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正方法
- 格式:rtf
- 大小:58.78 KB
- 文档页数:8
混杂偏倚的三种常见校正方法这次[随机化专题],前两期分别谈了随机化的流行病学意义和区组随机化的实现方法。
但并不是所有的场景都可以使用随机化,所有的问题都可用随机化来解决。
当随机化过程“缺失”或“失败”时,我们就需要采取特定的方法来控制混杂。
本文简单介绍一下处理混杂的三种常用方法。
分别是分层分析、回归建模和倾向值分析。
1,Subclassification on One Confounder,通常叫做:亚组分析,分层分析。
亚组分析、分层分析,顾名思义,就是根据混杂变量,对整个研究样本进行亚组划分或者分层,在每个亚组内或者层内分别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合并不同层间的结果,以规避掉混杂变量的影响。
举个例子,Cochran曾对加拿大人群的吸烟情况做过一项研究。
发现,总的死亡率呢,吸雪茄的,要显著大于吸香烟的。
但是,吸雪茄的人群明显高龄化,平均年龄66,而吸香烟人群平均年龄55,差异显著!既然在基线上,年龄不可比,那我们总死亡率的差异,会不会是受到年龄的混杂影响呢?于是,Cochran做了如下的亚组(分层)分析:如图,左图很明显,雪茄吸食者,死亡率高;中图也很明显,各亚组内,雪茄吸食者,死亡率低(哇~各位读者可不要吸雪茄哈,都戒,都戒……);右图做了加权分析,加权平均之后,依然继承了中图的结论,雪茄吸食者,死亡率低。
很明显,在这里,年龄的混杂通过亚组(分层)分析得以校正。
By the way,加权平均的公式,供参考:亚组(分层)分析优缺点:方便进行可视化;适用范围广。
有多个混杂时,亚组太多而难以实现。
2,Regression Modeling,回归建模。
通过回归建模的方式校正混杂,已经成了我们日常工作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没有之一。
在本号之前关于logistic回归的系列(关注本号“biostat”,回复“logistic”)中,曾对多重回归对混杂的控制进行过简单介绍。
首先,对混杂变量的识别及建模控制,需要结合统计模型与专业知识。
动平衡机的三种校正方法
动平衡机校正方法之一:去重法
设已在转子的半径处测算出原始不平衡量和不平衡相位角,则此点即为“重点”,我们通过钻削或者铣削等方法在相位相同,半径为处进行去重操作,去除质量为,如果重径积矢量满足:则转子被平衡。
这就是去重法的平衡算法。
动平衡机校正方法之二附加动平衡盘法
对于需要经常对其进行不平衡量校正的转子,如磨床砂轮转子,平衡前推荐在转子上安装一只平衡盘。
平衡盘上加工出梯形槽,用于放入附加平衡块,盘的外圆端部一周按均匀刻度。
动平衡机校正方法之三:配重分量法
为了配重安装方便,可先在被平衡转子上钻若干个均布的螺孔,校正时可在与轻点点相邻的两个螺孔上加质量分别为和的配重。
若满足以下矢量关系,则同样可以使转子达到动平衡。
这三种校正方法都是比较好用的。
本文参考。
5个提高测绘技术精度的常用校正与校验方法提高测绘技术精度一直是测绘工作者不断追求的目标。
通过常用的校正与校验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测绘技术的精度。
本文将介绍5种常用的校正与校验方法,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测绘技术的提高方式。
一、重心法重心法是一种常用的校正与校验方法,适用于各种测量设备。
该方法通过测量物体的重心位置,进而确定其几何中心,从而校正测量设备的误差。
例如,在进行地面测量时,可以利用重心法校正测量工具的误差,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通过将测量工具放置于平衡点上,测量其重心位置,再进行修正,可消除或减小测量时的误差。
二、棱镜法棱镜法是一种常用的测绘校正方法,主要用于测量光线的折射和反射情况。
该方法通过使用棱镜来改变光线传播的方向和角度,从而准确测量光线的路径和偏移情况。
例如,在进行地理测量时,可以利用棱镜法校正地球表面的测量误差,提高测绘结果的准确性。
通过测量棱镜的反射和折射情况,可以得出地球表面的真实测量数值,并进行修正。
三、等距法等距法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校正方法,用于消除测量设备和被测量对象之间的误差。
该方法通过设置等距标尺或测量标尺,将被测对象划分为等距的间隔,从而准确测量其长度和间距。
例如,在进行建筑测量时,可以利用等距法校正建筑物的测量误差,提高测绘结果的准确性。
通过将标尺放置在被测对象上,测量标尺上的刻度值,并进行修正,可以消除或减小测量时的误差。
四、精度检查精度检查是一种常用的校验方法,用于验证测绘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度。
该方法通过比对测绘结果与已知标准值或实际情况之间的差异,判断测绘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例如,在进行地图制作时,可以利用精度检查来校验地图上的各个位置点的测量精度。
通过与实地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可以判断测绘结果的准确性,从而进行相应的修正。
五、差分校正差分校正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校正方法,主要用于消除测量设备的系统误差。
该方法通过同时使用两个或多个测量设备进行测量,并进行差分计算,从而减小系统误差的影响。
光学仪器的调节与校准方法光学仪器是科学研究、工程实践和医疗诊断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为了保证光学仪器的精确度和稳定性,调节与校准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光学仪器调节与校准方法,并探讨它们的原理和应用。
一、对焦调节对焦是光学仪器调节与校准的第一步。
通过调整物镜与目标之间的距离,使目标清晰地出现在像差轴上。
对焦调节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实现:1. 目视对焦:这是最直观的对焦方法,操作人员通过观察物镜下的像差轴,调整物镜与目标的距离,直到获得清晰的像差轴。
这种方法适用于简单的光学仪器,如显微镜和望远镜。
2. 自动对焦:自动对焦是一种快速且准确的对焦方法。
利用传感器检测成像平面上的对焦品质,通过反馈机制控制物镜与目标的距离,使成像结果最佳化。
自动对焦被广泛应用于高端相机和显微成像系统。
二、像差校正像差是光学系统的常见问题之一,它由光的折射和散射引起,导致成像结果模糊或失真。
为了校正像差,常用的方法有:1. 弥散像差校正:弥散像差是由于光线通过非理想的透镜而引起的。
通过选择合适的透镜材料和曲率半径,以及利用多个透镜的组合,可以降低或消除弥散像差。
这需要经验和精确的计算。
2. 色差校正:色差是不同波长的光线通过透镜或棱镜时产生的像差。
色差校正的方法包括选择特定的光学材料,使用复合透镜和棱镜组合,以及使用颜色校正滤波器。
这些方法可以减少或消除色差,提高成像的色彩保真度。
三、光路校正光路校正是调节光学仪器中光源和成像平面之间光线的传播路径,以确保成像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常见的光路校正方法有:1. 光轴调整:光轴调整是指调整光源、物镜和目镜之间的光轴,使其完全重合。
通过利用调节螺丝或细微移动装置,可以实现光轴的精确调整。
2. 平面校正:平面校正是调整光路中的反射镜或棱镜,使光线垂直于成像平面。
通过精确调整平面的位置和倾斜角度,可以确保光线在成像平面上均匀地聚焦,减少畸变。
四、信号校准光学仪器的信号校准是指调整和校准仪器的接收和处理部分,以提高信号的质量和稳定性。
测量中常见的量测误差及校正方法引言:在测量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量测误差,这些误差可能来自于测量仪器本身的精度限制,也可能来自于环境因素的影响。
了解并掌握这些量测误差以及相应的校正方法,对于准确的测量结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测量中常见的量测误差和校正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测量学。
一、仪器误差仪器误差是指由于测量仪器自身特性引起的误差。
常见的仪器误差包括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仪器不确定度。
1.系统误差系统误差是由于测量仪器本身的固有偏差引起的误差。
例如,一个电子天平可能会存在着读数不准确的情况,即使在没有样品放置的情况下,仪器示数也可能不是零。
系统误差可以通过仪器校正来进行修正。
2.随机误差随机误差是由于测量仪器的不确定性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引起的误差。
随机误差是一种偶然误差,无法通过仪器校正来完全消除,但可以通过多次重复测量并取平均值来减小其影响。
3.仪器不确定度仪器不确定度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通常情况下,仪器不确定度可以通过标准偏差来表示。
准确评估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既有助于正确判断测量结果的合理范围,又能为后续的数据处理提供参考。
二、环境误差环境误差是指在测量过程中由于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引起的误差。
常见的环境误差包括温度误差、湿度误差和压力误差。
1.温度误差温度误差是由于测量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导致的系统误差。
温度对一些测量仪器的测量精度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在测量前后应保持温度的稳定性,并进行相应的矫正。
2.湿度误差湿度误差是由于湿度变化引起的测量误差。
湿度对一些测量仪器的测量结果有显著影响,例如在测量体积时,湿度的变化会导致气体浓度偏差。
在湿度较大的环境中进行测量时,应考虑湿度误差并进行修正。
3.压力误差压力误差是由于压力变化引起的测量误差。
在一些液体测量和气体测量中,压力的变化会导致测量结果的偏差。
因此,在进行测量前后,应确保压力的稳定性,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矫正。
三、校正方法当我们在测量过程中发现了量测误差后,可以采取一些校正方法来修正这些误差,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控制系统的校正控制系统的校正是为了保证系统的输出能够准确地跟随参考信号变化而进行的。
它是控制系统运行稳定、可靠的基础,也是实现系统优化性能的重要步骤。
本章主要讨论控制系统的校正方法和常见的校正技术。
一、校正方法1.引导校正:引导校正是通过给系统输入一系列特定的信号,观察系统的输出响应,从而确定系统的参数。
最常用的引导校正方法是阶跃响应法和频率扫描法。
阶跃响应法:即给系统输入一个阶跃信号,观察系统输出的响应曲线。
通过观察输出曲线的形状和响应时间,可以确定系统的参数,如增益、时间常数等。
频率扫描法:即给系统输入一个频率不断变化的信号,观察系统的频率响应曲线。
通过观察响应曲线的峰值、带宽等参数,可以确定系统的参数,如增益、阻尼比等。
2.通用校正:通用校正是利用已知的校准装置,通过对系统进行全面的测试和调整,使系统能够输出符合要求的信号。
通用校正的步骤通常包括系统的全面测试、参数的调整和校准装置的校准。
二、校正技术1.PID控制器的校正PID控制器是最常用的控制器之一,它由比例、积分和微分三个部分组成。
PID控制器的校正主要包括参数的选择和调整。
参数选择:比例参数决定控制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积分参数决定系统对稳态误差的响应能力,微分参数决定系统对突变干扰的响应能力。
选择合适的参数可以使系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性能。
参数调整:通过参数调整,可以进一步改善系统的性能。
常见的参数调整方法有经验法、试错法和优化算法等。
2.校正装置的使用校正装置是进行控制系统校正的重要工具,常见的校正装置有标准电压源、标准电阻箱、标准电流源等。
标准电压源:用于产生已知精度的参考电压,可以用来校正控制系统的电压测量装置。
标准电阻箱:用于产生已知精度的电阻,可以用来校正控制系统的电流测量装置。
标准电流源:用于产生已知精度的电流,可以用来校正控制系统的电流测量装置。
校正装置的使用可以提高系统的测量精度和控制精度,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辐射校正的方法及其应用引言:辐射校正是一种关键的技术,用于减少或消除影响光学成像系统中的辐射引起的失真和偏差。
随着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辐射校正的方法也在不断拓展和优化。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辐射校正方法及其应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重要技术。
一、背景知识在开始介绍辐射校正方法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
辐射校正是指通过对成像系统中的辐射进行测量和校正,从而提高图像的质量和准确性。
光学成像系统中的辐射引起的偏差包括亮度非均匀性、颜色偏差等,这些偏差能够影响到图像的真实性和可视性。
二、辐射校正的常见方法1. 基于灰度校正的方法基于灰度校正的方法是一种常见且简单的辐射校正方法。
它通过对成像系统的每个像素进行灰度校准,使得不同的像素对应的灰度值间具有相同的差值,从而消除了图像中的亮度非均匀性。
2. 反射率校正法反射率校正法是一种基于光源和物体反射率之间关系的辐射校正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通过测量照射到物体上的光线强度和物体的反射率,进而校正成像系统中的辐射引起的偏差。
3. 多通道校正法多通道校正法是一种基于多个通道数据的辐射校正方法。
不同通道的成像系统受到的辐射影响可能不同,通过对不同通道的数据进行校准和融合,可以降低整体图像的辐射偏差。
4. 光学薄膜滤波校正法光学薄膜滤波校正法是一种基于光学薄膜滤波特性的辐射校正方法。
通过在成像系统中引入特定的光学薄膜滤波器,可以调整光线的传播并降低辐射引起的偏差。
结语:辐射校正作为一种重要的技术,在现代成像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介绍了一些常见的辐射校正方法,包括基于灰度校正、反射率校正、多通道校正和光学薄膜滤波校正等。
通过合理选择和应用这些方法,可以提高光学图像的质量和准确性,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
单点校正法与标准曲线比较在分析化学中,校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校正的目的是消除仪器误差和样品矩阵效应对分析结果的影响,从而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校正方法中,单点校正法和标准曲线法是两种常用的方法。
本文将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的优缺点。
一、单点校正法单点校正法是一种简单的校正方法,它只需要用一个标准物质的浓度进行校正。
这种方法适用于样品矩阵效应较小的情况下,可以快速得到分析结果。
但是,单点校正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较差,因为它无法考虑到样品矩阵效应的影响。
此外,单点校正法只能用于分析物浓度较低的情况下,因为在高浓度下,仪器误差和样品矩阵效应会更加显著。
二、标准曲线法标准曲线法是一种更加精确和可靠的校正方法。
它需要用一系列标准物质的浓度进行校正,从而建立起标准曲线。
在分析样品时,只需要测量其吸光度或荧光强度,然后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其浓度。
标准曲线法可以考虑到样品矩阵效应的影响,因此在分析物浓度较高的情况下也能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
此外,标准曲线法还可以用于定量分析和质量控制,因为它可以通过标准曲线来检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比较单点校正法和标准曲线法各有优缺点。
单点校正法简单快捷,适用于样品矩阵效应较小的情况下,但准确性和可靠性较差,只能用于分析物浓度较低的情况下。
标准曲线法精确可靠,可以考虑到样品矩阵效应的影响,适用于分析物浓度较高的情况下,但需要建立标准曲线,较为繁琐。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校正方法。
如果样品矩阵效应较小,且分析物浓度较低,可以选择单点校正法。
如果样品矩阵效应较大,或者需要进行定量分析和质量控制,应选择标准曲线法。
总之,单点校正法和标准曲线法是两种常用的校正方法,各有优缺点。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几何畸变校正的方法1. 手动调整法呀,这就像是你给照片手动修图一样。
比如你手机拍的照片歪了,你就一点点地去把它掰正,虽然有点费劲,但效果还是不错的呢!像我上次拍的一张风景照有点歪,我就用这个方法给它弄正了。
2. 软件校正法呢,这简直是科技的魔法呀!那些强大的软件能快速帮你搞定几何畸变。
就像你用美图软件一键美颜一样方便,哇塞,那效果立竿见影!我之前处理一组建筑照片就全靠它啦。
3. 网格校正法呀,哇,就像是给画面搭上一个规整的框架。
你看那些建筑图纸不都有网格嘛,能让一切都变得整齐有序。
有一回我处理一张有畸变的地图,用这个方法可太好用了!4. 对比参照法哟,找个标准的参照来对比着校正,这多像你照着标准答案改作业呀。
比如我处理一个物品的图片,我就找个标准形状的物品做参照,一下子就清楚怎么调整啦。
5. 数学模型法嘿,这可有点高深啦,但真的超厉害!就像用公式解开难题一样,用特定的数学模型来精确校正。
我有次处理很复杂的几何图形就靠的这个方法。
6. 多点定位法哇,在画面上定好多个点,就像给画面打下一个个小钉子,把畸变的部分拉住。
那次处理一个变形的画像,用这个方法真的很棒诶!7. 智能识别法呀,现在的科技真的牛,让机器自动识别和校正,不用你怎么操心。
这不就像有个小助手帮你干活嘛。
我偷懒的时候就喜欢用这个方法。
8. 比例缩放法呢,根据比例来调整大小,就像是你拉伸或缩小一个东西。
有张照片的局部比例不对,我就用这个方法调好啦。
9. 对称校正法哦,利用对称的原理来让画面平衡,就跟照镜子似的。
曾经有张左右不对称的图片,用这个方法一下子就变得好看多啦。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几何畸变校正方法多着呢,不同的方法适合不同的情况,要根据实际灵活选择呀!。
ICS 75.020
E92
Q/SH
中 国 石 油 化 工 集 团 公 司 企 业 标 准
Q/SH 0162—2008
石油钻机井架校正方法
Calibration methods of oil drilling rig derrick
2008-02-25 发布 2008-04-01 实施
中 国 石 油 化 工 集 团 公 司
发 布
Q/SH 0162—2008
前 言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油田企业经营管理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开发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原石油勘探局钻井一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金贵、苑立良、刘金峰、王庆刚、周树平、陈绪祥。
I
Q/SH 0162—2008
石油钻机井架校正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陆上石油钻机井架校正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直立的石油钻机套装井架、塔式井架、A型井架、K型井架的校正。
2 校正仪器、工具
常用的仪器、工具包括:水平仪、经纬仪、标尺、螺旋千斤顶、专用顶丝扳手、活动扳手、工具油
缸、榔头、撬杠、专用垫片。
3 校正原则
3.1 井架应在井架处于无负荷状态下进行校正。
3.2 以井口中心为基准点,找正转盘中心,再由转盘中心校正天车中心。找中心点应从井架前面和侧
面两个方向予以确定。
3.3 校正工作不能在夜间或视线不清的条件下进行,风速不超过 30 km/h。
4 校正偏差标准
井口中心、转盘中心与天车中心的铅垂线方向偏差不大于10 mm。
5 车载钻机套装井架的校正
5.1 车载钻机通过调整主车的液压千斤顶校正。
5.2 在转盘上用标尺标示出井口中心,在天车上标示出前后、左右两个方向的中心线,用于观察对比。
5.3 经纬仪安装在距井架前方和侧方 150 m±20 m 位置,调整水平。
5.4 放松井架绷绳,松开主车液压千斤背帽,松开井架“Y”形支座与底盘间正反丝杠的背帽。
5.5 井架前后有偏差时,调整井架“Y”型支座下的千斤的伸出高度,同时调整“Y”形支座与底盘之
间的正反丝杠,使天车中心前后移动,调整到合适位置;井架左右有偏差时,调整底盘左侧或右侧的液
压千斤伸出高度,使天车中心左右移动,调整到合适位置。
5.6 调整完成后,固定井架绷绳,锁紧所有液压千斤和丝杠背帽。
6 塔式井架校正
6.1 在天车正面和侧面标示出前后、左右两个中心线。
6.2 在钻盘中心竖一个标尺,标示出井口(转盘)中心。
6.3 经纬仪安装在距井架前方和侧方(150 m±20 m)位置,调整水平。
6.4 测量时,找出前方、侧方天车中心与井口(转盘)中心的误差后,配合人员携带专用工具,到天车
台松开天车的 4 个“U”型卡。
6.5 移动天车的校正:
—— 轮、七轮天车左右移动时,把专用小卡子卡在天车梁上作为千斤顶后支座,千斤顶前端顶
在天车底座工字钢侧面左、右移动;
—— 轮天车前后移动时在天车侧面卡上专用大卡子,千斤顶后支座支在天车梁上,千斤顶前端
顶在专用大卡子上前后移动;
1
Q/SH 0162—2008
—— 轮天车前后移动时,把专用大卡子卡在天车梁上,作为千斤顶后支座,千斤顶前端顶在天
车侧面的斜坡处前后移动;
—— 后、左右移动天车,使井口、转盘、天车在前方和侧方同在一条垂线上,上紧天车 4 只“U”
型卡。
6.6 天车与转盘出现相对井架对角线方向偏差时,应松开较低方向井架柱角螺栓,用千斤顶举升井架
大腿,采用垫专用垫片的方式校正天车与转盘的垂向同心度。
7 A 型井架的校正
7.1 在转盘中心用标尺标示出井口中心,在天车前后左右两个方向标出中心线,用于观察对比。
7.2 经纬仪安装在距井架前方和侧方(150 m±20 m)位置,调整水平。
7.3 调整井架左右方向的偏差时,通过调整左右支座的楔铁,使天车中心左右移动。
7.4 调整井架前后方向的偏差时,松开井架与人字架连接的卡子,调节人字架顶丝,使天车中心前后
移动,使天车中心与井口中心在一条垂线上,然后上紧固定卡子。
8 K 型井架的校正
8.1 在转盘上用标尺标示出井口中心,在天车上标示出前后、左右两个方向的中心线,用于观察对比。
8.2 经纬仪安装在距井架前方和侧方(150 m±20 m)位置,调整水平。
8.3 井架左右方向调整:拆卸井架左右大腿与底座连接的支座螺栓,把工具油缸放入适当的位置,顶
起井架左腿或右腿,根据需要加减专用垫片,调整完成后紧固井架支座螺栓。
8.4 井架前后方向的调整,应根据不同的安装方式进行:
—— 架后腿通过支座连接的井架,松开支座螺栓,用缓冲液缸将井架顶起,根据需要加减专用
垫片,调整完成后紧固井架支座螺栓;
—— 架后腿通过调整顶丝加搭扣器连接的井架,卸松搭扣螺栓,在缓冲液缸的辅助下,调节顶
丝至合适高度,紧固搭扣螺栓;
—— 过人字架偏心机构调整的井架,应卸松人字架偏心机构调整丝杠背帽,调节丝杆高度,对
正井口后固定。
2
Q/SH 0162—2008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企 业 标 准
石油钻机井架校正方法
Q/SH 0162—2008
*
中国石化出版社出版发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 58号
邮编:100011 电话:(010)84271850
读者服务部电话:(010)84289974
http://www.sinopec.press.com
E-mail:press@sinopec.com.cn
北京金明盛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版权专有 不得翻印
*
开本 880×1230 1/16 印张 0. 5 字数 7 千字
2008 年 3 月第 1 版 2008年 3月第 1次印刷
*
书号:1580229·155
定价:15.00 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