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城市总体规划

  • 格式:pdf
  • 大小:357.59 KB
  • 文档页数:2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陵市城市总体规划

第1章总则

第1条在经济全球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安徽省委、省政府及时提出"芜马铜"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率先发展、率先突破、积极融入长三角经济圈的战略构想。大力推进工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和生活舒适化,努力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城市跨越式发展,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是本次铜陵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以下简称本规划)的重要动力。

第2条本规划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适应新的宏观经济背景条件下城市竞争和长远发展需要,以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升人民生活质量为出发点,遵循区域整体观念、可持续发展观念和生态观念,积极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着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努力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把铜陵建设成为适宜创业发展和健康居住的现代化城市。

第3条本规划的原则:在规划编制中遵循促进发展原则、区域协调原则、城乡一体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延续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弹性原则。

第4条本规划的期限:近期2003--2010年;远期2011--2020年。并适当考虑城市远景发展需要。

第5条本规划所提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除铜山镇、安铜工矿区、灰河乡等"飞地"之外的铜陵市行政辖区,总面积1053平方公里。

第6条编制本规划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

5、《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务院,2002)

6、《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2000)

7、《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1991年)及其实施细则(建设部,1995)

8、《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建设部,2002)

9、《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建设部,2002)

10、《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1995-2010年)》(安徽省政府,2000)

11、《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纲要(2001-2010年)》(安徽省政府,2002)

12、《安徽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战略步骤及起步阶段的重点建设任务》(安徽省委、省政府,2003)

13、《关于同意修编<铜陵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安徽省建设厅,2003)

14、《铜陵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铜陵市政府,2001)

15、铜陵市已完成的各类相关专业规划及各行业发展规划

16、国家、省、市城市规划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

第7条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一切规划建设及土地利用活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执行本规划。

第8条本规划强制性内容(指文本中带下划线条文)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影响城市总体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9条本规划由铜陵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第2章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

第10条城市发展目标

以"加快发展,富民强市"为主题,以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奋斗目标,到2020年,铜陵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6万元和1.2万元;建设更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发展文教体卫事业,适龄青年受高等教育比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按照建设现代化大城市的目标,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城市跨越式发展,城镇化水平达到80%,城市人口达到80万人,为远景实现100~120万人的城市规模打下基础,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城市空间布局逐步优化,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大幅度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得到全面提升,在全省实现"率先发展、率先突破,积极融入长三角经济圈",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把铜陵建设成为经济良性循环、社会文明进步、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优良、人居环境舒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鲜明铜文化特色的"中国生态山水铜都"。

第11条城市发展策略

充分发挥铜陵的区位、交通、资源等优势,围绕工业化、城市化两大主题,继续有效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结构升级战略、开发开放战略、城市化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工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和生活舒适化,坚持围绕"做强有色,做优电子,做精

化工,做大建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拉开城市发展新框架,突出城市产业布局,优化城市布局结构,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文化形象。实现铜陵城市快速发展的策略概括为"接轨、提升、服务、传承、跨越"。

"接轨":一是接轨长三角经济,二是接轨全球化市场经济。

"提升":面向长三角经济,对传统产业进行全面提升,从过度的资源依赖型向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发展特色经济、循环经济和接替产业,围绕"做强有色,做优电子,做精化工,做大建材",构筑全国最大的铜产品加工制造和集散中心、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基础材料产业基地、硫磷化工产品基地和水泥建材制品基地等四个产业高地;以铜文化为特色,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建设"中国生态山水铜都"。

"服务":积极融入长三角经济圈,成为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的服务基地;利用"北大门"条件,成为旅游中转基地和旅游服务基地;对皖中南地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成为本区域的"龙头"。

"传承":在未来的发展中继承和弘扬其所在皖南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城市特色文化"铜文化",并将其转化为促进铜陵经济发展的动力。 "跨越":通过"接轨、提升、服务、传承",促进铜陵经济社会和城市发展的新跨越。

第12条在规划层面上的主要战略对策:拉开城市发展新框架,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壮大城市规模,围绕"四做"和循环经济,突出城市产业布局;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文化形象。

第3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13条市域人口和城镇化水平

根据预测,铜陵市域2010年、2020年总人口分别为85万人、110万人,城镇化水平分别为70%、80%。

第14条市域城镇化进程的实施途径

遵循城镇化发展客观规律,按照城乡一体,重点促进城市发展,减少、归并小城镇数量的总体思路,适时调整行政区划,加快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优化城镇体系布局,强化市域内部城镇及与腹地城镇之间的联系;在大力促进城市规模扩张的同时,城市内涵式发展着力于完善布局与提高质量效益。以铜陵市区建设为重点,选择一些建设条件优越、规模较大的城镇,强化小城镇集聚功能,促进城镇化进程整体协调

第15条市域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铜陵市域城镇布局结构概括为"两线一点,一主两副,跨江发展,城乡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