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艺术—雕塑
- 格式:ppt
- 大小:3.11 MB
- 文档页数:22
雕塑艺术的特点雕塑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紧密相联,同时又受到各个时代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影响。
当人类还生活在天然岩洞中,需要与威胁生命的野兽作斗争的蒙昧时期,就已经知道敲打石头,并把它打击磨制成锐利的武器或割削工具,进而运用审美意识和智能把一些可利用的物体雕磨成脱离实用的装饰品,以至成为单纯的雕塑作品。
如在法国发现的15000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圆雕裸女和马、野猪等动物浮雕,以及中国陕西何家湾和辽宁凌源、建平、东沟发现距今5000-6000年新石器时代的石雕、骨雕、陶塑、人像和女神彩塑头像等。
原始雕塑是在人类对自然力的崇拜和对动物的崇拜,以及描绘人类本身的过程中逐渐认识世界的一种反映。
雕塑是一种永久性的艺术,古往年代的许多事物经历史长河的冲刷下已荡然无存,历代雕塑遗产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人类形象的历史。
3000年前的妇好墓雕刻,使人能追溯中国殷商时代的信仰、制度、文化与艺术。
秦始皇陵兵马俑再现了2000多年前统一中国的帝王大军的威仪。
西汉霍去病墓石刻大气磅礴,反映了汉武帝开拓疆域的决心和汉朝国威。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雕塑艺术愈来愈证明它是时代、思想、感情、审美观念的结晶,是社会发展形象化的历史记载,是一代一代人向往追求的体现。
雕塑是运用可塑性、可雕性的物质材料(如石、木、金属、石膏、树脂及粘土等),通过雕、刻、塑、铸、焊等手段制作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审美理想的具有三维实体的造型艺术,是一种静态的、可视的、可触的三维实体,以主体的造型形象和空间形式反映现实,称之为“凝固的舞蹈和诗句”。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念的变化,在现代艺术中出现了反传统的四维、五维雕塑、动态雕塑以及软雕塑等。
使人们改变了时空观念,突破传统的三维的静态的形式,向多维的时空心态方面进行探索。
雕塑的种类很多,按所用制作的材料,可分为石雕、木雕、泥塑、陶塑、金属雕塑、玻璃钢雕塑等,在雕塑上施以粉彩叫彩雕或彩塑。
1、石雕:常用石材有花岗石、大理石、青石、砂石等。
欣赏雕塑的造型雕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立体感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
它以静态的形式展现出艺术家对于人类形象、自然景物或抽象概念的理解和表达。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欣赏雕塑的造型,不仅能让我们静下心来感受艺术的魅力,还能够启发我们对于美的思考和审美的提升。
一、雕塑的造型语言雕塑的造型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通过艺术家的巧妙构思和技巧,将静态的石材、金属或其他材料赋予生命和灵魂。
无论是逼真的人物雕塑,还是抽象的艺术品,都能够通过造型语言传达出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大卫雕塑,它展示了大卫面对巨人歌利亚时的勇气和自信;《思想者》则表达了深沉的思考和内心的矛盾。
这些雕塑作品的造型语言,让我们在欣赏中感受到艺术家对于人性和人类命运的思考。
二、雕塑的形态美雕塑的形态美是指雕塑作品的外形和结构所展现出的美感。
无论是雕塑的线条、曲线,还是体积、比例的处理,都能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例如,米开朗基罗的《圣母像》中,圣母玛利亚的曲线身姿和柔和的表情,使人感受到一种温暖和宁静;而《大卫像》则展示了男性的健美和力量。
这些雕塑作品的形态美,使我们在欣赏中感受到艺术的力量和魅力。
三、雕塑的空间感雕塑作为一种立体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空间感。
艺术家通过对于空间的处理,使雕塑作品在空间中呈现出不同的层次感和透视感。
例如,罗丹的《思想者》通过将人物雕塑放置在一个简约的底座上,使人物与底座形成对比,产生出一种深邃的空间感;而《自由引导人民》则通过雕塑人物的姿态和手势,使人物与周围环境相互呼应,营造出一种开放和宽广的空间感。
这些雕塑作品的空间感,让我们在欣赏中感受到艺术家对于空间的把握和创造性的表达。
四、雕塑的文化内涵雕塑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雕塑作品,通过展现当地的传统、风俗和价值观,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的多样性。
例如,中国的石窟造像,展示了中国佛教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希腊的古代雕塑,则展示了古希腊文明的辉煌和伟大。
第五讲雕塑艺术雕塑是运用形体、量感、明暗、材质、环境等手段塑造艺术形象、表现审美情感的艺术样式。
雕塑艺术与建筑、绘画、舞蹈等艺术种类有较为密切的关系,与建筑、绘画等共同被称为造型艺术。
又有“凝固的舞蹈”之称。
雕塑概念实际可以理解为“加”和“减”。
“雕”就是“减”,将具有可塑性的材料以削、刻、凿等方法将不需要的部分去除,“塑”就是“加”,将材料通过堆积、浇注、揉捏等方式塑造成为立体的形象。
一、雕塑的产生及发展(一)中国雕塑1、史前雕塑(公元前6500年——公元前1600年)中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雕塑,属新石器时代氏族公社繁盛阶段的遗物。
原始社会雕塑对探讨社会发展进程、研究造型艺术与意识形态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历来深受人们的重视。
这一时期雕塑的造型还都是依附整体器物上的饰物,均为粗略的,夸张式的,具有极强装饰性。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陶塑人像。
2、商周雕塑(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221年)这个时代雕塑作品侧重于动物外形的器皿、饰物和人物的捏塑,形体小巧,造型粗略,带有浓厚的人情味。
青铜器艺术代表了商周雕塑的最高水平。
此时的青铜作品虽然多具实用目的,但已初步具备了雕塑艺术的特性。
一些夸张、变形、奇特的纹饰,渲染了威严神秘的气氛,形成了端庄、华丽、气质伟岸、形象乖张的艺术特性,突出反映了商周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和对自然环境的理解。
鼎是这一时期典型的雕塑作品。
而《司母戊大方鼎》就是此期间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司母戊大方鼎身呈长方形,口沿很厚,轮廓方直,显现出不可动摇的气势。
鼎的周围则布满商代典型的兽面花纹和夔龙花纹。
它凭借庄严的造型,庞大的体积和神秘的花纹,成为商朝贵族王权与神权艺术的最典型代表,同时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史料。
3、、秦代雕塑(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建立专制统治国家,即利用雕塑艺术为宣扬统一功业、显示王权威严的政治目的服务,在建筑装饰雕塑、青铜纪念雕塑、墓葬明器雕塑等方面,都取得了划时代的辉煌成就。
雕塑艺术的特点雕塑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紧密相联,同时又受到各个时代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影响。
当人类还生活在天然岩洞中,需要与威胁生命的野兽作斗争的蒙昧时期,就已经知道敲打石头,并把它打击磨制成锐利的武器或割削工具,进而运用审美意识和智能把一些可利用的物体雕磨成脱离实用的装饰品,以至成为单纯的雕塑作品。
如在法国发现的15000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圆雕裸女和马、野猪等动物浮雕,以及中国陕西何家湾和辽宁凌源、建平、东沟发现距今5000-6000年新石器时代的石雕、骨雕、陶塑、人像和女神彩塑头像等。
原始雕塑是在人类对自然力的崇拜和对动物的崇拜,以及描绘人类本身的过程中逐渐认识世界的一种反映。
雕塑是一种永久性的艺术,古往年代的许多事物经历史长河的冲刷下已荡然无存,历代雕塑遗产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人类形象的历史。
3000年前的妇好墓雕刻,使人能追溯中国殷商时代的信仰、制度、文化与艺术。
秦始皇陵兵马俑再现了2000多年前统一中国的帝王大军的威仪。
西汉霍去病墓石刻大气磅礴,反映了汉武帝开拓疆域的决心和汉朝国威。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雕塑艺术愈来愈证明它是时代、思想、感情、审美观念的结晶,是社会发展形象化的历史记载,是一代一代人向往追求的体现。
雕塑是运用可塑性、可雕性的物质材料(如石、木、金属、石膏、树脂及粘土等),通过雕、刻、塑、铸、焊等手段制作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审美理想的具有三维实体的造型艺术,是一种静态的、可视的、可触的三维实体,以主体的造型形象和空间形式反映现实,称之为“凝固的舞蹈和诗句”。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念的变化,在现代艺术中出现了反传统的四维、五维雕塑、动态雕塑以及软雕塑等。
使人们改变了时空观念,突破传统的三维的静态的形式,向多维的时空心态方面进行探索。
雕塑的种类很多,按所用制作的材料,可分为石雕、木雕、泥塑、陶塑、金属雕塑、玻璃钢雕塑等,在雕塑上施以粉彩叫彩雕或彩塑。
1、石雕:常用石材有花岗石、大理石、青石、砂石等。
“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 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 ,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
它是一种再现性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
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等。
造型艺术( 绘画、雕塑、摄影、书法) 的基本特征是造型性,通过再现和塑造外部形象来体现内在的精神世界,它的表现性潜藏于再现性之中,因而,这类艺术属于再现性空间艺术。
实用艺术( 建筑、园林、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2 )雕塑艺术。
雕塑是一种重要的造型艺术。
雕塑是立体(三度空间)的空间艺术和视觉艺术,它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制作出具有实体形象的艺术品,由于制作方法主要是雕刻和塑造两大类,故被称为雕塑。
雕塑的种类、体裁和样式繁多。
从制作工艺来看,它可以分为雕和塑两大类。
事实上,雕塑工艺十分复杂,如果进一步细分,还可以再将其分为刻、镂、塑、凿、琢、铸等各种技艺和手法。
绘画以色彩、线条、形状作为艺术传达的媒介,在二维的平面上,感性具体地展现广阔的社会生活图影。
绘画艺术一方面偏重客观,偏重对于对象的客观再现;一方面又突出了艺术家的主体表现,这两者使绘画更为个性化了。
浮雕、木刻可以说是从雕塑到绘画的过渡,是联系两种艺术形态的中介和桥梁。
如果说雕塑艺术更偏重展示人的本质的普遍性、概括性、理想性,那么绘画艺术则更偏重刻划与展示人的本质的特殊性、个性、现实性。
雕塑的客观性、物质实体性强,而绘画的主观性、精神自由性强。
黑格尔曾说“绘画的基本原则在于内在的主体性”,其见地是颇为深刻的。
绘画的取材范围极其广泛,表现的内容也极为丰富,人物及其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自然界的飞禽走兽,林木花草等,即人的社会生活内容和人化的自然界,在绘画艺术中都可以得到远比雕塑要更为直接和具体的反映。
雕塑因其运用物质材料在三维空间中的实体造型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主体审美情感的特殊性,所以它一般不对融合丰富意蕴的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做较为直接地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