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新作文素材2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文阅读与写作

让慈善的“冰桶”频频举起

【事件回顾】——冰桶挑战

冰桶挑战赛全称为“ALS冰桶挑战赛”(ALS Ice Bucket Challenge),要求参与者在网络上发布自己被冰水浇遍全身的视频内容,然后该参与者便可以要求其他人来参与这一活动。活动规定,被邀请者要么在24小时内接受挑战,要么就选择为对抗“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捐出100美元。该活动旨在是让更多人知道被称为渐冻人的罕见疾病,同时也达到募款帮助治疗的目的。

在美国,微软的比尔盖茨、亚马逊的贝索斯、苹果的库克等科技人员参与了此项活动。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自己选择捐款而不是继续传递,遭致批评。

2014年8月18日,冰桶挑战赛活动蔓延至中国,多名科技界大佬被点名参与了这一活动。雷军、周鸿祎等人参与了这次活动。截止到2014年8月21日,70余名IT界名人、娱乐明星、体育明星直接参与挑战,万余位爱心人士慷慨解囊,活动募集善款2284323元。

截止到2014年8月29日募集善款总额累计超过1亿美元。这项从政要富商、演艺名人到平头百姓都参与的慈善捐助活动开始一个月以来,筹集的善款总额远超2013年同期的280万美元,这将用于渐冻症治疗研究。

【后续报道】

1.河南干旱部分民众抵制冰桶挑战,大喊“我们要喝水”。(央广网8月23日)2.德国48岁男子接受“冰桶挑战”后致脑出血,最终在医院不治身亡。(香港《文汇报》9月11日)

3.某小学在开学典礼上进行了“冰桶挑战”,参与学生称,学习渐冻人“坚持梦想、勇往直前”的精神。(《钱江晚报》9月16日)

4.据《华西都市报》报道,继风靡全球的“冰桶挑战”之后,全球爱书人在网上发起了“冰书挑战”,且逐渐在国内微博平台上传播开来。该活动要求被点到名的挑战者,迅速列出影响自己最大的十本书,然后再点名十位挑战者。

【请谈谈你对“冰桶挑战”的看法】

【时评选读】

冰桶挑战:以秀开始,但不以秀结尾

“冰桶挑战”进入中国后,一样在明星和公众间掀起了热潮,文艺、科技、财经界人士纷纷被点名“湿身”,接力般的真人秀持续刷高网络关注度。截至8月21号晚间,“冰桶挑战”话题在微博上的阅读量已超过10亿,瓷娃娃罕见病慈善基金会在短短几天内的获捐额已达到二百六十余万元,超过去年全年的社会捐款。

争议也随之而来。慈善是作秀么,慈善是娱乐么,慈善应该是这个“玩法”么?一项涉及领域众多、参与范围广大的社会活动总不免有泥沙俱下之虞,自然也就会为观察者提供更多着眼点。大致梳理一下,批评者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两点:其一,以救助渐冻人为初衷的募捐会不会变形为一场“明星秀”、“名人秀”?其二,狂欢与大众游戏的形式,难道不会有损慈善事业的严肃性和专业性?

如果中性理解的话,以“秀”开始,其实是很多募捐活动使用的方式,因为慈善的核心问题就是“引起关注”和“提升参与感”。募捐晚会、拍卖、沙龙都是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选择明星或知名人士做公益代言人,也是要吸引更多关注的目光。从这个角度看,“冰桶挑战”其实就是一场囊括了数十位上百位公益代言人的、扩大化了的慈善晚会,只是对传统慈善组织方式的翻新,也成功了完成了提升关注度与参与感的两个命题。除却“五天捐款超一年”的效果,过去一周,恐怕是罕见病知识在中国社会普及率最高的时刻,而这场接力所带来的“善与人同”的氛围,也同样值得珍视。

但这不是说批评是没有意义的。这些批评,可看做参与者与关注者对活动的反思和校正,本身亦是这场“冰桶挑战”的成果。经验看来,要以说教和提前规划的方式来引导一场自发的社会活动,几乎是不可能的,其发展方向只能由在活动中形成的舆论理性来调整和校正。

在“冰桶挑战”进行了数天后,一些明星选择了捐款但不拍冰桶视频的方式表明态度,也有明星以废水完成冰桶挑战,并表示“不点名接棒者”,只愿更多人“自发性的去做一件关爱这个社会的事情”,这已经展现了理性,展现了娱乐的边界。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捐款经历,或许能为今天的“冰桶挑战”提个醒。他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觉得牧师讲得让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就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在心理学上,这种刺激过多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称之为“超限效应”,“冰桶挑战”也应警惕因过度娱乐化而产生这种效应。以秀开始,但不以秀结尾,留下慈善真精神而不仅是明星录影集,这场跨国接力才算圆满。

“冰桶挑战”切莫浪费了社会善意

“冰桶挑战”最近风靡全球,活动的主旨在于唤起人们对“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即渐冻人症)的关注,并为对抗这一疾病捐款。目前,中国约有20万名渐冻人症患者,由于该病无法根治,且是罕见病,没有纳入大病医保,治疗费用高昂,很多患者的家庭也像患者自身的力量一样,逐渐消耗殆尽。医药企业也由于渐冻人症的市场有限,不愿意加大科研力度,药物少而且贵,患者承受巨大的压力。同时,社会对渐冻人症的关注也不足,不少患者只能自发建立网站、论坛,交流信息,相互鼓励。这一次“冰桶挑战”,应当促使全社会在冰水浇头后冷静下来,仔细考虑如何帮助渐冻人症患者改善现状。

从制度层面,应推动立法,加强社会保障,将渐冻人症逐步纳入医保,缓解患者的经济压力。在药物提供上,可以对医药企业进行补助,鼓励企业研发药物,并降低价格。社会上,也可以发起志愿者活动,帮助、关心、陪护这些病人。“冰桶挑战”不是救助的全部,其他方面的努力与“冰桶挑战”相比,更辛苦、更复杂,也更无趣,但却更有用、更彻底,也更温暖。

“冰桶挑战”在全世界引发了巨大反响,作为公益活动,其参与形式简单,颇具眼球效应,名人的踊跃参与,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很快就唤起了公众对渐冻人症的关注,也筹集了可观的资金用于渐冻人症的治疗。但这个活动我们仍然可以做得更好。目前来看,人们津津乐道于“数星星”——关注哪些名人参与了这项活动,曝光率更高的是名人们狼狈不堪的窘态,围观者的心态越发娱乐化。相反,一些重要的救助信息,如究竟向谁捐款、如何捐款、捐款渠道等却指示得并不明确。在一些地方,公众自发组织的“冰桶挑战”沦为了全民狂欢,只求炎炎夏日一淋到底的清凉,究竟有无捐款,获捐机构是否可靠,善款运用有无监督等等,也无人问津,既浪费水也浪费了社会的善意。一些偏离慈善本意的行为,本身就是给慈善浇了一盆冷水。

随着时间的推移,“冰桶挑战”的热度也会消减。渐冻人症的患者需要的是长期的帮助,需要的是制度上的保障。因此,“冰桶挑战”不是救助的最后一站,关怀不能止步于此,在放下水桶、关闭摄像机之后,还有许多工作有待完成。

让慈善的“冰桶”频频举起

为“渐冻人”募款的冰桶挑战,是慈善史的一次创举。名人的参与、点将的联动、视频的围观,借助病毒式传播,把慈善活动演绎为一个线性的嘉年华。慈善,居然可以用游戏的方式进行,这不仅是互联网时代慈善推广的一次改变,更是慈善方式的一次革命。

冰桶挑战让慈善找到了一种新的模式:不需要“渐冻人”展示他们的悲情,不需要当事人出来感恩,不需要人们擦拭他们的眼角,在惊叫和笑声中,钱就捐了出来——我不明白,这样“好康”的事,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人不高兴呢?

当冰桶挑战引入中国迅速走红时,它也受到广泛地质疑。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五种观点:1.雷声大雨点小,冰桶挑战受关注的程度和它实际捐款数反差很大;2.不环保,浪费水,面对干旱地区情何以堪?3.形式主义,捐款就捐款,干嘛还要浇一桶冰水;4.娱乐至死,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