、、、。
参考答案第二课时一、1.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白花花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
2.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3. 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二、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清风半夜鸣蝉3.xiàn现4.月鹊蝉蛙星雨店桥。
六年级上册3课《古诗词三首》练习及答
案
第二课时
一、翻译诗句。
1.The black clouds roll like ink。
not covering the mountains。
and the white raindrops jump into the XXX.
2.In the vast wilderness。
the sky is low and the trees are high。
and the clear XXX are close to people.
3.In the fragrance of rice flowers。
it speaks of a bountiful year。
and one can hear the chorus of frogs.
二、读句子,根据提示完成练。
XXX惊鹊,清风半夜XXX。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
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XXX林边,路转
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虞美人·听雨》,词题是《雨》。
2.把词中的空缺处补充完整:清风半夜鸣蝉。
3.词中
的“见”读 jiàn,它的意思与“现”相同。
4.词中描写的景物有月亮、鹊鸟、清风、稻花、雨、山、茅店、社林、溪桥等。
《古诗词三首》测试题第一课时一、用“√”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移舟泊烟渚.(zhǔzhě),日暮客愁新。
二、填空。
《宿建德江》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写的,诗人借抒发了之情。
三、写一写诗中哪一句点明了标题?为什么说这句诗点明了标题?四、说一说。
对偶句前后呼应,互相映衬,对比鲜明,语言凝练,便于记忆和传诵。
请写出诗中的对偶句,并写出你对该对偶句的感受或理解。
五、背一背。
背诵《宿建德江》。
参考答案:一、zhǔ√二、孟浩然月亮寂寞孤独三、1.移舟泊烟渚。
“移舟”照应了标题中的“江”字,“泊”照应了标题中是“宿”字。
四、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以工整的对偶句写景:野旷、天低、江清、月近。
一写远眺,一写近观,抓住建德江畔景色的特点,写出它的自然之美,并以清新之景衬羁旅之愁,使情物化。
五、略第二课时一、名词解释。
醉书:翻墨:二、文学常识。
1.望湖楼位于今: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的作者是是宋代,他与其父、其弟合称“三苏”。
三、选一选。
下列诗句不是描写西湖的是:()。
A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B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C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D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四、写一写。
“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中“跳珠”的妙处何在?五、背一背。
背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参考答案:一、饮酒醉时书写的作品比喻像打翻的墨水一样二、1.杭州西湖边; 2.苏轼苏洵苏辙三、C四、此句采用了比拟的手法,将击打在船上的雨滴比喻成跳动的珠子,生动而又形象,将雨珠的动感描写的淋漓尽致。
五、略第三课时一、翻译诗句。
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二、填空。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代写的。
这首词的词牌是,词题是。
词中的“见”读音是,它的意思同“”相同。
你还知道的词牌有:、。
三、选一选。
这首诗中有两个对偶句,请找出来。
(多选题)()。
《古诗词三首》练习
考点:默写古诗
重点:认识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突破点:感知诗词大意,讲述诗句的意思。
难点: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一、读拼音写词语:
suō yī mù tóng zhē zhù hē zuù
( ) ( ) ( ) ( )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1、收篙(gāo hāo)停棹(diào zhào)坐船中。
2、白发谁家翁媪(ǎo yùn)..
3、最喜小儿亡(wúwáng)赖,溪头卧剥(bōbāo)莲蓬。
三、课内阅读
1、《牧童》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他就是传说中“八仙过海”里的人物。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的生活的向往。
3、《清平乐·村居》的作者是代词人。
词中“
,。
”这个句子描写了江南农村的景色。
四、给带点的字或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草铺横野六七里。
()①野外。
②不受约束
2、笛弄晚风三四声。
()①愚弄。
②逗弄。
3、收篙停棹坐船中。
()①船桨。
②用桨划船。
4、怪生无雨都张伞。
()①怪不得。
②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5、不是遮头是使风。
()①派遣。
②利用。
五、把下面的相关的内容用线连起来:
牧童生活安逸,精神愉快
舟上两小童无忧无虑,天真活泼
溪边小儿聪明伶俐,天真童稚
白发翁媪日出而作,日落而归。
21.《古诗词三首》知识点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作者简介王维(约701 - 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因笃信佛教,又被称为“诗佛”。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他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主要作品:《竹里馆》《山居秋暝》等。
注释①暝: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②浣女:洗衣物的女子。
③随意:任凭。
④歇:尽。
⑤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译文山上刚刚下过一场雨,晚上天气凉爽带来了秋意。
松林沐浴着皎洁的月光,清清的泉水从河床的石头上流过。
洗衣物的女子归来,竹林里笑语喧哗,渔船顺流而下,搅动了一片片莲叶。
任凭春天的花凋谢,我自己却要居住在这风光秀丽的山中。
思想感情《山居秋暝》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绮丽风光和山中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鉴赏1.开头一个“空”字,点明山间的空旷、寂静。
空山之中,一场秋雨刚过,空气洁净而又新鲜,让人感到清爽宁静,心旷神怡。
2.明月、青松、清泉、山石、翠竹、浣女、荷叶、渔舟,动静结合,构成一幅宁静和谐、清新活泼的画面。
3.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明诗人对这美景的留恋和心中的理想:要在这世外桃源般的山中隐居。
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作者简介张继,字懿孙,汉族,襄州(今湖北襄阳)人。
唐代诗人。
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
主要作品:《枫桥夜泊》。
注释①枫桥:在今江苏苏州西郊。
②姑苏:苏州的别称,因苏州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③寒山寺:枫桥附近的一座寺庙,相传唐代僧人寒山曾住于此。
译文月亮落下去了,乌鸦不时地啼叫,茫茫夜色中似乎弥漫着满天的霜,面对着江边的枫树与江中闪烁的渔火,愁绪使我难以入眠。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练习题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练习题篇1一、读拼音,写词语。
sūn bó bo()把船tíng bó()在hé pàn(),自己上岸,走进sì miào()。
二、写出以下字的意思。
1.竹喧归浣女。
浣:()2.随便春芳歇。
歇:()3.身向榆关那畔行。
畔:()4.聒碎乡心梦不成。
聒:()三、用自己的话说说以下诗句的意思。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课文内容梳理。
《山居秋暝》这首诗表达出诗人对______________生活的憧憬和追求;《枫桥夜泊》表达出诗人满怀的__________;《长相思》则表达出对_________________之情。
五、读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这首词的是_______代的_____________。
2.“山一程,水一程”中,对“一程”的两次运用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叠用两个一程,既突出了路途的遥远和行程的艰辛,又突显本词韵律之美丽。
B.走了一路,很累。
3.找出词中表达主旨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把你知道的表达思乡情感的古诗和大家共享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孙伯伯停靠河畔寺庙二、1.洗衣服 2.尽 3.边 4.声音嘈杂三、1.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2.月亮落下去了,乌鸦不时地啼叫,茫茫夜色中好像充满着满天的霜华,面对岩上模糊的枫树和江中闪耀的渔火,愁绪使我难以入眠。
五年级古诗词三首牧童练习题一、基础巩固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牧童()蓑衣()横野()笛弄晚风()2、解释下列字词。
(1)弄:________________(2)饱饭:________________(3)卧月明:________________3、默写《牧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牧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中描绘了一幅牧童晚归休憩图。
B 诗中“草铺横野六七里”一句写出了原野的广阔。
C “笛弄晚风三四声”中的“弄”字,写出了风中笛声时断时续、悠扬飘逸的特点。
D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以及对牧童悠闲生活的嫉妒。
二、阅读理解(一)牧童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5、这首诗前两句描写了__________,后两句描写了__________。
6、诗中“铺”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7、诗中“六七里”和“三四声”这两个数量词的运用有什么好处?(二)舟过安仁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8、解释下列字词。
怪生:________________使风:________________9、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10、诗中两个小孩的行为有趣在哪里?(三)清平乐·村居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1、解释下列字词。
相媚好:________________亡赖:________________12、这首词描绘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做什么?13、词中“卧”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三、拓展提升14、比较《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这三首古诗词在内容和表达的情感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1.古诗词三首一、看拼音写词语。
zhù sù zá cǎo bō pí chú dòu xī shǎo二、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xīng() xiāng() lǒng () fā()兴相笼发xìng() xiàng() lóng () fà()三、比一比,再组词。
疏()杂()蜻()篱()檐()蔬()朵()情()离()瞻()四、查字典填空。
“赖”用音序查字法先查_______,再查音节_____;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_,再查______画。
“赖”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依赖;依靠;②无赖;③留在某处不肯走开;④不好;坏;⑤责怪。
在下列句子里“赖”应选择哪种解释?(填序号)1.他说话不算数,太耍赖.了。
2. 完成任务,有赖.于大家的努力。
3. 大家都有责任,不能赖.哪一个人。
4. 今年庄稼长得真不赖.。
五、根据诗词标题,填一填,选一选。
1.《宿新市徐公店》中“宿”的意思是,它跟( )项中“宿”的读音、意思都相同。
A.星宿B.风餐露宿C.住一宿D.宿疾2.《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中,“杂兴”的意思是,“兴”在这里读,我能用读这个音的“兴”字写两个成语: 、。
3.《清平乐・村居》中,“清平乐”是( ),“村居”是( )。
A.诗题B.词题C.词牌名D.副标题六、根据本课所学诗词内容,选一选,填一填。
(填序号)①儿童扑碟②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③江南田园④紧张的劳动⑤和平宁静的农村生活⑥热爱春天,热爱生活1.《宿新市徐公店》中,作者将景物与人物融为一体,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 )图,抒发了()的情感;2.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写( )风光,还从侧面写出了农村()气氛;3. 《清平乐・村居》通过描绘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场景,展现了(),表现出作者对( )的喜爱。
五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词三首》练习题(含答案)第一课时一、读拼音,写字词。
sūn chóu bó pàn祖()发()停()河()sì yú mián()中()树夜不能()二、补全诗(词)句,并解释加点词语。
1. 归浣女..,。
歇.,王孙..。
浣女:歇:王孙:2. 乌啼.,愁眠.。
啼:眠:3.风一更.,,聒.碎,。
更:聒:第二课时一、分析句子,选择正确的答案。
1.《山居秋暝》的作者是,“暝”的意思是。
( )A.王维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B.张继苦苦思索2.《枫桥夜泊》一诗中作者听到的有()。
A.月落寒山寺B.乌啼夜半钟声3.“夜深千帐灯”中的“千帐”指的是()。
A.有一千座帐篷亮着灯B.有许许多多的帐篷亮着灯。
二、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描绘了秋天雨后山间的美景。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中的“愁”字写出了诗人的心情。
()3.《长相思》的作者是清代纳兰性德,“长相思”是词牌名。
()4.“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语序倒装,正确的语序应为“浣女归竹喧闹,渔舟下莲动。
”()参考答案第一课时一、孙愁泊畔寺榆眠二、1.竹喧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自可留洗衣物的女子。
尽。
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2.月落霜满天江枫渔火叫。
睡觉。
3.雪一更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一夜分成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第二课时一、1.A 2.B 3.B二、1.× 2.√ 3.√ 4. √。
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词三首》课后练习题(完整)一、看拼音,写词语。
lú huāfā lèng qiān bǐgē bo jié nànjiè zhi guǐ liǎn qiāng shēng fáng bèi huāng máng二、圈出下面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晋.(pǔjìn)察冀还.(huán hái)乡河唔哩哇.(wāwà)啦扒.(pábā)开土炕.(kàng kēng)鼓囊.(nāng náng)囊捆.(kǔn kùn)绑硬塞.(sèsāi)三、辨清字形,再组词。
潮(_______)换(_______)侧(_______)赛(_______)拔(_______)嘲(_______)唤(_______)测(_______)塞(_______)拨(_______)四、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①人声(___)(___)②(___)彻(___)霄③(___)(___)私语④悄无(___)(___)⑤(___)(___)无声⑥(___)耳(___)聋⑦锣(___)喧(___)⑧(___)声(___)语1.上面的词语中,描写声音大的词语有:____________;描写声音小或没有声音的词语有:____________。
(填序号)2.仿照例子,展开想象,把由词语想到的画面写下来。
锣鼓喧天:运动场上彩旗飘扬,热闹非凡,不时传来阵阵鼓声和呐喊声。
震耳欲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窃窃私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给下列句子选择合适的关联词。
因为……所以……要是……就……虽然……但……1.(_______)它远不如我想象中的那么漂亮,(______)我极高兴地接受了它。
古诗词三首第一课时一、读拼音,写字词。
sūn chóu bó pàn祖()发()停()河()sì yú mián()中()树夜不能()二、补全诗(词)句,并解释加点词语。
1. 归浣女..,。
歇.,王孙..。
浣女:歇:王孙:2. 乌啼.,愁眠.。
啼:眠:3.风一更.,,聒.碎,。
更:聒:第二课时一、分析句子,选择正确的答案。
1.《山居秋暝》的作者是,“暝”的意思是。
( )A.王维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B.张继苦苦思索2.《枫桥夜泊》一诗中作者听到的有()。
A.月落寒山寺B.乌啼夜半钟声3.“夜深千帐灯”中的“千帐”指的是()。
A.有一千座帐篷亮着灯B.有许许多多的帐篷亮着灯。
二、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描绘了秋天雨后山间的美景。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中的“愁”字写出了诗人的心情。
()3.《长相思》的作者是清代纳兰性德,“长相思”是词牌名。
()4.“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语序倒装,正确的语序应为“浣女归竹喧闹,渔舟下莲动。
”()参考答案:第一课时一、孙愁泊畔寺榆眠二、1.竹喧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自可留洗衣物的女子。
尽。
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2.月落霜满天江枫渔火叫。
睡觉。
3.雪一更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一夜分成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第二课时一、1.A 2.B 3.B二、1.× 2.√ 3.√ 4. √类文阅读-21 古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解释词语。
十五夜:地白:2.诗的一、二句分别从、、的角度来写的。
“地白”、“树栖鸦”从写;“冷”从写;“露无声”从写。
这幅凄清的写意图画,衬托了诗人的心境。
3.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形象和心境?4.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指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即中秋夜。
1 《古诗词三首》练习题宿新市徐公店【译文】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阴。
儿童们奔跑着,追扑翩翩飞舞的黄色的蝴蝶,可是黄色的蝴蝶飞到黃色的菜花丛中,孩子们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们了。
一、看拼音,写词语líbāhúdiéxìnɡxúxīshū()()()()二、解释词语疏疏:阴:三、填空《宿新市徐公店》出自(朝代)诗人。
描写的季节是。
诗中描写儿童活动的诗句是。
像这样描写儿童的诗句有很多,我还知道。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译文】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一、看拼音,写词语dǎzáxīshǎo qīnɡtínɡ()()()二、填空1.诗中用梅子黄、________、________、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2.最后一句又以“唯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这种表现手法叫做侧面烘托。
清平乐·村居【译文】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翠绿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是谁家的公婆父老?大儿子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在家里编织鸡笼。
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一、选择题(1)在词作中,以下汉字读音错误的是( )A.清平乐yuèB.翁媪wēnC.锄豆chúD.莲蓬1ián(2)“最喜小儿亡赖”一句中“亡赖”,的意思是( )A.调皮、可爱B.奸刁、撒泼等恶劣行为C.游手好闲,品行不端正的人(3)下列翻译不对的是( )A.吴音:吴姓人说的话B.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密和睦的样子C.锄豆:在豆田里锄地。
D.卧剥莲蓬:躺着剥开莲蓬。
3 古诗词三首第一课时A.此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B.第一句点题,也为下面写景抒情做了准备;第二句“日暮”是“客愁新”的原因。
C.最后两句,因为“野旷”所以天低于树,因为“江清”所以月能近人,天和树、人和月的关系,写得恰当逼真。
D.此诗前两句借景抒情,后两句为触景抒情。
参考答案第一课时一、德行喜鹊蝉鸣稻子二、1.作者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2.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3.指黑云笼罩,翻滚如墨4.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连成一片5.离开6.同“现”三、D3 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一、翻译诗句。
1.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二、读句子,根据提示完成练习。
明月别枝惊鹊,。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词题是。
2.把词中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3.词中的“见”读,它的意思与“”相同。
4.词中描写的景物有、、、、、、、。
参考答案第二课时一、1.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白花花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
2.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3.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二、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清风半夜鸣蝉3.xiàn 现4.月鹊蝉蛙星雨店桥。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词三首》课文练习题(带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wén zi jí shǐkē xuéshéng zi cāng yingzhèng míng yán jiūléi dálíng qiǎo zhàng ài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蝙.蝠(biān piān)笼罩.(zào zhào)空.隙(kòng kōng)似.的(sì shì)角.度(jiǎo jué)模.仿(mó mú)增.长(zhēng zēng)血.液(xuè xiě)三、比一比,再组词遵(_______)例(_______)喉(_______)瘦(_______)酷(_______)尊(_______)列(_______)候(_______)搜(_______)配(_______)四、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提(____)吊(____)(____)(____)人烟白发(____)(____)眉(____)目(____)(____)眉(____)目(____)(____)土色人烟(____)(____)相貌(____)(____)(____)精(____)神1.形容老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形容地广人稀的__________________。
3.形容人的神态的__________________。
五、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无论……都……不但……而且……既然……就……虽然……但是……既……又……因为……所以……1.(_____)我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_____)我要为人类作出贡献。
2.陆老师制作教具,(_____)解决了教学急需,(_____)为国家节约了开支。
21 古诗三首一、写出下面加点字的解释。
1.平明..送客楚山孤()2.一片冰心..在玉壶()3.欲将轻骑.逐()4.只留清气满乾坤..()二、读拼音,写词语。
fú róng luò yáng yù hú dà yàn()()()()yàn tái yè dùn yán sè qián kūn()()()()三、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1.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3.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四、阅读诗句,填一填。
1.《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诗,首句从写起,为送别设置了。
二句中的“平明”点明;“楚山孤”,既写出了,又暗喻了自己送客时的心情。
三、四句写的是,仍与之意相吻合。
表明自己不为。
2.《塞下曲》这首诗从题材分,应属于,一二句所描写的环境和事件是。
3.《墨梅》这首诗中写墨梅色彩的诗句是;突出墨梅气味的诗句是。
4.《墨梅》是一首诗,墨梅就是水墨画的梅花。
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诗中抒发了作者。
五、阅读《墨梅》,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交代了梅花生长的地点,也描写了梅花淡淡的颜色。
但诗人写梅花的颜色是墨黑色的,这不准确。
B.这两句话运用了白描手法写梅花的形态,一个“淡”字既道出了画梅花的技法,又写出梅花朴素淡雅、傲立于严寒的风骨,令人耳目为之一新。
C.这两句话表现了作者喜欢颜色淡雅、清气浓郁的梅花,与表现作者的人格和操守没有什么关系。
六、课内阅读。
塞下曲[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诗中写将军雪夜率军追敌的壮举,突出了将军的精神。
诗一开始用月黑之夜大雁被惊高飞,来衬托的情景;三四句写将军,“大雪满弓刀”这一细节,既写出了环境的,更突出了将军的。
2.《塞下曲》一诗如何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3.研读三四句,分析“逐”和“满”两个词的妙处。
第一课一、区分下面的每组生字并组词谙( 谙练 ) 镜( 镜片) 孤( 孤单) 厌( 厌恶)暗( 黑暗) 境( 环境 ) 狐( 狐狸 ) 压( 压力)二、完成下面的填空1.《独坐敬亭山》这首诗中,“两”指的是__诗人_和_敬亭山__。
诗句中,能表现出“孤独”的词有__“孤云”__“独去闲”_______。
2.《望洞庭》的作者是_唐代诗人刘禹锡。
诗人用“青螺”来形容__洞庭湖中的君山__。
3.《忆江南》是_词牌名。
诗人通过回忆,写出了江南日出时江边的花朵的红和春天__江水_的绿。
这样写对照鲜明,色彩浓丽,使我们体会到了诗人_对江南的赞美和眷恋_的情感。
第二课一、看拼音写汉字bō lán zhuàng kuò wú xiá pān dēng fēng luán xióng wěi(波澜壮阔 ) ( 无瑕 ) (攀登 ) ( 峰峦雄伟)tài shān luò tuo qí fēng luó liè píng zhàng wēi fēng wù lì( 泰山 ) ( 骆驼 ) ( 奇峰罗列 ) (屏障 ) ( 危峰兀立 )lián mián bú duàn( 连绵不断 )二、组词峦()泰()驼()罗()澜()翡()恋()秦()鸵()萝()攀()悲()绵()骆()格()兀()瑕(无瑕)遐(闻名遐迩)棉()络(脉络)樟(樟树)允()暇(闲暇)障(障碍)锦()胳(胳膊)幛(寿幛)元()假()章()似 sì()卷 juàn (画卷)屏 píng()觉 jué()shì() juǎn (春卷) bǐng(屏息凝视) jiào()倒 dào()dǎo()三、近义词观赏——欣赏仿佛—好像形态万千—千姿百态四、反义词流动—停止前进—后退波澜壮阔—风平浪静五、选择正确的读音(1)我们乘(chén shēng)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词三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
huǒ kàng qiān bǐmài bùqiāng shuān gē bo jié nàn dí rén shī shǒu二、在正确的读音下面打“√”。
韭.菜(jǐu jiǔ)宁.可(níng nìng)慎.重(shèng shèn)洞穴.(xuéxuè)荧.屏(yíng yéng)笨拙.(zhuōzhuó)三、辨字组词。
项(_________)惨(_________)竞(_________)绅(_________)硕(_________)渗(_________)竟(_________)伸(_________)四、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___)缘(___)故通(___)达(___)(___)名(___)义(___)头(___)脑手(___)足(___)(___)心(___)手1.龙船,_____________,就是像龙一样的船。
(选词填空)2.形容懂得道理,说话做事合情合理的词语是__________。
(选词填空)3.我发现第二行的词语都含有_________,这样的词语我还会写:_______、_______。
五、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空。
如果……就……无论……都……只要……就……即使……也……1.(_______)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_______)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2.上了点年岁的人,(_____)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_______)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把搭石铺稳。
3.我们在学习上(_______)取得一些成绩,(_______)不应该骄傲。
4.(_______)是老师布置的作业,他(_______)会认真完成。
5、《古诗词三首》
一、学了《古诗词三首》,请你回忆课文,谈谈对下列词语的理解。
1、“秋风”给人的感觉是__________,在诗中更能表达诗人的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一程,水一程”是形容__________,在词中更能表达诗人
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根据不同的季节,抓住不同的景物进行描写,从而抒发诗人的思乡之情,
是本课三首诗词的共同特点。读读背背想想,完成下列各题。
1、《泊船瓜洲》写的是( )季,描写的特定景物是________。
2、《秋思》写的是( )季,描写的特定景物是__________。
3、《长相思》( )季,描写的特定景物是_____________。
三、品读古诗,体会意境。
1、《长相思》一词的后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思》一诗的后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中可知诗人是借_______________来抒发感情的。
3、《泊船瓜洲》一诗是宋代______的作品,诗中____一个字不仅
告诉我们春天来了,还让我们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小阅读。
三十年前,你从柳梢头望我,我正年少,你圆,人也圆。
三十年后,我从椰树梢头望你,你是一杯乡色酒,你满,我也满。
1、诗中“你”“我”所指的对象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从柳树梢头望我”,“我从椰树梢头望你”,这两次树木的变化暗示着
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圆”“满”两个字隽永含蓄,耐人寻味,说说你的体会。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你对这首诗主题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