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政发〔2011〕40号《江苏省政府关于调整征地补偿标准的通知》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3
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关于灌云县伊云湖应急备用水源工程项目用地的预审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公布日期】2015.05.05•【字号】苏国土资预〔2015〕64号•【施行日期】2015.05.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关于灌云县伊云湖应急备用水源工程项目用地的预审意见苏国土资预〔2015〕64号灌云县水利局:你局关于灌云县伊云湖应急备用水源工程项目用地预审申请报告及有关附件已收悉。
经审查,现提出预审意见如下:一、该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湖区工程、引水工程、输水工程及退水工程等,总投资约2.73亿元人民币。
该项目已经省发改委项目建议书批复(苏发改基础发〔2014〕1349号),符合相关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
二、项目拟选址位于灌云县东王集乡,土地利用现状为农用地和建设用地。
灌云县国土资源局出具了《关于灌云县伊云湖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东王集供水工程)项目名称的情况说明》,该项目与灌云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东王集供水工程为同一项目,项目用地符合《灌云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三、按照建设用地控制标准和拟订的工程建设规模,该项目申请用地总规模52.0434公顷,其中农用地42.5503公顷(耕地32.4644公顷),建设用地9.4931公顷,基本符合建设用地控制标准。
在初步设计阶段,应优化设计方案,从严控制建设用地规模,节约和集约用地,并严格按规定用途使用。
四、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有关规定,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应开垦补充同等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或由用地单位按相关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确保做到“占优补优”,并纳入工程总投资概(预)算中。
五、项目用地所需缴纳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计算标准要按照《江苏省政府关于调整征地补偿的通知》(苏政发〔2011〕40号)和《江苏省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省政府93号令)的规定,做好征地补偿安置的前期工作,确保补偿安置资金足额到位,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上述费用应按照要求全额纳入项目投资概算。
苏州市人民政府征收土地方案通告(苏府通[2011]36号) 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12.23•【字号】苏府通[2011]36号•【施行日期】2011.12.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苏州市人民政府征收土地方案通告(苏府通〔2011〕36号)经省政府《关于批准苏州市2011年度国务院批准农用地转用和征收第1批次实施方案的批复》(苏国土资函〔2011〕792号)批准,同意我市征收集体土地101.4827公顷,其中耕地16.1867公顷。
现将《征收土地方案》通告如下:一、建设用地项目名称苏州市2011年度国务院批准农用地转用和征收第1批次村镇建设用地。
二、征收土地位置木渎镇西跨塘村(原沈巷村6、11、12组,原马庄村1、4组),姑苏村(原金渔村3组,原七子村2、3、4、5、6组),灵岩村(原谢巷村6组),天平村(原新华村6、18组,原天平村9组),金山村1组,金山村(原南浜村4、6组);长桥街道新北村1、3组,村集体,新南村1、3、5、12组,村集体,蠡墅社区(原蠡墅村1、2、5、8组),村集体;城南街道南石湖社区(原彭泾村1、2、3、4、5、6、7组),村集体,红庄社区(原双桥村3组),越溪街道莫舍社区(原莫舍村2组),村集体,溪上社区(原田上村2组),龙翔社区(原龙翔村7组),旺山村4组,郭巷街道姜家社区(原姜家村10组),国泰社区(原六丰村3组)。
三、征地村、组及面积(一)木渎镇西跨塘村(原沈巷村6组)5.4567公顷;(二)木渎镇西跨塘村(原沈巷村11组)1.4901公顷;(三)木渎镇西跨塘村(原沈巷村12组)2.1214公顷;(四)木渎镇西跨塘村(原马庄村1组)7.0271公顷;(五)木渎镇西跨塘村(原马庄村4组)2.4238公顷,其中耕地0.7498公顷;(六)木渎镇姑苏村(原金渔村3组)3.4729公顷,其中耕地0.1753公顷;(七)木渎镇姑苏村(原七子村2组)1.0816公顷;(八)木渎镇姑苏村(原七子村3组)1.2115公顷;(九)木渎镇姑苏村(原七子村4组)0.2213公顷;(十)木渎镇姑苏村(原七子村5组)1.1449公顷;(十一)木渎镇姑苏村(原七子村6组)1.3652公顷;(十二)木渎镇灵岩村(原谢巷村6组)3.2571公顷,其中耕地0.1997公顷;(十三)木渎镇天平村(原新华村6组)0.3944公顷,其中耕地0.3745公顷;(十四)木渎镇天平村(原新华村18组))0.5756公顷,其中耕地0.5463公顷;(十五)木渎镇天平村(原天平村9组)1.6848公顷;(十六)木渎镇金山村1组0.6847公顷,其中耕地0.2295公顷;(十七)木渎镇金山村(原南浜村4组)0.616公顷;(十八)木渎镇金山村(原南浜村6组)1.1709公顷,其中耕地0.0047公顷;(十九)长桥街道新北村1组8.5448公顷,其中耕地0.0515公顷;(二十)长桥街道新北村3组2.3948公顷;(二十一)长桥街道新北村1.2209公顷;(二十二)长桥街道新南村1组3.0417公顷,其中耕地1.7公顷;(二十三)长桥街道新南村3组0.9627公顷;(二十四)长桥街道新南村5组1.441公顷;(二十五)长桥街道新南村12组1.9022公顷;(二十六)长桥街道新南村1.4753公顷;(二十七)长桥街道蠡墅社区(原蠡墅村1组)6.7852公顷,其中耕地2.3502公顷;(二十八)长桥街道蠡墅社区(原蠡墅村2组)3.801公顷,其中耕地1.2081公顷;(二十九)长桥街道蠡墅社区(原蠡墅村5组)0.0919公顷;(三十)长桥街道蠡墅社区(原蠡墅村8组)3.4104公顷;(三十一)长桥街道蠡墅社区(原蠡墅村)0.943公顷;(三十二)城南街道南石湖社区(原彭泾村1组)2.2338公顷,其中耕地1.5744公顷;(三十三)城南街道南石湖社区(原彭泾村2组)1.2425公顷;(三十四)城南街道南石湖社区(原彭泾村3组)1.6875公顷,其中耕地1.1741公顷;(三十五)城南街道南石湖社区(原彭泾村4组)1.1325公顷,其中耕地0.1237公顷;(三十六)城南街道南石湖社区(原彭泾村5组)3.7606公顷;(三十七)城南街道南石湖社区(原彭泾村6组)0.9113公顷;(三十八)城南街道南石湖社区(原彭泾村7组)0.8961公顷,其中耕地0.3751公顷;(三十九)城南街道南石湖社区(原彭泾村)0.2828公顷;(四十)城南街道红庄社区(原双桥村3组)1.9942公顷,其中耕地1.9586公顷;(四十一)越溪街道莫舍社区(原莫舍村2组)2.3982公顷,其中耕地1.5976公顷;(四十二)越溪街道莫舍社区(原莫舍村)0.1171公顷;(四十三)越溪街道溪上社区(原田上村2组)8.9405公顷;(四十四)越溪街道龙翔社区(原龙翔村7组)1.1063公顷;(四十五)越溪街道旺山村4组1.4829公顷,其中耕地0.0021公顷;(四十六)郭巷街道姜家社区(原姜家村10组)1.1733公顷,其中耕地1.086公顷;(四十七)郭巷社区国泰社区(原六丰村3组)0.7082公顷,其中耕地0.7055公顷。
苏府通〔2011〕33号苏州市人民政府征收土地方案通告经省政府《关于批准苏州市高新区2011年度第1批次村镇建设用地的批复》(苏政地〔2011〕493号)文件批准,同意苏州高新区(虎丘区)征收集体土地32.9666公顷,其中耕地10.692公顷。
现将《征收土地方案》通告如下:一、建设用地项目名称苏州高新区2011年度第1批次村镇建设用地。
二、征收土地位置苏州高新区东渚镇东新村1组;枫桥街道广东村3组,开山村1组,旺米村15组;横塘街道青春村3组;浒墅关开发区兴贤村1组,运河村3、12组;浒墅关镇横锦村金鸡6组,牌楼村道安15组,永安村9组;通安镇华山村11组,箭渎村9组,彭山村13组,前横泾村13组,西泾湾村4、14组,严山村2组,庄前村9组;镇湖街道市桥村4组。
三、征地村、组及面积(一)苏州高新区东渚镇东新村1组0.5091公顷;(二)苏州高新区枫桥街道广东村3组3.5825公顷;(三)苏州高新区枫桥街道开山村1组0.6345公顷;(四)苏州高新区枫桥街道旺米村15组1.0773公顷;(五)苏州高新区横塘街道青春村3组0.1868公顷;(六)苏州高新区浒墅关开发区兴贤村1组3.3588公顷;(七)苏州高新区浒墅关开发区运河村3组2.0045公顷;(八)苏州高新区浒墅关开发区运河村12组0.9518公顷;(九)苏州高新区浒墅关镇横锦村金鸡6组0.2410公顷;(十)苏州高新区浒墅关镇牌楼村道安15组0.6666公顷;(十一)苏州高新区浒墅关镇永安村9组1.0001公顷,其中耕地0.5932公顷;(十二)苏州高新区通安镇华山村11组0.4273公顷,其中耕地0.2714公顷;(十三)苏州高新区通安镇箭渎村9组2.7243公顷,其中耕地1.3159公顷;(十四)苏州高新区通安镇彭山村13组0.2665公顷,其中耕地0.1037公顷;(十五)苏州高新区通安镇前横泾村13组7.2071公顷,其中耕地3.1924公顷;(十六)苏州高新区通安镇西泾湾村4组1.5890公顷,其中耕地0.4496公顷;(十七)苏州高新区通安镇西泾湾村14组1.1576公顷,其中耕地1.0888公顷;(十八)苏州高新区通安镇严山村2组3.9069公顷,其中耕地3.4458公顷;(十九)苏州高新区通安镇庄前村9组1.2757公顷,其中耕地0.2312公顷;(二十)苏州高新区镇湖街道市桥村4组0.1992公顷。
南京市国土资源局关于调整江南八区预存征地补偿款标准的通知
正文:
---------------------------------------------------------------------------------------------------------------------------------------------------- 南京市国土资源局关于调整江南八区预存征地补偿款标准的通知
(宁国土资[2011]4号)
各区县政府,市各有关单位:
根据《南京市征地补偿安置办法》(宁政发[2010]264号)、《市政府关于公布征地补偿安置标准的通知》(宁政发[2010]265号)和《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农地转用和集体土地征收报批有关问题的通知》(宁政办发[2007]91号)有关规定,决定自2011年1月1日起调整江南八区预存征地补偿款标准。
凡位于鼓楼、下关、玄武、白下、秦淮、建邺、栖霞、雨花区的用地项目,且在2011年1月1日以后到市国土部门办理土地征转用手续的,预存征地补偿款一律按照宁政发[2010]265号文确定的征地补偿安置标准进行缴纳,按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预存征地补偿款=(被征收土地所属的征地区片价补偿标准+青苗和附着物综合补偿价标准)×区片内被征收集体土地面积
征收土地范围涉及多个征地区片的,按照相应的区片价补偿标准及其对应的征收土地面积分别计算。
征地区片价补偿标准以市政府批准为准,今后如遇调整,将适时公布。
特此通知。
南京市国土资源局
二〇一一年一月五日
——结束——。
江宁政发(2005)166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征地拆迁补偿安置管理,保障经济建设顺利进行,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江苏省土地管理条例》、《省政府关于调整征地补偿标准的通知》(苏政发〔2003〕131号)、《南京市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办法》(宁政发〔2004〕93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本区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征地拆迁补偿安置,适用本办法。
撤组剩余国有土地上原建于集体土地上房屋被拆迁的,以及撤组后原宅基地上依法翻建或改建的房屋被拆迁的,不论被拆迁人是否领取国有土地使用证和房屋产权证,均适用本办法。
国家和省确定的铁路、公路、水利工程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征地拆迁补偿安置,系指国家为了公共利益及实施规划的需要,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批准权限,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转为国有土地,并依法给予被征地拆迁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及其他权利人合理补偿安置的行为。
第四条南京市国土资源局江宁分局负责统一管理本辖区内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工作。
其所属的征地拆迁事务机构具体实施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工作。
劳动和社会保障、建设、规划、计划、物价、财政、监察、公安、司法、民政、农村经济等部门及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相关工作。
区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建立各村民小组农业人员和土地数量、耕地数量的变化台帐,做好各村民小组农业人员和土地数量、耕地数量增减的统计工作。
第五条因建设征地拆迁的,由建设单位按规定支付土地补偿费、青苗及附着物补偿费、农业人员安置补助费、房屋拆迁补偿费等费用;征地拆迁补偿费用必须按时足额支付,不得克扣拖延;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掌握使用的征地拆迁补偿费用,应当实行财务公开,实行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并向本集体成员公布收支状况。
江苏省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 省长令93号 — 1 — 江苏省人民政府令
第 93 号 《江苏省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已于2013年9月4日经省人民政府第13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13年12月1日起施行。
省 长 2013年9月10日 — 2 —
江苏省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维护被征地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生活和长远生计,规范征地补偿安置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征收后,依法给予被征地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补偿,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行为。 第三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应当遵循即征即保、应保尽保、分类施保、逐步提高的原则,与促进就业相结合,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确保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 第五条 被征地农民应当从征地前在拥有该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承担农业义务的成员中产江苏省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 省长令93号 — 3 — 生,原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享有优先权。具体办法由市、县(市)人民政府制定。 被征地农民的名单由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商定后提出,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并在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在地公示后,报市、县(市)人民政府确定。 第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 市、县(市)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相关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配合做好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相关工作。 第七条 省国土资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察、财政、农业、民政、审计等部门负责对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监督、协调和指导。 第八条 根据土地价值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全省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划分为四类地区(见附表),执行相应的征地补偿标准。征地补偿标准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物价变动、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标准等情况确定,并适时调整。
苏府通〔2011〕3号苏州市人民政府征收土地方案通告经省政府《关于批准苏州市高新区(虎丘区)2010年度第8批次城镇建设用地的通知》(苏政地〔2010〕1275号)批准,同意我市高新区(虎丘区)征收集体土地 3.6010公顷,其中耕地2.2417公顷。
现将《征收土地方案》通告如下:一、建设用地项目名称苏州高新区(虎丘区)2010年度第8批次城镇建设用地。
二、征收土地位置苏州高新区浒墅关镇牌楼村道安14组,永安村华侨3组;通安镇树山村2组。
三、征地村、组及面积(一)苏州高新区浒墅关镇牌楼村道安14组1.0000公顷,其中耕地1.0000公顷;(二)苏州高新区浒墅关镇永安村华侨3组1.9955公顷,其中耕地1.2224公顷;(三)苏州高新区通安镇树山村2组0.6055公顷,其中耕地0.0193公顷。
四、土地补偿安置标准(一)土地补偿和安置补助费标准。
(二)地上附着物补偿标准。
由征地单位与被征地村组按实结算。
(三)青苗补偿标准。
1.一年生作物按耕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计补,一年两季以上的作物按耕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50%计补。
2.多年生林木,可移植的尽量移植,由征地单位按实际工作量补偿移植费;不能移植的,按有关规定和实际情况给予合理补偿或作价收购。
杂生树木原则上不予补偿,荒芜土地和无青苗土地不予补偿。
五、被征收土地所涉及的农业人员安置办法对第一年龄段人员支付一次性生活补助费,对第二、三、四年龄段人员实行基本生活保障。
六、相关事项(一)被征收土地范围内的土地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在本通告规定的期限内,持土地权属证书或其他有关证明材料,到指定的地点办理征地补偿登记,请相互转告。
(二)土地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在规定期限内不办理征地补偿登记手续的,其补偿内容以国土资源部门的调查结果为准。
凡自本通告发布后,抢建、抢种的地上附着物不予办理补偿登记。
(三)有关土地补偿安置的具体工作由被征地乡镇政府组织实施。
联系电话:69205867。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市区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9.10•【字号】苏府规字[2014]5号•【施行日期】2014.1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市区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的通知(苏府规字〔2014〕5号)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太仓港口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苏州市市区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已经市政府第2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苏州市人民政府2014年9月10日苏州市市区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维护被征地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生活和长远生计,规范征地补偿安置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江苏省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省政府93号令)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市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征收后,依法给予被征地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补偿,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行为。
第三条本市市区(姑苏区、吴中区、相城区、苏州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范围内的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应当遵循即征即保、应保尽保、分类施保、逐步提高的原则,与促进就业相结合,注重新老政策衔接,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确保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
第五条被征地农民应当从征地前在拥有该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承担农业义务的成员中产生,原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享有优先权。
具体办法由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制定。
扬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扬州市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执行标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扬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11.16•【字号】扬府发〔2020〕95号•【施行日期】2020.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扬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扬州市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执行标准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生态科技新城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为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根据新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省政府关于公布江苏省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最低标准的通知》(苏政发〔2020〕44号),我市组织各县(市、区)制定了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执行标准,并上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现依据《省政府关于扬州市所辖各县(市、区)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执行标准的批复》(苏政复〔2020〕104号),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各县(市、区)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执行标准。
全市征收农民集体农用地的区片综合地价由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组成,不包括法律规定用于社会保险缴费补贴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等的补偿费用。
全市征收农民集体所有农用地区片综合地价执行标准:广陵区(含生态科技新城)、邗江区(含经济技术开发区、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为二类地区,分别将本辖区整体划定为一个区片,执行标准均为55000元/亩,其中土地补偿费27500元/亩、安置补助费27500元/人;江都区、宝应县、仪征市、高邮市为三类地区,分别将本辖区整体划定为一个区片,执行标准均为47000元/亩,其中土地补偿费23500元/亩、安置补助费23500元/人。
征收集体建设用地参照所在区片征收集体农用地区片综合地价标准执行。
征收集体未利用地参照所在区片征收集体农用地区片综合地价标准的0.7倍执行。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苏州市市区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标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10.30•【字号】苏府规字〔2020〕13号•【施行日期】2020.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市政府关于公布苏州市市区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标准的通知各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为进一步做好我市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工作,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2019年8月26日新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省政府关于公布江苏省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最低标准的通知》(苏政发〔2020〕44号)规定,我市开展了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标准制定工作,经省政府批准,现公布我市市区范围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标准,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由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组成,不包括法律规定用于社会保险缴费补贴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等的补偿费用。
二、本标准适用于苏州市姑苏区、工业园区、虎丘区范围内征收集体土地涉及的补偿。
吴江区、吴中区、相城区根据省政府批复自行公布实施。
三、姑苏区、工业园区和虎丘区作为整体划定两个区片,征地区片范围详见苏州市市区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分布图。
征收集体农用地区片综合地价标准:区片Ⅰ为65600元/亩(其中,土地补偿费33600元/亩、安置补助费32000元/人),区片Ⅱ为64600元/亩(其中,土地补偿费32600元/亩、安置补助费32000元/人)。
征收集体建设用地的,征收集体未利用地的,涉及征收依法取得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按照《省政府关于公布江苏省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最低标准的通知》(苏政发〔2020〕44号)要求确定。
四、本标准自2020年1月1日起实施,姑苏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和虎丘区人民政府统一负责本行政区内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标准的实施。
在2020年1月1日至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公布实施期间,已经国务院、省政府批准的土地征收,须按新公布的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标准及时补齐差价。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决定的公告【法规类别】土地征用与有偿使用【发文字号】苏府公[2011]7号【发布部门】苏州市政府【发布日期】2011.11.24【实施日期】2011.11.24【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决定的公告(苏府公〔2011〕7号)因公共利益需要,根据国务院《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相关规定,经研究,市政府决定对市档案馆新馆建设项目规划红线范围内的房屋实施征收。
房屋被依法征收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同时收回。
现将征收决定事项公告如下:一、征收项目名称:市档案馆新馆建设项目。
二、征收范围:北园路:10号;齐门路:188号(原齐门路140、140-1、142号)。
(上述门牌如有出入,以规划红线图确定的范围为准)。
三、征收补偿方案:见附件。
四、启征日期:自房屋征收决定公告之日起。
五、征收部门: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六、征收实施单位:苏州市平江区住房和建设局。
七、征收现场办公地点:北园路10号(档案馆后门)。
八、征收现场联系方式:67542667。
九、监督举报电话:68610352。
本征收范围内的行政相对人如对本征收决定有异议的,可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60日之内向江苏省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3个月内,向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特此公告。
附件:1.市档案馆新馆建设项目房屋征收补偿方案2.被征收人(户)补助标准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附件1市档案馆新馆建设项目房屋征收补偿方案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规定,结合调查登记和采样评估等情况,制定本项目房屋征收补偿方案。
一、征收范围北园路:10号;齐门路:188号(原齐门路140、140-1、142号)。
(上述门牌如有出入,以规划红线图确定的范围为准)。
该项目共计征收约46户,约 2907平方米。
住宅约 46 户。
二、实施时间自房屋征收决定公告之日起。
苏政发江苏省征地补偿标准2019年征用耕地的土地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10倍。
耕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最低标准,一、二、三、四类地区分别为每亩1800元、1600元、1400元、1200元。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近几年在大量的修建国道、高铁、机场等方面征用了大量的农村用地以及其他用地,虽然是为了国家的发展但是被征地主人没有义务为此买单,国家为保证被征地人的财产损失,各地都出台了征地补偿标准,那么苏政发江苏省征地补偿标准2017年是怎样的呢?下面小编将为您详细说明。
▲苏政发江苏省征地补偿标准2017年类别及地区一类南京市玄武区、鼓楼区、白下区、秦淮区、建邮区、下关区、栖霞区、雨花台区、江宁区,无锡市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滨湖区、锡山区、惠山区,江阴市,常州市天宁区、钟楼区、武进区、新北区,苏州市平江区、沧浪区、金阊区、虎丘区、吴中区、相城区,常熟市、张家港市、太仓市、昆山市、吴江市二类南京市六合区、浦口区,宜兴市,常州市戚墅堰区,金坛市、溧阳市,南通市崇川区、港闸区,扬州市广陵区、维扬区,镇江市京口区、润州区,泰州市海陵区、高港区三类溧水县、高淳县,徐州市云龙区、鼓楼区、泉山区,海安县、如皋市、通州市、如东县、海门市、启东市,连云港市新浦区、海州区,淮安市清河区、清浦区,盐城市城区,扬州市邗江区,宝应县、高邮市、仪征市、江都市,镇江市丹徒区,扬中市、句容市、丹阳市,兴化市、姜堰市、泰兴市、靖江市,宿迁市宿城区四类徐州市贾汪区、九里区,邳州市、新沂市、丰县、沛县、铜山县、睢宁县,连云港市连云区,赣榆县、东海县、灌云县、灌南县,淮安市淮阴区、楚州区,涟水县、洪泽县、盱眙县、金湖县,响水县、滨海县、阜宁县、射阳县、建湖县、盐都县、大丰市、东台市,宿豫县、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四类土地的补偿标准征用耕地的土地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
江苏省人民政府令第 93 号《江苏省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已于2013年9月4日经省人民政府第13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13年12月1日起施行。
省长2013年9月10日—1 —江苏省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维护被征地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生活和长远生计,规范征地补偿安置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征收后,依法给予被征地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补偿,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行为。
第三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应当遵循即征即保、应保尽保、分类施保、逐步提高的原则,与促进就业相结合,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确保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
第五条被征地农民应当从征地前在拥有该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承担农业义务的成员中产—2 —生,原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享有优先权。
具体办法由市、县(市)人民政府制定。
被征地农民的名单由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商定后提出,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并在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在地公示后,报市、县(市)人民政府确定。
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
市、县(市)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相关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配合做好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相关工作。
第七条省国土资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察、财政、农业、民政、审计等部门负责对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监督、协调和指导。
第八条根据土地价值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全省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划分为四类地区(见附表),执行相应的征地补偿标准。
苏州市人民政府征收土地方案通告(苏府通[2011]9号)正文:---------------------------------------------------------------------------------------------------------------------------------------------------- 苏州市人民政府征收土地方案通告(苏府通〔2011〕9号)经省政府《关于批准苏州110千伏福利输变电工程建设用地的通知》(苏政地〔2010〕1243号)批准,同意我市征收耕地0.4公顷。
现将《征收土地方案》通告如下:一、建设用地项目名称苏州110千伏福利输变电工程建设用地。
二、征收土地位置光福福利村(原下绞6组)。
三、征地村、组及面积光福福利村(原下绞6组)耕地0.4公顷。
四、土地补偿安置标准(一)土地补偿和安置补助费标准。
地类名称面积(公顷)土地补偿费标准安置补助费标准耕地0.427万元/公顷2.5万元/人(二)地上附着物补偿标准。
由征地单位与被征地村组按实结算。
(三)青苗补偿标准。
1.一年生作物按耕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计补,一年两季作物以上的按耕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50%计补。
2.多年生林木,可移植的尽量移植,由征地单位按实际工作量补偿移植费;不能移植的,按有关规定和实际情况给予合理补偿或作价收购。
杂生树木原则上不予补偿,荒芜土地和无青苗土地不予补偿。
五、被征收土地所涉及的农业人员安置办法对第一年龄段人员支付一次性生活补助费,对第二、三、四年龄段人员实行基本生活保障。
六、相关事项(一)被征收土地范围内的土地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在本通告规定的期限内,持土地权属证书或其他有关证明材料,到指定的地点办理征地补偿登记,请相互转告。
(二)土地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在规定期限内不办理征地补偿登记手续的,其补偿内容以国土资源部门的调查结果为准。
凡自本通告发布后,抢建、抢种的地上附着物不予办理补偿登记。
连政规发〔2011〕10号市政府关于印发连云港市征地补偿暂行办法的通知文件编号:连政规发〔2011〕10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连云港市征地补偿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第4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七月二十一日连云港市征地补偿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切实做好征地补偿工作,保障被征地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江苏省土地管理条例》、《江苏省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办法》(省政府26号令)和《省政府关于调整征地补偿标准的通知》(苏政发[2011]40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征地补偿工作,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征地补偿,是指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据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和批准权限,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转变为国有土地,并依法给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补偿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被征地农民,是指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被征收为国有后,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中产生的需要安置的人员。
本办法所称市区是指新浦区、海州区、连云区、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徐圩新区、云台山风景名胜区(市科教创业园区)。
四县是指赣榆县、东海县、灌云县、灌南县。
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及铁路、公路、水运等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征地补偿标准和安置,国家和省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征地补偿工作由市政府统一领导。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做好征地告知、听证、报批和补偿安置费用解缴等工作。
各县区政府,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连云港市徐圩新区管委会、云台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市科教创业园区)(以下简称各管委会)负责做好交地、用地矛盾协调和征地补偿安置等工作。
第四条各县区政府、管委会应建立行政区域范围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数据库,由公安部门根据户籍变动情况实行动态管理。
征收(征用)土地操作说明发布:通州国土来源:南通市国土资源局通州分局关注度:6902征收(征用)土地操作说明一、实施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三)《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四)国土资源部《关于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制度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地资发[2004]238号)(五)《江苏省土地管理条例》(六)关于印发《江苏省建设用地审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苏国土建[1999]116号)(七)《关于切实贯彻落实省及南通市政府关于调整征地补偿标准的通知的通知》(通政发[2004]4号)(八)《关于印发通州市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试行办法的通知》(通政发[2006]16号)二、实施要件(一)立项申请及项目批文(指独立选址项目、使用改征用项目、划拨用地项目,经营性用地项目。
)(二)规划许可证、选址意见书、征地红线图(三)土地、人口、劳动力情况证明单(四)委托征地、测绘协议书(五)勘测定界报告及勘测定界图(六)土地补偿登记表(七)青苗补偿登记表(八)土地权属及地类证明(九)听证告知书及送达回执、现场张贴告知书像片与权属单位出具的函告(十)建设用地项目呈报说明书(十一)农用地转用方案(十二)补充耕地方案(十三)征收土地方案(十四)建设拟征(占)地土地权属情况汇总表(十五)土地分类面积表(十六)征收土地数量及安置农业人口情况汇总表(十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表(十八)征收地块土地利用规划图(十九)土地权属地类面积审核表(二十)征收地块土地利用现状分幅图(二十一)补充耕地材料(二十二)集体土地所有权证独立选址项目还要另行提供:用地预审报告、地质灾害报告、项目可行性报告等。
(二十三)征收(用)土地批准文件(二十四)《通州市人民政府征收(用)土地方案公告》、市政府批准文件及公告回执(二十五)《通州市国土资源局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市政府批准文件及公告回执(二十六)征地补偿安置情况三、办理要求(一)国土所需收集完成的事项1、征收(用)地块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村镇建设规划的初审2、办理立项申请、项目批文、规划许可证、选址意见书、征地红线图3、配合地籍科、勘测事务所及权属单位对被征地地块的权属、面积、地类、界址、青苗、附着物等情况实地调查4、送达张贴《听证告知书》并提供相关书证材料5、办理土地、人口、劳动力证明单、土地补偿登记表、青苗及附着物补偿登记表、土地权属及地类证明、委托征地协议书等6、收集集体土地所有权证7、如需要听证的组织听证,准备听证材料8、张贴“两次公告”,办理张贴像片与回执(二)规划科需收集完成的事项1、征收(用)地块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审查2、独立选址项目用地预审报告3、配合独立选址项目用地单位搞好地质灾害报告及项目可行性报告等工作4、提供与项目报批有关的其他材料(三)地产中心需收集完成的事项1、立项申请及项目批文、规划许可证、选址意见书、征地红线图、勘测定界图、土地人口劳动力证明单、委托征地协议书、土地补偿登记表、青苗补偿登记表、土地权属及地类证明、经营性用地听证告知书等材料的收集与整理2、测算并提供征收土地数量及安置农业人口3、签订补充耕地协议书4、根据国务院或省政府批准征收(用)文件,测算并拟订《通州市人民政府征收(用)土地方案公告》报市政府批准实施5、测算并拟订《通州市国土资源局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报市政府批准实施(四)地籍科需收集完成的事项1、征收(用)地块的权属、面积、地类、界址等现场调查及与土地利用现状进行核对,出具勘测定界报告及勘测定界图、征收地块土地利用现状分幅图、土地分类面积表、建设拟征(占)地土地权属情况汇总表2、审查提供集体土地所有权证复印件(五)耕保科需收集完成的事项1、拟订“一书四方案”2、收集审查报批必备材料3、逐级呈报审批4、接收上级用地批文返馈地产中心四、收费依据及标准(一)征地包干费:苏价服[2000]319号、苏国资发[2000]127号征收标准:征地包干服务费暂按征地拆迁补偿费用为基数支付,城镇规划区以内的征地50公顷以下(含50公顷)按3%支付,50公顷以上按2%支付;城镇规划区以外的征地50公顷(含50公顷)以下按2%支付,50公顷以上按1%支付。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补助标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6.09.27•【字号】苏政办发〔2016〕105号•【施行日期】2016.09.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公路正文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补助标准的通知苏政办发〔2016〕105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为贯彻落实《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的意见》(苏发〔2015〕35号)、《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苏北振兴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若干政策意见》(苏发〔2016〕20号)等文件精神,确保完成全省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目标和扶贫攻坚任务,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调整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补助标准通知如下。
一、关于补助范围和标准补助范围划分调整为五大区域,分别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6个扶贫开发重点片区(以下简称6个扶贫片区);黄桥、茅山革命老区和苏北12个贫困县(以下简称12个贫困县);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等5市(以下简称苏北5市);南京、南通、扬州、镇江、泰州等5市(以下简称沿江5市);无锡、常州、苏州等3市(以下简称苏南3市)。
道路补助标准调整为:6个扶贫片区以及12个贫困县项目省补资金占建安费比例由25%提高到60%左右;苏北5市项目省补资金占建安费比例由25%提高到50%左右;沿江5市项目省补资金占建安费比例由20%提高到40%左右;苏南3市项目省补资金维持原标准不变。
桥梁补助标准调整为:对现行补助标准作适当微调,保证省补助标准总体上略低于中央补助标准。
以上补助标准从2016年开始执行。
二、关于建设年限将后续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建设年限延长1年,到2019年基本完成全省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2020年完成扫尾工作。
三、关于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的意见》(国办发〔2014〕55号)要求,我省需对提档升级工程以外的3.2万公里农村公路实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
江苏省政府关于调整征地补偿标准的通知
苏政发〔2011〕40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为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保
障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和长远生计,省人民政府决定,调整提
高征地补偿标准。现通知如下:
一、调整提高征地补偿标准
全省统一按照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确定土地补偿费
标准。
征收农用地的土地补偿费最低标准,一、二、三、四类地区
分别为每亩24000元、21000元、18000元、16000元。征收建
设用地的土地补偿费,按照征收农用地土地补偿费计算;征收未
利用地的土地补偿费,按照征收农用地土地补偿费的0.5倍计算。
征收农用地的安置补助费,按照需要安置的被征地农民人数
计算。需要安置的被征地农民人数,按照被征收农用地的数量除
以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征地前人均占有农用地的数量计算。
每一名需要安置的被征地农民,其安置补助费最低标准,一、二、
三、四类地区分别为每人26000元、23000元、17000元、14000
元。征收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不支付安置补助费。
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征地补偿,原则上执行我省规
定的征地补偿标准,如国务院规定标准高于我省,执行国务院规
定标准。征收采煤塌陷地的补偿标准另行制定。
各市人民政府根据上述规定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土地补偿费
和安置补助费的具体标准作出相应调整,不得低于省人民政府规
定的最低标准。同时,根据《江苏省土地管理条例》规定,对地
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具体标准作出相应调整,调整后报省人民
政府备案,并向社会公布。
调整后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最低标准从2011年4月
1日起实施。在此之前经依法批准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项目,按
原征地补偿标准执行。
二、确保征地补偿费落实到位
各地要严格执行征地补偿资金预存制度。在征地报批前,市、
县人民政府要将征地补偿费用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中政
府出资部分存入征地补偿资金预存专户。认真执行征地报批前告
知、听证、确认程序和征地批准后的两公告一登记、补偿安置方
案批准等程序。征地补偿费必须在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批准之日起
3个月内全额支付,不得分期支付。被征地农民家庭承包地被征
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如未能调整其他质量和数量相当的土地给
其继续承包经营的,必须将不少于70%的土地补偿费支付给被征
地农民。被征地农民选择货币安置的,安置补助费必须按时全额
发给农民,严禁克扣、侵占、截留、挪作他用。对不按规定支付
补偿安置费用,或克扣、侵占、截留、挪作他用的,一律依法严
肃处理。各市要建立健全征地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社会
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变动情况适时进行调整。
三、切实做好征地补偿安置工作
调整提高征地补偿标准,确保征地补偿费支付到位,事关被
征地农民切身利益,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全局。各地、各有
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科学发展
观,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征地补偿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依法履
行有关程序,切实做好征地补偿安置各项工作。要加强政策宣传,
提高各级人民政府与各有关部门依法征地、依法补偿安置的自觉
性,充分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被征地农民的知情权,自觉接
受社会监督。要认真做好新老征地补偿标准的衔接,妥善解决实
施过程中的有关问题,确保新的征地补偿标准顺利实施。要严肃
纪律,规范土地审批管理,不允许在新的征地补偿标准实施前突
击批地,不允许采取变通的方式降低补偿安置标准、延迟支付补
偿安置费用。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对征
地补偿安置工作的管理,确保征地补偿安置落实到位。
二○一一年三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