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振与阻尼完整
- 格式:ppt
- 大小:1.75 MB
- 文档页数:63
隔振沟隔振原理
隔振沟是一种常见的用于减少振动传播的工程措施,其原理主要是通过在振源和受振对象之间设置一定宽度和深度的沟槽,改变土壤的刚性特性,从而降低振动波的传播速度和能量。
当振动波遇到隔振沟时,由于沟槽中填充的材料( 通常是柔性或松散的材料,如砂、砾石等)与周围土壤的刚度差异,振动波会在沟壁发生反射和折射。
这种物理现象导致振动波的传播路径变长,传播速度减慢,振动能量在传播过程中逐渐耗散。
同时,由于不同材料间的阻尼作用,振动波在通过隔振沟时会产生能量损失,进一步减弱振动强度。
隔振沟的设计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振源的频率、振动强度、土壤类型以及周边环境等。
一般来说,隔振沟的宽度和深度应足够大,以保证能有效切断振动波的传播路径。
此外,沟内填充材料的选择也至关重要,需要具有良好的吸能和阻尼特性。
在实际应用中,隔振沟常用于隔离交通引起的振动、工业设备的振动、建筑工程中的振动等。
通过合理设计隔振沟,可以显著降低振动对周围环境和结构物的影响,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建筑物的安全性。
施工隔振方法一、施工隔振方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对施工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一些需要安静、低振动污染的环境中,如医院、学校、精密设备车间等。
为了满足这些需求,施工隔振方法应运而生。
施工隔振方法是指通过各种技术和措施,将施工过程中的振动隔离或减小,以减少对周围环境和设施的影响。
二、常见的施工隔振方法1.基础隔振基础隔振是在建筑物或设备的基础与土壤之间设置隔振装置,以隔离或减小基础传递的振动。
常用的基础隔振装置包括橡胶隔振器、钢弹簧隔振器等。
这些隔振装置能够有效地吸收和隔离振动,从而减小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设备隔振设备隔振是在设备的底部或支撑结构上设置隔振装置,以隔离或减小设备产生的振动。
常用的设备隔振装置包括橡胶垫、钢弹簧等。
这些隔振装置能够有效地吸收和隔离设备产生的振动,从而减小对周围环境和设施的影响。
3.管道隔振管道隔振是在管道与支架之间设置隔振装置,以隔离或减小管道传递的振动。
常用的管道隔振装置包括橡胶减震器、钢弹簧等。
这些隔振装置能够有效地吸收和隔离管道传递的振动,从而减小对周围环境和设施的影响。
4.阻尼减振阻尼减振是通过在建筑物或设备的结构中添加阻尼材料或结构,以减小结构的振动幅度和能量。
常用的阻尼材料包括粘弹性阻尼材料、阻尼合金等。
这些阻尼材料能够有效地吸收和消耗结构的振动能量,从而减小结构的振动幅度和能量。
三、新型施工隔振技术发展与展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的施工隔振技术也不断涌现。
这些技术旨在提高隔振效率、减小对周围环境和设施的影响,并且更加智能化、自动化。
以下是几种新型施工隔振技术的发展与展望:1.高性能隔振材料高性能隔振材料是指具有高弹性、高阻尼、高稳定性等性能的隔振材料。
这些材料能够提供更好的隔振效果,并且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和更好的耐久性。
目前,一些新型的高性能隔振材料已经应用于实践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性能隔振材料的应用范围将更加广泛。
机械隔振减振的工作原理
机械隔振减振是一种通过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来减少机械系统振动传递的技术。
其工作原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弹性隔离:通过在振动系统中引入弹性元件,如弹簧、橡胶垫、气垫等,可以将机械系统与振动源隔离开来。
这样在振动源产生振动时,弹性隔离元件可以吸收和减缓振动的传递,从而降低机械系统的振动响应。
2. 阻尼消能:在机械系统中引入阻尼元件,如液体、气体阻尼器、摩擦器等,可以通过对机械系统振动能量的耗散来减振。
阻尼元件可以将振动系统中的能量转化为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耗散,从而降低机械系统的振动幅值和频率。
3. 质量分散:通过在机械系统中增加质量分散的措施,如增大系统的质量或改变质量分布,可以降低机械系统的振动频率。
质量分散可以增加机械系统的共振频率,减小振动的传递效率,从而降低机械系统的振动响应。
综上所述,机械隔振减振通过弹性隔离、阻尼消能和质量分散等措施,有效地减少机械系统振动传递,降低振动响应,提高机械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一、减振与隔振的概念减振是工程上防止振动危害的主要手段。
减振可分为主动减振和被动减振。
主动减振是在设计时就考虑消除振源或减小振源的能量或频率,在精密仪器、航空航天设备、大型汽轮发电机组及高速旋转机械中应用较多,但费用昂贵,普通工程机械中应用较少。
被动减振有隔振和吸振等。
隔振又可分为主动隔振和被动隔振。
为了防止或限制振动带来的危害和影响,现代工程中采用了各种措施,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条原则:1.减弱或消除振源(主动减振)这是一项积极的治本措施。
如果振动的原因是由于转动部件的偏心所引起的,可以用提高动平衡精度的办法来减小不平衡的离心惯性力。
对往复式机械如空气压缩机等也需要注意惯性力的平衡。
2.远离振源(被动隔振)这是一种消极的防护措施。
如精密仪器或设备要尽可能远离具有大型动力机械、压力加工机械及振动机械的工厂或车间,以及运输繁忙的铁路、公路等。
3.提高机器本身的抗振能力(主动减振)衡量机器结构抗振能力的常用指标是动刚度,动刚度在数值上等于机器结构产生单位振幅所需的动态力。
动刚度越大,则机器结构在动态力作用下的振动量越小。
4.避开共振区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改变系统的固有频率(主动减振)或改变机器的工作转速(被动减振),使机器不在共振区内工作。
5.适当增加阻尼(阻尼吸振)阻尼吸收系统振动的能量,使自由振动的振幅迅速衰减,对于强迫振动的振幅有抑制作用,尤其在共振区内甚为显著。
6.动力吸振(被动吸振)对某些设备上的测量或监控仪表,采用在仪表下安装动力吸振器的方法可稳定仪表的指针,提高测量精度。
7.采取隔振措施用具有弹性的隔振器,将振动的机器(振源)与地基隔离,以便减少振源通过地基影响周围的设备,这就是主动隔振或积极隔振;或将需要保护的精密设备与振动的地基隔离,使不受周围振源的影响,这就是被动隔振。
下面介绍隔振的基本理论。
被隔振的机器或设备与隔振器相比,可认为前者只有质量而不计弹性,后者是只有弹性和阻尼而不计质量,这样在只考虑单方向振动的情形下,可简化为单自由度隔振系统,如图14-16所示。
五种液化地基的处理措施液化地基是指在地震时地下土层失去承载力,导致地面产生塌陷现象。
液化地基在地震中可能导致建筑物倒塌或者损坏,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处理措施。
以下是五种常见的液化地基处理措施:1.地基加固措施:地基加固是最常见的液化地基处理措施之一、通过在地基中注入灌浆材料,如混凝土或水泥浆,可以增加地基的密实度和强度,从而提高地基的抗震能力。
此外,也可以通过预压地基或增厚地基的方式来加固地基。
2.地基隔振措施:地基隔振是通过在地基与建筑物之间添加弹性元件,如橡胶垫或钢板等,将地震能量吸收和分散到地基之外。
这种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保护建筑物的安全。
3.消能措施:消能措施是通过在地基中添加吸能装置,如阻尼器、摩擦装置等,来消耗地震能量,减轻地震对地基的影响。
这种措施能够将地震能量转化为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从而保护地基和建筑物的安全。
4.减振措施:减振措施是通过在建筑物中添加减振装置,如阻尼器、贮能器等,来减小地震对建筑物的振动。
这种措施能够有效减缓地震波对建筑物的影响,从而保护建筑物的结构完整性和人员安全。
5.地基改良措施:地基改良是指通过改变地基土的物理性质和组成,提高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常见的地基改良方法包括加固、加密、排液和预压等。
通过地基改良可以有效减少液化地基的发生概率和程度。
综上所述,液化地基的处理措施包括地基加固、地基隔振、消能、减振和地基改良等。
不同的处理措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和组合使用,以保护建筑物和人员的安全。
在实施液化地基处理措施时,需要根据地震活跃度、地基土的性质、建筑物的重要性等因素来制定合适的方案。
隔振基本原理主动隔振和被动隔振的共同点是安装减振器(弹簧),但减振器安上去后,可能使要保护的电子产品的振动减小了。
也可能使振动比原来更大。
因此必须了解振动的基本原理,否则可能会得到相反的结果。
1.病动系统的组成机械振动时物体受交变力的作用,在莱一位置附近做往复运动。
如电动机放在一简支梁上,当电动机旋转时,由于转子的不平衡质量的惯性力引起电动机产生上下和左右方向的往复运动。
当限制其左右方向的运动时,就构成了最简单的上下方向的振动(单自由度系统的正弦振动),如图5—50(a)所示。
亿宾微电子电动机放在简支梁上,电动机的转动中心在0点,转子质量为mf,重心偏移在口点,偏心距为‘,转子转动的角速度为m,则转动时,转子产生的离心力为EJ,zJ的垂直分量为y2,水平分量为D:。
如果限制左右方向的运动,则电动机仅受yJ的交变作用。
如果只考虑简支梁的弹性,不计其质量,电动机连同底座的质量为m,视为一个集中质量,则电动机的振动模型可表示为图5—50(b),该图即为其力学模型。
研究机械振动时,往往把实际的复杂系统进行简化,抓主要因素,得出力学模型,然后用力学模型进行分析计算。
几种常见的振动力学模型如图5—5l所示,5—51(a)是单自由度系统自由振动;图5—51(b)是单自由度系统阻尼自由振动;图5—51(c)、5—51(d)是单自由度系统的强迫振动的两种形式。
固5—5l(c)中激振以交变力形式存在,图5—51(d)中激振以支承振动位移的形式加于系统。
物体呼弹性回复力和重力的作用,并只能在一个方向上振动的机械振动称为单自从图5—52(b)可以看出,这种振动只要一开始,就会不停地进行下去,这显然是不行的。
只要给振动系统加上阻尼f(常用阻尼比D表示),如图5—5l(b)所示,振动就很挟消失,这种振动称为阻尼自由振动。
3.单自由度系统的阻尼强迫振动实际产品的持续振动是取外来激振对弹性系统做功,即输入能量以弥补阻尼所消耗的能量来进行的。
减振与隔振及方法减振和隔振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它们都是为了减少或者消除振动对系统或者设备的不利影响而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下面我将具体介绍减振和隔振以及它们的方法。
减振是指减少或者降低振动的幅度和频率,使其接近或者达到系统或者设备的要求标准。
减振的目的是降低振动带来的噪声、能量损耗、疲劳和破坏等不良影响。
减振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调整结构设计:通过改变系统或者设备的结构设计来减振,例如增加刚度、增大质量、改变支撑方式等。
这样可以提高系统或者设备的自然频率,从而减小振幅和能量传递。
2.使用减振器:减振器是一种专门设计的装置,用于降低系统或设备的振动。
常见的减振器有弹簧、阻尼器、减震器、液体阻尼器等。
减振器可以消耗能量、降低系统的振幅和频率,从而达到减振的效果。
3.增加阻尼:通过增加阻尼来减少振动的幅度和振动的能量,阻尼的增加可以通过材料的选择、阻尼装置的使用等实现。
4.控制激励源:通过控制振动激励源来减振,例如降低激励源的频率或者幅度、改变激励源的位置等。
隔振是指通过隔离振动源和被振动系统之间的能量传递路径,减少或消除振动对系统或设备的干扰。
隔振的目的是防止振动的传递,保护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减少结构震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隔振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使用隔振材料:隔振材料是能够吸收、阻止和反射振动能量的材料。
常见的隔振材料有橡胶、泡沫塑料、聚氨酯等。
使用隔振材料可以减少振动的传递和传播。
2.使用隔振设备:隔振设备是一种专门设计的装置,用于隔离振动源和被振动系统之间的能量传递路径。
常见的隔振设备有减振床、隔振支座、隔振板等。
使用隔振设备可以有效地减少振动的传递和干扰。
3.控制振动传递路径:通过改变振动传递路径来减少振动的传递和干扰,例如增加隔离层、改变支撑方式、增加缓冲层等。
4.隔离空气动力振动:对于空气动力振动,可以通过增加隔离层、使用吸振装置、改变结构设计等方法来进行隔离。
总之,减振和隔振都是为了减少振动对系统或设备的不利影响而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阻尼振动实验报告篇一:阻尼振动与受迫振动实验报告阻尼振动与受迫振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一)观察扭摆的阻尼振动,测定阻尼因数。
(二)研究在简谐外力矩作用下扭摆的受迫振动,描绘扭摆在不同阻尼的情况下的共振曲线(即幅频特性曲线)。
(三)描绘外加强迫力矩与受迫振动之间的位相随频率变化的特性曲线(即相频特性曲线)。
(四)观测不同阻尼对受迫振动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扭摆(波尔摆)一套,秒表,数据采集器,转动传感器。
三、实验任务1、调整仪器使波耳共振仪处于工作状态。
2、测量最小阻尼时的阻尼比ζ和固有角频率ω0。
3、测量其他2种或3种阻尼状态的振幅,并求ζ、τ、Q和它们的不确定度。
4、测定受迫振动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曲线。
四、实验步骤1、打开电源开关,关断电机和闪光灯开关,阻尼开关置于“0”档,光电门H、I可以手动微调,避免和摆轮或者相位差盘接触。
手动调整电机偏心轮使有机玻璃转盘F上的0位标志线指示0度,亦即通过连杆E和摇杆M使摆轮处于平衡位置。
然后拨动摆轮使偏离平衡位置150至200度,松开手后,检查摆轮的自由摆动情况。
正常情况下,震动衰减应该很慢。
2、开关置于“摆轮”,拨动摆轮使偏离平衡位置150至200度后摆动,由大到小依次读取显示窗中的振幅值θj;周期选择置于“10”位置,按复位钮启动周期测量,停止时读取数据10Td。
并立即再次启动周期测量,记录每次过程中的10Td的值。
(1)逐差法计算阻尼比ζ;(2)用阻尼比和振动周期Td计算固有角频率ω0。
3、依照上法测量阻尼(2、3、4)三种阻尼状态的振幅。
求出ζ、τ、Q和它们的不确定度。
4、开启电机开关,置于“强迫力”,周期选择置于“1”,调节强迫激励周期旋钮以改变电机运动角频率ω,选择2个或3个不同阻尼比(和步骤3中一致),测定幅频和相频特性曲线,注意阻尼比较小(“0”和“1”档)时,共振点附近不要测量,以免振幅过大损伤弹簧;每次调节电机状态后,摆轮要经过多次摆动后振幅和周期才能稳定,这时再记录数据。
采用隔振技术控制振动的传递是消除振动危害的重要途径。
隔振分类1、主动隔振对于本身是振源的设备,为了减少它对周围的影响,使用隔振器将它与基础隔离开来,减少设备传到基础的力称为主动隔振,也称为积极隔振。
2、被动隔振对于允许振幅很小,需要保护的设备,为了减少周围振动对它的影响,使用隔振器将它与基础隔离开来,减少基础传到设备的振动称为被动隔振,也称消极隔振。
隔振理论的基本要素1、质量m(Kg)指作用在弹性元件上的力,也称需要隔离构件(设备装置)负载的重量。
2、弹性元件的静刚度K(N/mm)在静态下作用在弹性元件上的力的增量T与相应位移的增量§之比称为刚度K=T(N)/6(m)。
如果有多个弹性元件,隔振器安装在隔振装置下,其弹性元件的总刚度计算方法如下:如有静刚度分别为K1、K2、K3・・・Kn个弹性元件并联安装在装置下其总刚度K=K1+K2+K3+・・・+Kn。
如有静刚度分别为K1、K2、K3・・・Kn个弹性元件串联安装在装置下其总刚度1/K二(1/K1)+(1/K2)+(1/K3)+(…)+(1/Kn)。
3、弹性元件的动刚度Kd。
对于橡胶隔振器,它的动刚度值与隔振器橡胶硬度的高低,使用橡胶的品种有关,一般的计算方法是该隔振器的静刚度乘以动态系数d,动态系数d按以下选取:当橡胶为天然胶,硬度值Hs=40-60,d=1.2-1.6当橡胶为丁腈胶,硬度值Hs=55-70,d=1.5-2.5当橡胶为氯丁胶,硬度值Hs=30-70,d=1.4-2.8d的数值随频率、振幅、硬度与承载方式而异,很难获得正确数值,通常只考虑橡胶硬度Hs=40°-70°。
按上述围选取,Hs小时取下限,否则相反。
4、激振圆频率3(rad/s)当被隔离的设备(装置)在激振力的作用下作简谐运动所产生的频率,激振力可视为发动机或电动机的常用轴速n其激振圆频率的计算公式为3二(n/60)X2nn—发动机(电动机)转速n转/分5、固有圆频率3n(rad/s)质量m的物体作简谐运动的圆频率3n称固有圆频率,其与弹性元件(隔振器)刚度K的关系可由下式计算:3n(rad/s)=VK(N/mm)=m(Kg)6、振幅A(cm)当物体在激振力的作用下作简谐振动,其振动的峰值称为振幅,振幅的大小按以下公式计算:A=V=3V—振动速度cm/s3—激振圆频率,3=2nn=60(rad/s)7、隔振系数n(绝对传递系数)隔振系数指传到基础上的力F与激振力F之比,它是隔振设计中一个主要要TO素,隔振系数按不同的隔振类型分别选取,一般选择围0.25-0.01,最正确选择围为0.1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