滆湖湖生态环境
- 格式:dps
- 大小:1.79 MB
- 文档页数:12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江苏省太湖流域三级保护区范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12.28•【字号】苏政办发[2012]221号•【施行日期】2012.12.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水电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江苏省太湖流域三级保护区范围的通知(苏政办发〔2012〕221号)南京、无锡、常州、苏州、镇江市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08年6月5日起正式施行。
根据《条例》规定,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决定将太湖湖体、木渎等15个风景名胜区、万石镇等48个镇(街道、开发区等)划入太湖流域一级保护区,将和桥镇等42个镇(街道、开发区、农场等)划入太湖流域二级保护区,太湖流域其他地区划为三级保护区,现予公布。
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事关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性工程。
太湖流域经济发达、人口稠密,水环境综合治理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
科学划定太湖流域三级保护区,是严格执行《条例》,确保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实施分级管理,是统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重要手段。
太湖流域各级人民政府和省有关部门应当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要求,坚持环保优先方针,做到先规划、后开发,先环评、后立项。
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严格的环保标准,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建立科学的监控体系,积极防治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和减轻太湖湖体富营养化。
严格执行《条例》关于太湖流域三级保护区的禁止和限制性条款,切实推进一级保护区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恢复,合理统筹二级保护区污染治理和经济发展,优化调整全流域产业结构,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负荷与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促进太湖水质根本好转。
第10期2021年4月No.10April ,2021太湖流域水质空间分布状况与污染源识别摘要:文章应用太湖流域管理局发布的2018年565个站点的水质数据,可视化整个流域的水质空间分布状况,再用聚类分析探究水质空间分布模式,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识别污染源,发现人口密集地区水质最差,浙西区水质最好。
人口密集地区污染源为来自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有机污染以及来自生活污水的氮磷污染。
乡镇河流下游常发生缺氧,是由其水文条件和来自种植与养殖业的面源污染导致。
洮湖、滆湖、西北太湖、阳澄湖和淀山湖水质最差,污染源是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也受浮游植物影响。
关键词:水质;空间分布;多元统计分析;太湖流域中图分类号:P28文献标志码:A张家欣(江苏师范大学,江苏徐州221116)基金项目: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名称:太湖流域重要水功能区水资源质量高分辨率遥感监测;项目编号:KYCX20_2375。
作者简介:张家欣(1996—),女,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遥感原理与应用。
江苏科技信息Jiangsu Science &Technology Information0引言太湖流域在几十年经济和人口迅速增长过程中,水体已承受了沉重的污染负荷,加上平原型河道自净能力差,故流域常年面临水质型缺水的境况[1]。
水污染问题反映在水中,根源在岸上[2]。
流域面积广阔(36900km 2),各地区的地理环境、土地利用方式、产业结构、人类活动对水质的影响并不一致。
为了保障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更有针对性地控制污染,有必要对水质的空间分布变化进行详细分析,识别潜在的污染源。
目前针对太湖流域水质的研究多聚焦在局部地区,主要是太湖及对太湖水质影响较大的上游与环湖河流。
例如Liu 等[3]用水质指数评价太湖水质,用多元统计分析探索潜在污染源,发现太湖西北部水质最差,农业和生活污水是主要污染源;卢少勇等[4]表明入太湖河流依然污染严峻;张涛等[5]表明,流域上游在冬春季水污染严峻,无锡和常州的氮磷污染负荷重。
保护宝阳湖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宝阳湖位于我国江西省境内,是全国最大的淡水湖,在保持地区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是多种动植物物种的栖息地,也是包括濒危西伯利亚鹤在内的候鸟的重要繁殖地。
保护宝阳湖的生态环境对当地生态系统和全球环境的福祉至关重要。
保护宝阳湖生态环境对保护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该湖拥有丰富的湿地生境和丰富的水资源,支撑着多种动植物物种,其中许多是该地区特有的。
我国河豚,又称白居易,曾经是长江和宝阳湖的常见景点。
然而,由于栖息地的破坏和污染,贝吉人现已在功能上灭绝,突出了保护剩余物种及其栖息地的迫切性。
宝阳湖除支持当地生物多样性外,也是候鸟的重要停泊和繁殖地。
每年有数百万水禽,包括鸭子,鹅,天鹅,从北方的繁殖地出发,到宝阳湖过冬。
其中西伯利亚鹤突出为象征湖生态意义的标志性标志。
由于野外只剩下几百个人,保阳湖边的寒冬地的保护对于他们的生存至关重要。
宝阳湖的生态健康直接影响到当地社区的生计。
湖水不仅支持传统渔业,为当地居民提供收入来源和食物,而且在调节区域气候和供水方面也发挥着关键作用。
湖泊生态环境的任何恶化都可能产生深远的后果,包括丧失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以及破坏当地经济。
波阳湖生态环境和人类福祉相互关联的一个显著例子是2007年影响该地区的干旱。
由于水位降至历史最低点,当地渔业受到影响,候鸟的栖息地大大减少。
这一事件明确提醒人们注意湖水的脆弱性,以及需要协同努力保护其生态完整性。
保护宝阳湖生态环境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濒危物种的生存,维护当地社区的生计,维护本地区的整体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通过认识湖的重要性,采取行动保护自己的自然资源,我们就能确保宝阳湖和一切依靠它的人有一个可持续的未来。
常州市政府关于明确全市水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市级部门职责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10.22•【字号】常政发[2007]168号•【施行日期】2007.10.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常州市政府关于明确全市水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市级部门职责的通知(常政发〔2007〕168号)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部门:根据《全市水环境专项整治行动方案》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对辖市区工作的督促指导,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形成整治合力,确保年内水环境专项整治目标完成,现将市级相关部门工作职责明确如下:市发改委:牵头编制太湖水污染防治规划。
市经贸委:1.牵头督促各辖市区年内完成372家化工企业的关闭任务;2.检查指导武进区开展定点屠宰加工场污水达标排放的专项整治,34家(太湖一级保护区内5家)定点屠宰加工场污水年内全面达标排放。
市建设局:1.组织实施污水北调处理,减少清潭、丽华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量,清潭污水厂减少处理量9650立方米/d,丽华污水厂减少处理量6000立方米/d;2.完成采菱港天宁段周边(朝阳花园、采菱公寓)生活污水截流;3.提升戚区污水处理率。
完成圩墩路两侧生活污水的截污,完成戚区经济开发区污水接管;4.完成西涵洞河等9条河道的全程截污;5.会同市环保局完成第一批67家企业接管;6.会同市环保局完成第二批31家餐饮单位接管;7.实施老小区排污设施整治;8.配合省、市环保部门完成夹江的小河水厂、长江的西石桥水厂饮用水源地水质自动站建设;9.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加快实施污水处理厂包括城北污水处理厂除磷脱氮的提标改造,确保在限期内完成提标任务。
市交通局:1.强化交通船舶污染防治工作,尤其是做好船舶的石油类污染控制;2.配合水利部门做好采菱港(市区段)的清淤工作。
市水利局:1.年内完成采菱港(市区段)的清淤工作;2.督促武进区完成雅浦港雅浦闸至与武进港交汇处段、采菱港武进段的清淤。
2020年江苏省湖泊管理保护条例全文为了加强湖泊保护,有效发挥湖泊功能,合理利用湖泊资源,维护湖泊生态环境,防治水害,出台相关的法律政策是很重要的。
下文是江苏省最新湖泊管理条例,欢迎阅读!第一条为了加强湖泊保护,有效发挥湖泊功能,合理利用湖泊资源,维护湖泊生态环境,防治水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列入江苏省湖泊保护名录的湖泊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适用本条例。
省人民政府应当将面积在0.5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城市市区内的湖泊、作为城市饮用水水源的湖泊列入江苏省湖泊保护名录,于本条例实施前确定并公布。
省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条例的实施情况,对湖泊保护名录作出调整,并予公告。
第三条湖泊保护应当遵循统筹兼顾、科学利用、保护优先、协调发展的原则。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增加投入,采取有利于湖泊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加强湖泊资源保护,规范湖泊开发、利用活动,防止现有湖泊面积减少,提高湖泊行水蓄水能力,防止湖泊水质污染,改善湖泊生态环境。
第四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湖泊保护的科学研究,做好湖泊保护的宣传工作,增强公民的湖泊保护意识;对保护湖泊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湖泊的主管机关,负责湖泊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环保、渔业、交通、建设、规划、国土资源、林业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湖泊的有关管理和保护工作。
沿湖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湖泊保护的具体要求,做好相关工作。
第六条本省境内的洪泽湖、太湖、骆马湖、微山湖、里下河腹部地区湖泊湖荡、白马湖、高邮湖、宝应湖、邵伯湖、滆湖、长荡湖、石臼湖、固城湖,除水利部流域管理机构直接管理的外,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
其他湖泊由设区市、县(市、区,下同)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城市市区内的湖泊按照现有管理权限进行管理。
江苏省湖泊保护条例(2012修正)【发文字号】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06号【发布部门】江苏省人大(含常委会)【公布日期】2012.01.12【实施日期】2012.02.01【时效性】已被修改【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江苏省湖泊保护条例(2004年8月20日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根据2012年1月12日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关于修改〈江苏省湖泊保护条例〉的决定》修正以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106号公布)第一条为了加强湖泊保护,有效发挥湖泊功能,合理利用湖泊资源,维护湖泊生态环境,防治水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列入江苏省湖泊保护名录的湖泊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适用本条例。
省人民政府应当将面积在0.5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城市市区内的湖泊、作为城市饮用水水源的湖泊列入江苏省湖泊保护名录,于本条例实施前确定并公布。
省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条例的实施情况,对湖泊保护名录作出调整,并予公告。
第三条湖泊保护应当遵循统筹兼顾、科学利用、保护优先、协调发展的原则。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增加投入,采取有利于湖泊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加强湖泊资源保护,规范湖泊开发、利用活动,防止现有湖泊面积减少,提高湖泊行水蓄水能力,防止湖泊水质污染,改善湖泊生态环境。
第四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湖泊保护的科学研究,做好湖泊保护的宣传工作,增强公民的湖泊保护意识;对保护湖泊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湖泊的主管机关,负责湖泊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环保、渔业、交通、建设、规划、国土资源、林业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湖泊的有关管理和保护工作。
汪泽湖风景区:湿地生态的天堂汪泽湖风景区位于中国江苏省扬州市,被誉为湿地生态的天堂。
这片美丽的湖泊地区以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壮观的自然景观而闻名,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自然爱好者前来探索和欣赏。
汪泽湖是一座淡水湖,占地约50平方公里,是长江流域最大的湖泊之一。
汪泽湖地处平原,四周被绿树环绕,水天一色,景色宜人。
这里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湖泊与周边的沼泽、湿地、水草等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形成了一个自然生态系统的绝佳示范区。
在汪泽湖风景区,你可以看到各种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如大雁、天鹅、黑鹳、白尾鹤等。
这里也是候鸟的重要中途站,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候鸟在这里栖息和繁衍。
尤其是在春秋两季,汪泽湖成为了候鸟迁徙的重要驿站,给人们带来了壮观的鸟类观赏体验。
汪泽湖风景区注重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修复和保护措施。
风景区内设有专门的自然保护区,限制了人类活动的范围。
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通过这些措施,汪泽湖风景区成为了一个理想的生态旅游目的地,也为湿地保护和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除了丰富的湿地生态资源,汪泽湖风景区还有许多其他的旅游景点和活动。
你可以乘坐游船游览湖泊,欣赏水中的美景和湖畔的风光。
在湖边的茶园里品尝当地的名茶,体验农家生活。
还可以在风景区内徒步旅行,或者骑行穿越湖区。
这些活动给予游客们更多的选择和享受,让他们深入体验自然之美和生态环境的宁静。
汪泽湖风景区的管理方也积极开展科普教育活动,为游客提供了解湿地生态的机会。
他们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展览、讲座和活动,向游客普及湿地知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
这些活动不仅使游客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湿地的美丽,还促进了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和参与。
总之,汪泽湖风景区是一个以湿地生态为主题的自然保护区和旅游胜地。
它提供了一个接近自然、欣赏美景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机会。
无论是对于自然爱好者、摄影师,还是对于想逃离城市喧嚣、寻找宁静独处之地的人来说,汪泽湖风景区都是一个不可错过的目的地。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2.25•【字号】苏政发[2009]36号•【施行日期】2009.02.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污染防治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苏政发〔2009〕36号)各有关市、县人民政府,省太湖水污染防治委员会各成员单位:根据《国务院关于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的批复》(国函〔2008〕45号)要求,省政府组织编制了《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一、切实增强做好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太湖是苏南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摇篮,加强太湖水污染防治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紧迫任务,是提高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质量、共同建设美好江苏的具体体现。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太湖治理工作。
胡锦涛总书记要求江苏把太湖治理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中之重,下决心根治太湖水污染问题,努力让这颗“江南明珠”重现碧波美景。
温家宝总理多次亲临太湖检查指导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环保优先方针,不断加大太湖水污染防治力度。
省各有关部门、沿湖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积极行动,做了大量扎实深入的工作,推进太湖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但是,太湖水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太湖治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太湖治理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坚持统一规划、综合治理、铁腕治污、科学治太,深入推进太湖水污染防治,确保到2012年太湖水质有所改善,湖体富营养化趋势得到遏制;力争到2020年太湖水质明显好转,富营养化程度有所改善,恢复山青水美的自然风貌,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
湖州生态文明情况汇报材料湖州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是浙江省的重要生态屏障之一。
近年来,湖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
首先,湖州市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通过加强水域整治、湿地保护和生态修复等措施,有效改善了湖泊、河流等水域环境质量,提升了城市水系整体生态效益。
同时,加强固体废物、大气污染物的治理,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有效改善了城市环境质量,提升了市民的生活品质。
其次,湖州市积极推进生态产业发展。
通过发展绿色农业、生态旅游、生态衍生产业等,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效提升了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同时,加大生态补偿力度,推动了湖泊、湿地等生态资源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有效提升了湖州市的生态效益。
再次,湖州市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态文明宣传活动,提高了市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增强了全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参与度。
同时,加强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教育,推动了全社会形成了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有效提升了市民的生态文明素养。
最后,湖州市不断加强生态文明法治建设。
通过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生态环境执法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有效提升了生态环境保护的法治化水平。
同时,加大环境保护投入,推动了生态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提升,有效保障了生态环境的长期稳定。
总之,湖州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我们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生态产业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不断加强生态文明法治建设,努力实现湖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突破,为建设美丽湖州、生态湖州作出更大贡献。
江苏省不同营养状况湖泊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比较李娣;李朝;卜伟;于红霞;李旭文;牛志春;张军毅;徐东炯;李继影;陈明;陈志芳;曹毅【摘要】为了解江苏省湖泊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并研究其对水环境质量变化的响应,于2012年春秋两季对江苏省16个湖泊51个采样点湖泊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以及湖泊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进行调查,分析水质指标与底栖动物指数间Pearson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江苏省16个湖泊营养状态指数范围为35.5 ~66.4,其中约81.2%的湖泊处于轻度-中度富营养状态,表明水质从好到中度污染;湖泊底栖动物优势种为寡毛类的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n),优势度为l3.0%;香浓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 diversity index)范围为0.00~2.20,级别范围由极贫乏到较丰富状态,表明水质污染程度从重度到轻度污染.从全省尺度看,水质评价结果与生物学(香浓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Biotic Index (BI)指数)评价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与历史数据相比,江苏省湖泊底栖动物清洁敏感物种减少甚至消失,总体群落结构趋于小型化.16个湖泊水体总氮和总磷与底栖动物密度呈显著负相关,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与底栖动物指数(香浓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BI指数)间关系不显著.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无法完全客观反映湖泊水生态健康状况,因此需要综合水质、水文、水生生物、生境状况等因素发展新的评价指标体系.%Lake eutrophication has resulted in loss of biodiversity and degradation of ecosystem function.To investigate the structure of the benthic macroinvertebrate community and explore their responses to changes of water quality,samples were collected at 51 sites in 16 lakes of Jiangsu Province in Spring and Autumn of 2012.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water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and benthic macroinvertebrate indicators were examined using Pearson correlationanalysi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TSI of the 16 lakes ranged from 35.5 to 66.4.81.2% were nearly eutrophic or super-eutrophic.The benthic macroinvertebrate communities were dominated by Limnodrilus hoffmeisteri of oligochaetes with a dominance value of 13.0%.The Shannon diversity index ranged from 0.00 to 2.20,which suggested that the benthic macroinvertebrate community diversity in 16 lakes of Jiangsu Province was from quite deficient to rich pared to historical data,sensitive taxa of macroinvertebrate communities decreased or even disappeared;the dominance of small size taxa increased greatly.Total density of benthic macroinvertebrate animals was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otal nitrogen and total phosphorus.However,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were detected between trophic index and benthic macroinvertebrate indices.Our results suggested that synthesized trophic state index can't reflect the ecological health of benthiccommunity.Therefore,a new evaluation system should be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water quality,hydrology,aquatic organisms,habitats and other factors in the future.【期刊名称】《生态毒理学报》【年(卷),期】2017(012)001【总页数】10页(P163-172)【关键词】江苏省;富营养化;底栖动物;多样性【作者】李娣;李朝;卜伟;于红霞;李旭文;牛志春;张军毅;徐东炯;李继影;陈明;陈志芳;曹毅【作者单位】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46;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南京 210036;徐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徐州 221006;泰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泰州 225300;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46;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南京 210036;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南京 210036;无锡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无锡 214000;常州市环境监测中心,常州213001;苏州市环境监测中心,苏州 215004;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南京 210013;扬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扬州 225007;宿迁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宿迁 223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1.5湖泊作为水生态系统不可缺失的部分,具有储存净化水资源、为动物提供栖息场所、运输以及灌溉等重要服务功能[1]。
湖州生态文明情况汇报湖州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是浙江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湖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首先,湖州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全市不断加大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持续推进水体治理、大气治理、土壤污染防治等工作。
在水环境治理方面,湖州市加大水体污染治理力度,全面整治河湖水质,推动湖泊和河道生态修复。
在大气治理方面,湖州市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推动燃煤锅炉淘汰改造,加快推进工业企业低氮改造,全面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
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湖州市加大土壤污染防治力度,推动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加强工业园区土壤污染防治。
其次,湖州市坚持绿色发展,积极推进生态产业发展。
全市不断加大生态产业发展力度,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加快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绿色产业。
在工业领域,湖州市加快绿色制造发展,推动工业企业节能减排,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在建设领域,湖州市加大生态建设力度,推动生态城市建设,推进园林绿化,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
再次,湖州市坚持生态保护,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督查。
全市不断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督查力度,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加强对生态环境的动态监测和评估。
同时,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确保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有效实施。
最后,湖州市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建设美丽湖州、绿色湖州、幸福湖州而努力奋斗。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化改革,加强制度建设,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
我们将继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生态产业发展,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督查,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实现美丽中国梦、绿色发展梦而努力奋斗。
滆湖生态修复
是典型的浅水湖泊,属太湖上游水系。
是太湖水质最重要的天然防线。
随着湖周边社会经济的发展,入湖污染物总量持续增加,湖泊水质以劣V
类为主。
根据对近20年来涌湖水质的评价,其水体富营养化加剧,总体进入富营养状态,湖泊生态系统退化严重。
在外源污染得到控制后,沿岸带生态修复是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的必需环节,重建水生植被则是浅水湖泊生态修复中的关键.
滆湖东部沿岸带生态修复试验区位于该湖东侧太滆运河南部小庙港与鸡渎港之间的湖湾,面积为6.67 hm2。
生态修复试验区运行时间为2009年12月至2010年11月,持续1周年。
在试验区设置1个固定监测点,周年内逐日(因天气等因素,有部分间断)监测该点的水深和水温以反映试验区水深和水温周年变化。
水深通过标尺读取,水温采用CyberScan pHil0便携式酸度计的温度探头测定。
跟踪测定试验区和敞水区(对照区)的水体透明度,该指标采用塞氏透明度盘测定。
监测试验区和敞水区水体总磷(TP)、总氮(TN)、氨氮(NH,一N)、高锰酸钾盐指数(CODM。
)、悬浮物(SS)和叶绿素a(Chl.a)等指标,采样频率为每月1~2次。
水体理化指标监测和分析方法参照《湖泊富营养化调查规范》和《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试验区与对照区所得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表示差异显著,P<0.01表示差异极显著
生态修复试验区水温和水深的变化
生态修复试验区水体悬浮物的去除效果
生态修复试验区水体透明度的改善效果
生态修复试验区水体TP和TN的去除效果
生态修复试验区水体NH3-N和CODM的去除效果 生态修复试验区水体CODM。
的总体去除率较低,但夏、秋季去除效果
明显(图9)。
与夏、秋季相比,冬季去除效果不明显。
试验区水体CODM。
浓度周年平均值比敞水区下降9.49%
生态修复试验区水体Chl-a的去除效果
生态修复试验区透明度改善效果较明显,其主要原因是沉水植物密集的枝叶吸附并沉降水体中悬浮颗粒,根基环境也可以固持底泥。
试验区水质净化效果与水生植物的生长阶段、生物量密切相关。
水生植物处于萌发、幼苗阶段时,其生物量较小,对水体营养物质的吸收有限;进入快速生长期时,对营养盐的需求较大,净化效果明显,在与藻类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至衰亡期,水生植物残体会对水体带来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