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提高科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议提高科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哈佛大学有句名言:“教育真正的目的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成功地提出问题、设置疑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能及时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对教与学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那么在科学课堂中,教师如何提高提问的有效性,以便合理有序地组织教学,层层深入地推进学生学习呢?

一、备问克服“盲目”提问

盲目提问是教学中的大忌。盲目的随意提问会使一节课变得散乱,人为地给学生的认知制造障碍,不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思维方式。克服盲目提问,一方面要求教师在备课时精心钻研,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比如教材中的插图、实验中所隐含着的一些有价值的问题,预设可能的答案,进而设计连环问题,让学生能在问题中一步一步实现学习。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问题的难易程度,选择不同的提问对象,使问题的难易度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发展水平相适应,即在课堂中做到因人施问、因问提人。因为选取思维水平高的学生回答太容易的问题与选取思维水平低的学生回答太难的问题一样,都不能达到提问的最佳效果。

二、设问克服“平淡”提问

克服“平淡”提问是提高发问效果的关键。“平淡”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平铺直叙,机械呆板,往往流于对定律、概念的简单

复述,这样的提问不利于对学生思维的启迪,更谈不上激发其求知欲。如:关于“功”的提问,常有以下两种问法:①什么叫“功”?“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②“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请举一个生活中正在工作但没有做功的实例。很显然,第②种问法使学生获得对“功”的认识是第①种问法所不能相比的。因此,有关一些基本概念的提问,我们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和方式。“平淡”的另一方面是指所提问题没有趣味,不能引起学生足够的注意,调动不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显然置疑与激趣并重的发问是克服这类平淡的重要方法。而教师想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关键在于如何设置问题情境,设置问题情境的方法主要有:

1.以生活现象设置问题情境

例如:在“植物的生命周期”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园艺上为什么要对果树、行道树进行整枝修剪?为什么农民要对棉花进行摘心?在学习“摩擦力”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们可在地面上放心行走,而在潮湿光滑的地砖面上走时则要格外小心,避免滑倒呢?”这样学生就会迫不及待进一步探究,以求得出结果。以上问题情境均为学生在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因此这些问题的提出能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回答,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2.以实验设置问题情境

实验是学习科学最重要的途径,教学中可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的

观察、发现进行提问。如在教学“物质的构成”内容采用“铁树开花”实验引课。(因正值圣诞节,我充分抓住这一机会,采用铁丝做圣诞树,浸过酚酞的棉花做花,将“铁树”与一杯浓氨水共置于一个密封的钟罩下,片刻间树上开满了朵朵红花。)在学生们惊讶于神奇现象之时,顺势提出:“是什么原因使铁树在片刻间开花?”让学生们进行一定的猜想后,点题引出新课。在这种以实验设置问题情境并富于启发性地进行提问,学生的思维闸门很快打开,探究问题的欲望像火山一样喷发出来,后面的教学也就水到渠成了。

3.以趣味故事设置问题情境

例如:在学习“电流的磁场”一节时,先给学生讲:1819的冬天,奥斯特受命主持一个电磁学讲座,奥斯特将一根与电池相连接的导线垂直地放在一枚磁针的上方,没有发现磁针转动;然后他用另一个更强的电池再做一次同样的实验,并打算随后结束他的讲演,就在这时候他突然又说“让我们把导线与磁针平行放置试试看。”刹那间他完全愣住了。他发现了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来做一做奥斯特当年的那个实验,学生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当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到小磁针偏转了时,“哇!为什么磁针会发生偏转呢?”学生异口同声地提出来,探究继续深入进行……

4.以认知冲突设置问题情境

教育心理学上,“认知冲突”就是造成对某个问题,学生急于要解决它,但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又无法解决的一种心理状态。一

旦造成这种心理状态,就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主动探究的动力。比如学习了“惯性”后,提出:“跑得快的人很难立即停下来,这说明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就大。”很多学生凭自己的经验都认为是对的,我立即给予否定。学生们有的惊讶,有的皱眉思考起来。利用这些认知来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通过对比分析达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目的。

三、营造自由氛围,保护学生好奇心,使学生敢问

众所周知,牛顿、瓦特正是好奇才发现了万有引力、发明了蒸汽机。在现实的课堂中,许多学生还是习惯于让教师提出问题,即使有疑也不敢向教师提问。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真正转变教育观念,对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关注不够。一怕影响自己权威,二怕打乱教学程序,学生只有接受再接受,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没有问题可问了。所以要破除这种“习惯”和“成效”,积极营造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问;提倡学生求新求异,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另外,对学生提出问题的评价方式要正确、科学,评价语言要委婉,注意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

四、引导质疑,使学生善问

问题源于质疑,在教学中有质疑才有问题。在学习中因对“冰轻水重”现象质疑而努力实验,从中体验到问题的喜悦和实验的愉悦;学生有疑于:高楼外离路远,为什么噪声还这么大?努力查阅

资料终于发现原来声音爱走气温低、密度大的道路。这些都是质疑的好处。在这些活动中,答案有时是有限的,但质疑、析疑、答疑的精神和能力是无限的,有时有些问题还需要人们或人类长期的探索,如对外太空的探索、对宇宙的研究等等。这些问题虽然我们中学生还无法解答,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不可否认已贮存在他们的头脑中,怀疑、探究的意识已萌发在他们的潜意识中。因而善教者应善待学生的质疑精神,让他们疑而善思、善问,具备新形势下创新人才所必备的能力和素养。

不高明的教师是使学生的问号变句号;而高明的教师使学生头脑中的问题越来越多。我们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进行合理、高效问题性教学,同时更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使课堂提问成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点。让我们的课堂因“问”而更高效。

(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市华茂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