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1.72 MB
- 文档页数:18
德国Motomedgracile12儿童型智能运动训练系统结合推拿及运动疗法训练对痉挛型脑瘫下肢功能的疗效分析【关键词】脑性瘫痪;智能运动训练系统;推拿;运动疗法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68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4066-02根据2006年第二届全国儿童康复暨第九界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通过的脑瘫定义,脑性瘫痪就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时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脑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症,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1]。
我院在小儿康复中心投入十余万元引进了德国motomedgracile12儿童型智能运动训练系统结合康复及运动疗法治疗痉挛性脑瘫,效果更加显著。
特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8月一2012年3月入我康复中心治疗的66例痉挛型脑瘫患儿,符合2006年第二届全国儿童康复暨第九界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研讨制定的诊断标准与分型,分成两组:治疗组33例,男18例,女15例,年龄1-5岁,平均年龄3岁。
对照组33例,男17例,女16例,年龄2-5岁,平均年龄3.15岁。
两组临床症状、肢体功能评分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1.2.1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包括bohath手法、vojta手法,rood法和上田法等手法治疗;结合针灸、低频脉冲电治疗。
手法治疗2次/d;针灸以及低频脉冲电治疗每天1次,每周治疗5天,共9个月。
1.2.2治疗组除综合康复训练外还使用德国motomedgracile运动训练系统进行治疗。
每天1次,每次20min,每周5次,共9个月。
1.3疗效及评定标准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9个月后,采用改良的ashworth评定量表(modifiedashworthscale,mas)对下肢股内收肌群肌张力进行评定,徒手肌力评定法(mmt),对臀中肌与股四头肌进行评定[2]。
疗效标准:肌张力:有效:肌张力恢复正常或降低1级以上;无效:治疗后无肌张力降低16〕。
XYKXZFK-9型智能下肢反馈康复训练系统、一、产品研发背景:1.长期卧床会导致废用综合症。
废用综合征是指长期卧床不活动,或活动量不足及各种刺激减少的患者,由于全身或局部的生理功能衰退,而出现关节挛缩、肺部感染、褥疮、深静脉血栓、便秘、肌肉萎缩、肺功能下降、体位性低血压、智力减退等一系列征候群。
长期卧床会使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受阻,从而导致血液循环减慢,下肢组织血液供应不好,从而出现肌肉萎缩等症状。
大多数废用综合征的表现可以通过积极的康复训练得到预防,例如站立训练和行走训练。
2.站立床训练可以帮助病人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维持脊柱、骨盆及下肢的应力负荷,是促进病人功能恢复的有效手段。
但传统站立床治疗让病人处于直立状态不动,通常会引发血液循环方面的并发症。
3.行走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但常常因为某些疾病而影响了行走,而且行走往往也是患者在康复治疗中的最基本或第一需求。
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与上肢活动恢复相比较,行走的恢复比较快。
4.传统行走训练:需先进行长时间的直立训练和上肢肌力训练,再进行独立站立和平衡训练,完成上述训练后方可进行行走训练,一般需要2~3人搀扶。
这样的训练耗时长,效率低,给治疗师工作负担加重。
并且对患者的要求高,要在清醒的状态下训练,并且有相当的体力和毅力完成训练。
因此临床上急需一种当卧床患者临床状况稳定,就可逐步训练并对他们提出一定挑战的治疗-下肢反馈康复训练系统应运而生。
二、产品简介1、智能下肢反馈康复训练系统的设计,具有自动踏步功能的革新型起立床,可对膝关节踝关节做被动训练。
不仅可以使开始强大运动治疗疗法的准备阶段成为可能,而且可为下肢培养物理力量。
适用于对因中风导致的下肢障碍康复训练。
2、智能反馈训练系统的设计可以做双腿踏步运动或单条腿踏步运动;并可进行主动训练或被动训练。
3、肌肉张力亢进可以有效的减少,即使在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运动的时候也可以。
在医生以及治疗师的指导下可以达到理想的减少肌肉张力亢进的程度。
智能运动手环在个人姿势纠正训练中的应用探索智能运动手环作为一种集合了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算法和移动应用程序的健康追踪设备,近年来在个人健康管理领域取得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除了能够监测心率、睡眠、步数等日常活动数据外,智能运动手环还可以在个人姿势纠正训练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姿势纠正是一项重要的训练内容,它能够帮助人们改善坐姿、站姿、行走姿势等各个方面的体态问题。
不良的姿势习惯不仅会引起身体不适,还可能导致骨骼疾病和肌肉不平衡。
智能运动手环通过内置的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等传感器,可以准确地检测人体动作和姿势,并实时提供反馈和建议,帮助用户调整姿势,形成正确的肌肉记忆。
在个人姿势纠正训练中,智能运动手环的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实时姿势检测和反馈:智能运动手环可以通过感知用户的运动和姿势变化,实时监测和分析用户的姿势是否正确,并通过振动、声音或者屏幕显示等方式,向用户提供及时的姿势调整提示。
例如,当用户弯腰驼背时,手环会发出振动提醒用户挺胸抬头,保持正确的站姿。
2. 数据分析和报告:智能运动手环可以将用户的姿势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生成个人化的数据报告。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应用程序查看自己在训练过程中的姿势状态、改进趋势和建议。
这些数据和报告可以帮助用户了解自己的姿势问题,并指导他们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3. 跟踪和提醒功能:智能运动手环可以记录用户的姿势改进过程,并提供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和提醒。
通过定时提醒,用户可以保持姿势改进训练的连续性和持续性。
手环还可以设置目标和挑战,激励用户积极参与姿势纠正训练,形成良好的习惯。
4. 多场景应用:智能运动手环可以通过在不同场景下检测和纠正姿势问题,满足用户在不同活动中的姿势需求。
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运动还是日常生活中,智能运动手环都可以根据不同的姿势要求,在适当的时候提供姿势纠正反馈和指导。
5. 个人指导和追踪分享:智能运动手环还可以与个人教练或医生的应用和系统连接,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和专业的姿势训练指导。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对于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的临床价值邓瑞燕;王彩玲;刘添;扎亚东;廖寅邦【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被实施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后,对其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7年8月~2018年6月期间在阳春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7例,将其按照随机的字母编号分成康复组与智能组,康复组患者实施基础的康复治疗,智能组则在康复组的基础上加入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观察两组患者的MI-L、FAC、FMA、ADL 评分等.结果:两组患者的MI-L、FAC、FMA、ADL等评分比治疗前有所提高,且智能组提高的幅度较大,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平衡功能以及下肢运动功能,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期刊名称】《数理医药学杂志》【年(卷),期】2019(032)008【总页数】2页(P1245-1246)【关键词】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脑卒中偏瘫;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作者】邓瑞燕;王彩玲;刘添;扎亚东;廖寅邦【作者单位】阳春市人民医院阳江529600;阳春市人民医院阳江529600;阳春市人民医院阳江529600;阳春市人民医院阳江529600;阳春市人民医院阳江529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脑卒中在中老年人群中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此类疾病的患者超半数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1]。
据研究报道,脑卒中患者发病后,约有1/3~1/2的患者在3个月以内不能恢复独立行走的能力,而且在随后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2]。
常见的功能障碍包括平衡功能以及下肢运动功能,前者的功能障碍可造成患者跌倒,后者可影响患者的步行,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不便[3]。
当下,康复训练的疗效已经在近年的报道中得以呈现,但MOTOmed智能训练系统作为一种新兴的康复训练系统得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4]。
0 引言基于数字的绩效训练(DBPT)已成为国际体育科学界关注的焦点。
数字化体育训练是指在体育训练过程中,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通过实时测量数据来监控训练质量,职业篮球联赛中的体育训练体系通常包括教练训练和智能体育训练。
由于教练资源的稀缺以及球员人数较多,因此会导致传统的培训方法缺乏灵活性。
当球员在体能训练过程中出现不规范、不到位等问题以及教练在执教过程中存在观察不到位的情况时,就很容易导致训练效果不佳,甚至导致运动员在运动中受伤[1]。
随着体育运动科学化训练的推进,引入了大量新的训练方案以及训练设备,需要客观、科学地对运动员的训练效果进行评估。
运动员的运动训练系统复杂、运动项目复杂、运动员高度个性化以及运动训练过程的不可控性和比赛的不确定性等因素都决定需要对当前的数据采集技术和手段进行创新和改进[2]。
智能化体能训练系统利用智能训练设备监测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和运动参数,并通过分析实时监测数据来发布布指令、记录数据以及调整训练计划。
因此,有必要构建职业篮球联赛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以球员体能训练方案为例谢 哲(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0)摘 要:该文针对大数据在职业篮球联赛球员体能训练中的应用,以球员体能训练方案为例,设计了基于大数据的球员体能训练方案智能定制系统。
通过设计运动捕捉系统以及引入 MAHSUH 服务器建立智能模型的方式对运动员训练数据进行提取,从而完 成智能训练制定的任务。
在进行对比试验后验证了所设计的球员智能训练方案在大数据环境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可为提升职业篮球联赛球员的体能训练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职业篮球联赛;球员;体能训练中图分类号:G 80 文献标志码:A明由于节假日或其他不确定性因素导致学校门口夜晚共享单车堆积过多,而学校周围的其他场所(例如地铁口、第四人民医院等其他场所)的共享单车数量严重不足。
其次,基于上述分析建立以系统调度成本最少为目标函数的线性规划模型,对22:00~6:00各个租赁点的车辆进行合理规划。
多元智能教育:肢体运动智能肢体运动智能是指一个人在掌控身体肌肉及各种动作的能力,又称为运动智能。
在多元智能教育理论中,肢体运动智能被视为一种基础能力,是人类成功实现多元智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肢体运动智能的定义肢体运动智能,简单来说,就是人类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和控制能力。
一个拥有肢体运动智能的人,能够精准地掌握各种动作和姿势,以及正确地使用身体各种部位进行各种体能方面的活动。
肢体运动智能对多元智能的意义肢体运动智能在多元智能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其它方面和多种智能的基础。
在运动领域中,拥有较高肢体运动智能的人,通常会具有更高的身体素质和更好的协调性和身体控制能力。
此外,肢体运动智能还有利于身体和心理健康。
运动能够改善身体机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同时对于情感和心理方面也有诸多益处。
通过运动,人们可以获得更多的自信心、减轻压力、增强自尊和认知能力等。
肢体运动智能教育的方法如何提高肢体运动智能呢?以下是几个有效的教育方法:1. 有计划地进行体能训练肢体运动智能的提升需要通过长期专业化的训练达到,因此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能训练尤为重要。
对于青少年的教育,在学校或体育场所进行更加科学、细致、系统的肢体运动训练,可以有效地提升肢体运动智能水平。
2. 多元化体育运动多元化体育运动对于提高肢体运动智能十分有效。
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可以让身体的不同部位得到充分锻炼,让学生身体各部分的肌肉得到发展,使其肌肉状态不必其中的任何一个部分出现弱点。
因而,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可以相互促进。
3. 体育与休闲有度,有弹性体育要与休闲有度,有弹性。
教育者需要鼓励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同时,也要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运动、锻炼。
在多元智能教育实践中,提高学生肢体运动智能的教育应该是一种转化,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形态。
4. 创造有利于提高肢体运动智能的环境创造有利于提高肢体运动智能的环境的主要措施是设计多元化的、合理化的肢体训练活动,同时创造有利于肢体运动训练的环境。
人工智能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第一篇范文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体育教学也不例外。
人工智能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也为学生和教练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一、个性化训练方案二、智能硬件辅助三、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体验。
通过虚拟现实设备,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各种体育场景,如滑雪、高尔夫等。
这种沉浸式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运动技能。
四、人工智能教练五、赛事分析与预测六、运动康复总之,人工智能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为体育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在未来的发展中,人工智能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助力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二篇范文我们要讨论的话题是:人工智能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那么,我们首先需要弄清楚的是,为什么人工智能会在体育教学中得到应用?其应用的具体方式有哪些?对于体育教学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以及,我们如何更好地利用人工智能来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Why(为什么)What(是什么)1. 个性化训练方案:通过人工智能系统,可以对学生的运动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
2. 智能硬件辅助:例如,智能运动器材可以实时监测学生的运动状态,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3.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学生可以体验到更加真实的运动场景,提高他们的运动技能。
4. 人工智能教练:人工智能教练可以提供24小时在线指导,帮助学生解决运动中的问题。
5. 赛事分析与预测:人工智能系统可以对赛事进行实时分析,提供科学的预测和建议。
6. 运动康复:人工智能系统可以对学生的运动损伤进行诊断和治疗,帮助学生尽快恢复。
Who(是谁)1. 学生:通过人工智能系统,学生可以得到更加个性化和科学的训练方案,提高他们的运动技能。
2. 教练:人工智能教练可以为教练提供更多的教学工具和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指导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