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格式:docx
  • 大小:25.81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增速长期高于世界经济增速,但文化繁荣程度不够,整体文化实力与我国经济实力及国际影响力不相适应。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是着眼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出的。

关键字: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创造活力;软实力;综合国力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十一月8日在北京隆重开幕,是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不仅吸引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也承载着13亿中国人民对未来福祉的期望。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事实上,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掀起了一轮又一轮高潮。2009年首部《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文化产业发展第一次被提到国家战略高度,文化体制改革“攻坚战”开始打响。特别是在2011年,《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出台,再次吹响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前进的号角。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增速长期高于世界经济增速,经济规模不断增大,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国际影响力明显提高。特别是,在当前国际经济环境下,欧洲债务危机恶化,美国失业问题继续拖延看不到好转的迹象,我国前三个季度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速度,成为维护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稳定力量。但是,无论从国际形势看,还是从国内发展看,相对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文化繁荣程度不够,整体文化实力与我国经济实力及国际影响力不相适应。

因此,必须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

心的同时,自觉促进文化繁荣,并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一、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

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提出,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发展方向。这个论断深刻地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当代中国

文化建设,乃至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同时也揭示了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

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是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没有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的支撑,就谈不上文化的真正发展;没有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发自内心的认同,就谈不上文化的凝聚力。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作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才能实现文化

强国建设的目标。所以,建设文化强国,关键在于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

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使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

使全国各族人民为了国家的发展振兴而共同团结奋斗。

在科学社会主义的视野内,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就是人类解放。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将其具体化为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富裕——在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上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从事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得以形成和展开的事实基础。在当代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发挥的实现和维护人民当家作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历史作用,使社会主义从一种思想和运动凝结成一种文明和价值。

二、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人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我国文化资源丰厚,是文化产品生产的大国。建设文化强国,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创新的规律,进一步激发文化创新活力。不解决创新动力不足、创新活力不够、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文化产品数量再多,也不能说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文化创新活力,关键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激发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努力培育、引导和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和文化消费能力。一方面,应在大胆利用各种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创造贴近时代、贴近生活、体现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另一方面,应提升全社会的文化品位,激发有思想、有影响力的文化创作。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大力增强创新意识、培育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营造创新环境,激励文化工作者不断创造精品力作。

改革创新是动力,改革创新出活力,实践告诉我们,哪里有改革创新,哪里就有繁荣发展的局面。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坚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发展理念,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广大人民群众和文化工作者的创造精神,兴起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热潮,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多年来的年均增速都大大超过同期gdp的增幅,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六中全会清晰标定了文化在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中的历史方位,深刻凸显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价值。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落实好全会提出的各项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定绽放更加夺目的光。

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要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要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完善政策保障机制,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