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的意义》
- 格式:pptx
- 大小:1.65 MB
- 文档页数:14
五年级上册数学《5 简易方程:方程的意义》听课笔记一、导入教师行为:1.1 教师首先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出方程的概念,如:“假设你手里有10颗糖果,分给两个小朋友后,每个人得到的糖果数相等,那么每个人得到了多少颗糖果?”1.2 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并尝试用数学语言表达这个问题,引出未知数和方程的概念。
1.3 简要介绍方程的定义,即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学生活动:•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尝试用数学语言表达。
•聆听教师的讲解,明确方程的定义。
过程点评:•导入环节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出方程的概念,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易懂,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思考问题和聆听讲解,对方程有了初步的认识。
二、教学过程2.1 方程的意义教师行为:•深入讲解方程的意义,强调方程是表示两个数学表达式之间相等关系的数学语句。
•举例说明,如“3x = 15”就是一个方程,其中“x”是未知数,“3x”和“15”是两个数学表达式。
•进一步解释方程的组成部分,即等号和两个表达式。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理解方程的意义和组成。
•通过例子加深对方程概念的理解。
过程点评:•教师通过详细的讲解和例子,使学生深入理解了方程的意义和组成,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学生的学习态度认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2 方程的识别与构造教师行为:•给出一些数学表达式,让学生判断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并说明原因。
•引导学生尝试构造简单的方程,如“2x + 3 = 9”等。
•讲解构造方程的基本方法,即根据题目中的条件设置未知数,并列出等式。
学生活动:•判断教师给出的数学表达式是否为方程,并说明理由。
•尝试构造简单的方程,并分享给同学。
•聆听教师的讲解,掌握构造方程的基本方法。
过程点评:•通过识别和构造方程的活动,学生巩固了对方程概念的理解,并掌握了构造方程的基本方法。
•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表现出了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三、板书设计(提纲式)1.导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与方程概念的引出2.方程的意义•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组成:等号、两个数学表达式3.方程的识别与构造•判断数学表达式是否为方程•构造简单的方程•构造方程的基本方法四、作业布置•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方程的意义和构造方法。
五年级数学上册《方程的意义》练习题及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一、填空题1.在①3+x=4.1,①87+9=96,①35+a<57,①0.8x=1.6,①x÷4=2,①7x-5,①8x+6>2中,是方程的有( )是等式的有( )。
二、判断题2.因为3x+5中含有未知数,所以它是方程。
( )a+=中不含有未知数x,所以它不是方程。
( )3.因为316274.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方程也不一定是等式。
( )5.m的2倍与n的差写成式子是2m-n,这个式子是方程。
( )三、看图列式6.看图列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7.看图列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四、解答题8.小红家上个月的用电量是50度,1度电0.65元,她家上个月的电费比小天家多13元,小天家上个月的用电量是多少度?9.修一条长130千米的公路,已经修了5天,平均每天修12千米。
余下的要7天完成,平均每天要修多少千米?(用方程解答)10.先把数量关系式写完整,再列方程解答。
一座大楼高45米,是中央广播电视塔高的19。
中央广播电视塔高多少米?()19⨯=一座大楼的高度11.一列高铁的平均速度是280千米/时,比一列特快列车速度的2倍还多20千米。
请根据上面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用方程解答。
所提问题是:____________12.看图列方程并求解。
篮球多少元一个?13.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
一头蓝鲸重165吨,大约是一头非洲象的33倍。
这头非洲象大约重多少吨?(列方程解答)五、其他计算14.先想一想方程的意义,你能根据“16比x大5.2”列出几个方程?参考答案与解析:1.①①①①①①①【分析】用等号连接的式子是等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据此填空。
【详解】由分析可知,在①3+x=4.1,①87+9=96,①35+a<57,①0.8 x=1.6,①x÷4=2,①7x-5,①8x +6>2中,是方程的有(①①①)是等式的有(①①①①)。
四年级下册《方程》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下册《方程》知识点归纳
【知识框架】
方程
1、方程的意义
2、解简易方程
3、列方程解应用题
4、用字母表示数.
【知识要点】
用字母表示数
1、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有关图形的面积公式。
例如: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的特性: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正方形周长:c=4a 正方形面积:s=aa
长方形的周长:C=(a+b)2 长方形面积:s=ab
此外,还可以拓展到以前曾经学过的
路程=速度时间总价=单价数量
2、字母表示数的时候,字母与数字相乘,字母与字母相乘,中间的乘号可以用小圆点代替或者省略。
例如:a5=5a=5a
1、学会解形如xax=b这样的方程,能够运用方程解应用题。
2、使学生掌握应将一倍数设为未知数.。
第一课时等式与方程总第课时月日【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的1~2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等式和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间的关系,对于等式和方程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会列方程表示事物之间简单的数量关系;2.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操作交流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数学化过程,积累数学化经验;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会数学的信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并会列方程表示相等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理解方程与等式的关系,会列方程表示相等的数量关系。
【教学前思】:五年级“用字母表示数”和之前大量的关于等式的直观是学习方程的基础。
例1让学生用等式表达天平两边物体治疗的相等关系,在天平平衡的直观情境中体会等式的含义。
例2继续教学等式,先让学生根据各个天平的状态,写出等式或不等式。
在相等与不相等的比较与感受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等式的含义,同时也初步感知方程,为教学方程的意义积累了具体的素材,教材在揭示方程的概念之后接着讨论“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理解两种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
“试一试”列方程表示现实情境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体会方程思想。
【前置作业】:1、预习教材内容,说说什么是等式?什么是方程?2、下面哪些式子是等式?哪些式子是方程?相应的□里画“√”。
观察上题,想一想方程和等式有什么关系?能用“一目了然”的方法表示出来吗?3、照例题的样子写出每题的数量关系式。
五4班有女生23人,比男生多1人。
五4班女生的人数-五4班男生的人数=1人【教学过程】:出示本课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等式和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间的关系,对于等式和方程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会列方程表示事物之间简单的数量关系。
2.在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操作交流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数学化过程,积累数学化经验。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获奖学历案----《认识方程》第1课时学历案课题名称《方程的意义》课时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1年版)》总体目标中提出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目标是课标要求1.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境,了解等量关系,并能用字母表示。
2.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如3x+2=5,2x-x=3),了解方程的作用。
3.了解等式的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会表述等式和方程的关系;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2.在理解方程意义的过程中,养成观察、比较、描述、分类、抽象研究目标概括的能力。
3.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探索的乐趣,积累活动经验。
评价任务1.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会判断哪个是等式或者方程。
2.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加强操纵活动,让学生经历常识形成的进程。
要使学生真正了解方程的意义和等式的性质,绝不能单凭讲解和影象,应当按课本的编写意图,利用天平让学生亲自参与操作和实验,借助天平平衡的道理建立等式、方程的概念,加深对本单位常识的了解。
资源与建议所需条件课件、一体机、天平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课件出示息窗情境图。
(见图1)仔细窥察,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息?学生仔细窥察课件出示的图片,寻找息,提出数学题目。
米粉重多少千克?我们借助天平来研究研究。
图1学习过程二、自主研究,合作探究(一)认识天平大家认识天平吗?请同学们看屏幕,这是一架天平,怎样放砝码天平会保持平衡呢?怎样放天平两边不平衡?我们来试一试。
(二)认识等式和不等式(活动一))教师出示活动要求与评价:活动要求:1.利用砝码使天平两边保持平衡。
2利用砝码使天平两边不平衡。
3考虑能用一个式子表示这种平衡和不平衡。
评价标准:1能利用砝码使天平两边保持平衡或不平衡1颗星2能用一个式子表示这种平衡和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