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叶癫痫的手术治疗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11
颞叶癫治愈案例颞叶癫治愈案例:1. 患者张某,男性,33岁。
曾患有颞叶癫痫多年,频繁发作,影响了生活和工作。
经过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成功控制了发作频率。
现已经2年没有发作了,生活和工作恢复正常。
2. 患者李某,女性,25岁。
颞叶癫痫发作频繁,严重影响了学习和社交。
经过长期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成功控制了发作次数。
现在已经3年没有发作了,学业和社交能力也有了明显改善。
3. 患者王某,男性,40岁。
颞叶癫痫发作多年,无法工作,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
经过药物治疗和脑电刺激疗法,发作次数明显减少。
现在已经1年没有发作了,能够正常工作和生活。
4. 患者陈某,女性,30岁。
颞叶癫痫发作频繁,多次抢救无效。
经过脑手术切除病灶,成功治愈。
术后已经5年没有发作了,恢复了正常生活。
5. 患者刘某,男性,28岁。
颞叶癫痫发作频繁,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经过脑电刺激和中医针灸治疗,成功控制了发作次数。
现在已经2年没有发作了,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6. 患者张某,女性,35岁。
颞叶癫痫发作多年,药物治疗效果有限。
经过手术切除病灶,成功治愈。
术后已经4年没有发作了,能够正常工作和生活。
7. 患者李某,男性,45岁。
颞叶癫痫发作频繁,严重影响了社交和工作。
经过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发作次数明显减少。
现在已经3年没有发作了,社交和工作能力有了明显改善。
8. 患者王某,女性,32岁。
颞叶癫痫发作多年,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经过脑电刺激和中医药物治疗,成功控制了发作次数。
现在已经2年没有发作了,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9. 患者陈某,男性,38岁。
颞叶癫痫发作频繁,多次抢救无效。
经过脑手术切除病灶,成功治愈。
术后已经5年没有发作了,恢复了正常生活。
10. 患者刘某,女性,30岁。
颞叶癫痫发作多年,药物治疗效果有限。
经过手术切除病灶,成功治愈。
术后已经4年没有发作了,能够正常工作和生活。
这些案例表明,颞叶癫痫是可以治愈的。
通过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脑电刺激和中医治疗等,可以有效控制发作次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前颞叶切除术与颞下入路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治疗颞叶内侧癫痫疗效对比杨子茵;高安亮;李佳宇;黄军;李宁;倪艳【期刊名称】《西部医学》【年(卷),期】2022(34)4【摘要】目的对比皮层脑电图监测下前颞叶切除术(ATL术)与颞下入路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SAH术)在颞叶内侧癫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术后并发症及神经心理学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9年6月我院98例颞叶内侧癫痫手术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术式不同分为ATL组53例、SAH组45例。
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
术后随访1年,依据Engel’s分级统计两组癫痫控制情况,并采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韦氏记忆量表(WMS)评价手术对患者神经心理学影响。
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比、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用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ALT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较SA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1年,两组癫痫控制Engel’s分级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术后1年,ALT组WAIS-RC评估中PIQ、VIQ、FIQ及WMS评估中MQ、VM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SAH组VIQ、MQ明显高于术前(P<0.05),且VIQ、MQ明显高于同时间点ALT组(P<0.05)。
结论ATL术或颞下入路SAH术控制颞叶内侧癫痫患者癫痫发作疗效均较好,而颞下入路SAH术在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促进言语智商及记忆商恢复方面有积极意义。
【总页数】5页(P566-570)【作者】杨子茵;高安亮;李佳宇;黄军;李宁;倪艳【作者单位】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神经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2.1【相关文献】1.颞叶内侧癫痫手术治疗:前颞叶切除术与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术2.前颞叶切除术与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治疗海马硬化性颞叶内侧癫痫疗效比较3.前颞叶切除术(ATL)与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SAH)治疗海马硬化性颞叶内侧癫痫的疗效评价4.前颞叶切除术与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术治疗颞叶癫痫的疗效对比5.经颞下入路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术在内侧颞叶癫痫治疗中的应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蝶骨电极脑电图在颞叶癫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颞叶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癫痫类型,其诊断和治疗一直是神经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蝶骨电极脑电图(butterfly electrode electroencephalogram,BE-EEG)是一种通过将电极放置在头皮上以监测脑电活动的技术。
在颞叶癫痫的诊断中,BE-EEG被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BE-EEG在颞叶癫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一、BE-EEG技术简介BE-EEG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脑电监测技术,它采用特殊的电极阵列布置方式,将多个电极平均分散地分布在头皮上,建立一种较为均匀的脑电监测网络。
通过采集大量的脑电信号和进行多通道脑电同步处理,BE-EEG可以提供可靠的脑电图数据,以供医生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
二、BE-EEG在颞叶癫痫诊断中的应用颞叶癫痫是指由颞叶部位的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癫痫发作。
患者通常表现出突然的失忆、流口水、咀嚼、踱步等不同程度的异常行为。
由于颞叶位于头颅的深部,传统的EEG监测技术难以准确地检测颞叶区域的异常神经活动。
因此,BE-EEG成为了诊断颞叶癫痫的重要手段。
1.对颞叶癫痫的发作特征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分析BE-EEG可以同时监测颞叶区域的多个神经元放电活动,可以更准确地检测颞叶癫痫的发作特征。
通过分析BE-EEG数据,研究人员可以更清晰地了解颞叶癫痫发作的规律和特点。
据研究发现,大多数颞叶癫痫的发作都是起始于颞叶,伴随着较为明显的慢波放电和快速放电活动。
2.提高了颞叶癫痫的检测率和诊断准确率由于BE-EEG技术可以同时监测多个颞叶区域的神经放电,它可以提高颞叶癫痫的检测率和诊断准确率。
BE-EEG可以对颞叶区域的异常放电活动进行高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监测,以便更准确地诊断颞叶癫痫。
3.提高了颞叶癫痫手术治疗的效果当颞叶癫痫患者病情较为严重时,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BE-EEG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确定颞叶癫痫患者的病情,找到异常放电的位置和范围,以帮助医生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蝶骨电极脑电图在颞叶癫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颞叶癫痫是一种临床表现为呈现部分性发作特征的癫痫类型,常常由于脑电图上无特殊的异常而导致诊断的困难。
蝶骨电极脑电图是一种在常规脑电图检查中添加蝶骨电极以提高脑电图检测效果的技术,可以更准确地检测到颞叶癫痫的异常电活动。
本文将介绍蝶骨电极脑电图在颞叶癫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蝶骨电极脑电图可以提高检测颞叶癫痫异常电活动的准确性。
传统脑电图在颞叶癫痫诊断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较低,常常无法捕捉到颞叶内部的异常电活动。
而蝶骨电极的加入可以更好地记录脑电活动,尤其是颞叶区域的异常放电,从而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
蝶骨电极脑电图可以帮助确定癫痫发作的起源和传播途径。
颞叶癫痫的发作起源于颞叶内部的异常电活动,然后沿着特定的途径传播到其他脑区。
通过蝶骨电极脑电图的记录,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到颞叶的异常放电,并根据放电的时序和特点确定癫痫发作的起源和传播途径,有助于精确定位异常放电的发生位置。
蝶骨电极脑电图可以评估癫痫患者的手术适应症。
对于颞叶癫痫患者,手术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但是手术前需要明确癫痫发作的起源和传播途径以及脑功能区域的位置关系,以避免手术后出现不良后果。
蝶骨电极脑电图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信息,帮助评估手术适应症,并为手术提供定位和导航。
蝶骨电极脑电图还可以监测癫痫患者手术后的效果。
手术治疗后,需通过脑电图监测来评估手术的有效性。
蝶骨电极脑电图可以提供更长时间的、连续监测的数据,以评估手术治疗的效果,帮助确定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蝶骨电极脑电图在颞叶癫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是显著的。
它可以提高颞叶癫痫异常电活动的检测准确性,帮助确定癫痫发作的起源和传播途径,评估手术适应症以及监测手术治疗的效果。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蝶骨电极脑电图有望成为颞叶癫痫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辅助工具。
我的研究方向之一我的研究方向之一2011年11月21日岛叶癫痫的手术治疗在人类,岛叶是一高度发达的结构,呈金字塔形隐藏于外侧裂内。
岛叶具有记忆、驱动、情感、高级自主控制、味觉和嗅觉等许多不同功能,且与多种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
岛叶癫痫的概念最早由Guillaume 等提出,随后Penfield 及Jasper等基于颞叶癫痫患者术中皮层脑电监测岛叶放电以及岛叶皮层电刺激的结果,认为岛叶起源的癫痫与颞叶癫痫非常相似,对岛叶癫痫的认识不足可能是某些颞叶癫痫手术失败的原因。
然而,根据这个观点,Silfvenius等在颞叶癫痫手术中根据皮层脑电监测结果行岛叶皮质切除却并未改善手术预后。
因此,在此后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岛叶癫痫长期被忽视。
直到最近,众多报道证实:岛叶病灶切除手术后往往癫痫控制效果良好,而岛叶起源灶未切除导致术后癫痫继续存在。
这使得岛叶癫痫重新受到重视,随着各种功能影像技术以及立体定向颅内电极植入技术在癫痫术前评估中的应用,可以明确诊断为“岛叶癫痫”的病例越来越多,对其独特的临床学表现也有了进一步认识。
而现代显微外科技术的进步及各种辅助监测技术的发展,也使得岛叶癫痫的手术可以安全进行并取得满意的癫痫控制效果。
一、岛叶区域相关结构的解剖岛叶又称为第五脑叶,被岛盖环绕覆盖,隐藏于外侧裂内。
岛叶皮质面向外侧,呈倒三角锥形,以狭窄的环状沟与周围脑叶分隔。
岛叶沟回从岛叶前下部呈放射状向后上方走行。
岛叶中央沟是其最主要、最深的脑沟,存在于所有半球,它从岛阈或岛阈后部向后上方斜行穿过岛叶,与大脑中央沟走行基本平行,到达上环岛沟,将岛叶分为大的前部(前小叶)和小的后部(后小叶)。
前小叶由岛横回、岛附回及3个主要的岛短回(前、中、后短回)构成。
后小叶由前、后两个长回构成。
岛顶为岛叶凸面最高点,也是其最外侧点。
在岛叶前下部,岛横回及岛附回形成岛极,短回于此汇集形成圆形的岛阈。
岛阈为岛叶入口,为一轻微隆起呈弓形的脊,位于外侧裂深部、侧裂干弯曲点,沿颞极向额叶眶面走行。
颞叶癫痫的手术治疗(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作者:孟庆恒,刘建杰,孙明礼,张义峰,苏兰海,路平,高伟【摘要】目的提高药物难治性癫痫癫痫灶的精确定位和手术方法恰当选择的水平。
方法对22例颞叶癫痫患者应用头颅CT、MRI、EEG(包括长程可视EEG、颅内EEG)进行术前评估和皮层电极、深部电极进行术中定位;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包括脑室镜)进行病灶+颞叶切除或颞叶+海马杏仁核切除。
结果 16例患者通过EEG确定了致痫灶,12例通过MRI确定了致痫灶,4例根据颅内埋置电极定位了致痫灶。
随访6~18个月,8 例曾出现短期并发症,无永久性并发症发生, 服用抗癫痫药物减少, 术后6个月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手术前相比明显改善(P0.05)。
结论各种类型的EEG和MRI对癫痫病人的综合评估和癫痫灶的定位至关重要;癫痫的手术术后效果良好。
【关键词】颞叶癫痫;脑电图;外科手术;预后【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mote the level of accurate localization and appropriate treatment of surgeon of refractory epilepsy. Methods Twenty-two patients with temporal lobe epilepsy underwent cryosurgical evaluation through cranial CT, MRI, EEG (including long-term video EEG and intracranial EEG) and inter-surgical localization by surgical electrode and deep electrode. By microsurgical technology (including ventricle endoscopy) the different surgicaltreatment (temporal lobectomy and temporal lobectomy plus hippocampectomy) was performed. Results Among the total 26 patients, epileptogenic zones were localized by long-term video-EEG recording in 16 patients and MRI in 12 patients and intracranial electrodes in 4 patients. Follow-up for 6 to 18 months, there were eight patients who suffered temporary complications and there were no permanent complications. Dosage of anti-epilepsy drugs was reduce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postoperative and preoperative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s.Conclusion It is tremendously crucial that comprehensive preoperative evaluation and general preoperative and epileptogenic zones localization by a kind of EEG and MRI for epileptic patients. The operation of TLE is sophisticated for us.【Key words】temporal lobe epilepsy; EEG; surgery; prognosis颞叶癫痫(temporal lobe epilepsy,TLE)是较常见的一种癫痫综合征, 在外科可治疗的难治性癫痫中,颞叶癫痫占60%~70%。
在1950年Penfiled首次描述颞叶癫痫,目前国际上不同癫痫中心采用的手术方式不同,甚至差别很大,一些中心根据颅内电极监测、皮层刺激的结果选择颞叶皮层的切除范围,有的仅行选择性杏仁核和海马切除术,有的则仅实施标准的前颞叶切除术[1], 其外科治疗技术也较理想,但尚不能证明哪种方法的效果更好。
本文通过对我院2003年4月—2008年4月收治的22例癫痫患者的完整资料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针对癫痫灶的精确定位和正确恰当的术式进行了总结。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病例选择标准:(1)抗癫痫药物正规治疗2年,病人癫痫发作未得到有效控制,1个月数次发作;(2)临床表现和常规脑电图已经确诊为TLE。
符合选择标准病例22例,其中男14例,女8例;年龄8~52岁,平均18.6岁;病程2~42年,平均16.7年。
先天性发育不良2例,产伤2例,小儿惊厥1例,脑炎1例,颅脑外伤病史1例,不明原因15例,其中有2例有癫痫家族病史。
22例病人中头颅MR检查16例阳性,阳性率72.7%。
1.2 术前评估1.2.1 TLE分型TLE可分为颞叶内侧型癫痫(mesial temporallobeepilepsy,MTLN)和颞叶新皮层癫痫(neocortical temporal lobe epilepsy,NTLE)。
常用的 MTLE的诊断标准为:深部电极检查表明痫性放电始于海马和(或)杏仁核,行标准前颞叶切除术后,癫痫发作停止或显著减少。
NTLE 的定义尚无统一定论,一般认为癫痫发作始于侧副沟以外的颞叶皮质、颅内EEG记录应表明痫性放电起始于颞叶外侧区域,而颞内侧和颞叶以外皮质未见异常,即NTLE[2]。
颞叶内侧和颞叶新皮层均受累者归为混合型TLE。
1.2.2 EEG检查这是癫痫的主要常规诊断方法。
入院时常规应用32导动态脑电图及128导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可根据发作期或发作间期异常放电判断致痫灶部位。
如果未捕捉到异常脑电图,可以有计划地减量或停用抗癫痫药物,捕捉有意义的发作期EEG,必要时可行剥夺睡眠和药物诱导发作。
EEG检查应注意两点:(1)包括清醒和睡眠两种状态的EEG,以便相互比对,发现异常中的异常;(2)颞叶癫痫常规行蝶骨电极检查。
1.2.3 常规CT、MRI检查这两项无损伤的检查主要是进一步查找癫痫发作的客观病因,如脑实质的囊肿,海马的硬化,动脉瘤等。
有必要时可以选择SPECT检查、PET及MRS检查,进一步明确发病的原因和性质。
1.2.4 颅内电极检查选择经颞或经枕两种方式:经颞部适用于向颞极、颞底、颞后语言区和额部放置硬膜下皮层电极和向杏仁核、海马放置深部电极。
而经枕部适用于沿海马长轴放置深部电极和向颞枕部外侧放置硬膜下皮层电极,重点监测颞叶内侧面和颞后部异常放电。
常规双侧对称放置,术前需定位语言区者行骨瓣开颅埋置栅格式硬膜下电极[3,4]。
1.2.5 神经、心理评估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这项工作必不可少,有助于分析术前和术后病人的细小变化,对手术的效果做一个系统、规范、有利的反映,但目前国内的评估标准还不是很统一。
1.3 术式的选择迄今为止,颞叶癫痫手术的术式选择还没有统一的、被大家认可的金标准,究竟何种病人应该采取何种手术,不同经验的临床医生会有不同的答案。
下面是我科癫痫主要手术术式选择的基本原则。
1.3.1 颞叶切除术准确地说应该是单纯前颞叶切除术,是一种经典且一般外科医生最常用的外科治疗颞叶癫痫的手术方式,也是治疗效果最可靠的方式。
这种手术方式仅适用于癫痫灶局限于一侧颞叶之内,颞叶后外侧皮质及额叶未有受累的常见颞叶癫痫。
此手术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颞叶新皮质在优势半球可切除颞极后5cm,在非优势半球可切除颞极后6cm;(2)务必保护外侧裂内的大小动静脉,损伤后就会有相应的脑部症状,越靠近外侧裂越要限制双极电凝的应用,热灼伤可刺激血管痉挛,甚至闭塞,所以尽量在显微镜下精心操作;(3)手术时寻找到侧脑室颞角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所在,可以帮助术中定位和确定切除的范围;(4)颞叶内侧切除要谨小慎微,注意保护脑干表面的蛛网膜和脑干;(5)在确保手术效果的前提下,手术切除的范围越小越好,重要结构周围的脑组织可以局部保留。
本组20例病人常规选择了此术式为基础。
1.3.2 颞叶前内侧结构切除术这是Spencer对颞叶切除术的改进,他只是切除颞叶的内侧结构,保留了较多的颞叶外侧新皮质和颞上回,但要注意保护颞叶的labbe’s静脉。
本组22例仅有2例实施此手术,术中皮层EEG确认异常放电消失。
1.3.3 立体定向选择性海马-杏仁核结构切除术海马和杏仁核包括于颞叶前内侧结构之中,是缩小了的颞叶前内侧结构切除术,但对术者的手术经验和术中定位的要求相应增加了。
我院针对于致痫灶明确在海马和杏仁核中的患者主要采用Spencer提出的经颞极入路,首先寻找侧脑室颞角,然后选择性切除海马-杏仁核结构,本组22例仅有1例年龄11岁的男孩(考虑到病人的神经发育问题)且术前MR证实海马局部变性硬化的病人实施此手术,术中皮层EEG确认异常放电消失。
1.3.4 其他联合术式本组22例颞叶癫痫的病人有1例合并同侧额叶皮层异常放电,施行病侧额颞联合入路部分额叶皮层切除;本组22例颞叶癫痫患者有1例合并对侧颞叶异常放电,在确定对侧为次侧异常放电的基础上,施行双侧颞叶入路主侧颞叶切除次侧立体定向选择性海马-杏仁核结构切除术。
2 结果手术疗效依据国内潭启富标准分5级:Ⅰ级满意:发作完全消失或1~2次/年;Ⅱ级显著改善:发作减少75%以上;Ⅲ级良好:发作减少50%;Ⅳ级改善:发作减少小于50%;Ⅴ级无改善:发作减少25%。
术后随访6个月:Ⅰ级16例,Ⅱ级4例,Ⅲ级2例。
1例病侧颞叶切除的病人术后出现对侧肢体软瘫,经应用尼莫地平治疗3天,基本恢复,考虑过度刺激病侧外侧裂血管导致血管痉挛所致。
1例病侧颞叶切除病人,在14个月时过度饮酒后同侧复发,分析后考虑与病人12个月时停药及一次过度饮酒有关。
3 讨论3.1 术前评估 EEG在癫痫的诊断和治疗效果判断上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头皮脑电图是颞叶癫痫的诊断和定位的常规检查,但发作间期的棘波与癫痫的发作没有完全的等同关系,常需要发作期EEG进一步明确发作起源;(2)手术前常规做发作间期脑电图及发作期视频脑电图,这样将患者的发作表现与脑电信息同步记录保存,是分析癫痫异常放电定位致痫灶一般方法;(3)颅内电极与数字视频脑电结合,将患者的发作表现与脑电信息同步记录保存,是分析癫痫异常放电定位致痫灶的最佳方法;(4)皮层或深部电极直接监测皮层或深部神经元的电活动,能够准确定位早于或与临床发作同步的异常放电起源[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