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进步趋势
- 格式:pdf
- 大小:217.87 KB
- 文档页数:3
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摘要】体育课程改革是体育的核心,为了促进体育课程改革不断地发展,本文从体育课程改革现状入手,对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阐述。
【关键词】体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和策略的引导下,体育课程在管理、功能、结构、内容、实施和评价等方面也呈现出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一、对课程的认识和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师院校向学生传授的主要是“教学论”,没能较为全面地传授“课程论”。
我国师范院校因此我国教育改革主要开展的是“教学改革”,没能积极地提倡“课程改革”。
正是由于我国是在不重视课程论的情况下开展了课程改革,所以这种改革是局部的,不彻底的。
“课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它是国家教育意志的体现,是实现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的手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传统的课程已满足不了教学的需求,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应将各种科目静态和动态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进程和时限,正确区分课程问题和教学问题,弄清改革的侧重点,达到预期的教学结果。
二、体育课程的发展体系长期以来,体育学科是以学科课程作为编订课程的主体。
它既包括体育的科学理论,也包括运动科学实践活动。
在课程设计中应以体育的科学理论和实践为依托,根据教育的需要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选择和排列适宜的教学内容,组织起体育学科体系,从而达到学校教育的目标。
这种课程设计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在课程目标、教材分类、内容排列、考核评价等方面不断地得到改进和完善,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课程体系,对我国体育教学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但是这种体系也有一定的缺陷,例如由于过分强调体育知识、技术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致使教学内容偏多,课程设计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与兴趣不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体育课程是以学科进行编制的,编制的方法虽然有一定的优越性,但是单一的体育课程模式会出现一些问题,制约着体育课程的发展。
试论我国学校体育与健康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学校体育与健康是学生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对学生的身体健康起到重要作用,也对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社会变化和学生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学校体育与健康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从现状和发展趋势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现状分析1. 身体素质下降近年来,我国学生的身体素质呈现下降趋势,肥胖、近视、低体力等问题日益突出。
根据国家体质监测数据显示,我国中小学生体质不合格率持续上升,这对学生全面发展和未来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2. 课程设置不合理当前,学校体育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的问题,有的学校体育课时间不足,有的学校甚至取消了体育课程,给学生的身体健康和锻炼带来了隐患。
3. 体育设施不足相比于学生数量,学校的体育设施相对不足,导致学生锻炼的时间和空间有限,无法满足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需要。
4. 教师队伍需要提升一些学校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水平有待提高,他们在体育教学和指导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发展趋势分析1. 强化体育教育随着学校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学校重视体育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方案,加强学校体育教育,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2. 推动课程改革为了解决现有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未来学校体育课程将进行全面改革,注重学科结合、生活结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运动能力。
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学校体育设施的投入,加速推进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的改善,增加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空间和条件。
4. 培养优秀体育教师队伍我们将加大对体育教师队伍的培训和支持力度,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师团队的整体素质。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学校体育与健康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国学校体育与健康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需求愈发强烈。
作为培养学生健康素质和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改革正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将针对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改革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一、改革现状1. 教学内容创新近年来,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以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出发点,跳出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范畴,引入了拓展项目、健身项目等多元化的体育教学内容。
增加滑冰、攀岩、射箭等特色项目,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体育需求。
健身项目如瑜伽、普拉提等也开始受到重视,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综合体能。
2. 教学理念转变传统的公共体育课程注重对学生体能的培养,而现在的改革趋势更注重在兴趣和乐趣上,提倡“健康、快乐、挑战”的体育理念。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参与、互动和分享,倡导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育人为先的教学理念。
3. 课程评价体系优化传统的评价体系主要以学生体能和课程成绩为评判标准,而现今的改革日益强调对学生全面素质的评价。
体育课程评价体系逐渐向多元化发展,综合考核学生的运动技能、体能素质、健康知识及动手能力等,强调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和多样性。
二、发展趋势1. 个性化教学模式未来,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教学模式的建设。
体育课程将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身体素质水平,实行差异化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体育课程。
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技术、大数据分析等,个性化定制学生的体育训练方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2. 多元化体育项目随着体育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多元化需求的增加,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将进一步丰富体育项目。
将传统体育项目与现代健身项目结合,引入更多时尚、实用的健身项目,如有氧健身操、有氧舞蹈等。
拓展更多的体育项目,如高尔夫、保龄球、台球等,满足学生多样化的体育爱好。
3. 体育课程与职业发展结合未来,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将更加关注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就业需求。
论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一、体育课程内容存在的问题1.传统的体育课程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1)由于体育课程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偏重运动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体育最本质的健身功能。
(2)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味的进行灌输式教学,忽略了学生的参与,使得学生的潜能不能更好的发挥,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抵触和厌恶体育,扼杀了学生的体育兴趣。
(3)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偏重基础知识的口头论述,对课外体育活动不够重视,使得学生缺乏动手和实践能力。
2.体育课程内容改革的支点(1)体育课程的内容要落实“减负”措施。
1)为教师“减负”。
①由于“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转变,使得教师很难适应。
②老师既要上课、辅导,又要改作业等,对于多方面的工作,在时间上老师很难进行控制。
③家长、教师、社会都有责任和义务对孩子进行教育,然而现代家长一味地把责任推给学校和教师,产生了极大的矛盾。
2)为学生“减负”。
由于每个学生的思维和接受知识的能力各不相同,教师应该因材施教,为学生减去心理负担,不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使得学生全面发展。
(2)体育课程内容要强调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并重。
教师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只强调课程内容的学习,忽略了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意志、价值观念、习惯、兴趣的培养。
因此,在素质教育的号召下,在体育教育中应不断完善学生的个性,锻炼学生的意志,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和素养,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进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体育课程改革的措施1.体育观念的改革学校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实践,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和体育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文化教育活动。
现代体育课程的改革是为顺应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而提出来的,要使课程改革付诸于实践,必须提高体育的观念,把理论知识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2.教育规章制度、体育法规的健全和完善为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锻炼习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应该具有一套完善的教育规章制度,把学校的一些体育法规文件落实到位,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
体育课程标准改革
体育课程标准的改革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旨在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需求的变化。
以下是一些近年来体育课程标准改革的主要方向和特点:
1. 强化核心素养培育: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
这些核心素养在新版的体育课程标准中得到了强化,成为贯穿整个课程的标准。
2. 落实“教会、勤练、常赛”: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强调“教会、勤练、常赛”的要求,注重“学、练、赛”的一体化教学。
3. 突出水平单元教学:为了解决衔接问题并考虑学生的基础,新的课程标准按水平、大单元设计,弱化了专项运动技能与学段的对应关系。
4. 注重学科交叉融合:新版体育课程标准提出了跨学科主题学习,强调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国防教育的融合,以强化全面育人的目标。
这些改革方向旨在使体育课程更加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然而,具体的改革措施可能会因地区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而有所不同。
大学体育改革发展的趋势与担忧摘要:随着大学招生与培养体制的改革,大学教育普及化的步伐也越走越快,生源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无法得到更好的保证,与此相适应,大学课程改革被众多教育专家无奈地提到了日事议程。
体育课程的改革在国家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前提下,成为大学教育课程改革一个重要窗口,没有改革就没有机遇,没有改革就没有发展,但是,现有的大学体育改革在国家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变化的情况下,大学体育改革出现了与此不协调的音符,课程是改了,但学生的身体素质却在逐年下降,大学体育改革已经走到了一个十分尴尬的十字路口,我们到底该如何改呢?关键词:高校体育;改革与发展;弊端.【中图分类号】g807.4一、高校体育改革的指导思想高等学校作为社会与学校的衔接地,是学生踏入社会的最后一块跳板,应该也是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前最最重要的一站,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和指导思想从古至今就是增强体质、终身体育;高校体育作为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其改革的最终目的也不应该脱离这一指导思想,但是,现有的大学体育课程的改革的问题在于:教学内容和环节跟以前相比是丰富、紧凑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好像也比以前提高了,课堂气氛融洽了许多,但在这繁荣的景象之后,却是学生的身体素质正逐年下降,许多高校的体育活动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和约束,其中有许多高校甚至是国家重点大学的一年一度的常规运动会都不得不进行项目的增减或调整,更严重的是大学运动会学生伤亡事故的情况时有发生,由此来看,高校体育改革的步伐是应该慎重的向前迈进,而不应该是改革、改革、再改革,到最后,学生的身体素质一塌糊涂,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口号也成了广告词,根本得不到落实,与体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不相符,甚至扯了大众教育的后腿,这是所有关心大学教育的人所不愿看到的,也是不应该出现的。
当前的体育教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在教育中的作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素质教育过程中,强调健康第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生的终身锻炼意识,使之不光在学生时代,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能自觉、独立自主地坚持身体锻炼,视健身活动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