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方的临床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方的临床应用

附录:湿证论

刘渡舟

一:寒湿

“伤寒论”第273条云:“太阴之为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这一条是太阴脾家寒湿的纲领,张仲景点出了三个特点:一下利二腹滿三自利益甚。(方药选用理中辈)

<素问-到真要大论>云:湿气大来,土之胜也。寒水受邪,肾病生焉。。。。。。。所谓感邪而生病也。这句话是解释<金匮要略>的“肾著”产病理机制,用“著”字指出其邪为湿,湿性粘着,从脾而来,脾主土,土之气为湿,土能克水,湿能着肾,而又随乎点出了湿的来路。据临床观察,肾著之证以酸凝作楚为主,而疼痛则是其次,在男子多见阴囊潮湿形同水渍,在女子则多见琏下淋漓不断。治疗一曝脾阳则愈,方药选:干姜茯苓白术灸甘草“鸡鸣散”临床治疗寒湿脚气,对于许多风心病心衰可以收到显著的疗效。宋孝志教授认为风心病心衰的特殊发病机制是:初期为风寒三邪合而为病,尤以寒湿为重,寒湿困阻肝脉,流注四肢关节,久则经络痹阻,寒湿凝滞,氯血失和,发为水肿,肝为心之子,母病及子,故久病寒湿上冲于心,旁及于肺,而见心悸喘憋,治疗当以开上导下、温经散寒、宣降湿浊(开肺散肝,温散寒湿)为主,选用鸡鸣散为主方。(槟榔橘皮木瓜吴茱萸柴胡苏

叶桔梗生姜)因治肿必治水,治水必治气,气行则水散,故方中均以气为胜,使寒湿之邪或做汗解或从下利而出。苏叶温散风寒,桔梗开宣上焦,橘皮开中焦之气,吴茱萸泄九寒浊,槟榔重坠至达下焦,而成三焦同治,同时木瓜配吴茱萸可平冲心上逆之气而使湿邪不得上冲。加减之法:寒重加附子,心阳虚加桂枝,痰中带血加小量桃仁,水肿较甚加茯苓、泽泻,妇女月经不调加香附桃仁益母草。

以上所论是寒湿伤气之证,然有寒湿伤血,可见疼痛紫斑舌苔白腻而润脉缓阔无力,可选宋人“五积散”。(五积散消滞又温中,麻黄苍芷芍归芎,枳桔桂姜苦茯朴,陈皮半夏加姜葱,除桂枳陈余略少,熟料尤增温散功。)

张仲景治疗寒湿而身体烦疼(疼剧之义)的,则用麻黄汤以散寒,加白术以除湿并要求药后“微汗”(本方治疗水肿疗效也极佳)麻黄剂治水肿有两张方子:一张是越婢加术汤,另一张是麻黄加术汤(寒湿身疼不得安,借用治肿理不偏,微微似欲出好,术四麻三要细参。)

二:风湿与湿热

风湿一身尽疼,而以发热,日晡所剧者为其特点。张仲景用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此方治疗风湿剂量宜轻不宜重,轻能去实,味淡则能化浊。

吴鞠通的“三仁汤”是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发展而来,其三焦学说紧紧扣住了湿病的传变规律,以杏仁利上焦肺气,肺气一利

则水湿之邪逐流而下,白叩仁辛香味窜沁脾化湿以苏醒呆滞之气机,生薏苡仁利湿破结消除湿热,以行下焦之滞塞。通过开上焦而有助于利中焦之气,,枢转中焦之气,又有宣上导下之功,开利下焦使湿有出路,自无湿热纠缠不开之虑。至此三焦通畅大气一转,则湿热浊秽尽化,而氤氲之气乃行。古人把麻黄叫“青龙”,仲景有“云龙三现”,一见于治寒喘的小青龙汤,二见于治热喘的麻杏

甘膏汤,三见于治疗湿喘的麻杏苡甘汤。(本方与麻杏石甘汤仅为一味之差)。由于自然界的气候变化,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的体质朝着“湿热型”发展,湿热依三焦划线而为湿病:在上则有湿性咳喘,在中则有黄疸,在下则有肾炎。湿热作喘如按风寒火热医治非但不见功效,胜败乃兵家常事越治越重。临床观察本病是,痰多而稠粘,痰白或黄,胸中发滿,脘胀纳呆,身体酸倦,咽喉不利,兼低烧晡热,小便色黄,大便粘腻不爽,脉濡苔白腻。治疗选用“甘露消毒丹”(菖蒲贝母射干藿香茵陈黄芩白叩仁連翘滑石木通薄荷),刘渡舟用此方必加紫菀杏仁苡米,通草代替木通。

湿温有中项特点:一湿为粘腻之邪而能使气机有利,二温邪发热身热不扬,日晡则甚,三湿热伤人身征酸楚懒于活动,四脉来浮濡舌苔白腻。(湿温苔白脉来濡,胸滿脘胀不欲食,发热不扬身酸楚,四大特点辩证时)

治疗湿温有上、中、下之分,其中代表方剂有三仁汤、甘露消毒丹、藿香正气散。

湿温病浓缩到以上的程度,还不能说一了百了,还有一张名方叫做“加减木防已汤”能治疗“湿热痹”百发百中,必须一提。本证是由于外感热邪,与湿相并,或素体阳盛有余邪从热化,或风寒湿久郁化热,或过服温热之药等所致,它是近代医家的科研成果。<金匮翼。热痹>云:“热痹者,闭热于内也,……脏腑经络,先有蓄热,而复遇风寒湿气客之。热为寒郁,气晃得通,久之寒亦化热,则作痹亶然而闷也。”由此看来,湿热痹证,客于经络关节之间,湿滞热蒸,蕴结不开,荣卫气血经络受阻,运行不通,不通则痛而成热痹。辨“湿热痹证”首先要辨出一个热字。切不要一见身痛便当寒邪断也。此证为热邪肆虐,多伴见口干而渴,小便黄赤而短,大便或见干燥,肢节烦痛为剧,有的病从可出现对称性结节红斑。脉多见滑象,或滑大有力,舌质红绛,苔则黄白厚腻。治疗禁用羌、独、防等风燥药。必须清热利湿,疏通经络,少佐通卫理气之品。药用加减木防已汤:防已生石膏桂枝海桐皮苡米通草滑石杏仁片姜黄。使用要重用生石膏,以清热邪,配以滑石、杏仁通草防已苡米清利三焦之湿热,导湿利肺而为佐;桂枝温能卫气外风邪,片姜黄活血通络而止痛,全方共奏清热利湿,通气活络,开痹止痛,效果非凡,吴鞠测评通称之谓“治痹之祖方”。治疗“湿热痹”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湿热相因为邪,难以速除,应守法守方,不可操之过急;2、湿热内蕴,相蒸则黄,其人巩膜、舌苔、小便色黄的,叫做“三黄反映”以测“湿热痹”与黄疸初萌非常准确;3、生石膏必须重用,热甚者可加知母,痛

甚者可加大片姜黄、海桐皮的剂量;4、治疗过程可随兼证加减,好热伤荣,出现皮内红斑者加紫草茜草丹皮紫花地丁生地清凉血解毒之品,湿邪盛而小便不利者可加龙胆草、车前子苍术黄柏清热利湿之品,如果气血瘀滞疼痛突出的则加乳香没药炒山甲活血止痛之品;5、治疗湿热痹必须忌口,不得食肥甘洒肉,包括高脂肪、高蛋白以及各种补药在内。

湿热为病,除痹证以外,对湿热下注而病腰腿疼痛的也大有人在,如果其人形气实而湿热盛则用“加味苍柏散”,如果其人形气虚的或者下肢发麻为甚的则用“当归拈痛散”(加味苍柏实湿热,二活二术生地黄,知柏芍归牛膝草,木通防已木瓜榔)(当归拈痛虚湿热,茵陈四苓与羌防,人参当归升芩草,苦参知母葛根苍。)裴永清

<伤寒论临床应用五十论>P196页中有论:“汗出不解,非风即湿”汗出不解有两种情况:病人感受外邪身痛发热恶寒,兼见汗出,然汗出而寒热不退,或外感表证用解表药治之,药后得汗出但表证不除。外感风邪者,即人们熟知的<伤寒论>中的太阳中风证,治以桂枝汤。外感表湿则其人头痛身征痛,身热有扬,汗出恶寒,胸脘痞満舌苔白腻脉浮濡或浮细等治疗当投芳香休湿之剂。而此外感表湿证又当视其偏寒偏热、兼里湿热之情。表湿偏寒者可选用<局方>的藿香正气散,表湿偏热者可选用<医原>的霍朴夏苓汤,兼里湿热者可选用<温病条辨>的三仨汤。外感表湿总结有三:一是治疗非芳香休湿不足以乇其邪,误投他药无效反而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