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精)

  • 格式:doc
  • 大小:84.01 KB
  • 文档页数:1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

(供七年制中医、中西结合、针灸推拿等专业使用)

前言

中医基础理论是指导中医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理论基础,是中医、中西结合、针灸推拿等七年制专业学生必修课程。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本课程中有关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包括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对正常人体的认识、中医对疾病的认识,以及中医养生和诊疗疾病的原则。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医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为学习中医各科打好基础。

该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根据章节内容,分别以图表、录象、幻灯、CAI课件等教具和设备辅助进行,并结合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等方法,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增强教学效果,从而增强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该课程教学大纲,突出每章节的重点内容及各章节之间的联系,深入浅出,融会贯通,既充分考虑了大学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在学习方法方面的适应能力,又充分体现了中医基础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反映了中医现代化的要求。

正文

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2.了解中医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概况。

【主要内容】

一、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学科属性

(一)中医学的基本概念

(二)中医学的学科属性:属融入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自然科学;受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是多学科融合的产物。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形成与发展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三)中医学理论的继承和创新

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一)整体观念:人体自身的整体性;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整体观与现代医学模式。

(二)辨证论治:病、证、症的基本概念;辨证与论治的概念、思维过程与关系;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四、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及课程的主要内容

(一)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

(二)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

【课时与方法】

课堂讲授,6学时。其中,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特点占4学时,其他2学时。

第一章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目的要求】

1.掌握精、气的基本概念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2.掌握阴阳的基本概念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3.掌握五行的基本概念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4.了解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5.了解中医学思维方法的主要特点。

【主要内容】

第一节精气学说

一、精与气的基本概念

(一)精的基本概念:包括精概念的源流。

(二)气的基本概念:包括气概念的源流。

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精气构成宇宙万物的机理;精气的存在形式。

(二)精气的运动与变化:气的运动及其形式;气化的概念与形式。

(三)精气是天地万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介:维系着天地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使万物得以相互感应。

(四)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作为一种思维方法,在中医学精气生命理论构建中的作用;在整体观念形成中的作用。

第二节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概念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包括阴阳概念的源流。

(二)事物的阴阳属性:事物阴阳属性的划分;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阴阳对立制约:包括阴阳相互对立、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

(二)阴阳互根互用:包括阴阳相互依存,互生互用。

(三)阴阳交感与互藏:升降交感的概念、机理和意义;互藏的概念与意义。

(四)阴阳消长:阴阳消长的概念与形式。

(五)阴阳转化:阴阳转化的概念、机理与形式。

(六)阴阳自和与平衡:阴阳自和的概念及意义;阴阳平衡的概念及维系机制。

概括叙述阴阳运动规律和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以阴阳学说的运动规律和形式简要说明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疾病的诊断和防治,以及中药的性能。

第三节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概念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包括五行概念的源流。

(二)五行特性: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

(三)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归类的依据、方法和结果(构成五行系统)。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五行相生与相克:各自的概念、次序;母子关系及所胜与所不胜关系。

(二)五行制化和胜复:各自的概念、规律和意义。

(三)五行相乘与相侮:各自的概念、次序、形成原因和相互关系。

(四)五行的母子相及:母病及子;子病及母。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简要叙述五行学说作为一种思维方法,在阐释人体五脏的生理特性,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和病理影响,阐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方面的应用。

第四节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概说(不列标题):叙述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之间的关系,导出中医学思维方法的基本特点。

一、注重宏观观察

二、注重整体研究

三、擅长哲学思维

四、强调功能联系

【课时与方法】

课堂讲授。共12学时。其中精气学说2学时,阴阳学说5学时,五行学说4学时,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1学时。

第二章藏象

【目的要求】

1.掌握藏象的基本概念,脏、腑及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五脏精气阴阳的概念;

2.掌握五脏的生理功能,生理特性,及与形、窍、志、液、时的联系;

3.掌握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4.掌握脑和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5.掌握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脏与奇恒之腑之间的关系;

6.了解藏象学说的形成和特点;

7.了解心包和命门学说的梗概。

【主要内容】

第一节藏象学说概论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

二、藏象学说的形成

三、藏象学说的特点

以五脏为中心构成五个生理病理系统,并与自然环境相通应。

四、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

五、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概述

第二节五脏

一、心

概说(不列标题):形态部位;生理功能与特性概述。

(一)生理功能:主血脉;主藏神。

(二)生理特性:主通主明。

(三)心与形、窍、志、液、时的联系。

附:心包

二、肺

概说(不列标题):形态部位;生理功能与特性概述。

(一)生理功能:主气司呼吸;主行水;朝百脉,主治节。

(二)生理特性:肺为华盖;肺为娇脏;主宣发肃降。

(三)肺与形、窍、志、液、时的联系。

三、脾

概说(不列标题):形态部位;生理功能与特性概述。

(一)生理功能:主运化;主统血。

(二)生理特性:主升举;喜燥恶湿。

(三)脾与形、窍、志、液、时的联系。

四、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