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重点难点归纳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1.15 MB
- 文档页数:51
第三章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3.1 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 .............................................................................................. 1
3.1.1 函数的概念 ................................................................................................... 1
第一课时 函数的概念(一) .......................................................................... 1
第二课时 函数的概念(二) ............................................................................ 5
3.1.2 函数的表示法 ............................................................................................. 12
第一课时 函数的表示法 ............................................................................. 12
第二课时 分段函数 ..................................................................................... 16
3.2 函数的基本性质 .................................................................................................... 23
3.2.1 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 23
第一课时 函数的单调性 ............................................................................. 23
第二课时 函数的最大(小)值 ...................................................................... 29
3.2.2 奇偶性 ......................................................................................................... 33
第一课时 奇偶性的概念 ............................................................................. 33
第二课时 函数奇偶性的应用 ..................................................................... 37
3.3 幂函数 .................................................................................................................... 40
3.4 函数的应用(一) ..................................................................................................... 47
3.1 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
3.1.1 函数的概念
第一课时 函数的概念(一)
知识点 函数的概念
概念 设A,B是非空的实数集,如果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y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
三要素 对应关系 y=f(x),x∈A
定义域 x的取值范围
值域 与x的值相对应的y的
值的集合{f(x)|x∈A}
对函数概念的再理解
(1)函数定义中强调“三性”:任意性、存在性、唯一性,即对于非空数集A中的任意一个(任意性)数x,在非空数集B中都有(存在性)唯一(唯一性)的数y与之对应.这三性只要有一个不满足,便不能构成函数;
(2)y=f(x)仅仅是函数符号,不是表示“y等于f与x的乘积”,f(x)也不一定就是解析式.除f(x)外,有时还用g(x),u(x),F(x),G(x)等符号来表示函数.
1.在函数的概念中,如果函数y=f(x)的定义域与对应关系确定,那么函数的值域确定吗?
提示:确定.
2.对应关系f必须是一个解析式的形式吗?
提示:不一定.
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任何两个集合之间都可以建立函数关系.( )
(2)已知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就可以确定一个函数.( )
(3)定义域中的每一个x可以对应着不同的y.( )
(4)“y=f(x)”表示的是“y等于f与x的乘积”.( )
答案:(1)× (2)√ (3)× (4)×
2.下图中能表示函数关系的是________(填序号).
解析:由于③中的2与1和3同时对应,故③不是函数.
答案:①②④
3.函数f(x)=14-x的定义域是________.
解析:由4-x>0,解得x<4,所以原函数的定义域为{x|x<4}.
答案:{x|x<4}
4.已知f(x)=x2+1,则f(-1)=________. 解析:∵f(x)=x2+1,∴f(-1)=(-1)2+1=2.
答案:2
题型一 函数关系的判断
[例1] (1)设M={x|0≤x≤2},N={y|0≤y≤2},给出下列四个图形:
其中,能表示从集合M到集合N的函数关系的个数是( )
A.0 B.1
C.2 D.3
(2)(多选)下列两个集合间的对应中,是A到B的函数的有( )
A.A={-1,0,1},B={-1,0,1},f:A中的数的平方
B.A={0,1},B={-1,0,1},f:A中的数的开方
C.A=Z,B=Q,f:A中的数的倒数
D.A={1,2,3,4},B={2,4,6,8},f:A中的数的2倍
[解析] (1)①中,因为在集合M中当1 (2)A中,可构成函数关系;B中,对于集合A中元素1,在集合B中有两个元素与之对应,因此不是函数关系;C中,A中元素0的倒数没有意义,在集合B中没有元素与之对应,因此不是函数关系;D中,可构成函数关系,故选A、D. [答案] (1)B (2)AD 1.判断对应关系是否为函数的2个条件 (1)A,B必须是非空实数集; (2)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在B中有且只有一个元素与之对应. 2.根据图形判断是否为函数的方法 (1)任取一条垂直于x轴的直线l; (2)在定义域内平行移动直线l; (3)若l与图形有且只有一个交点,则是函数;若在定义域内没有交点或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交点,则不是函数. [注意] 对应关系是“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是函数关系,“一对多”的不是函数关系. 题型二 求已知函数的定义域 [例2]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y=x-1·1-x; (2)y=(x-1)0+2x+1. [解] (1)由题意得,x-1≥0,1-x≥0⇒x=1, ∴函数的定义域为{1}. (2)由题意得,x-1≠0,2x+1≥0,x+1≠0,解得x>-1,且x≠1, ∴函数的定义域为{x|x>-1,且x≠1}. 求函数定义域的常用方法 (1)若f(x)是分式,则应考虑使分母不为零; (2)若f(x)是偶次根式,则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零; (3)若f(x)是指数幂,则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幂运算有意义的实数集合; (4)若f(x)是由几个式子构成的,则函数的定义域是几个部分定义域的交集; (5)若f(x)是实际问题的解析式,则应符合实际问题,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题型三 求函数值 [例3] 已知f(x)=11+x(x∈R,且x≠-1),g(x)=x2+2(x∈R),则f(2)=________,f(g(2))=________. [解析] ∵f(x)=11+x, ∴f(2)=11+2=13. 又∵g(x)=x2+2, ∴g(2)=22+2=6, ∴f(g(2))=f(6)=11+6=17. [答案] 13 17 求函数值的方法 (1)已知f(x)的表达式时,只需用a替换表达式中的x即得f(a)的值; (2)求f(g(a))的值应遵循由里向外的原则. 第二课时 函数的概念(二) 知识点一 区间的概念 1.一般区间的表示 设a,b∈R,且a 定义 名称 符号 数轴表示 {x|a≤x≤b} 闭区间 [a,b] {x|a {x|a≤x 闭区间 [a,b) {x|a 闭区间 (a,b] 2.特殊区间的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