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

  • 格式:pptx
  • 大小:416.28 KB
  • 文档页数:1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④段论述“照着讲”与“接着讲”的关系。其论证的思路是:首先 提出分论点;然后,分别从“逻辑上”和“意义”的角度分别论证,该层 次采用了正反对照的方式,其中“然而”表明其从正面论证过渡到反 面论证,进而论证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从而论证 “照着讲”与“接着讲”的关系,支撑分论点;接着,文章从“接着讲”的 基本精神以及实现过程的角度,阐述“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 渗入的;最后得出“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统一的结论。
第②③④段。
献编纂论述的是“照着 讲”,“进一步阐发”应该是 “接着讲”。根据第④段,“照 着讲”和“接着讲”是无法分
在历史上是互 相隔膜的。
离的,因此,选项中“在历史 上是互相隔膜的”之说是错
误的。
B.面对中西思 想的交融与互 动,“新子学”应 该同时致力于 中国和世界文 化的建构。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 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 的重要资源……同时表现 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 造性的思想系统。”“‘新子 学’应追求‘照着讲’与 ‘接着讲’的统一。”
该选项考查的是文章 的论证逻辑。先找到答 题范围,在筛选有关逻 辑的关键信息,最后将 这些关键信息与选项 比对。因此,我们确定 该选项无误。
【获取答案】 A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解题方法】
选项 原文
比对
对经典进行文本校勘和文
A.对经典进行
文本校勘和文
பைடு நூலகம்
献编纂与进一 步阐发之间,
选项 原文
比对
C.文章以中 西思想交融 互动为前提, 论证“新子 学”“接着讲” 的必要和可 能。
该题涉及原文第③段的相关 内容。关键信息是“以近代以 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 景”“ 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 世界文化的建构和发展过 程”“ ‘新子学’,同时展现 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 性的思想系统”“无疑获得了 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等。
选项
原文
比对
A.文章采用了 对比的论证手 法,以突出“新 子学”与历史 上诸子之学的 差异。
该题涉及原文第②③④段 的相关内容。
原文论证“新子学”与 历史上“诸子之学”的 关系,为了突出二者深 层的相似和相通性,使 用的是类比的手法。
该题涉及原文第②段和第
B.文章指出理 ④段的相关内容。文中的 该选项是对文章论证
生成。
D.“新子学”要
参与世界文化
的发展,就有必 要从“照着讲”
全文
逐渐过渡到
“接着讲”。
D 项属于对全文整体意思的错 误推断。原文强调“照着讲”和 “接着讲”都有重要意义,今天的 “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 “接着讲”的统一,没有厚此薄彼 或者阶段性过渡的意思。故 D 项不正确。
【获取答案】 B
文章强调了中西思想的交 融与互动的必要性,由此可 以推出“新子学”应该同时 致力于中国和世界文化的 建构的结论,因此,该项是正 确的。
选项
原文
比对
C.“照着讲”内
含“接着讲”,虽 然能发扬以往 的思想,但无助 于促进新思想
“仅仅停留在‘照 着讲’”“可能无助 于思想的创新”。
选项删去了“仅仅停留在”的限 定,又把或然的情况变成了一 个绝对判断,这就错了。另外,C 项陈述本身也有矛盾。
①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 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 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 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②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 性。“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这可以从 “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 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 献编纂,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 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 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③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 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 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 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 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 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 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 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 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 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进的过程。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 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新 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 ‘接着讲’的统一”;第三段提 出中、西思想传统都构成思想 资源,显然“新子学”并未外在于 中国思想。
选项“脱离了既有 思想演进的过程” 之说,有悖于原 文。
【获取答案】 D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解题方法】
该选项是对文章第③ 段内容的概括。通过对 原文第③段关键信息 的筛选,并将之与该选 项比对,我们发现,选项 的分析或表述与原文 是一致的。因此,该选 项没有错误。
D.文章论证 “照着讲”“接 该题涉及原文第④段的相关 着讲”无法分 内容。关键信息是“从逻辑上 离,是按从逻 说”“进而言之,从现实的过 辑到现实的 程看”等。 顺序推进的。
思……生命力的内容。
选项
原文
比对
C.“接着讲”主
原文论述了“接着
要指接续诸子 注重思想创造 的传统,在新条 件下形成创造
“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 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 思想创造的传统。
讲”的两层含义; 选项讲了要形成 “创造性的思想” 系统这样,选项就
性的思想。
与原文一致了。
D.不同于以往 诸子之学,“新 子学”受西方 思想影响,脱离 了既有思想演
史”,“此后中国思想发展 的整个过程”即选项中 的“当代思想的组成部 分”。
B.“照着讲”主 要指对经典的 整理和实证性 研究,并发掘历 史上思想家的 思想内涵。
“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 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 原文关于“照着讲”的内 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 涵用两个句子,讲了两层 诂、校勘、文献编纂,等 含义;选项对此通过“主 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 要……”“并……”进行了 以往思想的回顾、反 概括。
④“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 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 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 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 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然而,仅 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 于思想的创新。就此而言,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 “接着讲”的基本精神,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 系统的形成,则是其逻辑结果。进而言之,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 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照着讲”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 理论阐释,这种重构与阐释已内含“接着讲”;“接着讲”基于已有的思 想发展,也相应地内含“照着讲”。“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 讲”的统一。
(摘编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
选材:文化论文。 文长:900余字。 论题:诸子之学的“新子学”。 第①段提出论题并说明其兴起以及其狭义和广义的界定。 第②段阐述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首先提出“新子学”的概念,然 后将其分为“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接着,阐释“照着讲”。 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讲“照着讲”的内涵,第二层分析“照 着讲”的意义。 第③段阐释“接着讲”。“接着讲”与诸子之学是有关联的;再 讲中西之学的关系;最后,指出“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 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第一讲 论述类文本阅读
近年来,高考对论述类文本的考查相对成熟:文本规范,长度相对 固定(千字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历史、建筑、 美学等,题型固定(3个单选题),赋分固定(每题3分,共9分)。
应对这类试题,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规范阅读步骤,识破命题陷阱
二、抓住关键信息,进行高效判断 解答论述类文本试题实际上就是根据文本对试题的每个选项的 正误做出判断。有效地抓住关键信息,才能快速准确地对选项的正 误做出判断。
解“新子学”的 关键信息是“新学子”“也应 思路和结构的分析。该
品格可从两方 该有同样的品格”“这可以 段层次清晰,我们借助
面入手,并就二 从‘照着讲’和‘接着 于选项与原文的关键
者的关系进行 讲’两个方面来理
词,进行比对便可理解
论证。
解”“ ‘照着讲’和‘接着 该选项是正确的。
讲’二者无法分离”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解题方法】
选项
原文
比对
A.广义上的诸 子之学始于先 秦,贯穿于此后 中国思想史,也 是当代思想的 组成部分。
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 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 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 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 终结。
“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 发展的整个过程”,即“贯 穿于此后中国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