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解析——以一则公益广告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259.59 KB
- 文档页数:3
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禁毒公益广告研究【摘要】禁毒公益广告在当今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其传播效果,本文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框架进行研究。
文章分析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框架,探讨了禁毒公益广告的特点。
然后,探讨了多模态话语分析在禁毒公益广告中的应用,并通过案例分析,评估了其效果。
研究发现,多模态话语分析有助于提升禁毒公益广告的传播效果和观众接受度。
总结了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为禁毒公益广告的设计和传播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禁毒公益广告、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框架、特点分析、应用、案例分析、效果评估、研究成果总结、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禁毒问题是当今社会中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各国都在积极开展禁毒工作。
禁毒公益广告作为禁毒宣传的一种手段,承担着向公众传递禁毒理念、提高禁毒意识的重要任务。
传统的禁毒公益广告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单一的表现形式、信息传递效果有限等。
随着多模态话语分析技术的发展,如今可以通过分析多模态数据(如文本、图片、视频等)来深入了解禁毒公益广告的特点和效果。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禁毒公益广告研究,希望通过分析禁毒公益广告的多模态信息,揭示其内在规律并为提升禁毒宣传效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禁毒宣传工作的开展提供新思路和方法,并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1.2 研究意义禁毒公益广告的研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禁毒公益广告可以通过各种视听效果、语言表达和情感激发等手段,对受众进行精准定位,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和影响力。
禁毒公益广告可以促进社会各界对毒品问题的关注和重视,引导公众形成共同的禁毒观念,推动全社会形成强大的禁毒合力。
禁毒公益广告可以通过对禁毒政策和法规的普及和解读,帮助公众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有效预防和打击毒品犯罪行为。
研究禁毒公益广告的意义在于能够更好地利用多模态话语分析技术,提升禁毒宣传效果,促进社会禁毒工作的深入开展,助力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从社会符号学及概念隐喻双重视角探析公益广告中的多模态隐喻建构代美苓【期刊名称】《海外英语(上)》【年(卷),期】2016(000)002【摘要】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t only words, but images and sounds are widely used in advertis-ings. Advertising tends to be multimodal. The paper is intended to investigate the meaning construction of multimodal metaphor in print public service ads from the two perspectives of social semiotics and conceptual metaphor, that is, how multimodal meta-phor help transfer the value of the ads. The analytical methods of social semiotics and conceptual metaphor are briefly explained first, and the viability to combine the two perspectives in multimodal metaphor study is demonstrated by data analysis.%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文字,图像、声音等其他媒体都被广泛应用于广告,即广告媒体越来越趋于多模态化。
该研究旨在从社会符合学以及概念隐喻双重视角来分析平面公益广告中的多模态隐喻是如何实现其意义建构的,即传递其价值观的。
该文首先对社会符号学和概念隐喻的分析方法进行简要的阐释,接着从实例分析来证明两种视角共同分析多模态研究的可行性与互补性。
从多模态隐喻看公益广告任慧君【期刊名称】《海外英语(上)》【年(卷),期】2014(000)003【摘要】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and science, Multimodal analysis, including words、pictures、sound and etc, be-comes possible. Owing to the analysis, cognitive linguistic researches the essence of metaph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ltimodal metaphor. The types of public service advertisements are various. Thanks to the appearance of multimodality, the themes of pub-lic service advertisements are better understood. In order to persuade people to care the elderly, taking the example of two public service advertisements about caring the elderl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modal metaphor in them are analyzed in details.%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集文字、图像、声音等为一身的多模态分析成为可能。
有别于传统隐喻,认知语言学开始从多模态隐喻的角度,探究隐喻的本质。
公益广告的类型也不仅仅局限在文字层面,图像和文字相结合型、声音、图像以及文字相结合型等层出不穷,文字、图像以及色彩等多模态共同发挥作用,从而进一步更好的揭示公益广告所体现的主题。
中国环保公益广告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作者:戴巧荣来源:《环球市场》2019年第20期摘要:环保公益广告集语言和图片于一体。
在改善大众对社会关注环境问题的态度和行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基于Hallida,三大元功能理论、Kress和VanLeeuwea视觉语法,从人际意义、互动意义和模态在建构意义时关系层面分析一则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区平面环保公益广告,显示中国环保公益广告特点,以期更好地传达广告者意图。
关键词:中国环保公益广告;三大元功能理论;视觉语法;人际意义;互动意义一、引言随着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广告开始结合语言、图片、声音等多种模态,这种新的呈现方式吸引了广大国内外学者。
其中公益广告作为广告的一种特殊形式,在改善大众对社会公共问题的态度和行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目前针对公益广告的多模态话语分析却远不如商业广告受重视,并且研究多侧重于视觉语法下对图片意义的建构,缺少了对语言模态意义建构以及模态间关系的研究。
因此,笔者在参考前人对公益广告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基础上,试图对中国环保公益广告如何通过语言和图片模态建构人际意义和互动意义进行研究,同时分析两模态在构建意义时的关系。
二、文献综述Van Leeuwen(2005:281)指出多模态是不同符号模式的组合。
韦琴红(2409:7)提出多模态话语分析即分析含有几个或全部不同符号模式的文本或交际事件。
Kress和Van Ueuwen(1996)基于Haviday的三大元功能理论提出视觉语法,即再现、互动和构图意义分别对应概念、人际和语篇意义。
该理论成为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宝典。
李战子是早期将该理论引入中国的学者。
自此,中国涌现出大批如张德禄、冯德正、朱永生、王璐、潘艳艳等学者着手研究广告、海报、电影、漫画等多模态语篇。
三、理论框架(一)人际意义人际意义是指使用语言表达社会和人际关系,由语气、情态和人称系统组成。
在语气系统中,2个基本言语角色(求取和给予)以及交换物(商品、服务和信息)之间相互作用构成陈述语气、疑问语气和祈使语气。
76现代交际·2018年11期作者简介:陈雅,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系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多模态视角分析2017最暖心的公益广告陈雅(湖南工业大学 湖南 株洲 412000)摘要:本文采取Kress &Van Leeuwen 视觉图像的分析框架和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对2017年最暖心公益广告进行再现、互动和构图功能的分析,旨在对多种符号模态的广告语篇中模态的意义功能进行解析,以期能为多模态研究拓宽视野。
关键词:多模态分析 系统功能语法 视觉语法 广告语篇中图分类号:H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1-0076-02广告语篇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文体,语言学家较青睐对其的研究。
作为一种语篇体裁,它的一个最显著特征就是多种符号资源的混合使用。
本文以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为基础的视觉语法为框架,以2017最暖心公益广告为例,旨在说明商业广告语篇的模态构建意义。
一、研究背景与理论(一)研究背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功能语言学学者们将研究重心转移到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模态结合的交际手段的研究。
其中以 Kress & van Leeuwen 的视觉图像的语法框架为代表,这一理论已被广泛应用于传媒话语、影视作品等各类语篇。
国内多模态话语的研究学者如李战子、朱永生、张德禄、冯德正等为代表对多模态的社会学符号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发展前沿等进行了探讨,还有学者对媒体语篇、教学等有初步的研究。
(二)理论框架韩礼德在系统功能语法中提出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三大纯理功能。
多模态分析主要是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把语言和语言之外的其他副语言现象充分结合,体现出语篇或者话语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Kress& Van Leeuen 在《图像阅读》一书中提出“比照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概念、人际、语篇三大纯理功能构建了图像分析框架的再现、互动和构图功能”。
《多模态视角下的俄语公益广告话语分析》篇一一、引言在数字化、网络化的今天,多模态话语分析在各种传播媒介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特别是在俄语公益广告领域,多模态表达方式通过视觉、听觉等不同模态的协同作用,有效传递信息,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模态视角出发,对俄语公益广告话语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语言特点、表达方式和传播效果。
二、俄语公益广告的多模态特征1. 视觉模态俄语公益广告中,视觉模态是传达信息的重要途径。
画面元素包括色彩、字体、图像等,它们共同构成了广告的视觉效果。
通过色彩的搭配与对比,可以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通过独特的字体设计,可以突出广告的主题和关键信息;而具体的图像则直接展示了广告的内容,使观众能够直观地理解广告信息。
2. 听觉模态在俄语公益广告中,听觉模态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音乐、语音和语言是构成听觉模态的主要元素。
音乐能够营造氛围,增强广告的感染力;语音的抑扬顿挫、语调的变化则能够引导观众的注意力,使观众更容易理解广告内容;而语言本身则传递了广告的核心信息和价值观。
三、俄语公益广告的话语分析1. 语言特点俄语公益广告的语言特点主要表现在用词准确、句式简洁、修辞手法丰富等方面。
用词准确能够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句式简洁则有利于观众快速理解广告内容;而修辞手法的运用则能使广告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2. 表达方式俄语公益广告的表达方式多样,包括直接陈述、比喻、拟人等。
直接陈述能够直接传达信息,使观众迅速了解广告内容;比喻和拟人则通过形象化的语言,使广告更具吸引力和记忆点。
四、多模态视角下的传播效果在多模态视角下,俄语公益广告的传播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增强信息传递效果:通过视觉和听觉模态的协同作用,多模态表达能够更全面、准确地传递信息,使观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广告内容。
2. 提高情感共鸣:色彩、音乐等元素能够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增强广告的感染力,使观众对广告内容和价值观产生认同。
3. 增强记忆效果:通过独特的语言和图像设计,多模态表达能够使广告更具记忆点,提高观众对广告的记忆力。
平面公益广告多模态隐喻意义本文关键词隐喻,公益广告,平面,多模,意义平面公益广告多模态隐喻意义本文简介摘要:隐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是人类感知和概念化世界的认知工具。
通过对多模态隐喻认知机制的分析得出,在平面公益广告中,多模态隐喻比语言隐喻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即多模态隐喻具有综合功能,能发挥更多的认知和情感力量。
多模态隐喻通过选择不同的源域或源域的不同部分来传递认知偏好,并且通过多模态隐喻的新颖平面公益广告多模态隐喻意义本文内容摘要:隐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是人类感知和概念化世界的认知工具。
通过对多模态隐喻认知机制的分析得出,在平面公益广告中,多模态隐喻比语言隐喻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即多模态隐喻具有综合功能,能发挥更多的认知和情感力量。
多模态隐喻通过选择不同的源域或源域的不同部分来传递认知偏好,并且通过多模态隐喻的新颖组合,从而使受众产生了新的认知体验。
关键词:平面公益广告;多模态隐喻;认知机制广告包括商业广告和公益广告。
公益广告是一种传播公共利益信息、引导公众改变观念和行为的非商业性广告,它体现了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内容。
平面公益广告是基于印刷、打印等技术,以纸质为主要媒介的广告形式,不追求利润,其目的是提高公众对环境污染、滥用毒品、资源浪费等社会问题的法律意识。
从形式和风格的角度看,平面公益广告的设计者利用不同的拍摄角度和色调搭配的方法,将图像和文本混合,从而使抽象的事物可以通过人们的感官感知。
本文将采用多模态方法来探索平面公益广告中的隐喻意义的建构。
一、多模态隐喻作为隐喻研究第一人的亚里士多德,从修辞学的角度将隐喻定义为语言的修饰,是一个词替代另一个词表达相同意义的语言形式[1]。
从亚里士多德开始,隐喻就引起了许多学者的研究热情,随着隐喻研究的深入,人们对隐喻的认识也发生了质的变化。
2世纪初,认知语言学取代传统的修辞学对隐喻的研究呈现出上升趋势,这表明研究重点转向如何最好地解释和理解语言本身。
公益广告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以T-Mobile系列广告“意
外篇”为例
王瑞婷
【期刊名称】《现代广告》
【年(卷),期】2016(000)006
【摘要】近年来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承载信息的符号模态也极大地丰富起来,这给传统的、以语言文本为分析对象的话语分析带来了挑战..本文从多模态话语入手,介绍了多模态话语分析鼻祖Kress和vanLeeuwm,的“视觉语法”多模态话语分析模型,并运用该分析模型分析一则广告,证实这种分析方法的适用性,以期为多模态话语分析方法的应用提供例证和理论支持。
.
【总页数】6页(P52-57)
【作者】王瑞婷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青岛266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13.8
【相关文献】
1.公益广告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以央视公益广告“节约-餐饮浪费”为例 [J], 杨佑文;关晴阳;
2.公益广告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以《我的爸爸是个骗子》为例 [J], 李晓旭
3.视觉语法视角下公益广告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以《没有医院就没有希望》公益
广告为例 [J], 琚馨
4.公益广告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以央视公益广告《打包》为例 [J], 刘丹妮
5.公益广告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以央视公益广告《一声爸妈,就是过年》为例 [J], 文香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体态语在中美交际中的差异及原因2 教师身势语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3 从承受美学浅谈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4 “一只陷入囹圄的小鸟〞——苔丝的悲剧命运分析5 论苹果手机在中国的市场战略6 奴隶制下的压迫与爱——浅析托尼•莫里森的?宠儿?7 辩证论视域下神似与形似的互相关系研究8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法研究综述9 透过?马丁•伊登?看杰克伦敦对超人哲学的矛盾心态10 从美学角度浅析许渊冲?汉英对照唐诗三首?——“意音形〞三美论11 Advertis ement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12 论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教师角色扮演13 通过?荆棘鸟?来探究考琳麦卡洛的内心世界14 从?杀死一只知更鸟?看家庭教育学15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799 75 79 3816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7 Living in the Crack: A Study of the Grotesques in Winesburg, Ohio18 On Wisdom of Tao in Tao De Jing and the Subjectivity of Translator--Based upon Translations of Wu〔无〕and You〔有〕19 论白鲸中的象征主义20 李尔王和格勒旺布王比较研究21 浅析英汉词汇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及其成因22 浅析不同文化中的身势语23 论英语新闻中的模糊语言24 ?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的性格分析25 ?可以吃的女人?的女性主义解读26 ?苔丝?中的女性与自然27 功能对等理论透视下的影视片名翻译28 文化图式理论视角下汉英动植物联想意义比较29 试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书信30 浅论广告语汉译的美学效果31 爱伦坡短篇小说中死亡主题解析32 透过七夕和情人节看中西文化差异33 An Application of Schema Theory in Interpreting34 “哈利波特〞系列与儿童心理学35 英汉习语中价值观的差异36 会计英语缩略词特点及翻译研究37 论?儿子与情人?中的恋母情结38 从语用等效角度透析旅游景点名称英译39 论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作品中的彼得•潘情结40 论劳伦斯?儿子与情人?中的“爱〞41 ?荒原?中的神话溯源42 英语外贸信函的特点及翻译43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重要性44 ?荆棘鸟?中的三位女性形象——追寻荆棘的女人45 On Emily Bronte's Self-realization Through the Characters in Wuthering Heights46 论?失乐园?中撒旦形象的矛盾性47 Doomed Tragedy out of Desire-Driven Morbid Personalities in Nabokov’s Lolita48 从东西方文化差异视角看动物词汇的翻译49 论“迷惘的一代〞--以海明威为个案50 从谭恩美小说中“家〞的概念看其文化身份认定51 A Southern Elegy—a Feminist Study on Faulkner’s A Rose for Emily52 英文商标名翻译的原那么与策略53 浅谈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功能及应用54 商务英语口译才能的培养与对策55 诠释?儿子与情人?中儿子、母亲、情人之间的关系56 An Analysis of F. Scott Fitzgerald’s “Babylon Revisited〞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personal Function57 西方文学中撒旦形象的形成与开展58 论托马斯•哈代诗歌中的死亡意识59 ?动物农庄?的极权主义的研究60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初探61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悲剧的成因62 从迪斯尼动画?木兰?看中美文化差异63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圣经人物原型分析64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Mabel and Fergusson in The Horse Dealer’s Daughter65 ?推销员之死?中美国梦破灭的主要原因66 电影字幕汉译的归化与异化67 论哥特式手法在?吼叫山庄?中的应用68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纯真年代?中两位女主人公的不同爱情观69 从“狗〞和“龙〞的谚语看中西方文化差异70 ?鲁滨逊漂流记?中‘星期五’的意义71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析托尼•莫里森的?宠儿?72 试论英汉日常礼貌表达的异同73 以国际商务会谈为视角分析中西文化差异74 从多视角比较?论读书?的两个译本75 试析爱丽丝沃克作品中的女性主义观点——以?紫色?为例76 论商标名称的翻译对品牌形象的影响77 谈双关语的翻译78 观音与圣母之比较79 委婉语的适用性原那么和策略80 美国黑人英语的句法特征81 俄狄浦斯情结在劳伦斯及其作品?儿子与情人?中的表达82 透过霍尔顿看?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代际关系83 乔伊斯?都柏林人?中瘫痪主题分析84 A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Cohesiveness85 电影?阿甘正传?影视分析86 不一样的颤栗—东西方恐惧片的比较87 功能翻译理论照顾下的新闻英语标题翻译88 欧•亨利短篇小说中的美式幽默风格的翻译89 从女性主义讨论托尼•莫里森笔下黑人妇女自我意识的觉悟90 A Research on V ocabulary Learning Strategies Employed by Non-English Majors in the CALL Environment91 电影片名翻译的研究92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和中国后婚姻观的比较研究93 中西广告语言中的文化差异94 合作教学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中的运用95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96 论电影?芝加哥?中的格雷马斯叙事形式97 从模因论角度研究中文新闻标题中的流行语98 中英广告的文化差异及翻译99 增译法在?水晶宫?英译汉翻译中的应用100 体态语和跨文化交际—体态语在国际商务中的重要作用101 不同的阅读任务对高中生英语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102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恋爱中的女人?中女性的形象103 从?一间自己的屋子?看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女性主义意识104 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互动105 广告语中预设触发语的语用分析106 论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107 英文小说中的中国文化认同——?京华烟云?赏析108 从“水〞的隐喻看中西文化的差异109 从电影?刮痧?看中西方文化差异110 解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帽子和鸭子的象征意义111 浅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部分重要象征物112 从?喜福会?看中国女性在美国的职业倾向113 论?霍华德庄园?中的象征主义114 ?老人与海?的象征意义探究115 读者在文学文本多元解读中扮演的角色116 英语中的女性歧视117 The Multiple-Personality in the Hero of Dr. Jekyll and Mr. Hyde118 A study on Lin Yutang’s Translation standards:faithfulness,fluency and beauty119 浅析“苹果〞广告中的文化因素120 ?红字?中不可缺少的珠儿121 探析?红字?中齐灵渥斯的恶中之善122 从跨文化角度看中美商务会谈123 浅析?哈里波特?中小天狼星的人物特性124 英汉颜色词翻译125 美狄亚的女性主义分析126 The Analysis of Dick’s Deterioration in Tender Is the Night127 爱米丽的挣扎与终结——论?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爱米丽消灭的间接和直接原因128 ?看不见的人?中的“暗与明〞意象探究129 论中学英语互动教学130 A Study of the Protagonist’s Pursuit of Identity in Invisible Man131 The Linguistic Features of American Inaugural Address132 浅析?喜福会?中的母女冲突与交融133 析?苔丝?中的象征意义134 浅析中西价值观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及其解决方法135 诸神形象折射中西方价值观不同136 经典英文电影台词的文体分析137 从唯美主义角度解读王尔德的?快乐王子?138 论英语广告的语言特点139 十九世纪英国唯美主义的生成语境与根本特征140 The modern American and Death of a salesman141 ?第二十二条军规?中尤索林的观察者与理论者角色评析142 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Public Signs143 论奥斯卡王尔德唯美主义童话中的批判精神144 英汉恭维语的比照研究145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French Higher Education146 对?野性的呼唤?中的狗——巴克的分析研究147 论?儿子与情人?中的恋母情结148 Linguistic Features of English Advertising Language and Its Translation 149 英语商务演讲的技巧150 美国梦的迷失—解析?了不起的盖茨比?151 “赞同〞在英语商务会谈中的应用152 Comparisons between Chinese Educationists and Western Educationists 153154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的施行情况研究155 论?苔丝?中女性意识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156 从文化价值观比照研究中美企业管理形式的差异157 浅析英语委婉语功能158 目的论在英文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应用159 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比较160 论中西教育观的差异161 用功能对等原那么分析广告标语的英汉互译162 英语课堂中的教师提问策略163 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中男主人公性格分析165 The Blindness in King Lear166 A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Taboos of Social Communication 167 国际商务会谈中的礼貌原那么168 ?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双关语的研究169 中西方鬼怪比较研究170 ?快乐王子?中的唯美主义171 平行文本比较形式指导下的公司简介翻译172 ?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之东西方爱情比较173 英语环境的营造对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174 从?绝望主妇?看美国人的婚姻观175 A Study of C-E Translation of Tourist Materia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oss-culture 176 从新闻用语特点比照中西方文化差异177 On the Functions of Metaphor in Obama’s Inaugural Address178 文化视角下的英汉动物隐喻比照研究179 浅议?女勇士?中的个人英雄主义180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飘?中斯佳丽人物形象181 从心理学的角度论?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的恋爱形式182 论美国黑人现代流行音乐及其影响183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84 Maternal Love in The Millstone185 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以?我弥留之际?中三个儿子的悲剧为例186 从"龙"一词的文化内涵看汉英文化的差异187 爱与正义:?杀死一只知更鸟?主人公阿提克斯•芬奇形象解读188 浅析?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享乐主义189 电视公益广告的多模态话语分析190 中西方礼仪差异191 对公共演讲课堂中大学生课堂表现的心理分析192 形合与意合比照研究及翻译策略193 论世纪年代以来美国文化冲击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及教育策略改革的应对措施194 Financial Translation Industrialization195 论?重返巴比伦?中女性的身份的自我建构196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看科技英语翻译197 互动在高中英语阅读课的应用198 ?红楼梦?杨霍两译本建筑名比较199 顺应理论视角下?红楼梦?中委婉语的英译200 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考尔菲德的成长。
多模态话语分析在公益广告中的应用作者:刘棕楠李爽来源:《文存阅刊》2018年第05期摘要:大众传媒对现代社会人们的影响越来越大,作为传媒的公益视频传递的信息意义也逐步增多。
批评话语分析的视域也逐渐由单一的语言文字文本扩大到多模态文本。
本文在由克瑞斯和范柳文提出的视觉语法的基础上,从再现、互动、构图三个意义对央视公益广告《筷子》进行了多模态分析,指出在以多模态非线性方式出现的广告语篇中相互作用、共建意义。
关键词:多模态;再现意义;互动意义;构图意义通过信息化平台媒体向观众输出了多种符号,媒体所表达的话语已不仅仅以文本模式体现,而是以图像、动画、音乐、颜色、版式等多种模式的符号同时出现在人们的视野。
那么公益广告在电视、网络中反复出现它到底表达怎样的意义,如何体会其传达的深层意成了一个现实问题。
人们对于广告语篇的理解注重分析语言符号系统和语义结构本身表面意,如词汇、语法文体、修辞特点和语言的社会功能,但其多模态特征容易忽视[1]。
下面以春节期间热播的公益广告《筷子》为例,运用多模态语篇分析方法对其深层意义进行解读。
一、概念界定多模态话语分析是克瑞斯、范柳文开创的一种新的话语分析范式。
他们在对话与理解的基础上延续了批评话语分析对话语的认识,强调话语是社会实践活动中所有的符号成分,包括有声的无声的和视觉符号等[2]。
二、对公益广告短视频案例分析公益广告《筷子》从标题就吸引了观众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指称代词耳熟能详的词“筷子”引起每个中国人最温馨的心里共鸣和对团圆的暗示。
整个短视频六组情景讲述春节五个中国家庭的团聚,其中短视频开头的画外音:“奶奶煮菜菜给宝宝吃!”话语结合爷爷怀抱孙子坐在年夜饭桌前的视频,爷爷逗弄孙儿其乐融融的笑声和话语字幕创设了一个中国南方家庭年夜饭的情景。
衔接默契体现语篇连贯功能。
2.1再现意义范柳文把多模态图像的再现意义阐述为叙事的再现、概念的再现来表现图像的特点。
如果把叙事图像看成一个命题矢量是叙事图像的标志。
环保公益广告互动意义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摘要】:近年来,多模态已经逐渐成为西方语言学家最为热衷的新名词。
它包含有不同交际环境下的多种模态符号。
与传统话语分析不同的是,多模态话语分析是对文本中不同符号模态的分析,也就是对包括语言之内的非语言视觉现象的话语分析。
多模态话语分析这样一个全新意义上的语言分析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和丰富了传统的语言表达和社会交流。
而且,作为全新的语言分析方法,多模态话语分析渗透到语言的多面,弥补了传统话语分析的单一性。
因此,对于所选取语料的语言和视觉方面的综合分析成为了本项研究的首要目的。
此外,公益广告在近年来在广大观众群中引起了热议,同时还能让人们清晰地获取社会公众事件,对于人们的社会态度有一定的影响力,并且逐渐成为颇受瞩目和影响的研究领域。
而环保公益广告,作为公益广告中的门类,拥有极高的社会与公众认同感。
因此,在本项研究中选取英文环保公益广告为研究对象,并结合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来研究其互动意义。
本项研究以Kress和VanLeeuwen创建的多模态视觉语法为理论基础,同时结合Halliday的系统的功能语法综合分析英文环保公益广告的互动意义。
由于所搜集的语料是由语言和图片组成的平面广告,因此本项研究从定性、定量两方面来分析。
定量分析主要是统计了各项理论原则在所搜集语料中的使用情况。
定性研究则是分析互动意义如何通过视觉和语言的融合来实现。
首先是对语料中图像的分析,主要依据多模态视觉语法来分析环保公益广告是如何通过接触,社会距离以及视角等要素来实现交际双方的互动意义。
其次,对于语料中语言部分的分析,主要采取了系统功能语法中人际意义的分析方法,通过语气,情态及人称系统来阐述并构建互动意义,从而形成图文结合,达到更为有效的宣传效应,提高公众的社会服务意识。
本文通过对国外环保公益广告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发现并证明了视觉语法在环保公益广告互动意义语篇分析中的可行性。
同时,进一步检验了图文结合对于互动意义产生的推助力,丰富了人们对于环保公益广告的认知能力。
动态多模态语篇的互动意义构建——以关爱老人公益广告《打包篇》为例张小雁【摘要】Kress和van Leeuwen创建的视觉语法是研究多模态语篇的重要方法,通过分析关爱老人公益广告《打包篇》的视觉图像的互动意义、语言的互动意义和视觉模式和语言模式的互动关系,探讨了视觉——语言模式是如何相互合作共同构建动态多模态语篇的框架下的互动意义,阐明把多模态语篇分析运用到动态语篇即电视公益广告中不仅扩展了多模态语篇分析的运用也表明了系统功能语法理论运用到动态多模态语篇的可行性.【期刊名称】《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4(013)004【总页数】5页(P397-401)【关键词】动态多模态语篇;公益广告;视觉语法;互动意义【作者】张小雁【作者单位】山西大同大学外国语学院,山西大同037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5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严肃的社会问题出现,如贫穷、吸毒、环境污染和艾滋病对社会和经济都有坏的影响。
但是,解决这些问题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因此,公益广告对提高公民意识,刺激公民发挥积极作用有着有效的作用。
现代广告不同于传统广告注重于语言方面,它是一种多种符号模式的结合体,以创造性的视觉图像为特征,在互动意义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中外学者开始用多模态理论来分析广告语篇,但是他们更多的关注商业广告而忽视公益广告,更很少从多模态语篇来研究动态电视公益广告。
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从多模态语篇的角度来研究动态电视公益广告的互动意义。
一、多模态语篇分析多模态是用来描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用各种符号模式来和其他人互动交际的新方式。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的发展,包括文字、图像、颜色、声音和动作等多模态语篇变得越来越普遍。
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对多模态语篇的分析。
The Language of Displayed Art (O'Toole[1])和Reading Images: 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 (Kress & van Leeuwen[2])的出现标志着多模态语篇分析的形成。
Multi-model discourse analysis of Chinese public service advertisement for preventing Aids——Warm
Home
作者: 张晨晨 杨姗姗 郭书法
作者机构: 蚌埠医学院,安徽蚌埠233000
出版物刊名: 新余学院学报
页码: 85-87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2期
主题词: 多模态话语分析 视觉语法 广告视频分析框架 公益广告 《温暖的家》
摘要:以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框架为基础,借鉴Baldry&Thibault建立的广告
视频分析框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拍摄的预防艾滋病公益广告《温暖的家》进行多模态话
语分析.通过对再现意义、互动意义、构图意义和声音符号体系的逐一解读,说明了公益广告是怎
样通过图像、文字和声音实现表意功能,从而达到其宣传目的.。
第27卷第2期 Vo1.27 No.2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LANZHOU INSTITUTE OF EDUCATION 2011年4月
Apr.2011
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解析 ——以一则公益广告为例
范洪涛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外语系,辽宁阜新123000)
[摘要]鉴于公益广告越来越受到媒体的关注,结合克瑞斯和勒文的视觉语法以及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从再现意 义、互动意义及构图意义解析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的一则公益广告,证实该公益广告从图像位置、色彩搭配等模态转 换方面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和新颖度,并能对今后公益广告的设计模式和理念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多模态话语;社会符号学;公益广告;解析 [中图分类号]HO一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5823(2011)02-0031-03[收稿日期]2010—12—03
Social Semiotics Analysis of Multimodalization: A Case Study of a Public Service Advertisement FAN Hong——tao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Liaoning Technichal University,Fuxin 123000,China) Abstract:Public service advertisements attract more and more media attention.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multimodality the— ory and Kress and Leeuwen S grammar theory of visual design,this paper analyzes one of public service advertisements provid— ed by Children Channel of CCTV from the angle of representational meaning,interactive meaning and compositional meaning. and certifies that the picture color and position in it are appropriate and creative.Its great strengths will be used as reference to the design of public service advertisements in future. Key words:multimodality;social semiotics;public service advertisement;analysis
公益广告是通过某种观念的传达,呼吁公众关 注某一社会问题,以合乎公众利益的准则去规范自 己的行为,支持或倡导某种社会事业或社会风尚。 著名艺术家濮存听说:“公益广告就是一盏灯,多 一盏这样的灯,我们身边的黑暗就少一点。”因此 公益广告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语言学、社会学和广 告学等领域探讨的热门话题。比如朱娟娟、朱雯 霞、郭燕、陈瑜敏等就从公益广告的艺术特征、社会 作用、价值取向、语言特征、评介意义等角度对公益 广告进行了个案分析。本文以系统功能符号学为 理论框架,借助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解析一则公益 广告,从语言学和社会符号学的角度探讨这则广告 吸引公众注意力、培养其尊老爱幼的社会公德的原 因。 一、理论框架——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社会符号 学理论回顾 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出发点是以韩礼德的 功能语法为基础,把语言作为社会符号所具有的三 大元功:概念、人际、语篇功能延伸到除语言之外的 其他符号,并把包括语言在内的各种符号看作是各 自独立而又相互作用的符号资源,在分析语言特征 的同时强调图像、声音、颜色和动作等视觉、听觉和 行为方面等符号模态在话语中的作用。 l 张德禄 对多模态的话语研究做了系统的阐述,他认为在多 模态话语分析方面最早的研究是R.Barthes 1977 年发表的论文《图像的修辞》(Rhetoric of the im— age)。Kress,G.&van Leeuwen,T.研究了模态与 媒体的关系,专门探讨了多模态现象规则地表达意 义的现象……因此kress&Leeuwen所建构的分析 视角图像的语法框架尤为突出和具有代表性,其主 要观点是:传统语法认为是副语言(paralanguage) 的图像、颜色、声音和动作等符号在现代交流中不 再处于辅助的位置,而是在和语言符号一起形成更 为宽泛的符号资源共同参与构建意义,在将图像也 看作社会符号的前提下,他们将韩礼德功能语言学 中的纯理功能思想延伸到视觉模式,创建了以“再 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为核心内容的 分析图像的视觉语法。由于多模态话语分析深受
[作者简介]范洪涛(1978一),女,辽宁盘锦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话语分析及二语*-7得。 32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第27卷 系统功能语言学和符号学的影响,我们可以把它叫 做系统功能符号学。 本世纪,国内也有诸多语言学名家关注多模态 的话语分析,例如胡壮麟的《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 多模态化》[3 3、朱永生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 基础与研究方法》 J、李占子的《多模式话语的社 会符号学分析》 等。但是李占子在其研究中将 该术语称之为“多模式话语”,而胡壮麟、朱永生等 一致认为是“多模态话语”。“模态、情态”翻译成 英文都是“modality”,“情态”是语法术语,表达做 成某事的一种可能性,而“模态”则指交流的渠道 和媒介,包括语言、技术、图像、颜色、音乐等符号系 统。“mode”(模式)指系统功能语言学家Halliday 所说的与语域(field)和语调(tenor)并列的语境三 要素之一的话语模式(mode),指交流渠道,如口头 模式(spoken mode)、书面模式(written mode)等。 胡壮麟在该研究中还强调了媒体与模态的区别,媒 体是符号分布印迹的物质手段,如印刷手段、书写 手段、说话时发出的声音、身体的动作等,由此可见 多模态话语是现代日益丰富的媒体手段的社会产 物。 二、实例分析 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有一则关爱老人的公益 广告。这则广告长达30秒,图像中蕴含着面部表 情、话语、动作、颜色等多个模态。图像开始于一个 静坐在大树下的盲人爷爷与一个身穿橙色上衣的 男孩儿的对话。 小男孩(微笑):爷爷,您在干什么呢? 盲人爷爷(表情无奈):春天来了,却听不到风 吹树叶的声音。 画面上,小男孩儿回到院子里和所有的小朋友 商量,然后一起抱来五颜六色的彩纸做风车,接着 把风车挂到树上,风来了,风车发出飒飒的声音,老 人终于听见了,开心地笑了,小朋友躲到草地后发 出清脆的笑声,最后扣题,以中文在正中打出黑色 的字体:“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一)图像的再现意义 对应于功能语法的概念意义,克瑞斯和勒文提 出了多模态话语的再现意义。他们将再现意义分 为叙事和概念两大类。其中叙事的再现包括行为 过程、反应过程及言语和心理过程三大类。概念的 再现则相当于功能语法中所描述的关系过程和存 在过程。在这幅公益广告中体现的就是多模态话 语的叙事再现,整个广告可以分为三个过程,首先 是行为过程:小男孩跑向静坐在树下的盲人爷爷, 并与之交谈,小男孩和盲人爷爷是两个相对独立的 个体;小男孩与盲人爷爷并肩而坐,看到自己手里 拿着的绿色风车突然想到了一个好办法。第二是 反应过程:小男孩知道老人的内心世界后迅速地跑 到院子里和另一个小男孩商量对策并拿着风车召 唤楼上的伙伴们下来,一起抱来五颜六色的彩纸做 起了风车,其中一个较小的女孩儿在远处玩弄手里 绿色的风车,其余的孩子都趴在地上认真地做着风 车,并把风车挂满了老爷爷身边的那棵大树上。最 后是心理过程:虽然图像里没有用声音模态反应该 公益广告的宗旨,但从老人和孩子们开心的笑容里 我们能感受到中华民族助人为乐、关爱老人的传统 美德。 (二)图像的互动意义 对应于功能语法的人际意义,在多模态话语中 体现为互动意义。“具体地说,互动意义是关于图 像的制作者、图像所表征的事物(包括人)和图像 的观看者之间的关系,同时提示观看者对表征事物 应持的态度。”lo Kress和van Leeuwen从接触、社 会距离、视角等多方面探讨了观看者与图像中参与 者的互动意义。当图像中参与者的目光指向观看 者时,目光的矢量形成了一种想象的接触,表达了 向观看者“索取”的意义;当目光不指向观看者时, 这种接触不存在,图像参与者成为被观看的对象, 表达“提供”意义。 在该公益广告中,老人因为特 殊的生理原因,并没有体现和观众的直视,而是表 情严肃、若有所思地静坐在树下,这与观众并未构 成矢量,但体现了向观看者索取的意义。暗示着在 我们今天和谐的民族大氛围内,还有一些老弱病残 人士希望社会对他们表示关爱;希望身边的人多给 予一些关怀与帮助。图像的社会距离(social dis. tanee)与镜头取景的框架大小有关,社会距离是由 社会关系所决定,而镜头的伸缩能让观看者产生图 像中的参与者——近如朋友或远如陌生人的感觉。 除了以行动或知识为导向的客观图像外,大部分图 像都是体现出多样化视角的主观图像,从水平角度 看,正面视角给观看者带来卷入的感觉,而倾斜视 角则表现出作为旁观者的超然。【8】该公益广告一 直给观众展现的是水平角度的正面视角,无论是静 坐的老人、可爱的男孩儿,还是一起制作风车的小 伙伴们,都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公众眼前,说明在整 个社会群体中,老人和儿童是我们最亲近的社会群 体,儿童知道关爱老人,而作为成人的社会公民更 应该懂得尊老爱幼。 (三)图像的构图意义