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优秀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10.00 KB
  • 文档页数:1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

单元提示

本单元以“乡村生活”为人文主题,编排了《古诗词三首》《乡下人家》《天窗》《三月桃花水》四篇课文。《古诗词三首》分别描绘了儿童戏蝶、初夏田园和农家安居的宋代乡村和谐画卷;《乡下人家》以诗一样的语言描绘了农家小院门前屋后在不同时节中呈现的独特景致;《天窗》以儿童的视角描绘了乡下儿童放飞心灵的生活片段;《三月桃花水》是略读课文,描绘了三月春水滋润大地、催生万物的美丽景色。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多姿多彩的乡村生活画卷,作者们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在字时行间尽情跳动。

“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它既提示了学生阅读课文体会情感的方法,也明确了学生需要达到的能力目标。其中“初步体会”则指出了教师教学时应把握的度,引导学生学习要循序渐进。该要素安排在第一单元,是对四年级上册语文要素“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的衔接与提升。抓住关键语句边读边思,比四上的要求更加具体、更加聚焦,可以促进学生在阅读中逐步丰富个性化感受,增进理解,从而提升阅读的综合能力。为了把语文要素落到实处,本单元在选文上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在能力培养上又注重了梯度。《古诗词三首》书后习题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画面强的诗句,在想象画面中感受乡村生活的情趣;《乡下人家》在文末借助泡泡图直接提示抓关键句来理解课文要表达的情感;《天窗》除了书后习题点明需理解结尾的关键词句外,还借助泡泡图提示还需关注藏在课文中间的关键语句;略读课文《三月桃花水》利用文前的阅读提示,引导学生在自读中迁移运用前面学到的抓关键词句体会情感的阅读方法。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整体上梳理了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提示学生学会在文章不同位置抓关键词句理解作者想法,体会作者情感;在“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中,通过城乡生活比较、看图仿写和自然风光的名联积累,都指向了让学生从“内在体会词句情感”向“运用词句表达感受”的语言内化过程。

“写自己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是单元表达目标,安排了习作《我的乐园》,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身边的乐趣,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这与单元语文要素互相呼应,前面的课文从不同角度丰富了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利于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习惯,同时也给学生习作中自由表达

感受提供了很好的范本。这样的安排体现了“阅读体验”与“内化表达”的结合,让学生经历一次“阅读发现—生活体验—表达自我”的学习过程,感受阅读与表达的乐趣。

乡村生活,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太过寻常,对于城市孩子来说又太过陌生。因而老师重在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咀嚼涵咏,努力想象作者眼中的画面,还原作者笔下乡村生活的意境,在字里行间领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1古诗词三首

教材品析

纯朴的乡村,美丽的田园,如诗如画,给人们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记忆。那么在诗人笔下,乡村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让我们穿越时空,领略一下南宋三位诗人通过诗词描绘的田园美景吧。本课的《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是七言绝句,《清平乐·村居》是一首词。

杨万里的诗意象清新明朗,语言活泼自然,别具一格,史称“诚斋体”。《宿新市徐公店》一诗充分体现出“诚斋体”的创作特色。诗的前两句描绘出乡村暮春时的蓬勃生机:稀稀疏疏的篱笆旁边,一条小路伸向远方,树头的新叶还未长成绿荫。“树头新绿未成阴”,这只是暮春时节短期内的景物特征,但被细心的诗人发现了。此句与韩愈的“草色遥看近却无”有异曲同工之妙。诗的后两句写儿童奔跑捕蝶的欢乐场景:儿童飞快地奔跑着捕捉上下翩飞的黄色蝴蝶,蝴蝶飞入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篱落疏疏,新绿萌发,菜花繁密,儿童奔跑,蝴蝶翩飞,整首诗动静结合,写得十分生动,表达出诗人对乡居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特别是结尾处写到蝴蝶与菜花同色,无处寻找,但蝴蝶还在,儿童还在寻找,后来的读诗人也在帮着寻找,真是“言已尽而意无穷”啊。

《四时田园杂兴》组诗共六十首,最能体现范成大田园诗的特色。这组诗犹如一幅生动的农村风俗长卷,展现了宋代农村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充溢着江南农村浓郁的乡土气息。本课选的是其中的一首。诗中有画,全诗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画,反映出乡村生活的宁静安详。诗的一二两句对仗工整:梅子金黄,麦花雪白;杏子肥,菜花稀。诗中有选择性地对果树庄稼的颜色、形态进行了描绘,这是古诗中的一种互文的手法,如写梅子、麦花的颜色就让读者联想到杏子、菜花的颜色(写形态同样如此),这样既省笔墨,又可进一步拓展读者的想象空间,

让人感受到万物蓬勃生长的繁盛景象。三四句运用特写镜头,通过刻画蜻蜓、蛱蝶的翻飞来反衬乡村生活的幽静,也从侧面写出了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本诗同样做到了动静结合,诗的后两句,巧于留白,余韵悠长,表达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欣赏。

《清平乐·村居》是辛弃疾写的一首词,表现了乡村清新秀丽的环境、其乐融融的生活,抒发了作者对乡村安宁平静的生活的喜爱。“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词分上下两阕(或上下两片)。上阕前两句勾勒出环境:一座低低的茅屋前流过一条清清的小溪,溪边长满了青青的小草。接下来写到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妇,正带着微醉的神态,用吴地的口音亲亲热热地逗趣、取乐。下阕写到老夫妇的三个儿子的活动:大儿子正在小溪东边的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忙着编织鸡笼,最讨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十分顽皮,瞧,他正躺在小溪边剥着莲蓬吃呢。全词笔致轻灵,前两句写景,后六句写活了各具形态的五个人,但毫无凝滞之感,向读者展现出一幅有声有色的农家乐画面。辛弃疾富有爱国热情,但他在政治上屡屡受挫,他提出的抗金北伐的主张均未被采纳。《清平乐·村居》就是作者晚年遭受排斥,归隐江西上饶,闲居农村时所写。虽然他的词以豪放为主,但这首词却清丽脱俗,语言浅易,运用白描手法,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

在教学这三首诗词时,建议以读为主线,结合关键词句展开合理想象,感受乡村那独特、和谐的风景,纯朴、可爱的人文。品读诗词时,要有整体观诗的理念。比如《宿新市徐公店》一诗,第一句写了在稀疏的篱笆旁边,一条小路伸向远方,画面感并不太强。通读全诗后,你会陆续看到树头新绿萌发,路边菜花繁茂,儿童奔跑捕蝶,此时再回头品悟第一句中的“深”字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小路在菜花的掩映下显得幽深,小路在儿童的奔跑中显得漫长。通观《清平乐·村居》全词,你会发现开头写到的小溪是一根线,串起了整首词,人物的活动都是在小溪边展开的,小溪让村居生活更灵动,更滋润。

本课前两首诗均配有简洁明丽的插图,可作为学生根据诗句想象画面的参照。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