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培训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49 MB
- 文档页数:46
成人颅内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摘要:目的对成人颅内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情况进行分析。
方法以2018年1月-2020年1月44例成人颅内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均接受CT以及MRI诊断,对其诊断的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颅内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患者经CT影像学检查,在实性肿块型患者中,60.00%患者的病灶处存在出血征象,40.00%患者的病灶处存在斑片状钙化的相关征象,囊实性肿块型患者可见多发坏死囊变的情况,所有颅内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患者,其病灶内存在管道强化的相关血管影;MRI影像学特征显示,实性肿块型患者,其T2WI为稍高信号,T1WI为低信号,T2FLAIR为稍高信号,患者病灶内存在钙化和出血的情况;囊实性肿块,其信号比较混杂,在实性部位,T2WI为稍高信号,TIWI为低信号,T2FLAIR为稍高信号,在囊性部位,T2WI为高信号,TIWI为低信号,T2FLAIR为高信号。
结论成人颅内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患者接受CT以及MRI等影像学检查,对其疾病的确诊,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颅内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CT;核磁共振颅内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主要发生于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中,是一种小圆细胞肿瘤,发生率较低,主要产生于原始神经上皮,具有多向性、分化潜能等特点,患者的预后较差[1-2]。
颅内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患者,其疾病表现复杂多样,实施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为患者疾病的确诊,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3-4]。
本研究主要对成人颅内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情况进行分析,具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资料以2018年1月-2020年1月44例成人颅内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均接受CT以及MRI诊断,对其诊断的结果进行分析。
纳入标准:a: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确诊为颅内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b:年龄18岁以上;c:自愿配合本研究者。
排除标准:a:药物过敏史者;b:资料不全者;c:拒绝配合本研究者。
虫圄塞旦匿型!!!Q至!旦筮!!鲞筮!翅£塾堕!塑』壁坠塑!!!!堕墼垡望!丛!堂!i塑丛!!:!!!Q:!尘:!!:№:!表1两组患儿疗效比较[例(%)]注:两组比较,P<0.052.2不良反应:治疗组中有13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嗜睡3例(11.1%),厌食4例(14.8%),体重减轻3例(11.1%),共济失调3例(11.1%),与托吡酯快速加量有关,调整后缓解。
血、尿常规无异常,无肝、肾功能损害及死亡病例。
3讨论I S是婴儿期最常见的癫痫脑病,病因复杂,好发于生后4~9个月,具有年龄依存性,男女之比约2:1。
分隐匿型(10%一15%)及症状型(85%一90%),隐匿型病因不明,痉挛发生后患儿智力开始减退;症状性以先天性异常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弥漫性脑损伤多见,痉挛性发作持续3~30个月,一般l岁后减少,3岁后趋于消失,主要表现为智力及运动发育滞后。
发病年龄愈早发作转归和智能预后愈差,较难控制,原发病对神经系统的损伤为预后不良之主因,病因未明者转归和预后优于病因明确者。
临床以屈肌型痉挛最常见,表现为点头、肢体向躯干部屈曲或全身抽搐发作,发作频繁,每日数十次,多在入睡前或刚睡醒时发生,痉挛持续时间多为1~2S,常成串发作,脑电图及M R I异常率较高。
多出现智力运动发育明显倒退,及早诊断和控制发作直接影响患儿预后。
癫痫惊厥主因是离子通道(K+,N a+通道)异常及神经介质或突触受体(如G A BA受体)功能异常等…。
丙戊酸钠是广谱抗癫痫药,可阻断电压依赖性钠通道,限制神经元钠依赖性高频动作电位发放,升高G A B A水平,增强外源性G A B A的作用及降低脑内天冬氨酸水平。
有效剂量范围大,毒副作用小,服用方便,一般剂量为15—60m s/(kg d),分3次口服,治疗血药浓度内对患儿的认知功能无或仅有轻微影响;疗效与患儿有无发育不良、脑电图异常和有无其他类型癫痫有关。
部分I S 83患儿2~4岁时可转变为L ennox—G sat aut综合征,使用托吡酯治疗依然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