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套)教案汇总

  • 格式:docx
  • 大小:546.07 KB
  • 文档页数:9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25套)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汇总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 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 哪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学会归纳整理。

(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 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兴趣, 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二、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 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 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 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 掌握其规律, 对于人类认识自然, 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 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 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 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1-1】水沸腾, 有大量水蒸气冒出, 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演示【实验1-2]】首先展示胆矾晶体, 蓝色块状固体研碎后成为蓝色粉末。

【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

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 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演示【实验1-3】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两支试管都形成蓝色溶液,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蓝色沉淀。这里的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这个过程是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质氢氧化铜。

演示【实验1-4】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加入盐酸后立即有气泡产生, 石灰石逐渐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摸一下试管感觉到发热。【提问】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这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 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我们日常看到木材燃烧, 铁生锈等都是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 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 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讲解】这里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有两层含义:一是不需要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一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下面我们就几个重要的物理性质作一简单介绍

1、熔点

我们知道, 当温度升高时, 固态的冰会变成液态的水。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 物质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

2、沸点

把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 水就会沸腾。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物质的沸点随着大气压强的增大而升高。

3、密度

两块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 有经验的人只要用手分别“掂量”一下, 就可以鉴别出哪是铁, 哪是铝。这是由于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 它们的质量是不相等的。我们把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演示[实验1—5]

[讨论与交流]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七、板书设计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重点)

1.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比较

2.性质与变化的关系

3.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八、教学反思: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我们不仅要掌握这些概念, 更重要的是要分清哪是物理变化, 哪是化学变化, 这就需要我们抓住两者的本质区别, 多做一些练习。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 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初步学会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能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体会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并能明确的表述探究所能得到的结论。

三、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四、教学方法:实验、分析、归纳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课题引入通过讲述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

要性, 指导学生可以利用人体感

觉器官------视、听、嗅、触来

进行观察体验。倾听, 理解让学生了解观察

实验的方法---

视、听、嗅、触。

介绍观察实验的步骤化学实验观察应分三步骤, 即实

验前, 实验中, 实验后, 观察之

后应详细记录, 并进行分析, 从

而得出在实验条件下物质的变

化, 体现的性质。

倾听, 理解让学生了解正确

观察实验的步骤。

创设问题情境蜡烛是我们比较熟悉的物质, 那

么关于蜡烛的有关性质你知道哪

些呢?引导同学进入本课题探究

蜡烛的有关性质。

甲:蜡烛是白色或红色

圆柱体的固体。

乙:蜡烛燃烧时会熔化

为液态, 蜡液流下来之

后, 又很快凝结为固

态。

丙:蜡烛硬度较小, 容

易切断或折断, 且不溶

于水……

增加同学探究蜡

烛有关性质的兴

趣、热情。

点燃前取一支蜡烛观察颜色、状态、形

状、硬度, 嗅其气味, 用小刀切

一小块儿石蜡放入水里看是否沉

入水底。操作并记录, 然后由同

学互相补充自己看到的

不同的现象。

让学生学习观察,

记录实验现象,

并了解蜡烛的有

关物理性质。

燃着时:测定三个焰层的温度。取一只点燃的蜡烛, 让同学观察

其火焰颜色。

甲:外层为明亮的黄

色, 内层颜色较暗, 中

间颜色最暗。

乙:三个焰层颜色不同,

那么温度是不是也有区

别呢?

培养同学认真观

察的好习惯, 并

引出下面的问题。

为了弄清同学的疑问, 三个焰层

的温度到底相同还是不同, 同学

可将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

中, 1秒后取出, 观察火柴梗燃烧

的情况。

操作后, 发现外层黑色

较深, 越向中间, 颜色

越浅。得出结论:外焰

温度>内焰温度>焰心温

度。

锻炼同学操作能

力, 观察能力及

总结问题的能力。

燃着时:测定生成物水将一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

方。

操作后:

甲:内壁出现小水珠;

乙:火焰熄灭了, 水雾

不明显;

丙:烧杯内壁生成黑色

粉末状物质。

培养同学如实观

察, 如实记录的

科学严谨态度。

同学们进行了同样的操作, 为什

么却出现了不同的现象呢?

分组讨论和再次实验后

得出结论:

甲组:第一次, 我们见

到了蜡烛熄灭的现象,

是我们在操作时蜡烛灯

芯较小, 当我们将烧杯

倒扣之后, 灯芯在接近

烧杯底部的位置, 一会

儿, 蜡烛熄灭了。我们

经过讨论认为是蜡烛

燃烧消耗了氧气, 所以

熄灭了。第二次我们进

行实验, 火焰离烧杯底

部较远, 看到烧杯壁上

锻炼同学相互合

作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