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部弹力纤维瘤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98.00 KB
- 文档页数:19
会让您过目不忘的背部弹力纤维瘤,你了解吗?※※打造影像人自己的医学影像平台※※◎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让知识成为一种内涵◎让专业成为一种交流◎让我们成为一世朋友※※※※※※※※※※※※※※※※※※※※※病例一:女,53岁,10年前因左侧乳腺癌行左侧乳腺切除术,右侧背部无痛性肿物8年病例二:女63岁,右肩部活动性包块1年病例三:女90岁,以“腹胀、纳差3月,加重伴反酸1周”为主诉入院,行胸部CT检查病理结果:病例一,手术治疗病例二及病例三未行手术治疗。
(以上三个病例图片均来自于登封市中医院影像科CT室)看到这里,我想大家对背部弹力纤维瘤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下面就让我们更加系统、全面的认识下这个病吧。
概述弹力纤维瘤(Elastofibroma)又名背部弹力纤维瘤,是一种好发于肩胛下角区深层的良性纤维组织增生性疾病。
Jarvi和Saxen于1961年首先报道了4例发生于背部肩胛骨下端与胸壁之间的软组织肿物。
病理学检查发现,肿物主要是由大量增生肥大的弹力纤维构成,他们将之命名为背部弹力纤维瘤。
一、发生机理(1).机械应力学说:增生性瘤样病变肩胛下角是肩胛骨活动最为活跃的部位,所以肩胛下角部位与胸壁间摩擦最重,据此很多学者认为肩胛骨与胸壁的机械性摩擦增加,应力增加,纤维结蹄组织及血管长期受损,造成局部血运障碍和营养紊乱,导致纤维组织代谢性增生和酶缺陷而形成。
目前较统一的看法认为该病不是真性肿瘤,乃增生性瘤样病变。
(2).染色体相关克隆倍增学说:真性肿瘤CD34阳性的间质细胞瘤是弹力纤维瘤的主要细胞成分,弹力纤维瘤是一个克隆增生或者说可能是肿瘤性病变。
弹力纤维瘤是一种真性肿瘤还是反应性纤维组织增生性病变仍有争议,但目前,WHO将其归入软组织肿瘤中。
二、病理特点肿物呈不规则扁梭状或扁椭圆形,无真正的包膜,边界不清,切面呈灰白色,质地软韧不一,其间夹杂少量淡黄色灶状脂肪组织,部分区域内可见囊变。
镜检显示肿物由束状排列的胶原纤维、灶状的脂肪组织和粗大的弹力纤维组成,纤维母细胞分散而稀疏,细胞核轻度肥大,无异形性的病理性核分裂相。
弹力纤维瘤病理、好发人群、影像表现及治
疗措施
弹力纤维瘤
弹力纤维瘤是一种好发于背部肩胛下角区深层的良性纤维组织肿瘤,根据软组织肿瘤分类标准,在软组织肿瘤中属于第2大类,即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肿瘤中的良性肿瘤。
组织学上,EFD主要由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构成,纤维组织有明显透明变性,纤维细胞较少,弹力纤维分散于纤维组织中,瘤组织内可见灶性脂肪细胞。
大部分学者认为其不是一种真性肿瘤,而是反应性增生。
病因不清,多数认为与肩胛骨与胸壁的摩擦增加、应力增加、局部的反复性外伤及胶原变性等有关。
EFD好发于中老年女性,双侧多见,发病年龄55~70岁,据统计大约93%的EFD病灶位于背部肩胛骨下角附近的深部软组织内,表面多为前锯肌和背阔肌,深部紧郐肋骨和肋间肌,在其他部位也陆续报道了弹力纤维瘤的病例。
影像表现
平扫密度与肌肉密度相当,内见沿病灶长轴条纹状分布的脂肪密度,这是EFD的特征性CT表现,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或无明显强化,改变大致也同肌肉强化程度,同时肿瘤若双侧发生,对称或稍不对称,更易被误认为是正常肌肉组织。
MRI平扫病灶T1WI及T2WI信号同肌肉信号,DWI无异常信号改变,正反相位有助于其中脂肪间隔检出。
EFD典型发病部位与影像学特点与其他肿瘤容易鉴别,使其成为不依赖组织学检查就能够做出正确诊断的疾病之一。
但如果肿块缺乏典型表现,则需与韧带样纤维瘤、神经纤维瘤、脂肪瘤、脂肪肉瘤及血管瘤等鉴别。
治疗措施
对于引起症状的弹力纤维瘤应当进行手术切除治疗,术后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完全缓解。
对于无症状的患者应当进行活检,以除
外肉瘤的可能,同时应定期随访,当病变直径超过5cm时建议手术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