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1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复习提纲

(2012-11-29 11:50:14)

转载▼

标签:

分类:悠悠乡情

复习提纲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杂谈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复习提纲

1、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设计思路中,“一条主线”是指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

2、“点面结合”的“点”是()的几个主要因素,“面”是学生逐步扩展的()领域,在面上选点,组织教学内容。

3、“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指的是每一个生活领域所包含的()要素是综合的,在不同年段()不同,螺旋上升。

4、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积极促进()发展,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道德和()认知、判断、行为,以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以帮助教师改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5、品德与社会课程注重加强公民素质教育,在课程中渗透了()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中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地位,发挥着()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8、判断: “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和民主、法制观念,崇尚公平与公正。”是知识目标。()

9、判断: “理解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规范和文明礼貌,了解未成年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懂得规则、法律对于保障毎个人的权利和维护社会公共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0、判断: “初步认识自我,掌握一些调整自己情绪和行为的方法。”是能力与方法目标。()

11、判断: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课程内容是最高标准。()

12、判断:在教学时,必须严格按照“教学活动建议”的提示去做。()

13、判断:课程目标就是教学目标。()

14、判断: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一定要面面俱到,这才是对学生负责。()

15、判断:教学目标一旦确定就不可以再做调整。()

16、判断: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时空不局限于课堂和学校。()

17、判断:课程内容与目标对应的关系是分解和具体化。()

18、判断:课程内容与教学内容和活动的对应关系是刚性的也是弹性的。

19、判断:课程内容与教材、课时的对应关系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20、判断: 课程内容删除了反邪教的内容。

21、判断: 课程内容增加了感恩的内容。

22、判断: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

23、判断: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课程资源只有教科书和参考书。()

24、判断:教材的编写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不能拓展任何内容。()

25、《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正式颁布的时间?

26、2003——2010年,教育部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先后组织了几次修订?

27、简述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的背景。

28、修订后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四大亮点是什么?

29、品德与社会课程坚持的方向(课程内容的内涵)是什么?

30、品德与社会课程性质是什么?

31、品德与社会课程基本理念有哪些?

32、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思路是什么?

33、品德与社会课程总目标是什么?

34、品德与社会课程分目标包括哪三个方面(三维目标)?

35、谈谈你对品德与社会课程基本理念之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的理解。

36、谈谈你对品德与社会课程基本理念之一“学生的生活及其社会化需求是课程的基础”的理解。

37、谈谈你对品德与社会课程基本理念之一“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是课程的追求”的理解。

38、“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律、乐观向上、勤劳朴素的态度。”是属于哪个分目标?

39、“养成安全、健康、环保的良好生活和行为习惯。”是属于哪个分目标?

40、“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能够选用恰当的工具和方法分析、说明问题。”是属于哪个分目标?

41、“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倾听他人的意见,体会他人的心情和需要,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集体生活。”是属于哪个分目标?

42、“知道一些基本的地理常识,初步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了解人类共同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问题。”是属于哪个分目标?

43、“热爱家乡,珍视祖国的历史与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开放的国际视野” 是属于哪个分目标?

44、《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由哪四部分组成?

45、“我们的社区生活” 增加了“第9条了解在公共生活中存在不同的社会群体,各种群体享有同等的公民权利,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不歧视,不抱有偏见(高)”。请你谈谈对这一条的理解。

46、课程内容后标注的(中)、(高)、(中高)表示什么意思?

47、在“实施建议”部分,关于“教学建议”有哪五条?

48、我们品德与社会教师要对哪四种教学活动方式加以重视?

49、品德与社会课程主要对哪三方面进行评价?

50、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评价方法有哪些?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问与答

一、本次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修订的重点是什么?

答:此次修订,各部分的修订重点分别为:“前言”体现时代性和先进性;“课程目标”体现合理性和全面性;“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体现明确性和可行性;“实施建议”体现实用性和普及性。

二、关于“课程性质”的修订有哪些?

答:课程性质的描述是实验区教师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为明确、准确地表述本课程的性质,体现德育核心的理念,一是从总体上修改了原文本将“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并列的提法;二是按照三个维度具体阐述了课程性质,使表述紧扣“性质”的含义,同时,删除原文中“目标”的表述,避免前后文的重复。具体表述如下: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此次修订,从总体上体现了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三、关于“课程理念”的修订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