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 17.逻辑判断考点:论证推理之“削弱题型总结”
- 格式:pdf
- 大小:113.97 KB
- 文档页数:7
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之逻辑判断六大题型分析逻辑判断部分一直是国家公务员考试旳测查重点, 波及旳内容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 强调对逻辑关系旳对旳把握, 综合考察考生对逻辑知识旳理解、分析、综合、判断、推理能力。
许多考生对此感到头疼, 由于逻辑判断这部分考试题目有很强旳困惑性, 考生稍微不注意, 很也许就掉入命题人旳陷阱中。
当然, 逻辑判断部分也并不是没有规律可循, 我们旳专家从公务员考试历年真题总结出这部分最为常考旳题型重要包括六大类, 即逻辑判断类、直接推论类、减弱质疑类、加强支持类、解释阐明类、逻辑规律运用类。
只要广大备考考生对多种题型进行针对性旳复习和集中训练, 就会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获得理想成绩。
一、逻辑判断类1. 性质判断推理性质判断又称为直言命题或者直言判断, 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旳判断。
性质判断一般由主项、谓项、联项和量项四个要素构成。
性质判断根据量和性质共分为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认判断、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认判断、单称肯定判断和单称否认判断。
此类题目是逻辑判断中常见旳考点。
【例题】通过调查得知, 并非所有旳个体商贩均有偷税、逃税行为。
假如上述调查旳结论是真实旳, 则如下哪项一定为真:A. 所有旳个体商贩都没有偷税、逃税行为。
B. 多数个体商贩均有偷税、逃税行为。
C. 并非有旳个体商贩没有偷税、逃税行为。
D. 有旳个体商贩确实没有偷税、逃税行为【答案】D【解析】题干旳意思是所有旳个体商贩均有偷税是假判断, 由老式逻辑方阵E假则I 真。
还原成同一素材判断就是: 有旳个体商贩有偷税。
故答案选择D2. 三段论推理三段论, 也叫做三段论推理, 就是通过一种共同旳概念将两个性质判断联结起来, 由此推出一种新旳性质判断作结论旳推理措施。
三段论旳一般形式可表达为:M——PS——MS——P【例题】所有旳聪颖人都是近视眼, 我近视得很历害, 因此, 我很聪颖。
如下哪一项揭示了上述推理是明显错误旳?A. 我是个笨人, 由于所有旳聪颖人都是近视眼, 而我旳视力很好。
快速阅读判断推理题目的技巧从历年公务员考试真题来看,逻辑推理题是判断推理部分考查的重点和难点。
逻辑判断题的题量一般为10道。
就具体题型而言,重点考查可能性推理题目。
根据提问方式的不同,一般将可能性推理的题目分为削弱型、加强型、前提型、解释型、评价型和结论型六种。
在解可能性推理题时,无论哪种题型,熟悉论证关系是进行论证分析的基础。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考生首先要能准确地区分论点、论据、论证方式三要素。
然而,随着考题题干越来越长,而考试时间却相对十分有限,因此,如何快速审题就成为提高解题效率的关键。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可以大大缩短考生的审题时间,提高解题速度和保证正确率。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就为考生讲解可能性推理题的解题技巧。
一、如何快速审题在公务员考试中,一个逻辑判断题往往由题干、提问和选项这三个部分组成。
考生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技巧做到快速审题:1.就题论题。
就是要将题目仅仅当成一个逻辑题来阅读。
中公教育专家要提醒考生的是,在读题时不要过分关注题外之意,否则,不但降低了读题速度,还可能导致对题干的误解而犯错。
例如,一道公务员考试真题中涉及了“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内容,如果考生由此对“人民币结算业务”进行过多联想或过分思考,不但无助于解题,还浪费时间。
2.主动思考。
就是要边读边想,保证在读完题干后就能把握逻辑主线。
如果读完题干后仍未对内容有所了解,等看完选项后重读题干,会浪费很多时间。
3.把握重点。
就是在读题时要能将长题读短,将难题读简。
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通过画线、画圈等形式将重点标出,在阅读时如果遇到背景性介绍文字,可以将其忽略。
二、快速搜索论点和论据对于逻辑判断题来说,论点、论据、论证方式一般都隐藏于题干当中,许多题目可能只给出论据和论点,而省略了两者之间的论证关系。
要正确分析题干论证,就要学会区分论点和论据,以下为区分论点和论据的一般步骤:1.找“结论”。
当题干出现“结论”时,之后的语句即为论点,前面的则为论据或无关信息。
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题型汇总公务员考试作为选拔国家公职人员的重要途径,其考试内容涵盖多个科目和题型。
其中,判断推理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考生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和综合判断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本文将对公务员考试中常见的判断推理题型进行汇总和介绍,帮助考生更好地了解和准备这一部分的考试。
一、图形推理图形推理是判断推理中较为常见且具有一定趣味性的题型。
它主要考查考生对图形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在图形推理中,常见的考点包括:1、位置类:图形元素在平面中的位置变化,如平移、旋转、翻转等。
2、样式类:图形的样式规律,如叠加、求同、求异等。
3、数量类:图形中元素的数量关系,如点、线、面、角、素的数量。
4、属性类:图形的自身属性,如对称性、曲直性、封闭开放性等。
例如,给出一组图形,通过观察发现其中的图形元素依次向右平移一格,这就是位置类的平移规律。
再比如,一组图形中,前两个图形叠加得到第三个图形,这就是样式类的叠加规律。
定义判断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定义,对选项中的案例进行分析判断,选出最符合或最不符合定义的选项。
这类题型的关键在于对定义的准确理解和把握。
定义通常较为严谨和专业,考生需要抓住定义中的关键信息,如主体、客体、行为方式、条件、目的等。
例如,给出“倾销”的定义:“指一国(地区)的生产商或出口商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成本价格将其商品抛售到另一国(地区)市场的行为。
”考生需要根据这一定义,判断选项中哪些属于倾销行为。
三、类比推理类比推理是考查事物之间逻辑关系的题型。
通过让考生分析两个或多个词语之间的关系,然后从选项中找出具有相同或相似关系的一组。
常见的类比关系有:1、逻辑关系:包括全同关系、包含关系(种属关系和组成关系)、交叉关系、并列关系(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等。
2、言语关系:如近义关系、反义关系、象征关系、主谓关系、动宾关系、偏正关系等。
3、经验常识:如功能关系、材料关系、位置关系、职业关系等。
比如,“苹果:水果”是种属关系,“教师:学生”是职业关系中的主宾关系。
五种削弱力度大小排序
五种削弱力度大小排序:
必然>可能
量大>量小
直接>间接
综合>单一
本质>现象
削弱型题目经常需要进行选项的力度比较,才能选出最优选项。
从内容上力度相当,再去从形式上(语言表达强弱)上进行对比。
这样可以避免一些判断时的失误。
[扩展资料]
考试技巧:
公务员行测考试现在已经越来越细化,只有精准把握每一块的相关理论与解题技巧,才能在考场快速甄别出迷惑选项,从而提高做题正确率。
那么可能性推理的削弱、加强作为其中两类常考题型,更需要大家明确做题思路。
削弱、加强是从问法上决定的,但是在我们确定好题型,选择答案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排除了其中一两个选项后,在剩下的貌似都可以进行削弱或加强的答案中犹疑不定。
削弱、加强、假设试题题型:题干都是一个论证,描述的是A、B 之间的因果关系。
要求大家:找到题干描述的论证关系,谁是前提、谁是结论。
并且用精炼简短的语言描述。
并且迅速判断是那种类型的削弱。
A 这个原因----导致B 这个结果,我们要去削弱这个论证不成立,1 可以举一个反例来批判;举一个例子说明:没有A,B 也发生削弱题干论证举一个例子说明:有了A,但是B 没有发生削弱题干论证备注:如果选项:有A,无B,和无A,有B 都出现了,要选择前者,前者本质上是对结论的削弱力度要大于后者。
2 也可以找出他因来批判;3 也可以说明题干中A 导致的B 是错误的,而是B 导致的A;4 也可以指出A 要导致B 发生,缺少一个条件,我们否定这个条件不成立;5 类比对象不同削弱。
以上5 种是削弱的最常见题型。
削弱试题:因果倒置是力度最强的,其次一般是他因削弱,假设条件否定,一般对结论的削弱力度要大于对论据前提的削弱。
支持、加强与削弱做题思路本质是一致的,只需要把削弱的思路反过来思考即可。
题干A 和B 之间的论证关系,我们要去加强、支持这个论证成立,1 可以举一个有A 导致B 发生的例子来证明;或者举一个例子说明没有A,不会有B 这个结果发生,都可以支持和加强题干论证;举一个例子说明:有A,B 也发生加强、支持题干论证举一个例子说明:没有A,没有B 发生加强、支持题干论证2 也可以排除没有他因来支持加强论证;3 也可以排除因果倒置,从而加强论证;(因果倒置一般只是用于削弱题,加强支持题一般很少考。
)4 也可以指出A 要导致B 发生,缺少一个条件,我们肯定这个条件成立来加强题干论证;5 指出题干的类比对象相同、相似来加强、支持。
以上5 种是加强、支持的最常见题型。
逻辑判断--削弱质疑题型逻辑判断模块除了常考的加强支持题型,还有削弱质疑题,这类题目的考查方式是要求考生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能(不能)质疑材料结论的答案。
因此,削弱质疑题考查点恰好与加强支持题相反。
削弱质疑题型常见的问法有:(1)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能质疑上述论证的是()(2)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不能质疑上述论证的是()(3)以下各项如果为真,无法削弱上述结论的是()(4)除了哪一个选项以为,其他都可支持上述论证的是()考生在阅读材料之前,要先看题目的问法,了解题目问的是什么,再根据选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选出正确答案。
选择选项的时候,可以考虑先排除无关选项,即选项内容和材料结论之间并无直接关联的选项。
再排除加强支持类选项,由于削弱质疑题的答案一定是削弱质疑性的选项,因此,加强支持类选项肯定不能选。
最后,在剩下的若干选项之间,将几个选项根据削弱质疑的不同程度进行排序,选出最能质疑的选项。
【例1】“东胡林人”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文化遗址,在遗址中发现的人骨化石经鉴定属两个成年男性个体和一个少年女性个体。
在少女遗骸的颈部位置有用小螺壳串制的项链,腕部佩戴有牛肋骨制成的骨镯。
这说明在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的审美意识已开始萌动。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判断?()A.新石器时代的饰品通常是石器B.出土的项链和骨镯都十分粗糙C.项链和骨镯的作用主要是表示社会地位D.两个成年男性遗骸的颈部有更大的项链【解析】C。
解题时先看题目问法,问的是最能削弱上述判断的选项。
第二步看材料,材料讲的是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的一个少年女性个体佩戴项链和骨镯,结论是新石器时代人类的审美意识已经开始萌动。
从材料可以看出,最能削弱的选项也就是可以表示新石器时代人类的审美意识还没有萌动的选项。
最后看四个选项,A、B、D三个选项都是无关选项,并不能削弱结论,而C选项讲的是“项链和骨镯的作用主要是表示社会地位”,换句话说,佩戴项链和骨镯并不是为了审美,而是为了社会地位,因此更称不上人类的审美意识开始萌动。
D.在动漫设计行业中职业发展比较好的从业者,基本都毕业于动漫设计学校【解析】题干最后一句即所要反驳的推论。
A项说明这些课程对他们的事业是有帮助的,直接反驳了题干结论;B项毕业院校不等同于专业学习,是无关项;C项平均年收入不能等同于职业发展,也是无关项;D项也没有强调专业学习的作用,削弱程度不如A项。
因此,答案选A。
(二)削弱论据通过削弱论据来削弱题干,主要有以下两种途径:1.驳斥样本选择的科学性如果论据的形式是问卷、调查、实验和研究,往往是通过驳斥样本选择的科学性来削弱它,主要包括两点:①样本数量不足;②样本不正确、不具有代表性或代表性不够。
【例题】一个外地品牌为进入本地市场进行广告宣传效果的调查。
结果显示,在用电视广告宣传时,当地每百人有15人知晓该品牌,而后选用报纸广告,每百人有26人表示对其有印象。
据此,为提高该品牌的知晓率,该公司决定将全部广告资金投入报纸广告。
以下如果为真,最能削弱该公司决定的是()。
A.电视是当地人获取信息的最主要途径B.报纸广告容易给观众留下“产品过于廉价”的负面印象C.若不采用报纸广告而继续采用电视广告宣传,相同时间后,每百人有45人知晓该品牌D.通过电视知晓该品牌的人中,八成有购买意愿,而通过报纸广告知晓者,仅两成有此意愿【解析】题干以“电视广告宣传有15人知晓;而选用报纸广告有26人知晓”为依据作出“将全部广告资金投入报纸广告”的决定。
要削弱该决定,可以通过削弱这一调查结果的代表性来削弱。
C项说明在进行调查时,在考虑了时间因素之后,电视广告的效果要好于报纸广告,从而削弱了论据;A项不能有效反驳题干中的数据;决定是基于提高品牌知晓率的目的而作出的,故B、D两项属于无关项。
因此,答案选C。
2.直接削弱论据如果直接地****论据,即说明题干的论据是不正确的,则由此得出的结论也是不正确的。
【例题】所有的恐龙都是腿部直立地“站在”地面上的,这不同于冷血爬行动物四肢趴伏在地面上;恐龙的骨组织构造与温血哺乳动物的骨组织构造相似;恐龙的肺部结构和温血动物非常相近;在现代的生态系统中(例如非洲草原),温血的捕食者(例如狮子)与被捕食者(例如羚羊)之间的比值是一个常数,对北美洲恐龙动物群的统计显示其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的比例与这个常数近似。
公务员考试备考:削弱论证之因果倒置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行测职业能力测验》包括五大部分内容: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常识判断和资料分析,主要考察考生是否具有从事公务员职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潜在能力。
论证类的题目是公务员考试中的必考题,也是行测逻辑判断中最重要且题量最多的题型。
论证具体包括论据、论点和论证关系,分为加强论证和削弱论证。
解题思路一般为找论点找论据然后找出加强(削弱)论点的选项。
在题目中论点往往是表结果、结论、观点、建议的,或者在题干段落的首尾句出现,或者结合提问方式也可在题干中提炼出论点。
论点包括因果类和非因果类的。
对于因果类的题目削弱方式有因果倒置法、对比试验法和另有他因法。
对于非因果类的题目削弱方式有削弱论点、拆桥--拆断论据和论点之间的联系,削弱论据--举反例来间接削弱。
在因果类的削弱论证当中因果倒置法为力度最强,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削弱论证的因果倒置类题型。
首先,能使用这一方法的题目前提是论点必须具备因果关系,论点特征的形式为:A导致B,A和B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例如:作息时间不同导致夫妻感情不和。
然后,因果倒置的削弱方式表现形式为:事实并不是A导致的B,而是B导致了A。
例如:夫妻感情不和导致了作息时间不同(直接否定了感情不和的原因是作息时间不同) 下面通过几个例题来进一步了解削弱论证的因果倒置题型。
【例题1】有调查显示,那些作息时间不同的夫妻,虽然每天相处的时间较少,但他们发生争吵的次数比作息时间基本相同的夫妻更多。
因此,为了建立良好的夫妻关系,夫妻之间应当尽量有相同的作息时间。
最能削弱上述论点的一项是( )A.夫妻产生矛盾后,往往以作息时间不同来表现不满B.具有同事关系的夫妻更容易在工作上产生矛盾C.作息时间不同的夫妻更容易产生矛盾D.生活习惯不同是夫妻产生矛盾的主要原因【答案】A【解析】削弱论证因果类题型。
这个题目是典型的因果倒置。
论点是“为了建立良好的夫妻关系,夫妻之间应当尽量有相同的作息时间”,意思就是说作息时间相不相同决定了夫妻关系好不好。
削弱、加强题型专项根据提问方式的不同,一般将削弱、加强的题目分为三种:削弱、最不能削弱,加强。
而此类题型的题干基本上都是一个论证,有论点、论据和论证关系。
论点就是论证者所主张并且要在论证过程中加以证明的观点。
论据是论证者用来支持或者反驳某一个论点的理由。
论证关系式论据和论点练习方式,也就是推理形式。
要正确分析题干论证,就要学会区分论点和论据,有以下几点建议:1、找“结论”,当题干中出现“结论”时,之后的语句就是论点,前面的则为论据或无关信息。
2、找关联词,通常,“所以”、“因此”、“那么”、“显然”、“由此可见”等联接词之后的是论点,而在“因为”、“假如”、“由于”、“既然”等联接词之后的语句是论据。
3、找特征词,如“宣称”、“认为”、“说明”、“建议”、“推测”等表示断定的词之后的语句可能是论点,而“理由是”、“根据是”、“例如”等之后的则是论据。
4、分析因果关系,当题干中没有出现提示性词语或出现多个提示性词语时,可以通过分析题干中的因果联系来区分论点和论据。
第一节削弱型一削弱型1、常见提问方式(1)以下选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2)以下选项如果为真,最能有力地质疑上述论证的结论?(3)以下选项如果为真,最能反驳上述观点?3、解题思路论证形式:论据M→论点N(1)阅读题干,找出论据和论点。
(2)逐一分析选项,找到否定论据M、否定论点N或者否定论证关系的选项。
(3)通过否定论据、论点或论证过程,使题干论证不成立的选项为正确答案。
2、常见削弱方式(1)削弱论点即削弱N,这类题目的关键是搞清楚题干中的论点是什么,有时候题干中会出现两种观点,此时要特别注意题目要反驳和消弱的是哪一种观点,削弱论点的形式一般为:直接否定论点或者举出与论点N相反的例子例1最近一个研究机构在做出大量调查后发现,出身名门世家上层阶级的人成才的可能性比普通出身的人高出50%。
因此,人的素质,主要由遗传决定的。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A.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B.历史上的名门世家开始也往往起于微末C.家无三代兴,任何显赫的家族也逃不出兴衰轮回的历史规律D.人的成才在很大程度与后天的教育机会等外在环境因素有关例2某国人口总量自2005年起开始下降,预计到2100年,该国人口总数将只有现在的一半。
2020年国考行测备考:拆桥法快速解决论证削弱题型2020年国考行测备考:拆桥法快速解决论证削弱题型论证是判断推理必考题型,占比可达30% 40%,是备考逻辑判断的重中之重。
然而很多考生这一板块的得分率却不高,这一节我们将对论证进行梳理,让大家掌握到方法更好的突破论证,保证准确率。
论证分为加强论证与削弱论证,无论是加强论证,还是削弱论证,最主要的是保持论题一致的原则,做题时第一步是要找论点,第二步找论据,当然,并不是每个题目中,都存在论据。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加强论证的第二种方法拆桥法,下面,我们通过一道例题来掌握这种方法的应用。
例题:东胡林人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文化遗址,在遗址中发现的人骨化石经鉴定属两个成年男性个体和一个少年女性个体。
在少女遗骸的颈部位置有用小螺壳串制的项链,腕部佩戴有牛肋骨制成的骨镯。
这说明在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的审美意识已经开始萌动。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判断?A.新石器时代的饰品通常是石器B.出土的项链和骨镯都十分粗糙C.两个成年男性的颈部有更大的项链D.项链和骨镯的作用主要是表示社会地位【答案】D【解析】论点: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的审美意识已经开始萌动。
论据:在少女遗骸的颈部位置有用小螺壳串制的项链,腕部佩戴有牛肋骨制成的骨镯。
也就是说,通过发现项链和骨镯,所以认为审美意识就形成了。
那这里有个前提就是,项链和骨镯代表着审美意识,如果不代表就说明不了审美意识形成了。
D选项所说的项链和骨镯的作用主要是表示社会地位,所表达的含义就是项链和骨镯不代表审美意识,因此为正确选项。
A选项所说的新石器时代的饰品通常是石器,既然是通常,不包含项链和骨镯,那么项链和骨镯可能就代表着审美意识,因此不能削弱论点,排除。
B选项所说的出土的项链和骨镯都十分粗糙,审美意识与粗糙与否无关系,粗糙也可以代表着美,排除。
C选项,两个成年男性的颈部有更大的项链,无关选项,排除。
【总结】论点是A C。
逻辑判断之削弱型题目解题步骤削弱型题目是公务员考试中的重点题型,江苏公务员考试综合教材编写小组人员发现,2011年国考逻辑判断部分10道题中就有3道是削弱型题目,比例占到近三分之一。
一般来说,削弱型题目在提问中包含“削弱”、“质疑”、“反驳”等字样的都为削弱型题目。
江苏公务员考试网专家提醒考生需要注意的是,有的题目要求选出最能削弱的,有的题目要求选出最不能削弱的,但无论提问方式怎样变化,其解题方法都是相同的。
江苏公务员考试综合教材编写小组人员经过对国家及各地区公务员考试真题的研究,总结出了快速解答此类题目的解题步骤:第一,仔细阅读题干,弄清楚题目要求削弱的是什么;第二,根据题干所给信息分清其论证结构,即其论点和论据各是什么,论点和论据之间的论证关系是怎样的,特别要注意关键词或联结词的把握;第三,分别查看各选项是否能削弱结论,如果能,则分析该选项是通过何种方式削弱的;第四,如果存在多个能够削弱论证的选项,则需要比较各削弱方式之间的削弱程度,从而选择最符合题意的一项。
考生可通过上述解题步骤解答下列练习题:例题:在一次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在一座唐代古墓中发现多片先秦时期的夔文(音kuí,一种变体的龙文)陶片。
对此,专家解释说,由于雨水冲刷等原因,这些先秦时期的陶片后来被冲至唐代的墓穴中。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专家的观点?A。
在这座唐代古墓中还发现多件西汉时期的文物B。
这座唐代古墓保存完好,没有漏水、毁塌迹象C。
并非只有先秦时期才使用夔文,唐代文人以书写夔文为能事D。
唐代的墓葬风俗是将墓主生前喜爱的物品随同墓主一同下葬解析:此题答案为B。
通读题干,可知“解释”后面的话是题干的论点。
即专家的观点是“雨水冲刷”(M)是“唐代墓穴中有先秦陶片”(N)的原因。
A项与论证无关;B项说明古墓保存完好,没有漏水、毁塌迹象,也就反驳了雨水冲刷至墓穴的可能性,直接否定了专家的观点;C项与论证无关,题干中发现的是先秦的陶片;D项说明唐代墓穴中有先秦陶片是“另有他因”,但无法反驳雨水冲刷也是原因之一,削弱程度不如B项。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解题技巧汇总一、逻辑判断a.翻译推理关键词形式表达逻辑含义推理规则如果P,那么Q 所有的P都是Q 为了P,一定Q P需要QP离不开Q P→Q P是Q的充分条件肯前必肯后:P→Q否后比否前:非Q→非PP→Q,Q→R 可得P→R非P和Q作为前提的时候,不能得到肯定的结论,能够得到的是可能的结论。
只有Q,才P不Q,不P除非Q,否则不P Q是P必不可少的Q是P的基础P→Q Q是P的必要条件且、和、既…又…A且B AB两者并存或,至少有一个A或B AB中至少有一个存在否定肯定式:非A→B非B→A德摩根定律:并非(A且B)=非A或非B并非(A或B)=非A且非Bb.真假判断题型解题技巧六种关系:矛盾关系(主体相同的两句话,必一真一假):①某个S是P,某个S不是P;②所有S都是P,有的S不是P;③所有的S都不是P,有的S是P;④P→Q,P且非Q。
反对关系:⑤有的S是P,有的S不是P(至少有一真);⑥所有S都是P,所有S都不是P(至少有一假)。
五个解题步骤:①符号化;②找关系(六种关系);③推知其余项真假;④根据其余项真假,得出真实情况;⑤带回“矛盾或反对”项,判断其真假。
c.排列组合题型1.选项信息充分,运用排除法,2.选项不处分,找推理起点:信息最大优先,特殊信息优先■削弱题型方法:1.否因削弱已知因果推理主线:因→果否因削弱:强调原因不成立或起不到作用。
2.他因已知推理主线:因→果他因削弱:强调存在别的原因会导致该结果,或者导致不了该结果。
3.反例已知推理主线:因→果反例削弱:举出一个反例,即满足了“因”却没有得到所说的“果”。
4.因果倒置已知推理主线:A、B两个现象同时出现→A导致了B因果倒置:很有可能是B导致了A。
■假设、支持题型方法:1.排他因已知推理主线:因→果排他因: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或排除其他可能性,使推理更可信。
2.否因否果已知推理主线:因→果否因否果:非因→非果,会支持“因→果”3.建立联系已知推理主线:因→果建立联系:因果之间有跳跃,唯有建立联系才可行。
一、削弱题型总结
1.在论证推理题中经常会出现两个甚至多个削弱或加强项,这时就需要比较选项之间论证力度,选择力度最大的那个作为正确答案:
2.拆桥的方法同时涉及到了论点和论据,它对整个论证的作用更直接、更有效,因此拆桥的削弱力度往往要大于削弱论据。
3.有些题目以实验、调查、统计等得出的数据为论据,再由此得出论点,这类题目的削弱可以从两方面考虑:
其一,从样本的代表性入手。
如本题论点的范围是“今年”,而论据的范围是“今年上半年”,
缺少了下半年的数据,不具有代表性,那么只要能指出这一论证缺陷(指出下半年的情况与论据相反),就能削弱论证。
其二,从数据陷阱入手。
用统计数据来作论据,使论证看起来科学精确,但在题目中往往会利用这些数据来设置陷阱,从而制造论证漏洞。
常见的是只给出一组数据,而不提供基数或比较对象的数据,那么这时就可以补充相应的数据,从而削弱论证。
|示例|
某年级获得奖学金的男生有100人,女生有50人,可见男生比女生学习好。
论点:男生比女生学习好。
论据:获得奖学金的男生有100人,女生有50人。
补充基数削弱:本年级男生一共有300人,而女生一共只有100人。
|解读|
在补充对应基数后,男生获奖的比例是1/3,女生获奖的比例是1/2,明显女生获奖率更高,所以无法得到男生比女生学习更好这一论点,削弱论证。
二、削弱论据
削弱论据是从论据入手来削弱题干论证的一种方法,一般是通过理论或实例来证明论据是错误的或不可行的
|示例|
一位国外学者以没有遗迹、缺乏相应的文字记载而否定夏朝的存在。
论点:夏朝不存在。
论据:没有遗迹、缺乏相应的文字记载。
削弱论据:《史记》中有关于夏后氏(夏朝国王)称号等的准确记载。
三、真题演练
【例1】(2017·江苏)
近日国外一项调查研究发现,肥胖与较差的社会经济地位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系,那些社会经济地位较差的人大多比较肥胖,甚至越穷越胖。
研究者解释,这是因为社会经济地位较差的人更容易选择高热量低营养的快餐食品,而摄入这些食品很容易导致肥胖。
下列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研究者的上述解释?
A.高热量低营养食品的摄入虽是一些人的饮食习惯,但却容易造成营养不良
B.刚富起来的人更容易沉迷于高热量食品,而有些穷人对快餐食品只能偶尔尝鲜
C.穷人没有足够的金钱和时间去锻炼身体,富人却更有能力在身体健康上投入
D.现在高热量低营养的快餐食品变得越来越廉价,而健康的低卡路里食品变得越来越昂贵
【明确设问】
题目问的是“最能削弱”,判定题型为削弱论证,需要找到最能削弱题干论证的一项。
【定位论点和论据】
首句“调查研究发现”引出论点:社会经济地位较差的人大多比较肥胖,甚至越穷越胖。
“因为”引出论据:社会经济地位较差的人更容易选择高热量低营养的快餐食品,而摄入这些食品很容易导致肥胖。
【分析选项】
A项,高热量低营养食品容易造成营养不良,与社会经济地位没有关系,是无关选项,排除;
B项,刚富起来的人更容易沉迷于高热量食品,而有些穷人对快餐食品只能偶尔尝鲜,说明并不是社会经济地位较差的人更容易选择快餐食品,削弱论据,当选;
C项,富人比穷人更有能力在身体健康上投入,说明富人比穷人健康,与肥胖没有关系,是无关选项,排除;
D项,快餐食品变得越来越廉价,健康的低卡路里食品变得越来越昂贵,所以社会经济地位差的人更容易选择快餐食品,是对论据的解释,加强论据,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例2】(2017·广州)
烟雾中毒是室内火灾最常见的致命因素。
某推销员声称,他所在公司生产的新型火灾报警器内置声音感应器,房屋建筑材料暴露于高温时会发出独特的声音,报警器能够精确探测这些声音,并在建筑材料实际着火前便发出警报,使住户能在被烟雾困住之前逃离,因此可以很好地取代传统烟雾报警器。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该推销员的论述?
A.许多房屋建筑材料实际着火时发出的声音在几百米之外也可以听得见
B.许多室内火灾开始于床垫和沙发,产生大量烟雾却不发出声音C.有数据表明,烟雾报警器的使用拯救了许多生命
D.内置声音感应器的报警系统比传统烟雾报警系统的安装费用高得多
【明确设问】
题目问的是“最能削弱”,判定题型为削弱论证,需要找到最能削弱题干论证的一项。
【定位论点和论据】
“因此”引出论点:新型火灾报警器可以很好地取代传统烟雾报警器。
推销员声称的话为论据:新型火灾报警器内置声音感应器,能探测到建筑材料暴露于高温时发出的独特声音,并在其着火前发出警报,使住户能在被烟雾困住之前逃离。
【分析选项】
A项,选项中提到的是建筑材料“燃烧时”发出的声音,新型火灾报警器探测的是建筑材料“燃烧前”发出的独特声音,二者焦点不同,本项为无关选项,排除;
B项,如果产生大量烟雾却不发出声音,那么新型火灾报警器就不能在床垫和沙发燃烧前发出警报,削弱论据,当选;
C项,烟雾报警器的使用拯救了许多生命,与新型火灾报警器能够取代传统火灾报警器没有关系,是无关选项,排除;
D项,安装费用高,与新型火灾报警器可以在功能上很好地取代传统烟雾报警器没有关系,是无关选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例3】(2016·广东)
气候与经济发展具有密切关系。
在欧洲,北部气候较冷的国家总体上比南部国家发达;在美洲,加拿大和美国比南部的墨西哥发达;在亚洲,韩国的G D P是东南亚所有国家的总和。
之所以有这种差
别,是因为寒冷地区的人们为了生存,大脑会进一步地复杂化,而热带的人们,由于食物充足,大脑失去了进一步进化的动力。
以下最能削弱上述论断的一项是:
A.人类共有的惰性使任何地区的人都类似
B.寒冷地区的人并不比热带的人智商高
C.经济的发达与文化的繁荣没有必然联系
D.获取食物并不是人类主要的脑力活动
【明确设问】
题目问的是“最能削弱”,判定题型为削弱论证,需要找到最能削弱题干论证的一项。
【定位论点和论据】
文段开头两句为论点:气候与经济发展具有密切关系,气候寒冷的地区比热带地区经济发达。
“因为”引出论据:寒冷地区的人们为了生存,大脑会进一步地复杂化,而热带的人们,由于食物充足,大脑失去了进一步进化的动力。
【分析选项】
A项,共有的惰性使任何地区的人都类似,并不能证明寒冷地区和热带地区的人们大脑相同,是无关选项,排除;
B项,题干中没有提到智商,而大脑复杂化与智商高不是一个概念,无关选项,排除;
C项,题干中没有提到经济的发达与文化的关系,是无关选项,排除;
D项,题干中的论据表示寒冷地区食物匮乏,为了获取食物,人们的大脑进一步复杂化,选项则指出获取食物并不是人类主要的脑力活动,也就否定了食物匮乏导致大脑复杂化的说法,削弱论据,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