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岩石力学讲义岩石破坏机制及强度理论
- 格式:doc
- 大小:872.50 KB
- 文档页数:16
岩石的破坏形式和机理
本文旨在介绍岩石的破坏形式和机理。
岩石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物质,它的破坏影响到地壳和地貌的形成,岩石的破坏不仅会破坏物理结构和力学性质,还能影响岩石内部的结构,地质遗迹和地貌特征,并且能影响气候、地下水的流向和地表构造。
岩石的破坏机理主要是岩石内部由于力学应力和热变形的作用,以及地壳中移动能量传递给岩石,使其产生断裂。
断裂会改变岩石结构,并且转变为不同的形式,如倾斜、裂缝、开裂、变质等。
在地质遗迹和地貌特征上,岩石的破坏也会造成一定的变化,如裂缝或块状断层可使岩石构造成不同的层状,开挖采石导致地貌的变化,岩溶以及风化作用等,会使岩石受到侵蚀,变形,裂痕和沟渠等破坏,从而影响到地貌的形态。
此外,岩石破坏也会影响气候和地下水的流向,裂缝会使岩石变的更加脆弱,从而使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排放,气候受到有害气体的污染,地表构造也因为岩石的破坏而受到一定影响。
总之,岩石的破坏形式和机理可能会影响地壳和地貌的形成,改变岩石内部的结构,地质遗迹和地貌特征,影响气候和地下水的流向,以及构造地表。
因此,及时了解岩石的破坏形式和机理,保护地貌特征,保护地壳结构,改善气候环境和地下水质量,有助于环境的稳定和健康。
- 1 -。
岩石力学的原理岩石力学是研究岩石受力时的行为和性质的科学领域。
岩石是地球壳的主要构成物质,它们在地球表面和地下扮演着重要角色。
岩石力学的原理涉及到岩石在受力过程中的变形、强度、断裂等方面的研究,对于地质工程、矿山开采、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岩石在受力过程中会发生不同形式的变形,主要包括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破裂变形。
弹性变形是指岩石在受力后,能够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和体积,而不会留下任何永久性的变形。
这是由于岩石分子间的作用力使得其具有一定的弹性。
当受到外力作用时,岩石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形,但是一旦外力去除,岩石就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这种弹性变形表现为岩石的弹性模量,它是岩石在受力时的一种物理性质,也是衡量岩石弹性程度的重要参数。
除了弹性变形外,岩石在受力过程中还会发生塑性变形,这是指岩石在承受外力后,产生永久性的变形。
当外力超过岩石的弹性极限时,岩石就会发生永久性变形,这种变形被称为塑性变形。
岩石的塑性变形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岩石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构造特征等。
在地质工程中,塑性变形是导致地下工程变形和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对于塑性变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另外,在超过岩石的弹性和塑性极限时,岩石就会发生破裂变形。
岩石的破裂是指岩石在受力过程中,由于外力作用超过其承受能力而发生断裂现象。
岩石的破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岩石的强度、应力状态、裂隙分布等。
岩石的破裂不仅对地下工程的稳定性产生影响,还可能引起地质灾害,如地震、滑坡等。
在岩石力学的研究中,有一些重要的原理和定律对于理解岩石的受力行为具有重要作用。
其中,莫尔-库伦准则是岩石力学的重要原理之一。
这个准则表明了岩石在受到复杂应力状态作用时的断裂模式,它指出了岩石破裂与其在不同方向上的抗压和抗拉强度之间的关系。
根据莫尔-库伦准则,当岩石受到的压力和拉力之间的关系达到一定比例时,岩石就会发生断裂。
这个准则对于岩石的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帮助工程师在设计和施工中准确评估岩石的破裂风险。
第二章 岩石破坏机制及强度理论 第一节 岩石破坏的现象 在不同的应力状态下,岩石的破坏机制不同,常见的岩石破坏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拉破坏:岩石试件单向抗压的纵向裂纹,矿柱,采面片帮。特点出现与最大应力方向平行的裂隙。
二、剪切破坏:岩石试件单向抗压的X形破坏。从应力分析可知,单向压缩下某一剪切面上的切向应力达到最大引起的破坏。
(a) (b) 三、重剪破坏:即沿原有的结构面的滑动、重剪破坏 主要的机制:岩体受剪切作用或者受拉应力的作用、三向受压情况下多数为剪切应力的作用,侧向压力较小时可能是拉神破坏,实际工程中可能是不同机制的组合,但侧向应力较大时,可以认为剪切应力是岩石重剪破坏的主要破坏机制。
从岩石破坏的现象看,从小到几厘米的岩块到大的工程岩体,破坏形式雷同,并可归纳为两种,拉断与剪坏,因此有一定的规律可寻。 对岩石破坏的研究: 在单向条件下可以从实验得到破坏的经验关系。但是三向受力条件下,不同应力的组合有无穷多种,因此无法仅仅依靠实验得到破坏的经验关系,因此在一般应力状态,对岩石破坏的研究需要结合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两个方面。现代关于岩石破坏的理论分析一般归结为、寻求破坏时的主应力之间的关系
123(,)f 研究的方法有:理论分析;2、试验研究;3、理论研究结合试验研究。 第二节 岩石拉伸破坏的强度条件 一、最大线应变理论 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岩石中某个面上的拉应变达到临界值时破坏,而与所处的应力状态无关。强度条件为
c (2-1)
c—拉应变的极限值,—拉应变。 若岩石在破坏之前可看作是弹性体,在受压条件下σ1>σ2>σ3下, 3是最小主应力。按弹性力学有33EE12(+),即33E12(+)。若3<0则产生拉应变。由于E>0,因此产生拉应变的条件是
312(+)<0,312(+)>
若3=0<0则产生拉破坏,此时抗拉强度为0tE=0tE=。 按最大线应变理论30破坏,即
312()t
(2-2)
式中0是允许的拉应变。
二、格里菲斯理论 格里菲斯理论的主要观点是:材料内微小裂隙失稳扩展导致材料的宏观破坏。 格里菲斯理论的主要依据是:1)、任何材料中总有各种微小微纹;2)、裂纹尖端的有严重的应力集中,即应力最大,并且有拉应力集中的现象;3)、当这种拉应力集中达到拉伸强度时微裂纹失稳扩展,导致材料的破坏。 格里菲斯理论的来源:由玻璃破坏得到的启示。 格里菲斯理论的基本假设为: 1、岩石的裂隙可视为极扁的扁椭圆裂隙; 2、裂隙失稳扩展可按平面应力问题处理; 3、裂隙之间互不影响。 按格里菲斯理论,裂纹失稳扩展条件为 1)、当1330时,满足
21313()8()0t
(2-2) 时发生破坏。 2)、当1330时,满足 8ct (2-3) 时发生破坏。式中。 c—单向抗压强度, t—单向抗拉强度。
按格氏理论,岩石的拉压强度是抗拉强度的8倍。 按照格里菲斯理论,岩石破坏的微观机制是微裂隙的受拉破坏,宏观机制是微裂隙的失稳扩展并汇合成宏观裂隙。
三、修正的格里菲斯理论 格里菲斯理论没有考虑裂隙受压和裂隙面摩擦的情况,只能用于裂隙严格受拉的情况,因此Maclintock 和Walsh考虑到裂隙在压应力作用下的混发生闭合的情况,对格里菲斯理论进行了修正,得到了修正的格里菲斯准则
1233
11(1)(1)(1)tff
(2-4)
式中t—岩石的抗拉强度。由于抗拉强度测量比较困难。因此用抗压强度代替抗拉强度。当310,c时从上式可求出
241tcff (2-5)
将(2-5) 式代入(2-4)式可得到以抗压强度表示的修正的格里菲斯准则。 231
2
111ccffff
(2-6)
式中f是裂隙面的摩擦系数。 研究裂纹的两种方法:1、椭圆坐标;2、数学裂纹。 以上是二维理论,其进一步的假设为: 1、岩体内遍布微裂隙,且裂隙可理想化为格里菲斯裂纹; 2、岩体内裂纹均匀分布,但裂纹之间没有相互作用。 第三节、岩石剪切破坏的强度条件 一、莫尔强度理论 莫尔强度理论的基本观点:莫尔强度理论认为,材料在压应力作用下的屈服和破坏,主要是在材料内部某一截面上的剪应力到达一定限度,但也和作用于该截面上的正应力有关。 莫尔强度理论的来源:最早起源于对金属摩擦的研究。对岩石力学而言,主要来源于土力学。 根据对摩擦的研究,滑动面上的剪切位移既与剪应力有关,又与正应力有关,剪切破坏的一般示意图如下。
因此,强度准则的一般形式为 ()f (2-6)
上式一般是非线性关系,因此在τ-σ图上一般是曲线,直线是其特例,也是最简单的情况。 下图是几种典型的剪切破坏()f曲线
二、绘制()f的方法: 按照莫尔理论测定岩石的强度,有以下几种方法: 1、由三轴压缩实验测定破坏时的σ1和σ3,由此绘制一系列极限应力图,这些圆的包络即是强度曲线()f。 2、由剪切试验(斜剪或直剪),得到破坏时的一系列τa和σa(方法见前一条),由此拟合曲线。 3、按单向抗拉强度和单向抗压试验求强度曲线。
(1)2ctctct (2-7)
7
6 以下讨论式(2-6)的导出过程。按图2-8,从抗压和抗拉两个实验绘制莫尔圆,可确定如下曲线
ctg 设摩擦角为,则单向受压时的剪应力和正应力为
cos2c,sin22cc 单向受拉时的剪应力和正应力为 cos2tt,sin22ttt 直线斜率为 tttg()cos()()sinttttg
22()cos()sin()sinttt
()sintt
8 2-8 sintt
纵坐标上的点C确定的方法
0cos2tC,0ttg 0ttg
0(sin)22tttg
(sincos)2tCtgtg
由辅助三角形
ctcttg,4cosctct;sinctct
代入上式得到 4()()(){}244cttctctctctctctctC
22()()()422224()2()tctctctcttcctctctctctC
22ct
tc
ctC。
因此 (1)222ctctctctctct 然后根据图2-9可以得到各个量的几何关系,得出(2-7)式。
2-9
4t
t
t
三、库仑—莫尔理论 按莫尔强度理论得到的岩石强度曲线一般是曲线,直线是其特例。在莫尔理论的基础上,库仑假设岩石的剪切强度曲线是直线,称为库仑—莫尔理论。按照库仑—莫尔理论,对于图2—7所示的岩石的直剪情况下的破坏,剪切强度可按下式确定
Ctg (2-8) 或者 Cf (2-8a) 上式中的绝对值表示剪切破坏与滑移方向无关。式中,—作用在剪切面上的正应力,—岩石的内摩擦角,f—岩石的内摩擦系数,C—岩石的纯剪切强度(即剪切滑移面上的正应力0时的剪切强度),也称内聚力,粘结力。 但工程岩体的应力状态比图(2-7)所示的更复杂,为了便于将莫尔—库仑理论推广到一般的应力状态,需要有比式(2-8)更方便的公式,为此首先介绍应力莫尔圆。 应力莫尔圆简介 考虑两种平面直角坐标OxyOxy和中应力分量的变换
如果坐标系Oxy中的应力分量,,xyxy已知,则对于图2-10的情况容易导出 ''''11()()cos2sin22211()()cos2sin2221()sin2cos22xxyxyxyyxyxyxyxyyxxy
''',yxx是坐标系''oyx坐标中应力分量。若在主应力空间,则0xy,1x,2y,因此
ox
y'x'y
xyxy
xy
''yx'x
图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